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 要]物質(zhì)生活的改善讓學生在生活中的上肢力量訓練機會減少,引體向上“零”分問題已經(jīng)成為當下小學體育訓練中必須攻克的問題。而要解決這一問題,就需要教師在小學體育引體向上訓練中用好“階梯式練習”法,以“階梯式練習”凝聚并增強引體向上的核心力量,拾級而上、依階定教,幫助學生在目標完成中找回自信,在循序漸進的分階訓練中成功破“零”。
[關(guān)鍵詞]“階梯式練習”;引體向上;小學體育;破“零”之法
“引體向上”是國家中小學生體質(zhì)健康測試過程中的必選項目,也是體質(zhì)測試中最薄弱的環(huán)節(jié)。在多數(shù)中小學乃至大學體質(zhì)測試過程中,學生“引體向上”測試成績?yōu)椤傲恪闭呷藬?shù)眾多,引體向上項目測試破“零”問題已經(jīng)成為需要被全社會關(guān)注的國民體質(zhì)健康問題。
小學階段的學生身體各項機能發(fā)展迅速,引體向上訓練能夠有效鍛煉學生的握力和上肢肌肉力量,發(fā)展學生肌肉群的絕對力量和耐力素質(zhì)。但引體向上項目難度系數(shù)較大,受學生身體素質(zhì)、心理素質(zhì)的影響也較大。在引體向上訓練中,小學生上下肢力量發(fā)展不均衡、肥胖人數(shù)過多以及肩帶、軀干肌肉群力量欠缺等問題均會對學生完成引體向上任務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再加上引體向上項目與其他簡單易于掌握的項目相比更容易出現(xiàn)肌肉拉傷、摔傷等運動損傷。在日常體育訓練中,教師教學“引體向上”項目的熱情不高,而這也加劇了學生在引體向上測試破“零”難度。
基于此,我們引入了“階梯式練習”這一引體向上教學模式,通過針對“引體向上”項目設計不同階段的要求、選擇不同的訓練方法,分組、分層、分階段推進引體向上訓練活動,來強化學生在參與引體向上訓練活動時的獲得感與成就感,強化學生對“引體向上”項目的興趣和完成信心,進而成功破“零”。
一、體能預測,設定階梯
設定階梯是我們進行“階梯式練習”的前提。在組織“引體向上”項目訓練之前,我們先要對學生的上肢力量情況進行測試,根據(jù)測試結(jié)果確定學生水平,進而合理設置階梯位置,有序推進引體向上訓練活動。
(一)統(tǒng)測體能,明晰教情
在組織階梯式練習活動之前,我先對五年級一班30名學生進行了體能測試,并將引體向上測試結(jié)果分級統(tǒng)計如表1。
(二)分析教情,設定階梯
從表1的測試結(jié)果來看,這個班級學生的引體向上成績總體較差。根據(jù)這些結(jié)果,我們得出:多數(shù)學生測試處于“1~2級”之間即能夠上杠完成懸臂或屈臂動作,但無法按質(zhì)按量完成引體向上動作。3名學生不能上杠,2名是女生,體重不高,但自身上肢力量、握力較小;還有一名男生,體重過高,屬于肥胖體質(zhì)。5名學生處于達標或近達標狀態(tài),身體機能相對較好。
基于研究結(jié)果,我將本次階梯式練習活動設置如下:第一階梯:單杠直臂懸垂訓練;第二階梯:單杠屈臂懸垂訓練;第三階梯:標準引體向上訓練;第四階梯:花式引體向上訓練。
通過對課堂引體向上訓練目標進行分層,學生在參與引體向上訓練中找到適切目標,完成訓練任務的概率大大提升。
二、拾級而上,按階分組
“階梯式練習”以分組訓練為主,分組是階梯式訓練組織過程中的重要一環(huán)。在分組過程中,我們既要“按階分組”確保每名學生接受他們需要的訓練,完成他們能夠勝任的任務,也要最大限度地規(guī)避學生因成績分組而產(chǎn)生的不舒適感,避免低階小組的學生產(chǎn)生自卑感,保持分階任務的變動性,從而確保各個層次的學生能夠在各個階段始終接受適合其所處分階的訓練引導。
(一)自省自查,自選項目
為減少教師人為分組、人為分配任務給學生帶來的情感不適,保持學生在引體向上項目訓練中的主體地位,我選擇以“自省自查,自選項目”的方式完成任務分配活動。首先,我將四個階梯項目及具體要求整合到一起,形成項目訓練“商品”,并將這些“商品”陳列至“階梯式項目訓練商店”。不同的項目代表不同的積分,完成項目訓練任務即可得到對應的積分,單個項目可重復領(lǐng)取,每次根據(jù)任務完成質(zhì)量,根據(jù)評分細則,給予1~10分積分。
活動開始后,每名學生可根據(jù)自身在完成“引體向上”測試時的身體感受、最終結(jié)果,確定將要認領(lǐng)的初始任務,認領(lǐng)初始任務后不可更改。初始任務完成評分在8分以上才可繼續(xù)認領(lǐng)后續(xù)任務。所認領(lǐng)的任務連續(xù)完成度低于5分3次,則需要降低任務級別,重新訓練。以這樣的方式布置引體向上訓練任務,既尊重了學生在課堂中的選擇權(quán),保證了學生在訓練時的自主性和自覺性,也避免了學生錯誤評估、錯誤選定訓練項目而造成挫敗感或驕傲感,使學生能夠在引體向上學習與訓練期間拾級而上,不斷進步。
