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小燕
【摘要】音樂教育的目的不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音樂的技能,而是提升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能夠充分感受音樂所帶來的力量。初中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既處在成長發(fā)展的重要階段,也是從幼稚到成熟的重要發(fā)展時期,因此在音樂教育中更加需要提高他們的鑒賞能力,正確引導鑒賞和審美方向。本文通過描述提高初中音樂鑒賞能力的必要性和現(xiàn)存問題出發(fā),以期解決如何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
【關鍵詞】初中;音樂教學;音樂鑒賞;
學生的成長不僅體現(xiàn)在學習成績上,而且音樂藝術鑒賞能力也是值得商討的。很多家長和老師都不注重音樂藝術類型課程的培養(yǎng)。但是從現(xiàn)代教育來看,提升學生音樂鑒賞能力,不僅能夠開放學生的思維,而且在審美方面也能夠得到提升。學生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為未來的發(fā)展做好準備,從傳統(tǒng)的教學生歌曲到提高他們的音樂鑒賞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一、初中音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第一,音樂教育理念落后?,F(xiàn)存中國教育方式大多還是以學生聽、老師教的方式進行。盡管中國教育采用素質發(fā)展、全面發(fā)展的方式,但在“德智體美勞”五項發(fā)展當中,很多老師都對“美”不屑一顧。而音樂老師自身大多數(shù)都是以教師教會學生歌曲,學生合唱為主。這本質上并不能提升學生的藝術鑒賞能力。這樣的理念下,不僅課堂變得死板,而且學生對于音樂的積極性不會很高。
第二,設備不先進,器械簡單。很多中學教學中,大部分都是愿意把資金花到課堂上面,而對于音樂能力的培養(yǎng)大多數(shù)都是讓學生自己課外進行,并不注重器材的投資,甚至沒有專門的音樂教室。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很多有理想、有抱負的老師,沒有合格的條件進行教學;對音樂有想法的學生沒有環(huán)境進行學習,不僅打擊了學生的積極性,對于老師教學活動的開展也有一定的阻礙。
二、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的必要性
第一,促進學科全面發(fā)展。中國新型素質教育要求采用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方式進行教學,要求對學生參與多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以達到社會所需全能型人才的要求。中學學科課程當中,學科知識之間是相互貫穿交流的。音樂和語文、英語學科當中有莫大的聯(lián)系,很多歌詞都值得推敲并運用?!督?jīng)典詠流傳》中,很多古詩詞也可以用音樂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由此可見在全面發(fā)展過程當中提升音樂鑒賞能力,也能夠促進其他學科的發(fā)展。
第二,提升學生對音樂的感悟和情感。在初中這樣一個特殊的階段,正是學生情感萌芽、心思婉轉的重要時期。學生的情感教育培養(yǎng)對于音樂的感悟以及情感的提升有重要的幫助。音樂鑒賞能力的提升,能夠更加使學生感受到音樂的魅力,提高自身的情感認識;在未來讓自己的心靈得到提升,心思變得更加的細膩。除此之外,還可以在未來的生活中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和與人交往的能力,在未來工作中也能夠得到成長。
三、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提高學生音樂鑒賞能力的策略
第一,改進課前熱身,結合時事熱點。作為音樂教學的傳播者,教師應該認真揣摩該節(jié)課的學習意義和學習內涵。把學習壓力大的初中生的精神壓力轉移,讓他們能夠真正在音樂課堂上綻放,釋放自我;并結合學生的身心情感特點,開展個性化的教學。因此,課前熱身是很好的一種形式,讓學生能夠真正放松自我。例如,在八年級上冊《梨園奇葩》這一單元當中,就可以提前利用現(xiàn)在網(wǎng)絡上比較火的《女駙馬》熱身,讓緊跟時事的中學生能夠在學習之余,趕上一波時代的熱潮,并且也可以教師自己進行演唱,讓學生進行評價和發(fā)表自己的感悟。這樣不僅做好了課前熱身,激發(fā)學生參與音樂學習的積極性,還讓學生在欣賞音樂的時候也得到了思考,融入到情境當中。
第二,完善教學手段,增加音樂素養(yǎng)。初中音樂教學當中擁有各式各樣的風格,存在著不同時代和地區(qū)的歌曲形式。教師可以根據(jù)這些歌曲的背景基礎上,利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制定不同的教學手段,比如說視頻、表演等,讓學生能夠在不同形式的表演當中感受到音樂的魅力。例如,在八年級下冊《音樂與人的情感世界》單元的《梁山伯與祝英臺》小提琴協(xié)奏曲中,在了解相關的故事背景之后,教師可以提供相關音樂劇的資料,讓學生在觀看音樂劇的同時,感受其中的音樂魅力和談談自己的看法。并且,也可以讓學生自主進行演繹,以戲曲表演的形式感受中西方音樂的不同。在這種情況下進行引導教學,學生獨立進行的鑒賞方式,能夠讓學生對音樂產生更大的興趣。
第三,針對學生個體,變更教學內容?,F(xiàn)代社會當中,由于學生的成長環(huán)境、家庭條件甚至自身學習能力的不同,都會造成學習鑒賞能力的差異。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當中,應該以學生為主體,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在教學實踐中,應該考慮大部分學生的需求和審美能力,盡量選取一些經(jīng)典且優(yōu)美的歌曲,拓寬學生的視野。例如,在八年級下冊《膾炙人口的歌》這一單元中,面對不同歌曲的選擇,教師應該選擇比較大眾化的歌曲。如《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或者《龍的傳人》等,讓學生更加有共鳴,從而能夠跟上課堂和老師的節(jié)奏。并且在未來的跟唱或者合唱環(huán)節(jié)當中,老師和學生之間能夠有互動。這樣一來,老師不僅有自豪感,學生也會更加有參與感。這種情況下進行的音樂鑒賞,會讓學生在未來也能夠得到實踐。
第四,開辟想象空間,提升鑒賞能力。音樂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豐富學生的想象能力,也能夠讓學生在發(fā)揮自身想象空間最大程度的前提之下,融入到音樂當中,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例如,在八年級《嶺南春早》單元當中,教師可以在沒有提示的前提下,通過播放相關的音樂,比如《平湖秋月》《賽龍奪錦》等,讓學生在音樂欣賞當中感受到當中的情境;并且在腦海中想象相關的場景,從而感受該音樂歌曲所散發(fā)的魅力和想要表達的感情。這樣的教學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豐富學生的想象空間,還能使學生感受到不同的思維方式,教師可以以此給未來的音樂教學開辟更多的渠道。
總之,音樂是一種充滿藝術氣息和文學氣息的學科,提高自身的音樂鑒賞能力,對未來的審美能力和感知能力都有一定的好處。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主動發(fā)揮自己的思維,改善課前熱身形勢,提高學生的主動性;轉換理念,發(fā)展教學手段;發(fā)展學生的想象空間,提升鑒賞能力,為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提高發(fā)揮效力。
參考文獻:
[1]黃穎.芻議如何在初中音樂欣賞中提升學生音樂素養(yǎng)[J].新課程:中學,2019(5):1.
[2]張曉日.如何在初中音樂欣賞教育中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J].速讀旬刊,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