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共同富裕的文化基礎

        2022-03-30 11:41:50龐虎陳仁鋒
        治理研究 2022年2期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傳統(tǒng)文化

        龐虎 陳仁鋒

        摘要:共同富裕的實現離不開相應文化形態(tài)的價值引領。中國傳統(tǒng)文化包含豐富的共富基因,但因受到小農經濟基礎和封建等級制度束縛,這些基因在傳統(tǒng)社會難以轉化為共富的現實。近代西方現代性開啟了通過現代化建設來謀求國富民強的歷史進程,但資本主義文明的內在固有矛盾不但無法帶來共富前景,反而加劇了貧富分化。唯有馬克思主義才是指引共同富裕從理想愿景走向現實的科學指南。作為馬克思主義的忠實踐行者,中國共產黨通過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真正開辟了通往共同富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從而在價值立場、理想境界和精神譜系上實現了對中西文化共富觀的時代超越。

        關鍵詞:共同富裕;文化邏輯;傳統(tǒng)文化;現代性;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中圖分類號:G03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7-9092(2022)02-0024-008

        作為自古以來人類社會的理想訴求,共同富裕不僅需要經濟基石和政治保障,也離不開相應文化形態(tài)的價值引領。中國傳統(tǒng)文化、西方現代性、馬克思主義作為影響中國社會變革的最主要文化形態(tài),共同啟迪和促進了共同富裕的實踐探索,但因為它們倡導的價值導向和制度訴求各不相同,所以對共同富裕的影響并不是整齊劃一的。新時代,只有立足中國的國情變化,堅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正確導向,充分激發(fā)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優(yōu)秀精髓,批判鑒別西方現代性的利弊得失,才能構筑起新時代共同富裕的文化之基。

        一、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共富基因及其成長困境

        作為影響中華民族整體性格和價值取向的原初規(guī)則,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在千百年的傳承中,塑造了中國人獨特的思維模式和精神境界。在其中,包含了不少共同富裕的文化基因。

        一是富民為始的治國之道。共同富裕的精髓在于全體人民共享發(fā)展成果,體現的是“以人民為中心”的治國理念。這一理念與中國悠久的民生傳統(tǒng)一脈相承。早在商周時期,《尚書》就提出“民為邦本,本固邦寧”“德惟善政,政在養(yǎng)民”的主張,①強調民眾是國家穩(wěn)固的根基,而君王善政的關鍵在于滋養(yǎng)人民、使人民富裕。對于如何養(yǎng)民、富民,孔子提出“因民之所利而利之”的主張,何晏:《論語集解校釋》,高華平校點,遼海出版社2007年版,第392頁。即統(tǒng)治者應順應民情民意來進行有利于人民福祉的生產活動。孟子也基于“仁政”,進一步提出了“制民恒產”的主張,強調物質生產資料對于保障民生的重要性。同時,孟子還認為,“民可使富”的關鍵就在于“易其田疇,薄其稅斂”,他不但警示封建君主要輕徭薄賦,而且甚至提出“耕者,助而不稅”的免賦主張。焦循:《孟子正義》,陳居淵編,鳳凰出版社2015年版,第975、1860頁。此外,傳統(tǒng)民生思想不僅限于物質層面,還非常注重精神層面??鬃佑小跋雀缓蠼獭钡闹鲝?,認為在物質基本需求滿足之后應該通過教育來大力提高民眾的道德修養(yǎng)和精神境界,建立在人民窮困潦倒基礎上的道德說教則是空洞無力的。這已在樸素唯物主義的立場上揭示了物質富裕與精神富裕的辯證關系,即管子所說的“倉廩實,則知禮節(jié);衣食足,則知榮辱”劉績:《管子補注》,姜濤校點,鳳凰出版社2016年版,第473頁。。

