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國仰
【摘要】培養(yǎng)初中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主要是挖掘出學生的各種非智力因素,為他們探索出一條適合自己的學習通道,同時交給學生一根拐杖,讓學生獨立尋求支點,找出學習方法、領悟學習規(guī)律。如果教師在日常的教學實踐中經常性、習慣性、多方面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就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本文論述了如何在英語教學中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五步法”策略。
【關鍵詞】英語教學;學習興趣;“五步法”
【中圖分類號】G633.4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4—0463(2022)04—0101—03
興趣也指興致,是人對事物喜好或關切的情緒。學習的動力來源于興趣,學習英語也是一樣,只有通過平時的積累和在實際中運用,才能體會到學習英語的樂趣,并提升學習英語的能力。因此,作為一名教學一線的英語教師,更應該為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努力,為學生英語學習導航,為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助力,讓他們在學習中變被動為主動,變苦惱為快樂。使學生每節(jié)課都能在心情愉悅中掌握所學的知識,在生活中能積極恰當地應用所學的英語知識,主動用英語與同學交流、與教師溝通、與朋友互通友誼。
精心備課是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手段,也是一種啟發(fā)式教學的核心所在。在課前,教師需要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借助互聯網平臺,充分準備好本節(jié)課所需要的教學內容(實物、圖像、手勢)。備課時,教師要留出充足的時間,展示英語語言的魅力,還要給學生在課堂上使用語言的機會。同時,把平時學習的單詞、語法、句式等內容以及口語技巧運用于英語課堂教學中,積極有效地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主動性和趣味性。
首先,教師上課要講英語。在課堂上用英語與學生交流,這樣可以給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英語語言環(huán)境。同時,也要面對學校的實際情況——班額大、人數多,學生能得到英語實踐的機會并不多。教師要充分利用英語課堂的有限時間,增強學生聽和說的機會;在有限的時間內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調動起學生自覺學習的能動性;培養(yǎng)學生較強的模仿能力、參與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以上教學活動,都要求教師具有一定的組織能力,能夠調動學生潛能和活躍他們的思維,因此,教師在平時的英語教學中運用英語教學,生活中運用英語溝通,活動中用英語交流,現實中用英語指導學生。這樣學生慢慢地就習慣于教師上課的節(jié)奏,從而理解教師所講的內容,并領悟學習英語的重要性。在長期的英語教學中,學生會習慣性地沉浸在濃厚的英語學習氛圍中,習慣性地用英語進行思考、學習和交流。
其次,充分利用直觀教具和多媒體教學,努力創(chuàng)造良好的英語學習環(huán)境。教師應充分利用實物、多媒體、網絡信息系統(tǒng)等教學手段進行英語教學,把課堂變得形象逼真、生動活潑。教師在平時教學中對話時盡量使用一些句法較為簡單而又明了通俗的句式或例句,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體會英語的真實感和自己的存在感。如,“This is my hair. It’s black. She is girl……”?有時候教師還可以利用實物教學演變成簡單的游戲形式來加深印象、增強理解。如,教師在上《鐘表》一課時,首先應該準備一個鬧鐘,上課時就能指著鬧鐘上的各個部件來講課。實物教學具有較強的真實感和直觀感,實物既有利于理解有關課文的內容,又能加深學生的形象記憶和直觀思維,以便達到教學英語的目的。雖然現代信息技術在教學中廣泛的滲透和應用,但實物教學仍是有效的、現實的教學方式。
最后,還可以注意英語與其他基礎課知識的相互聯系,中學生除了學習英語課以外還有其他課程,如化學、物理、幾何等,如果英語能與剛學的基礎課中的某門知識聯系起來,會很好地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1]。
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和方式多種多樣,如幽默的語言、風趣的姿態(tài)、鼓勵的眼神、微笑的示意、及時豎起的大拇指、符合時宜的擁抱等。學生都會看在眼里、記在心里。一位風趣幽默的英語教師,運用適當的肢體語言,繪聲繪色的朗讀都會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提高上課的效率。所以,在英語教學中應用多樣的體態(tài)語言、直觀地教具展示,及網絡搞笑的動作,也是課堂授課的一種形式。在上英語課時,教師們把適當的手勢、有趣的動作、豐富的表情,以及聲音與圖像有機結合起來,讓聲音與實物對照呼應,充分發(fā)揮信息設備的各項功能,既可避免用漢語解釋英語的麻煩,又可以創(chuàng)造出一種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環(huán)境氛圍,也更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與信心。
