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生活化教學是一種新的理念,其關注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應用,主張學生能夠學以致用。文章針對小學階段數學教學中提高生活化教學效率的策略進行了深層次的研究和討論,希望能夠促進小學數學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有更多的思考,從而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為之后的數學學習打下更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437(2022)06-0162-03
在新課改不斷深化的背景下,數學作為一門能與學生生活實際相結合的基礎型應用學科,其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越來越受到教師群體的廣泛關注和熱烈討論。為了能夠提高學生學習質量,教師必須轉變自身的教學理念,結合生活化的教學內容和知識實例來不斷充實課堂教學內容,幫助學生理解重難點知識,提高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1? ?生活化教學的內涵
在教學過程中,重點讓學生關注生活,從生活中發(fā)現知識、學習知識,這是生活化教學的內涵?!读x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要求教師結合教學知識,進行盡可能豐富的教學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際的生活經歷中發(fā)現數學問題,結合相關的數學知識進行解決,并切實地感受到數學在實際生活之中的重要影響,同時也在潛移默化的探究過程中提高自身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知識應用能力。
2? ?生活化教學的優(yōu)勢
2.1? 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數學生活化教學能夠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傳統(tǒng)課堂缺乏互動和趣味,教學流程也較為固定,教師先講一遍知識學生跟著學,之后用習題演練來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這樣的教學方法難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的學習思維難以被激活,課堂氛圍沉重,學生容易打瞌睡。而構建生活化課堂,引入生活化元素,能夠讓知識教學更加新穎有趣,同時讓學生眼動、耳動、嘴動、腦動、手動,使課堂氛圍更加活躍,學生的學習思維更敏捷、更靈活,學習興趣自然會更高。
2.2? 提高學生的知識理解能力
數學之所以難教難學,本質上并不是學生不想動腦、不想學習,而是數學知識是抽象的,小學生則正處于抽象思維還不健全的階段,所以數學學習對小學生來說是一件很難的事。雖然數學知識點是抽象的,但是數學知識點對應的生活現象卻是具象的,如果將數學知識點和數學生活現象對應起來,便能幫助學生加強對知識的理解。學生嘗試著用解決生活問題的思維去發(fā)現數學的奧秘,遠比直接去探究數學本質要高效很多,學生在成長以來積累的生活經驗也會很好地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同時,一通百通,學生數學知識理解能力提高了,其學習興趣和主動性也會隨之提高,這樣便能形成良性循環(huán)。
2.3? 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往往一開始就為學生準備好了需要解決的問題,學生不需要針對問題出現的原因進行探究,這會使學生對教師產生一定的依賴性,并不利于學生探究能力的提高[1]。為了避免這種現象的出現,教師在進行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應當將問題隱藏在實際的生活情境中,讓學生結合自身的生活體驗自主探究并發(fā)現問題。這種引導學生主動發(fā)現問題的教學方法,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提升自身的探究能力。同時,觀察和發(fā)現問題的過程本身就是進行邏輯思維能力培養(yǎng)和提升的過程,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鍛煉自身的思維能力。
如在“探索圖形”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不同圖形的構成特征設計教學實踐,可以通過為學生提供不同形狀的木塊,讓學生嘗試搭建穩(wěn)固的建筑物。學生在實際的搭建過程中,能夠在自主體驗中思考到底是用同樣的木塊搭建更加牢固還是不同形狀的木塊搭建更加牢固這一問題。通過多次探究,學生能夠得出不同形狀的木塊組合具有更好的穩(wěn)定性。這樣的自主探究過程能夠幫助學生在積極探索中不斷提高自己的觀察和分析能力,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3? ?數學生活化教學的策略
3.1? 利用生活化元素進行導入
良好的開端會讓教學成功一半,課程導入是非常重要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會花費5分鐘左右時間來進行導入。導入的方式多種多樣,或者給學生講述一段故事,或者給學生提出一個問題,或者給學生播放動畫視頻。而開展生活化教學,則可以利用生活化的元素來進行課程導入,講述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生活故事或生活現象,來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如在“分數的初步認識”的教學中,筆者在課程導入中給學生講“孔融讓梨”的小故事。這個故事很多學生或許聽過,筆者在故事講完后,提問學生:怎樣分梨才最公平呢?有的學生說可以將梨切成一小塊一小塊的,再讓孔融和他哥哥拿同等份的小塊梨,這一回答是根據生活常識進行的思考。接著筆者又提問學生:如何公平地切分這一小塊一小塊的梨呢?隨即便可以引入教學知識,在生活化情境中學生的思維已被激活,學習的效果便會更好。
3.2? 營造教學情境
數學中有一些知識較為抽象,由于小學生的實際年齡較低,對于抽象知識的理解能力有限,這使得學生在學習重難點知識的過程中很難跟上整體的教學節(jié)奏,使教師不得不反復對講過的知識進行回顧和闡述,這不利于教師對于整體教學知識講解的有序性和邏輯性,進而影響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質量[2]。因此,教師應當深入到學生的實際生活中,將學生的生活實際體驗與相關知識的重難點問題進行有機結合,通過創(chuàng)設更加生活化的教學情境,能夠幫助學生提高對于教學知識的熟悉感,從而提升學生的整體學習興趣和對于問題的思考意愿。