        二是均平扶弱的損益之道。均平思想是中國古代思想家對如何緩解貧富分化、維系社會穩(wěn)定的方案設計,因而,也最直接地體現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對共富的樸素體認。對此,先秦諸子均有闡發(fā)。晏子提出了“權有無,均貧富”“取財于富有者,以調劑貧乏者”的主張;張純一:《晏子春秋校注》,梁運華校點,中華書局2014年版,第148頁。老子有過“損有余而補不足”“有余者損之,不足者補之”的哲思;《老子道德經河上公章句》,唐子恒校點,鳳凰出版社2017年版,第57頁??鬃影l(fā)出了“不患貧而患不均”的警示,規(guī)劃了“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的社會理想;何晏:《論語集解校釋》,高華平校點,遼海出版社2007年版,第324頁。管子把“貧富之不齊”視為國家“法令之不行,萬民之不治”的根源,認為君王治世的最高境界應是“安高在于同利”。劉績:《管子補注》,姜濤校點,鳳凰出版社2016年版,第436頁。均平思想自先秦諸子闡發(fā)后,對利益分配“公正均平”的價值期待,便經過長期的歷史浸染,成為中國人孜孜以求的深刻情愫和共同心態(tài),也一直影響著中國的社會治理方向和分配方式。從統(tǒng)治者治國取向的層面來看,歷代施政者為鞏固統(tǒng)治地位所推行的政策,如漢代剝奪富商的“告緡令”、北宋王安石的方田均稅法和張載的“井地治天下”等,都是以均平理念為思想基礎和價值支撐的。從底層民眾基本訴求的層面來看,歷代農民起義的戰(zhàn)斗口號如“茍富貴、勿相忘”“等貴賤,均貧富”“均田免糧”等,也都反映了民眾對均平傳統(tǒng)的價值認同和情感共鳴。即便在近代西學東漸的背景下,無論是康有為欲“行大同之法”使“農民之得均養(yǎng)”康有為:《大同書》,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第186頁。的大同構想,還是孫中山倡導“民生主義的事實最緊要的就是均貧富”孫中山:《孫中山全集》第九卷,中華書局2006年版,第572頁。等,也都與均平傳統(tǒng)有著天然的文化淵源??梢哉f,均平傳統(tǒng)為中華民族的共同富裕賦予了堅實的文化底蘊。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傳統(tǒng)的均平觀并不是長期以來不少人所認為的“平均主義”,雖然,在具體歷史實踐中,它確實與小農意識結合而被農民起義窄化為具有平均主義色彩的“均貧富”,但從古代思想家所闡述的原初意義上看,均平思想“本質上是一種通過調節(jié)均衡以達到人們按其身份享受應有的相對公平待遇的中正和諧思想”李桂宗:《從“調均”看中國文化的優(yōu)秀傳統(tǒng)》,《哲學研究》,2016年第8期。,反映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中道智慧與和諧理念。這對于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中國實行“先富”帶動“后富”,提供了不少有益鑒戒:既要重視均衡發(fā)展,踐行公平正義,也要承認不同社會主體在財富水平上的合理差異。借用董仲舒的話說,均平應當是“制人道而差上下”。

        三是重義兼利的索取之道。共同富裕是一個不斷滿足人民利益需求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必然涉及人們如何對待利益的態(tài)度問題,比如在追求經濟利益的同時是否遵循一定的道德規(guī)范,如何看待個人利益與群體利益的關系等。以儒學為代表的傳統(tǒng)文化正是基于對上述問題的理性認知,而形成了用以調節(jié)中國經濟運行的一系列價值準則和倫理規(guī)范。在道德與功利的關系上,儒家義利觀一方面承認求利是人的本性欲望,如孔子肯定“富與貴,人之所欲也” 何晏:《論語集解校釋》,高華平校點,遼海出版社2007年版,第61頁。,孟子認為“欲貴者,人之同心也”焦循:《孟子正義》,陳居淵編,鳳凰出版社2015年版,第1711頁。;另一方面也強調追求利益必須秉持“義以為上”“見利思義”“以義取利”的總體原則,也就是要做孔子所說的“喻于義”的君子,在面對利益時,必須是“義然后取”,并且“以其道得之”。在公利與私利的關系上,推崇一種先公后私,以公為重、兼以私利的道德秩序,孟子提出“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焦循:《孟子正義》,陳居淵編,鳳凰出版社2015年版,第1222頁。,就是強調作為社會成員的個人要有“天下”意識和社會擔當。這實際上已鮮明地折射出國家為上、集體優(yōu)先的倫理特質,即強調個人利益的獲取應以國家公共利益不受損害為前提??梢姡寮伊x利觀所強調的“天下為公”的倫理原則,不僅與現代的集體主義、共產主義道德理想殊途同歸,也構成了社會主義公有制得以扎根中國的文化基礎,其強調的“正其誼以謀其利”的德性主義價值觀,也是矯正當前市場經濟下部分人士唯利是圖等道德滑坡傾向的重要文化力量。