(二)依據(jù)任務,自由結(jié)組
學生選擇的任務不僅是學生階段訓練目標,更是學生當下能力與水平的代表。讓所處能力水平和所追求的階段訓練目標一致的學生結(jié)為一組,展開同負荷的練習,能夠有效增加學生在訓練中的互助行為、強化組內(nèi)競技的公平性,幫助學生獲得與同伴切磋的樂趣。因此,在組織學生“階梯式練習”活動時,我要求學生自由結(jié)組,每組人數(shù)4~6人,且組內(nèi)成員所選任務必須相同。這樣既能保證同組成員在訓練內(nèi)容上一致,方便教師進行分組指導,也減少了教師人為分組給敏感學生帶來的不利心理影響,消除了因分階、分層訓練而產(chǎn)生的優(yōu)劣之感,營造了更為和諧、更為積極的引體向上項目訓練氛圍。
同時,讓學生以任務為依據(jù)、自由結(jié)組的分組方式,也兼顧了學生在學習能力、身心發(fā)展速度上的不同,保持了課堂小組結(jié)合的動態(tài)性,進一步強化了學生在引體向上階梯式練習中獲得的成長快感、自我效能感。
三、依階定教,尊重個性
小學生的身體素質(zhì)不同,在引體向上方法訓練中要完成的任務不同,需要攻克的難題及其攻克方法也不同。在對學生的引體向上階梯式練習活動進行輔導時,教師要秉承“依階定教,尊重個性”指導原則,在尊重學生所處階梯的基礎上,依據(jù)干預重點合理選定干預方式,生成個性化的引體向上訓練干預輔導計劃。
(一)依階定教:不同階梯采取不同的學習引導方式
處于不同訓練階梯的孩子在訓練重點上有著明顯的不同。如,第一階梯的“單杠直臂懸垂訓練”訓練要求為:保持直臂懸掛姿勢30秒至1分鐘,主要訓練內(nèi)容為握力練習;而與其相鄰的第二階梯“單杠屈臂懸垂訓練”的訓練要求,則為“屈臂懸垂并保持姿勢30秒以上”,主要訓練學生的手臂力量、背部力量、胸腹部力量。這與第一階梯中的單純握力訓練有著明顯的差別。故在指導第一階梯、第二階梯任務下的學生完成該階段任務時,我選擇了不同的訓練輔助工具。我為第一階梯的學生選擇的輔助訓練工具為握力器,練習任務為每天抓握握力器200次,為第二階梯的孩子選擇的輔助器械則為啞鈴或橡皮條,主要鍛煉學生的肱二頭肌力量。
當然,在對學生進行階梯式練習指導時,我們不僅要關(guān)注不同階梯學生的身體素質(zhì)、訓練內(nèi)容差異,還要關(guān)注不同階梯學生的情感差異。如,處于第一階梯、第二階梯的孩子在參與引體向上訓練時,積極性明顯不如第三階梯、第四階梯的孩子。故在對第一階梯、第二階梯的孩子進行輔導時,我更重視家校配合監(jiān)督學生訓練以及對學生訓練小成就的肯定、對學生的情感激勵。而在指導第三階梯、第四階梯的學生時,我則更注重同伴監(jiān)督和自我監(jiān)督,重視給孩子訂立新目標、新方向等等。
(二)依人定教:不同對象采取不同的輔導方法
即便是處于同一訓練階梯的孩子,他們的自身條件和需要攻克的難題也有著很大的差異。如,測評時處于“0”級的三名學生所認領(lǐng)任務雖都是第一階梯任務,但由于其自身條件不同,我采取的方法也略有不同。在對男生進行輔導時,我?guī)推溆喠⒘藴p脂計劃,鼓勵其均衡飲食、加強運動,適當減脂,以縮減自身重量。對于2名女生,我則與其進行了談話和辯論,通過談話幫其認識到女性柔美與力氣小之間的區(qū)別,幫助其建立了更為正確的運動觀與審美觀,以科學的方式向其說明了引體向上訓練與手臂變粗之間并無密切聯(lián)系,進而提高了他們參與引體向上訓練的積極性。
綜上所述,引體向上測評破“零”過程是一個循序漸進的個性化輔導過程。在引導學生實現(xiàn)引體向上破“零”目標之時,教師需從對訓練階梯的確定入手,合理設計分階訓練任務,民主推進小組訓練任務,依照各組所處分階指引小組活動,依照學生個性特征指導個人活動,構(gòu)造具有層次性、動態(tài)性、生本性以及個性化、趣味化特征的階梯式練習環(huán)境。
參考文獻:
[1]韓宛越.支招 如何提升引體向上成績[J].解放軍生活,2021(9):84.
[2]劉佳.小學中、高年段學生引體向上水平的現(xiàn)狀分析與提升策略[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21(3):24-25.
[3]楊清發(fā),陳春.淺析小學體育體能訓練教學有效方法[J].知識文庫,2021(2):67-68.
(責任編輯:朱福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