形態(tài)對話就是對英語教學中動詞的正確使用。在人們的意識形態(tài)理念中,形態(tài)平時要通過各種對話掌握動詞的用法及時態(tài)運用,這樣不僅可以加深情景中的相互交流,還可以及時探索出新信息、新詞匯的各種用法。教師要及時提醒學生注意時態(tài)的形式變化和動詞的合理搭配;教師在教學時邊講邊做,舉例說明,以拋磚引玉的方式得到學生對所學英語知識的反饋,使學生在互動交流中完成教學任務。如,教師用形態(tài)表演動作,然后要求學生說出相應的動詞,個別學生列舉出各種時態(tài)動作,班級的其他同學積極參與,踴躍發(fā)言,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課堂氣氛活躍了,學生的積極性都調動起來,會爭先恐后地舉手發(fā)言,大大激發(fā)了他們的積極性和趣味性,一舉三得。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聽、說能力,又增強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參與能力,還使教師在此過程中應用了舉一反三的教學方法。另外根據當地學校的實際情況,教師可以利用課外時間,讓同學們把形態(tài)對話編排成啞劇、小品或者話劇,讓學生通過語言描述所扮演的角色,來推測表演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和意識形態(tài),把活動變成一種具有相當競爭力的游戲,內容豐富多彩,形式多種多樣,人人有表演,表演人人看。這樣,無形中增強了學生的競爭意識和表演欲望,逐步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地學習英語,并且愛上英語課。
開展多種形式的教育活動配合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思維模式、創(chuàng)造能力等,也是非常有效的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學習英語興趣的方式。圖畫教學更能形象直觀地表述課堂內容,是最立體、最直觀的教學方式。學生有時會因為教師的一幅畫或者制作的一個小手工對整堂課記憶猶新,回味無窮。例如,教師在教七年級上冊《How much are they?》這一單元時,在課前和學生一起設計開設一家有特色的服裝店。用廢棄的鞋盒做商店,用各色卡紙剪成各式各樣的衣服,如連衣裙、短裙、西服、休閑服、褲子等,并一對一標上相應合理的價格:Eighty dollars,One hun? dred dollars……這樣學生就有了參與活動、享受其成果展示的樂趣,在有效的時間內就能掌握課文中的對話交流,鞏固所要學習的知識內容,同時也幫助他們復習和記憶一些常用的詞匯以及他們在語言中的運用。當然,有創(chuàng)意的教師亦可根據學校實際情景,創(chuàng)作出一些帶有文具店、日常用品之類的直觀圖畫,在課堂上讓學生進行描摹交流,開發(fā)思維,自己動手制作附帶自己想法的思維導圖。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保持學生的學習新鮮感,教師要認真鉆研教材、拓寬知識面、不斷學習,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2]。
環(huán)境對話是英語教學中的一種具有創(chuàng)設性、興趣性的語言練習形式。學生在這種練習中能充分體現所學知識的表達方式、語法結構和語言時態(tài)等,學生在對話中大量應用所學的語法知識、表達方式及其語言結構來積極展示自己的英語水平。首先,教師以課本知識為起點,讓學生發(fā)揮想象,集思廣益,列舉出各種形式、各種時態(tài)的問答句;然后,教師采取分層、分組、分批次的練習步驟進行連貫性對話,利用一切教育資源來鞏固所學知識。
環(huán)境教學是學習語言的最好方法。學習英語是個漫長的過程,孩子們從牙牙學語,就會唱“A、B、C、D、E……”為什么最后還是無法用英語正常交流。這充分說明學習環(huán)境的重要性,沒有好的語言環(huán)境,我們所學英語就是紙上談兵(也就是紙上英語)。所以,教師要提供有利的環(huán)境,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促使學生保持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使學生在輕松的學習氛圍中愉快地學習英語,學會英語,學說英語,讓用英語交流成為常態(tài)化、日常化的事情。當然,在課堂上和平日里有些學生內向、靦腆,他們怕做、怕說,更怕錯,不開口、不作為等心理障礙過于嚴重。遇到此類情況,作為教師不能讓一個孩子掉隊,應積極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進行單獨的心理輔導,引導他們進入喜歡的角色,用鼓勵的語言激發(fā)他們的自信心[3]。
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不僅要在課堂上充分運用合作學習小組優(yōu)勢,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興趣。發(fā)現有厭學,學不懂的學生及時交流談心,了解學生在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結合學生的性格特點,及時幫助學生解決后顧之憂,用實際行動溫暖學生的心靈,使一部分學困生發(fā)生改變,甚至轉變成學習英語的愛好者。
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教師要用有效的方式去引導他們,讓他們在知識的海洋里遨游,讓他們在學中用,在用中學,充分調動他們學習英語的積極性,讓他們明白學習英語是一種快樂的享受。
[1]左龍.激發(fā)學生英語學習熱情,提高整體課堂教學效率[J].甘肅教育督導,2011(05):59.
[2]汪萍.摭談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的趣味性[J].甘肅教育,2017(02):58.
[3]藺萍.英語新課程教學中的問題探索[J].甘肅教育,2011(10):58.
編輯:趙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