        中國傳統(tǒng)文化雖然包含了豐富的共富基因,但由于其本身是在封建制度和小農經濟的基礎上產生,所以不可避免地混雜了諸多封建思想和小農意識,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共富基因的成長和轉化。例如,由專制主義制度框架與集權思維所決定,無論是“富民”主張,還是“均平”方案,都難以擺脫“專為君說法,而不為民說法”梁啟超:《新史學》,商務印書館2014年版,第188頁。的價值立場,導致封建社會的貧富不均問題無法解決,人人溫飽的樸素共富愿望也不可能實現。同樣,儒家義利思想也出于封建統(tǒng)治長治久安的需要,在與封建意識形態(tài)的結合中,逐漸演變?yōu)椤傲x利對立”“貴義賤利”的倫理價值觀。長期以來,這種缺乏競爭意識、不講致富求強之術,而一味追求安定和諧、禮治天下的價值取向,很大程度上壓抑了民眾的經濟活力,致使中國古代社會生產的動力不足,無法為共同富裕提供足夠的物質基礎??梢?,中國傳統(tǒng)文化是一個良莠并存的綜合體。不僅如此,中國傳統(tǒng)文化作為中華民族的歷史記憶和思想根脈,不僅定義了中國人的過去,也積淀于當代中國人的價值取向、思維方式和生活觀念之中,影響著中國發(fā)展的未來走向。中國共產黨自誕生以來,帶領中國人民探索共同致富道路的百年歷程,既包含著對傳統(tǒng)文化優(yōu)秀共富基因的激揚,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傳統(tǒng)文化消極因素的干擾,一度陷入“大鍋飯”“窮過渡”的波折。因此,在新時代,對共同富裕探索的當務之急就是,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立場和方法對傳統(tǒng)文化進行一番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研究分辨工作,將其合理內核提升為繁榮和豐富社會主義文化的有益養(yǎng)料,同時,著眼時代的需要和人民的需求,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進行“擇善明用”,“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xié)調”。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4頁。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創(chuàng)造性轉化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能使其共富基因有效地轉化為推動新時代共同富裕建設的重要文化動力。

        二、西方現代性的勃興及其對共富理想的背離

        15-18世紀,當中國社會還在農耕文明指引下不懈探索之時,西方國家已經歷了地理大發(fā)現、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和工業(yè)革命等一系列歷史變革,率先進入以工業(yè)文明為特質的現代社會,并竭力以西方現代性為藍本,推動資本主義文明向全世界的蔓延和擴張。

        西方現代性在生成之初,其直接形式主要表現為啟蒙精神對宗教世界的審判以及現代世俗生活的開啟。在這一世俗化的過程中,啟蒙精神所蘊含的主體理性原則是啟蒙思想家力圖顛覆宗教禮法、實施現代性方案的思想武器,發(fā)揮了至關重要的思想解放效應。正如當代德國哲學家哈貝馬斯所說,現代性暗含著“一個方案”和“一個許諾”汪暉:《關于現代性問題問答》,《天涯》,1999年第1期。。在這個方案和許諾中,人們相信理性將是促使人類社會全面進步的根本力量,認為隨著科學支配自然能力的提升,人們既從農耕文明下物質匱乏和自然災害的生存限制中獲得解放,也從神話、宗教、迷信的蒙昧無知狀態(tài)中得以解脫,從而,人類歷史將駛入不斷進步的現代理想社會??梢?,啟蒙理性開啟了現代發(fā)展的先聲,并設想和允諾了現代文明的理想形態(tài)。這一理想形態(tài)既是生產方式層面的一次變革,也是對人類社會價值理念的根本重構,具有較強的共富指向:一方面,它隨著現代科學發(fā)展帶來的生產工具的更新,以及經濟運行規(guī)則的理性化,將創(chuàng)造出傳統(tǒng)自然經濟所無法比擬的巨大財富,為共富目標提供豐厚的物質儲備;另一方面,啟蒙理性還挑戰(zhàn)人類精神秩序,突出人的主體地位,使自由和平等理念成為重塑“現代人”精神氣質和生存樣式的基本內涵,為共富前景鉤織出理想的主體條件。

