劉淑娣
面對統(tǒng)編教材習作教學的變化,我覺得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應該堅守不變的是課程標準所規(guī)定的習作教學的目標,變的是要想方設法讓學生愛上寫作、樂于寫作。而為了更好地適應時代的變遷、教材的變化,教師得學會改變,要多花心思為學生提供鮮活有趣的充滿變化的課堂教學,要讓學生時常有驚喜的發(fā)現(xiàn)和思考,這樣孩子們的寫作興趣就會得到激發(fā)。寫作不是在一個流水線上制造產(chǎn)品,得學生親自去體驗,去實踐,才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習作路徑。
作為中年段起步作文教學除了要消除學生對作文的畏懼感,培養(yǎng)學生對習作的興趣外,還要把觀察作為關鍵能力來培養(yǎng),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觀察意識,形成良好的觀察能力,把觀察鍛煉成習慣,鍛煉成第二天性,通過觀察儲備寫作素材,這樣習作時就“為有源頭活水來”,不怕寫不好作文。
一、突出觀察的地位,實現(xiàn)習作訓練目標
相比較之前的人教版教材,統(tǒng)編版首次獨立安排習作單元,這也被認為是統(tǒng)編教材的新亮點。這樣的編排意圖,一是為了更加突出中年段習作起步教學的重要性,二是更加重視對習作關鍵能力的培養(yǎng),三是更加有利于完整地呈現(xiàn)習作教學的系統(tǒng)性。三年級是習作教學的起始階段,“激發(fā)學生的習作興趣,讓他們樂于動筆,樂于表達”是其首要任務。
觀察是習作的關鍵能力之一。“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彼纬笪膶W家朱熹這句話道出了生活才是寫作源泉的真理。生活人人有,但有的人視而不見,聽而不聞,讓許多有價值的材料白白地從身邊溜過??梢?,關鍵在于會不會“開源取水”,能不能掌握觀察生活的技能。要使學生爭做勤于觀察、善于發(fā)現(xiàn)的人,做留心周圍事物的有心人。對周圍事物總有一種好奇心,有一種敏銳的感覺,有自己的感受和體驗,必定會不斷地有所發(fā)現(xiàn)。這些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感受體驗到的,就是對生活的積累,就是習作的素材。善于寫作者平日喜歡觀察,留心觀察,胸中儲備了雄厚的素材,用時才能順手拈來,輕松自如,從而寫出好的作文。選擇熟悉的事物去觀察,練就捕捉身邊生活的能力。
鑒于觀察對于學生習作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性,統(tǒng)編教材有意識強化觀察能力的訓練,可謂是符合習作訓練的規(guī)律,符合學生練習寫作的實際。在三年級起始階段,設置多個單元的內(nèi)容進行專題訓練。以“統(tǒng)編教材”三上、三下為例,粗粗統(tǒng)計,16個習作單元中有8個習作單元都和“觀察”有關:
從表格和教材實際呈現(xiàn)的內(nèi)容來看,有這樣幾點的確體現(xiàn)出了序列性和體系化:
第一,注重觀察對象的多樣化。八次習作都是以學生熟悉的各種人物為寫作對象。從三年級上學期開始,描寫的人物對象依次是:自己、身邊人,身邊熟悉的有特點的人,描寫對象很具體。有植物、場景、圖畫、實驗和社會現(xiàn)象,這些對象也集中在學生生活中熟悉的或接觸到的。這樣的寫作對象設定,讓學生感受到習作就是表現(xiàn)生活的,是富有生活情趣的,是有意思的,寫作的對象和內(nèi)容直接與學生的表達興趣建立了積極的聯(lián)系。
第二,注重觀察方法的引導。三年級的教材在學習觀察單元提出了“體會作者是怎樣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仔細觀察,把觀察所得寫下來”兩大要求。先引導學生從課文中體會作者是怎樣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其次在“初試身手”環(huán)節(jié)把觀察到的情況仿照兩個范例的樣子寫下來,再次從習作例文中體會作者多感官仔細觀察事物的方法。最后要求學生把最近觀察的一種事物或一處場景寫下來,試著用一句話說說“觀察心得”,體現(xiàn)出“感性認識一一方法運用一一理性把握”的學習路徑。這樣的設計,引導學生從無意觀察轉(zhuǎn)向有意觀察,從平面觀察轉(zhuǎn)向立體觀察,從單次觀察轉(zhuǎn)向多次觀察;引導學生把觀察與思維結(jié)合起來,從而積累豐富的習作素材,破解沒啥可寫的難題。