如在“自行車里的數學”這一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如果只是在講解知識的過程中向學生展示自行車的相關圖片,這并不能夠讓學生深入理解,對于自行車的相關運行狀態(tài)也沒有一個很好的把握,不利于學生掌握數學知識。這就需要教師創(chuàng)設更加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來讓學生理解相關問題。教師可以將一輛自行車展示在學生面前,通過拆解和組裝的過程來幫助學生對自行車整體的運動過程進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同時學生還可以針對自身的疑問進行自主探究,從而在最大程度上完成對于教學知識的掌握。這樣的教學方式也能夠進一步加深學生對生活之中數學問題的理解,為之后的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BD309BD6-0EBC-4948-BD0D-6CE35FE18B63
3.3? 靈活轉變教材問題
在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思路應當更加靈活[3]。如果教師只是根據教材上的問題進行教學和指導,并不能滿足學生對于知識的需求。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師應當靈活選取數學教材內容,并結合學生更感興趣的教學內容,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為之后的教學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如在進行“生活與百分數”的教學時,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幫助學生在課堂上集中注意力,對相關的數學知識進行學習和思考。如教師可以讓學生思考;自己每天看《喜羊羊與灰太狼》的時間是半個小時,而兩個半小時是一個小時,一天是由24個小時組成,那么每天看《喜羊羊與灰太狼》的時間占據的一天的多少,用百分數怎么進行表示。這樣切合學生自身實際的教學問題,不僅能夠使其積累百分數在生活中的應用經驗,還能夠對于百分數的轉化問題進行深層次的研究和運用,同時讓學生能夠科學規(guī)劃自身的娛樂時間,對學生進行自我管理起到了促進作用。教師靈活轉變教材問題,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提高整體的數學課堂教學質量起到了促進作用。
3.4? 運用信息技術展現生活
隨著教育的發(fā)展,信息技術與教學的整合越來越深入,巧妙借助信息技術,能夠讓教學知識更加形象。在數學教學過程中,一些生活化內容難以“搬”上課堂,而巧妙利用信息技術,則能夠充分展示生活現象,可以說信息技術是生活化教學非常有利的載體。尤其是在“圖形與幾何”模塊的知識點教學中,小學生的抽象思維還不完善,對比較抽象的圖形與幾何知識往往難以掌握,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給學生展示生活中的立體幾何圖形,通過翻轉、位移、形變等操作,來促進學生清晰認知,有利于學生空間想象能力的提升。
3.5? 生活化實踐或調查
除了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景,還可以開展生活實踐,讓學生帶著數學視角去看待生活中的場景,感受生活中蘊含的數學問題。將數學和生活聯系在一起,既能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建模能力,也能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讓學生轉變學習觀念,學以致用。
如在學習“三角形”的時候,讓學生去生活中尋找三角形的事物,并且對三角形進行度量,以此來加深學生對三角形知識點的思考和理解。在學習“認識鐘表”的時候,給學生提供生活中常見的鐘表,讓學生觀摩、感受,并且讓學生進行讀數訓練。在“平均數與條形統(tǒng)計圖”“折線統(tǒng)計圖”等統(tǒng)計繪圖類知識點的教學中,給學生設置生活化調查主題的實踐任務,可以讓學生“調查班級內戴眼鏡學生的數量占比”“調查年級內所有學生的身高區(qū)間占比,以5 cm為一個區(qū)間”“調查學生一周內零花錢的花費明細并繪制折線統(tǒng)計圖”等。如果調查主題任務較難,可以讓學生合作完成。生活化調查能讓學生感受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方式,不僅能夠提高對知識的理解,也能夠提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
3.6? 生活化游戲
游戲教學法越來越受到人們重視,是符合小學生特點的教學方法,寓教于樂,讓學生在游戲中成長,在游戲中感受數學知識的趣味性和實用性。它能營造出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使學生在自然而然間便完成了對知識的學習,而不是教師硬逼著學生去學習[4]。
如在教學“四則運算”時,可以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境,模擬游戲,給學生分發(fā)小紙片當做錢幣,講臺當做商店,教師扮演商店老板,要求學生必須盡可能多地將手中的錢花出去,最終所剩錢最多的十名學生要表演才藝。學生除了可以到教師這里購買物品之外,還可以和同學之間相互交易,但要求學生記錄下來每次交易的具體金錢變動,如果最終檢查交易出現錯誤,那么交易無效。這樣模擬真實的商品交易過程,需要學生自己計算購物或交易的金額與找零情況,能夠讓學生在實踐中掌握相關的運算知識。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課堂的生活化教學是一種能夠引導學生將自身的生活體驗帶入到知識的理解過程中的教學方法,可以幫助學生提高對數學知識的應用能力。在這樣的教學形式下,教師可以充分解放學生的想象力和發(fā)散思維,進而加強對學生思維的訓練。
【參考文獻】
[1]焦振東.小學數學實施生活化教學的策略探討[J].軟件(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9(6).
[2]洪麗琴.探究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意義和實施策略[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6(2).
[3]付善悅.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實施策略的探討[J].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2017(10).
[4]韋彬光,陸方文,韋澤權,等.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實施策略研究[J].教師教學能力發(fā)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七卷),2016(28).
【作者簡介】
李繼芬(1973~),女,漢族,重慶人,???,小學數學一級教師。BD309BD6-0EBC-4948-BD0D-6CE35FE18B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