        值得注意的是,在啟蒙理性的背后,真正為現代文明奠定基礎并為其制定方向的是資本邏輯。馬克思曾充分肯定了資本對于現代文明的歷史性奠基意義:“資本一出現,就標志著社會生產過程的一個新時代。”馬克思:《資本論》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98頁。在這個由資本塑造的“新時代”中,資產階級不僅“在它已經取得了統(tǒng)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園詩般的關系都破壞了,它無情地斬斷了把人們束縛于天然尊長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羈絆”,同時,它在“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tǒng)治中所創(chuàng)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創(chuàng)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4、36頁。由啟蒙理性和資本邏輯共同導演和籌劃的西方現代性方案,雖然向世界展現了一個繁榮豐富的物質文明,但隨著資本逐利欲望的無限釋放,資本主義的現代文明卻逐漸與啟蒙理性所允諾的共富理想發(fā)生背離,暴露出諸多自身不能克服的弊端,愈發(fā)走向歷史進步的反面。

        一是嚴重的社會撕裂和兩極分化。資本主義文明雖然在促進生產效率和創(chuàng)造財富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這種文明從其本質而言,是資本對雇傭勞動的無盡剝削。因此,正如馬克思所說,在這種剝削關系中,“資產階級生存和統(tǒng)治的根本條件,是財富在私人手里的積累”,而作為被剝削的雇傭勞動者,則是“貧困、勞動折磨、受奴役、無知、粗野和道德墮落的積累”。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744頁。雖然,自20世紀中葉以來,一些西方國家在反思與改良中,試圖以高福利政策來緩解兩極分化趨勢,并宣稱能夠實現“全民富?!?,但這種高福利只是為了進一步把工人培養(yǎng)成滿足資本增殖為目的的消費者,從而推動下一輪剩余價值的快速生產。根植于資本主義文明本身的資本與勞動二元對立矛盾沒有也不可能破除,兩極分化也只能不斷擴大。

        二是極度的精神貧困與價值失落。隨著資本生產的進一步組織化、制度化,現代性原初意義上的啟蒙與革命意義,便在資本邏輯的不斷吞噬中,逐漸窄化為以滿足資本增殖為目的的工具理性。法蘭克福學派的阿多諾和霍克海默曾將這一蛻變描述為:“數學成了啟蒙精神的準則”“任何不符合算計與使用規(guī)則的東西都是值得懷疑的”?;艨撕D?、阿多諾:《啟蒙辯證法》,渠敬東、曹衛(wèi)東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4頁。正是由于講求“算計”的工具理性對價值理性和人文因素的全面掩蓋,就不可避免地使本應處于主體地位的人陷入了精神荒蕪、道德淪喪與信仰缺失的生存困境。這種生存困境正是由工具理性統(tǒng)治下“人作為一種單純的工具、人淪為物的狀況決定的”赫伯特·馬爾庫塞:《單向度的人:發(fā)達工業(yè)社會意識形態(tài)研究》,上海世紀出版集團2008年版,第28頁。。這也是馬克思所指出的商品拜物教統(tǒng)治下人的異化狀態(tài),即在資本主義“純粹的金錢關系”中所呈現的一個充斥著利己拜金、物欲橫流、享樂主義橫行的貧瘠精神世界。

        近代以來,隨著帝國主義殖民擴張的加劇,中國社會也卷入西方現代性的洪流,興起了一股譯介西學以求富強的探索熱潮。最初,由于古老中國與西方現代文明的強烈反差,國人不可避免地產生了對西方現代性的向往和崇拜,西化傾向愈演愈烈。從洋務派的“師夷長技”,到維新派的君主立憲,革命派的民國締造,乃至新文化人士的“文明重估”,諸多現代性方案,無不帶有西化的烙印,正如有學者所說,近代中國的現代性“是沒有中國的現代性,它只是在地域意義上重新復制一個西方”高思春、杜東輝:《“以中國為方法”——對中國現代性的重思》,《福建論壇》,2014年第3期。。不可否認,僅從“落后者”向“先行者”學習的角度而言,近代國人對西方現代性的模仿與移植,既是自覺融入現代化潮流的進步之舉,也是他們致力于求富求強、民族振興的變革表現,并且,西方現代性的引入也確實在一定程度上推進了近代中國的現代化進程,使中國初步呈現出一個半生不熟的現代面貌,“科學”“民主”等現代意識逐漸深入人心并成為近代社會的主流導向。

