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敏燕
摘 要:在我們的教育體系之中,有一些學習成績始終不是很理想的同學,他們或是不喜歡學習,貪玩懶惰;或是被一些內外因素影響,導致無法將全部精力放在學習上,因此學習成績落后,我們一般稱其為“學困生”。而教學水平、思想觀念的落后很容易讓學生輕視學習,從而造成學生學習成績不理想的情況。在小學數(shù)學課堂上,計算往往占了大部分,如果學生的計算能力不足,那么他們的數(shù)學成績很難有所提高。本文站在小學數(shù)學課堂的角度,分析小學學困生的計算能力提高的必要性,剖析其中問題,并給出相關意見。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學困生;計算能力
一、提高小學學困生計算能力的障礙
(一)教師缺乏耐心,對學困生不夠重視
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yǎng),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尤其是對于學困生而言,他們在正常的學習過程中,一定是由于一些因素而導致其學習成績落后,如果教師要提高他們的計算能力卻不能以十足的耐心對待這一工作,那么一定不會收到很好的效果。學困生很容易產(chǎn)生自卑、抗拒學習等心理問題,倘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平和地對待他們,那么勢必會收到適得其反的后果。此外,有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出于自身利益考慮,只重視學習優(yōu)良的同學,那些學困生甚至會成為教師的“眼中釘”,讓教師從心里上平等地對待所有學生才是最重要的。
(二)學生與家長觀念落后,不愿努力學習
農(nóng)村地區(qū)的教育水平和思想觀念較為落后,有一些學生和他們的家庭容易認為學習沒有什么大用處,上完學后,在家里務農(nóng)或是外出打工即可。因此,這些學生不愿在學習上付出努力。而還有一些學生,從小家里就沒有給他們培養(yǎng)正確的學習觀念,或是家庭中有困難,需要孩子分心在家庭事務上,這些學生就無法將心思完全放在學習上。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想要幫助他們提升計算能力也是困難重重。
總而言之,提高農(nóng)村地區(qū)小學學困生的計算能力對于學生而言十分有必要,然而在實行起來困難重重,針對這些問題,下面給出幾點建議,僅供參考。
二、如何提高小學學困生的計算能力
(一)情感教育,讓學困生愿學
“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識的種子播在這片土地上,種子就會萌發(fā)出幼苗來。” 在計算題教學中,首先要培養(yǎng)積極的學習情感,平時對學困生多鼓勵、少批評、少埋怨,讓他們不斷獲得成功的喜悅,消除畏難情緒。通過對學困生的熱情幫助,尋找解決學困生的突破口,以情感人,以情導學,以情促學,全面開發(fā)學困生的潛能。
(二)趣味教學,讓學困生想學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學困生只要有了興趣,就會產(chǎn)生強大的求知欲望,便會由被動變?yōu)橹鲃?,心情會變得愉快輕松,注意力會變得集中持久。在計算教學中,我們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年月日”的教學當中,教師在上課之初給學生呈現(xiàn)這樣一個謎語:“一個物體真神奇,身穿365 件衣裳,每天脫一件,脫到年底剩張皮。”如此有意思的謎語特別受學生歡迎,他們都會開動腦筋,七嘴八舌地猜起來,不一會兒就能說出謎底為“日歷”。這時,再趁熱打鐵,借助學生平時對日歷的認識,將教材上的主要內容逐一梳理一遍,并將年、月、日的換算關系一一說清,使各個知識點都以計算為線索聯(lián)系貫通起來。在這樣的教學當中,謎語的引入激發(fā)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以此為基礎開展教學,整節(jié)課都顯得特別輕松自如,效果可想而知。此外,我們還可以通過直觀演示、比賽活動、數(shù)學游戲等來激發(fā)學生計算的興趣。
(三)發(fā)掘方法,讓學困生樂學
數(shù)學計算是十分需要技巧的,教師在教授學生計算法質的同時,一定要注重學生計算方法的養(yǎng)成。巧妙地利用乘法分配律、乘法結合律等等方法,讓復雜的問題變得簡單。例如,在學習十以上的加減法時,因為會涉及進位、借位等問題,學生剛剛學會十以內的計算方法,面對這些問題時往往會手忙腳亂,不知所措。這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將參與計算的兩個數(shù)字拆成整數(shù)和個位數(shù)相加的形式,如15+16,可以轉化成10+10+5+6的形式,這就將問題轉換成了十以內的加減法了。諸如此類,還有很多適合學困生,便于其理解的方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注重這種方法的教授,讓學困生更加輕松地完成計算問題。
(四)培養(yǎng)習慣,讓學困生能學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提高計算能力的保證。數(shù)學大綱中明確指出:“小學數(shù)學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是培養(yǎng)學生認真、嚴格、刻苦的學習態(tài)度和良好的計算習慣?!睂W困生計算速度慢,錯誤多,實際上都受到了不良的計算習慣的影響。如果養(yǎng)成了良好的計算習慣,學困生在學習中的障礙就會大大減少,學習效率也會很快提高。所以教師要設計行之有效的計算習慣培養(yǎng)方案,幫助學困生養(yǎng)成良好的計算習慣,確保計算能力穩(wěn)固提高。提高學困生的計算能力要養(yǎng)成以下幾個學習習慣:
校對的習慣。要求學生凡是抄下來的都校對,做到不錯不漏。
審題的習慣。這是計算正確、迅速的前提。審題時要求做到一看、二畫、三想、四算、五查。
仔細計算、規(guī)范書寫的習慣。在四則運算中,要訓練學生沉著、冷靜的學習態(tài)度。
估算和驗算的習慣。這是計算正確的保證。驗算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習慣。
結語
提高學困生的計算能力任重而道遠,需要教師的不懈努力。教師應當在教學中不斷實踐這些方法,然后逐步發(fā)現(xiàn)問題,并給予解決,為我們的教育事業(yè)做出貢獻。
【本文系湛江市中小學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立項課題“農(nóng)村小學學困生計算能力提高策略的研究”(課題編號:2020ZJYB016)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孫水珠. 提高小學數(shù)學學困生計算能力的有效策略[J]. 新課程(中), 2018, 000(001):234.3C7D4F95-0118-493B-927E-EE6BECA5C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