第三,突出能力訓練的序列性。習作能力的提升是呈階梯式螺旋上升的,統(tǒng)編教材在習作單元編寫時體現(xiàn)了能力漸行漸近的序列化特點,而對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則貫穿習作訓練始終。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讓學生“體會作者是怎樣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并通過“仔細觀察,把觀察所得寫下來”。除此之外,三年級的這幾次習作都以“觀察”為訓練重點,比如上冊的“猜猜他是誰”“這兒真美”,下冊的“我的植物朋友”“看圖畫,寫作文”“我做了一項小實驗”“身邊那些有特點的人”,之后的教材也將多有涉及。全套教材期望通過反復的訓練,幫助學生打好觀察的底子。習作單元序列化的編排,完全從培養(yǎng)習作能力出發(fā),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是如何寫文章的,并設置了一系列訓練,保證學生在某項重要習作能力上形成突破,獲得提升。
二、喚醒觀察的意識,踏上習作之旅
有眼睛不等于就會觀察,有眼睛也會“視而不見”,學生光有觀察行為是不夠的。我們的教學就要是讓學生從無意識變成有意識,能自覺的運用觀察方法去觀察事物,積儲習作素材,流暢地進行寫作。為了喚醒學生的觀察意識,教材專門設定一個習作單元以“觀察”為主題,目的就是用閱讀教會寫作,用課文教會觀察。因此,教師在教學這些課文時切忌老瓶裝新酒,穿新鞋走老路,按照傳統(tǒng)閱讀教學方法,按部就班的分析課文,理解課文,透徹領悟內(nèi)容。而應該緊緊抓住單元的“語文”要素,精心設計,把作者細致觀察的特點進行剖析,讓學生認識到留心觀察的好處,從而提升對生活的感受力,喚醒學生的觀察意識。
1.學課文,習觀察之法
在以往的人教版教材精讀課文的教學,大多都是圍繞著“課文寫了什么”而展開,重在對課文內(nèi)容的把握,而統(tǒng)編版習作單元則直接指向了“觀察”。學習的要素更清晰,學習的行為更明確。我們在教學時可以分兩個大板塊展開:一是初讀環(huán)節(jié)研究“觀察了什么?”二是精讀環(huán)節(jié)研究“怎樣細致觀察的?”如下圖示:
同是觀察,對象不同,觀察的角度自然不一樣,但都能給學生帶來不一樣的情感體驗。讀《搭船的鳥》,引導學生如何觀察動物,可以從外形和生活習性:一只美麗的鳥漂亮的外形和敏捷的動作。讀《金色的草地》,引導學生觀察植物,重在觀察與發(fā)現(xiàn)事物的變化。可見,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借助課文的寫法,集中目標,精心選擇,通過巧妙的引導,就能幫助學生樹立起一種觀察意識,同時也直接有效地為后面的寫作服務。
2.巧安排,尋觀察之源
觀察往往是從身邊的人和事入手的,而身邊的人或事又往往是小學生容易忽視的,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情景為學生提供觀察的源頭。一次一位骨干教師送課到校,上的課剛好是《搭船的鳥》為例,老師是這樣引導的:“有一個小朋友很意外地認識了一只美麗的翠鳥,這只美麗的翠鳥和作者一起坐船到鄉(xiāng)下外祖父家。你們今天第一次見到老師,是不是有點意外,請你好好的觀察一下我,看看大家能發(fā)現(xiàn)什么。”新鮮的課題,新鮮的老師,學生不一樣的體驗,以此為切人口,才會調(diào)動學生觀察的欲望,孩子才會有話說。
教師雖然沒有特別的準備,但是新鮮感還是引起了學生足夠的注意,這就為學生的觀察創(chuàng)設了話題。有了源頭活水,學生呈現(xiàn)的觀察亦是多維的:“今天語文課上來了一位女老師,圓臉,大眼睛,眼睛總是充滿笑意,兩條長辮子擺在身后。穿著一條藍色的裙子,漂亮極了?!薄袄蠋熣f話很柔和,我回答問題時,沖我微笑,我的心里樂融融的?!背鯇W“觀察”,教師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觀察點,引領學生做個生活的有心人,為觀察意識的培養(yǎng)和觀察習慣的養(yǎng)成奠定基礎。
3.仿例文,拓觀察之路
余映潮在接受《新作文》雜志社專訪時提到:作文教學中,范文的作用非常重要。“范文”所表現(xiàn)出來的,是表達的規(guī)律,是寫作的經(jīng)驗,對學生而言是意美、語美、形美的高效濡染。顯然,統(tǒng)編教材吸收了先進的教學理念,以“習作例文”的形式呈現(xiàn)范文,為學生的習作引路。例如,閱讀《我愛故鄉(xiāng)的楊梅》,學生會發(fā)現(xiàn)作者分別從“外形、顏色、味道”三方面進行觀察。教師隨機也拿出一盆月季花,讓學生調(diào)動多種感官進行觀察:“它紅得鮮艷,似乎被誰倒了紅顏料上去,簡直紅得似乎能擠出一些紅色的水”“它的花瓣層層疊疊的,非常好看?!薄拔L吹過來,月季花就像一個穿著鮮紅裙子的舞蹈演員,在這些葉子上跳芭蕾舞?!睉{借“習作例文”,由點及面,由此及彼,學生的觀察就落到了實處,也有了多維清晰的路徑,下筆自然“如有神”。
4.練寫作,結(jié)觀察之果
練習觀察的目的和歸宿最終都會體現(xiàn)在學生的習作中,可以說只有學生寫出好作文訓練目標才能有效的達成,否則,再精細的指導也是徒勞。如:小魚可愛極了!它們長了一雙鼓鼓的大眼睛,一張圓圓的大嘴巴,胖乎乎的身子,一條小尾巴擺一擺,游動很靈活。它愛吃面包,每次我給它吃面包時,它右跳左跳,可高興了!