        但問題在于,近代中國的現代性探索是在中西實力懸殊的背景下伴隨著西方船堅炮利的淫威而開啟的,受其影響,“西學東漸”也就不可避免地帶有了殖民征服的烙印,其目的絕不是要帶給中國西式現代化強國的發(fā)展前景,相反,是為了把中國變成它們的附庸。正如中共黨史專家胡繩所說,“講現代化,也不能不區(qū)別帝國主義所允許范圍內的現代化和獨立自主的現代化”。胡繩:《從鴉片戰(zhàn)爭到五四運動》,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9頁。對于帝國主義所允許范圍內的有限現代化,馬克思在分析殖民統(tǒng)治下印度的現代化發(fā)展前景時,就已明確指出,盡管英國殖民統(tǒng)治給印度帶來了鐵路等某些社會變化,但是“在大不列顛本國現在的統(tǒng)治階級還沒有被工業(yè)無產階級取代以前,或者在印度人自己還沒有強大到能夠完全擺脫英國的枷鎖以前,印度人民是不會收獲到不列顛資產階級在他們中間播下的新的社會因素所結的果實的”。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二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50頁。近代中國民族資產階級所謂“第三條道路”的曲折經歷不僅同樣印證了馬克思的上述判斷,而且也充分說明:西方現代性模式并不完全適用于中國,從以器衛(wèi)道,到制度牽引,再到文化改造,近代國人對西方模式的移植,不但沒能帶來與西方比肩的現代性成果,反而使中國深陷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尷尬處境,中國人民的貧困狀況更是到了歷史空前的程度。

        難能可貴的是,在近代“西化”浪潮的喧囂之余,國內一些仁人志士已開始了對西方現代性流弊的反思,著手進行化解方案的探索。一是試圖以社會主義來克服資本主義對現代性的蒙蔽??涤袨樵凇洞笸瑫分芯蛯Y本主義所造成的“貧富之不均,遠如天淵”的現實表達了深切隱憂和批判,努力糅合社會主義理想與中國“均無貧”的傳統(tǒng)底蘊,構建一個沒有剝削、人人富裕的大同理想社會,認為“欲致大同,必去人之私產而后得;凡農工商之業(yè),必歸之公”??涤袨椋骸洞笸瑫?,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第190頁。孫中山也針對資本主義現代性主導下“富者立國,貧者無立錐之地”的境況,開出了“民生主義”的救弊之方,試圖以“統(tǒng)一國有之”,并行“社會主義”的“分配公平方法”來克服資本主義的私人壟斷之弊。二是試圖以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人文資源去克服資本主義現代精神的流弊。梁啟超親歷歐戰(zhàn)所釀成的人間慘劇后,撰寫了《歐游心影錄》一書,對西方現代性特別是“科學萬能”論調進行了深刻反思與批判,認為中國文化在“心物調和”方面的成就,正好能夠彌補西方科學至上主義的不足梁啟超:《歐游心影錄》,東方出版社2012年版,第47頁。。杜亞泉更是敏銳地洞察到“理性之勢力”是西方現代性的核心問題,認為儒家的中庸之道正是“理性得和平中正之指導,而不致偏倚矯切”的良藥許紀霖、田建業(yè)編:《杜亞泉文存》,商務印書館2003年版,第65頁。。此外,針對資本主義現代性導致的道德墮落狀況,近代史學先驅柳詒徵先生認為,儒家文化“于道德,最重義利之辯……以節(jié)制人類私利之心”“此正西方個人主義之藥石”。柳詒徵:《柳詒徵自述》,安徽文藝出版社2013年版,第86頁。新儒家大師張君勱也針對西方現代性“人欲橫流”的弊端,將“以理制欲”的宋學視為“發(fā)聵振聾之藥”。張君勱:《科學與人生觀》,黃山書社2008年版,第115頁。這些探索雖然還基本處在輪廓勾勒的初始階段,存在著諸多稚嫩的空想成分,但畢竟已給“西化”浪潮迅猛蔓延的窒息態(tài)勢注入了一縷清新氣息,提供了一次重新認識西方現代性的難得契機,為共富道路的文化再造開辟了繼續(xù)探索的空間。

