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翠
摘要:獨立思考能力是新課改的主要方向之一,目的是改變學生死記硬背、應用不靈活的現象,使學生具有主動學習的能力。數學作為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重要課程,數學教師應承擔起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責任,為學生創(chuàng)造獨立思考的環(huán)境。本文從小學數學教學現實情況入手,探討培養(yǎng)獨立思考能力的具體策略,為促進小學生的順利發(fā)展提供一些思路。
關鍵詞:小學數學;獨立思考能力;教學策略
引言:新課標改革中提出對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進行培養(yǎng),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將學生培養(yǎng)成符合社會需求的人才。小學數學課堂上想要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教師需要轉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進行獨立思考,給予學生就思考結果進行交流討論的機會,形成主動學習的課堂機制。
一、小學數學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掌控課堂節(jié)奏
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主要決策者,一直是課堂節(jié)奏的主導力量,學生被動在課堂上記錄下教師講解的數學概念、定理、公式等內容,練習的目的在于熟練應用這些既有知識,而不是了解數學知識的來源和背后的數學思想。這樣機械的學習方式嚴重影響了學生思考能力的養(yǎng)成,導致學生只在意正確答案,不在意通向正確答案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二)過分追求考試成績
小學階段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思維、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的重要時期,成績只是階段性學習成果的量化考核結果,并不能全面體現學生的學習效果。但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考試成績的重要性被過分強調,教師用題海戰(zhàn)術來讓學生掌握得分技巧,學生更多的時間用來做題而非思考。這樣的教學方式導致學生嚴重欠缺獨立思考能力,不僅不利于學生的數學學習,也不利于學生的未來成長。小學時的數學可以靠死記硬背和做題來獲得高分,高中、大學時缺少獨立思考能力會讓數學學習變得痛苦。
二、小學數學教育中培養(yǎng)獨立思考能力的可行措施
(一)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能力
質疑是形成獨立思考的重要前提,能否提出質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明學生是否進行了思考[1]。教師首先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能力,讓學生敢質疑、能質疑,引導學生逐步靠近獨立思考。小學階段學生的思維固化程度不高,還處于較為活躍的階段,教師需要通過教學來刺激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提出自身所不能解決、疑惑的問題,提出認為不對的地方。比如在《分數的意義和性質》一課中,教師可引導學生更具概念的表述進行思考:單位“1”為什么要加雙引號?概念表述中刪改某個關鍵字是否可以?等。這樣的引導方式可讓學生明白無處不可生疑的道理,讓學生明白概念的嚴謹性。在初期,教師應鼓勵學生去對任何一個疑問進行探索;學生習慣于質疑后,教師再組織學生對不著邊際、不是重點、提得不好的問題進行篩選,使學生逐漸學會如何正確地質疑。
(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一道題的正確結果是固定的,但通往結果的道路并不固定,簡便算法提升解題效率,不太簡便的算法暗含不同的數學思維,教師需要重視對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不能讓標準答案限制學生的思維。以《分數的意義和性質》為例,教師可對“猴子偷桃子”的數學問題進行多種思路的講解分析,可幫助學生正確理解分數的意義和性質,也可幫助學生養(yǎng)成創(chuàng)新意識。
例:猴子第一天偷了桃樹上所有桃子的1/10,第二天偷了桃樹上剩余桃子的1/9,第三天1/8……第九天1/2,到第十天樹上只剩下10個桃子了,問桃樹上原本有多少個桃子?
解題思路1:從問題出發(fā),設桃樹上原本有桃子Q個。
第一天,Q分成10份,猴子偷走的“所有桃子的1/10”是1/10Q,桃樹上還有9/10Q;第二天,9/10Q被分成9份,猴子偷走的“剩余桃子的1/9”其實還是1/10Q,桃樹上還有8/10Q;以此類推,每天猴子偷走的都是1/10Q,剩下的10個桃子也是1/10Q。這樣一來,答案就很清晰了。
解題思路2:從第十天剩下的10個桃子出發(fā)。
剩下的10個桃子是第九天偷走1/2的產物,所以第九天未偷前樹上共有20個桃子;第八天偷走1/3,未偷走的占2/3也就是20個,所以第八天未偷前共有30個桃子;以此類推,第一天未偷前共有多少個桃子就知道了。
無論以上哪一種思路,關鍵都在于理解“誰的幾分之幾”問題,第二種思路看起來很小兒科,但實際上是幫助學生理解“誰的幾分之幾”問題的重要助力。學生通過不同道路走向終點的過程能夠幫助他們更深刻理解數學概念,這是創(chuàng)新解題思路的價值。讓學生知道一道題有多個解題路徑,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的起點[2]。
(三)活躍課堂氣氛
小學數學課堂上想要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整體氣氛不能僵硬、沉悶。小學生受到環(huán)境影響較大,活躍的氣氛有助于調動學生的大腦,讓學生能夠發(fā)散思維,提出不同的觀點。教師在講授新知識之前需要引導學生預習,讓學生對所學內容有所準備,然后組織學生圍繞問題進行討論,讓整個課堂動起來。部分學生膽子比較小,面對教師時不敢提出自己的觀點,但對著同學卻可以侃侃而談,教師應當為這樣的學生創(chuàng)造發(fā)言的環(huán)境,讓學生覺得獨立思考的成果有用武之地。
結束語: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與質疑能力、創(chuàng)新意識、課堂氛圍有較大關系,教師需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適合的課堂環(huán)境,引導學生逐步學會獨立思考、喜歡上獨立思考。擁有了獨立思考能力才能擁有學習能力,這是學生今后成長的必要力量。
參考文獻:
[1]杜江. 探析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能力[J]. 考試周刊,2021(13):61-62.
[2]史紀玲. 小學數學教育中獨立思考能力養(yǎng)成分析[J]. 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1(01):187-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