看“鼓鼓的眼睛”“圓圓的嘴巴”“胖乎乎的身子”“擺一擺”“右跳左跳”,多精彩而恰當?shù)脑~語,寫得多生動。
三、培養(yǎng)觀察的習慣,提升寫作素養(yǎng)
從寫話到習作,不僅僅是名稱的改變,更是習作層級的重要轉(zhuǎn)折點。如何讓學生邁過這道坎,輕松實現(xiàn)從寫話到習作的跨越呢?我們認為重點應該在于寫作興趣的培養(yǎng),觀察習慣的養(yǎng)成。
1.重觀察,輕寫法
雖然設置了專門的習作單元,如“學習觀察”習作單元,但顯然不是要提供寫作方法和寫作技巧,而是通過學習課文和揣摩習作例文,從中悟出寫作的道理。為了讓學生能做到持續(xù)的觀察,我們設計“我是小小觀察員”的記錄單,每天選擇一種感興趣的事物進行觀察,可以觀察不同的事物,也可以連續(xù)觀察同一事物,把觀察所得記錄下來。
“我是小小觀察員”的活動設計,簡單易操作,在課內(nèi)與課外之間搭起了一座橋梁,提供一個支架,讓學生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日常生活中,堅持一段時間,學生的觀察能力自會大大提高??磳W生這樣做的成果:
我有一個好朋友,它是布娃娃老虎。它有潔白的毛,大大的眼睛,長長的尾巴和小小的耳朵,十分可愛。每天晚上我都要抱著它睡覺呢!
有一天我抱著它睡覺,我滾來滾去,滾來滾去。第二天小老虎躺在地上了??矗瑢懙枚嘤猩畹那槿ぐ?!
2.多鼓勵,少批評
教師可采用多元的評價方式,保護學生的習作興趣點。評價以鼓勵為主,俗話說:好孩子是夸出來。同理,好作文也是夸出來。學生最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和肯定,哪怕是一句微不足道的贊揚,也會給學生產(chǎn)生莫大的鼓舞力量,促使其樂于寫作,勤于寫作,善于寫作。我們采用班報的形式,把學生的習作展示出來,學生一旦看到自己的習作出現(xiàn)在班報上,那興奮勁就甭提了!即使有些學生的習作寫得不怎么樣,我們也是通過示范修改,手把手的教他寫作文,一旦這些學生有了進步,就在班上大力的表揚,促使他不斷追求進步。
3.勤練筆,貴堅持
光練不說傻把式,又練又說真把式。習作教學不能只提要求,只強調(diào)觀察的重要性,而沒有把觀察的行動落到實處,學生不懂得觀察的方法和步驟,對什么事物都是走馬觀花,蜻蜓點水,自然就會“腹中空空”了。
作文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鼓勵每個學生勤練筆,是習作能力生成的重要途徑,練筆可以就最近發(fā)生的大事小情,記學生自己感受到、觀察到的點點滴滴。哪怕只是一句話,一個段落,一份隨筆,一次感動或憤怒……都給予鼓勵和支持。漸漸地,堅持不懈地,學生的練筆就會呈現(xiàn)越來越豐富多彩的世界。
觀察訓練可以在教室或者在校園內(nèi)進行,簡單易行,便于教學,易于發(fā)展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抽象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因此,在中年段起步作文教學中,教師必須立足教材的起點,遵循年段的特點,尋找觀察的興趣點,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習得方法,樹立觀察意識,培養(yǎng)觀察習慣,提升語文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