        三、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對中西文化共富觀的超越

        無論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共富基因,還是西方現代性的共富邏輯,都不能轉化為社會現實,于是,實現共富夢想的偉大重任就歷史地落在馬克思主義的肩上。唯有創(chuàng)建于歷史唯物主義和剩余價值理論兩大科學基礎上的馬克思主義,才真正為擺脫貧困、消滅剝削的共富理想開辟了一條科學社會主義的道路。在馬克思主義的科學體系中,實現共同富裕是一個包括發(fā)展生產力、消滅剝削制度以及廢除“吃人”文化在內的綜合辯證過程,只有在“集體財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社會主義制度“將給所有的人提供健康而有益的工作,給所有的人提供充裕的物質生活和閑暇時間,給所有的人提供真正的充分的自由”,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八卷,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第652頁。人類自由而全面發(fā)展的共產主義大同才將最終實現。雖然由于歷史條件的制約,共富愿景未能在馬克思所處的時代實現,但這一課題經過中國共產黨人的傳承與發(fā)展,已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中取得了實質性進展。

        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發(fā)展方向,通過解放發(fā)展生產力、變革生產關系、完善上層建筑等一系列努力,持續(xù)不斷地為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提供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綜合支撐,為共同富裕奠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基礎。其中,中國共產黨的集中統(tǒng)一領導,提供了根本政治保障。只有在黨的集中統(tǒng)一領導下,國家才能始終沿著社會主義方向,“做到全國一盤棋,集中力量,保證重點”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56頁。,有效協(xié)調共同富裕長遠與階段、全局與區(qū)域之間的矛盾關系,充分發(fā)揮社會主義國家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yōu)勢。同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也為共同富裕開辟了廣闊前景,既充分激發(fā)各經濟主體的創(chuàng)造活力,不斷做大“蛋糕”,又確保國內利益格局的優(yōu)化調整,讓人民群眾共享經濟建設的發(fā)展成果。在此基礎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進一步發(fā)揮內在優(yōu)勢,在鞏固共富探索成果的基礎上,實現了對中西文化共富觀的時代超越。這至少表現為以下三個方面:

        其一,價值取向上的超越。無論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民思想,還是西方現代性鼓吹的全民富?!霸S諾”,其實質都帶有明顯的剝削階級烙印,人民只是被動的、被壓迫的存在,他們參與社會建設和財富創(chuàng)造,并不是自主選擇的結果,而是因生計所迫而作出的被動選擇,由此產生的社會財富也就很難合理地分配到普通民眾手中。反觀社會主義中國,之所以能夠推動共同富裕的切實實現,一個根本原因就在于:在價值取向上,始終以人民為中心,尊重和保障人民的主體地位,將人民的選擇、人民的利益、人民的追求置于首要位置,能夠充分調動人民群眾參與致富實踐的積極性,讓人民在參與中創(chuàng)造,在創(chuàng)造中獲得。

        一方面,在社會主義價值導向下,人民是社會的建設者和財富的能動創(chuàng)造者。他們不再是被歷史的車輪裹挾著前進,而是主導著自己的命運,自主地憑其能動創(chuàng)造性,推動社會主義中國不斷朝著共同富裕邁進??v觀中國共產黨誕生以來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百年歷程,從推翻三座大山實現民族獨立的站起來,到改革開放時期的富起來,再到新時代的強起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每次飛躍都是由中國人民憑借自己勤勞的雙手和蓬勃的智慧來奮斗和織就的。正是在這一奮斗中,人民不僅獲得了參與中國建設的使命感,也在見證偉岸成果的過程中收獲了幸福感,更對實現共同富裕的未來前景充滿期待感,從而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真誠認同,成為“扎實推動共同富?!钡闹黧w力量。另一方面,在社會主義中國,人民又是社會發(fā)展成果的直接受益者。他們不再是剝削者聚斂財富的工具,無須為了某些特定群體的利益而終日勞作卻一無所獲,也無須在資本的控制下淪為任人擺布的“物”化工具。相反,人民的利益訴求決定著中國的發(fā)展方向,人民是否滿意和受益成為檢驗中國發(fā)展成效的價值標尺。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黨的一切工作,必須以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為最高標準。檢驗我們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終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實惠”。習近平:《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19頁??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所遵循的是“人本邏輯”,即在經濟增長、政治民主、文化繁榮等維度上都賦予了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理念和“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質”的最終歸宿,為實現財富分配的公平與正義提供了價值指南。

        其二,理想境界上的超越。理想境界作為人類特有的精神現象,是人類基于對現實狀況的能動反思而激發(fā)出的超越于現實的理想追求和精神向往。共同富裕作為人類自古以來普遍追求的一種理想境界,雖然在中、西文化中都已有不同程度的表達,但由于缺乏科學理論的指導,極易淪為“可欲”而不“可求”的烏托邦空想。與之不同,馬克思主義所追求的共產主義大同境界并不是“從天國降到人間”的純粹觀念臆想,而是由科學確立的“此岸世界的真理”。在唯物史觀的視域下,共產主義是人類基于物質實踐,在改造現實不合理因素的過程中,不斷反思和建構出來的合乎歷史規(guī)律并且契合人類整體價值的理想藍圖,同時,又通過物質實踐,在“消滅現存狀況的現實的運動”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89、539頁。中,不斷獲得真實的現實性生成。正是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中國共產黨不僅確立了共產主義崇高理想,更通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推進,將共產主義遠大理想付諸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現實實踐之中,不僅體現了馬克思主義關照社會現實、把握歷史規(guī)律和追求宏大理想的能動自覺,也為馬克思主義社會前景賦予了中國特色的生動內涵,呈現出更加鮮明的現實導向。

        正是有了現實導向的指引,共同富裕不再是不切實際的終極關懷,而成為一種過程性的切實追求,即在不同的歷史階段上都表現為特殊的價值目標與實踐意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項長期任務,也是一項現實任務,必須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腳踏實地,久久為功,向著這個目標作出更加積極有為的努力”?!读暯皆谥泄仓醒胝尉值诙叽渭w學習時強調? 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fā)展理念 確?!笆奈濉睍r期我國發(fā)展開好局起好步》,《人民日報》,2021年1月30日第1版。多年來,中國共產黨經過堅實的探索,現已形成從解決溫飽到初步小康,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到邁向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現代化強國等一系列切實可行的目標體系,在階段性地改造中國社會現實的過程中實現了宏大性與現實性的融合、終極性與過程性的銜接,有助于促進人們對實現共同富裕長期性和過程性的充分理解,確保共富理想能夠落地生根,避免急于求成、盲動冒進的烏托邦傾向。

        其三,精神譜系上的超越。共同富裕是物質富裕和精神富裕的統(tǒng)一。精神富裕既是對物質富裕的內在升華,也是確保物質富裕健康發(fā)展的方向指南。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西方現代性雖然都注重精神的烘托和思想的塑造,并已不同程度地建構起符合各自時代方位的精神譜系,但時過境遷,中西文化原有的精神底蘊已顯得捉襟見肘,難以適應新時代共同富裕的發(fā)展需要。中國共產黨在百年奮斗歷程中,通過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不僅帶領中國人民開創(chuàng)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鑄就了諸多舉世矚目的偉大奇跡,“使中國大踏步趕上了時代”,而且在實踐探索的基礎上,逐步積淀和構筑出一脈相承、與時俱進的中國共產黨精神譜系,深刻改變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內涵,使“中國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動轉化為主動”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516頁。。這一精神譜系以偉大的建黨精神為始源,以百年接續(xù)的歷史發(fā)展為主線,以雷鋒等代表人物、西柏坡等典型場域、抗疫等模范事跡的交織疊加為延展,呈現出一幅內涵豐富、立體多維的精神譜系圖。

        從其本質來看,中國共產黨的精神譜系雖然是由眾多具有獨特內涵和鮮明特質的不同精神形態(tài)共同構成,但作為一個整體,其中也貫穿著接續(xù)傳承的共生屬性。這些屬性孕育于偉大建黨精神之中,形成了包括信仰之力(堅持真理,堅定理想)、擔當之魂(踐行初心、擔當使命)、奮斗之志(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和為民之心(對黨忠誠、不負人民)在內的精神母體。正是有了信仰之力,中國共產黨才能始終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將通往共同富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到底;正是有了擔當之魂和為民之心,中國共產黨才能始終不忘人民幸福、民族復興的初心使命,將人民深切期盼的共富愿望勝利推進;正是有了奮斗之志,中國共產黨才能始終不畏共富探索中的艱難與坎坷,通過“積小勝為大勝,不斷朝著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標前進”《習近平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發(fā)表重要講話強調 聚焦發(fā)力貫徹五中全會精神 確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人民日報》,2016年1月19日第1版。。從歷史生成和未來延展來看,中國共產黨的精神譜系并不是憑空臆造,而是沿著社會變革的歷史走向,生成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探索實踐之中。它是對民族復興實踐及其階段性成就的生動寫照,反映了中國人民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也不斷豐富的主觀精神世界。因而,這一精神譜系的不斷延展,就內在地包含著中國人民在物質維度和精神維度的共同發(fā)展。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當高樓大廈在我國大地上遍地林立時,中華民族的精神大廈也應該巍然聳立?!绷暯剑骸对谖乃嚬ぷ髯剷系闹v話》,《人民日報》,2015年10月15日第2版。從方法論意義來看,中國共產黨精神譜系中的具體精神形態(tài),是黨帶領人民在應對挑戰(zhàn)、抵御風險、攻克艱難的實踐探索中不斷積累起的經驗結晶,通過言簡意賅、通俗易懂的語言方式加以凝練和表達,構成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具體化、大眾化的重要理論成果。這些理論成果一經深入群眾,就能迅速內化為強大的物質能量,成為推動共富事業(yè)順利前進的不竭動力。

        (責任編輯:王 寧)

        收稿日期:2021-09-25

        作者簡介:龐虎,歷史學博士,浙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陳仁鋒,浙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

        基金項目: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課題(編號:21JDBN02YB);中央高校基本業(yè)務費重點資助項目(編號:2020XZA216)。

        ① 張九成:《尚書詳說》,楊新勛編,浙江古籍出版社2013年版,第282、346頁。

        猜你喜歡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傳統(tǒng)文化
        淺析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人的全面發(fā)展重要思想的指導意義
        傳統(tǒng)文化的“兩重性”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影響及對策
        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視角淺談科協(xié)組織如何在區(qū)域發(fā)展戰(zhàn)略中發(fā)揮其作用
        中文信息(2016年10期)2016-12-12 14:14:29
        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大眾化的基本原則與推進路徑
        中文信息(2016年10期)2016-12-12 13:53:04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背景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
        考試周刊(2016年84期)2016-11-11 00:06:34
        共產國際七大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命題的提出
        人間(2016年26期)2016-11-03 17:45:27
        “圖書館+書院”公共文化服務模式探析
        科技視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9:36:43
        就陜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創(chuàng)意設計談幾點看法
        今傳媒(2016年9期)2016-10-15 23:08:14
        淺析日本“世襲政治”產生的原因及其影響
        考試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43:28
        大學生國學教育中相關概念辨析
        考試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22:24
        中文字幕34一区二区| 夜夜被公侵犯的美人妻| 国产 在线播放无码不卡 | 九七青青草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美女精品久久久2020| а√天堂资源8在线官网在线| 成人亚洲欧美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久久国产精麻豆| 国产情侣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一级自拍av播放| 无码av专区丝袜专区| 欧洲一卡2卡三卡4卡免费网站| 98精品国产综合久久|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成人爱 | 女人张开腿让男人桶爽|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 一本加勒比hezyo无码视频| 深夜日韩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av国片精品有毛|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国产360激情盗摄一区在线观看| 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精品| 欧美xxxx做受欧美| 国产精品视频牛仔裤一区| 日本看片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人成精品免费久久久| 中文字幕一区在线观看视频| 人妻中出精品久久久一区二| 亚洲一区二区av天堂| 亚洲va欧美va日韩va成人网| 日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色偷偷亚洲av男人的天堂| 男人的天堂一区二av| 亚洲丁香五月天缴情综合|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v创 |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高清| 中国女人做爰视频|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AV无码国产永久播放蜜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