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雪蓮
摘要:目的:肺部超聲目前廣泛應用于各種肺部病變的臨床診斷中,因其具有較高的特異性以及敏感度,操作又相對簡單,價格合理,因此在臨床上廣受青睞。尤其是近幾年肺部及心血管超聲聯合應用以來實現了對各類危重疾病的床旁快速超聲診斷,為此類患者爭取了寶貴的救治時間。本文旨在對此項技術的臨床應用及進展進行綜術。
關鍵詞:肺部疾病;肺部超聲;應用;進展
【中圖分類號】R5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08--01
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即有專家提出了肺部超聲理論,隨著多年的臨床實踐以及超聲影像技術的不斷發(fā)展,目前肺部超聲技術已經在臨床診斷肺部疾病時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和普遍的認可[1]。與其他影像學檢查相比較而言,此項技術操作更為簡單、對機體不會造成輻射性損傷、短時間內可重復操作。床旁急性肺部超聲方案(BLUE)和以肺部超聲指導的休克評估方案(FALLS)應用于急危重癥患者時也對臨床診治提供了非常大的幫助[2]。隨著對肺部超聲的相關研究的不斷深入,以往一些常見的問題也得到了解決并已有了明確的規(guī)范。本文則就該項檢查的臨床應用以及進展展開綜述。
一、該技術的成像原理以及具體掃查方法
肺組織內富含大量的氣體,在進行超聲檢查時會因此受到干擾產生混響偽像,而對于這些偽像的鑒別是肺部超聲診斷時的重點問題。進行肺部超聲檢查時探頭的選擇及頻率設置是關鍵,對于成人來講可利用低頻凸陣或是高頻線陣探頭進行掃查,新生兒或是小兒進行超聲檢查時則建議選擇高頻線陣探頭,這是由于此類患者的胸壁組織比較薄。在進行該項檢查時受檢患者應取仰臥位、側臥位和俯臥位[3],用12分區(qū)法對肺部組織進行逐一掃查。
二、基本征象
1.胸膜線征和胸膜滑動征:臟層胸膜以及壁層胸膜共同顯示的線性高回聲即為胸膜線,正常情況下應為連續(xù)、平整、光整的,且在影像中能見到臟層胸膜與壁層胸膜顯示為一條線[4]。在進行呼吸時這兩層膜均會發(fā)生相對的運動,此時能夠觀察到線征會有水平的滑動感,稱其為胸膜滑動征[5]。
2.A線,在胸膜線深處會有多平與其平行的線性高回聲,并且該線與皮膚、胸膜線呈等距,隨著組織深度的不斷增加A線會呈現為逐漸衰減的態(tài)勢,A線是一種偽像,若有A線出現時則提示組織內有氣體[6]。
3.B線,當與胸膜相鄰的肺組織出現病變時,會導致組織內部液體的含量增加,氣體含量減少,組織內聲阻抗則會上升導致B線產生,該線為自胸膜線發(fā)生并與胸膜線呈垂直狀的線性高回聲。此線與組織深度無關,不會隨著組織濃度的增加發(fā)生衰減。呼吸狀態(tài)下可見該線會與肺滑動發(fā)生同步移動,該線也是一條偽線,但是該線并非異常征象,即便是正常人在進行肺超聲掃查時也可見此線,但是通常情況下該線數量不超3條,且僅能夠在雙側胸壁最后一個肋間隙處觀察到B線[7]。
4.肺點,它是一個交界點,是胸區(qū)和肺組織的交界點,當進行肺超聲檢查時可探及到A線,但是沒有探及到肺滑動征的區(qū)域時再移繼續(xù)移動探頭,直到探及到有B線存在的區(qū)域或是肺滑動征的區(qū)域即為肺點[8]。
5.肺部實變,該征像表現為胸膜下實性組織樣回聲,若肺實變組織內支扭管管壁回聲為樹枝樣高回聲時稱為支氣管充氣征,若支氣管內的氣體隨著呼吸發(fā)生移動時則為動態(tài)支氣管充氣征,若有液體回聲時稱為支氣管充液征。
6.碎片征,含氣的肺組織與實變肺組織相銜接而且銜接處邊界模糊時,實變組織處則會形成不規(guī)則的碎片狀回聲區(qū),即為碎片征[9]。
7.沙灘片和條形碼征,在使用M型超聲時,若胸膜線呈水平線樣高回聲且該線下面的肺組織會隨著肺的滑動表現為顆粒樣的點狀回聲時即為沙灘征[10]。若肺滑動現象消失,胸膜線面的肺線織為多條平等線時即為條形碼征。
三、成年人肺部疾病時應用超聲診斷征像表現
1.肺間質綜合征:B線的密集程度關系到了肺部疾病的輕度程度,若在同一個切面能夠探查到間距低于7mm的3條B線,兩側肺部均能夠探查到50%以上的區(qū)域有B線時即為彌漫B線征(肺火箭征),該征象診斷肺間質綜合征的準確率較高,與CT診斷的一致性可高達100%。
2.氣胸;氣胸患者胸膜破裂后氣體會隨之進入胸膜腔,此時臟層胸膜與壁層胸膜的相對運動則會消失,且由于病變部位內為氣體,因此只能探到A線并無B線,若能夠探及到B線時則可排除此處為氣胸。肺點是診斷此病的特異性征象,在M型超聲的表現為沙灘征、條形碼征交替出現。但是檢查時應注意:中度以上氣胸的肺點探查具有較大困難;肺大皰患者、接受胸膜固定術患者以及其他原因導致的通氣缺乏的患者會有假陽診斷的風險。
3.肺實變;可在組織內探查到樹枝分布狀的血管回聲,動/靜態(tài)的支氣管充氣征和充液征。
4.胸腔積液:胸腔積液主要出現在臟/壁層胸膜之間[11],若為滲出液時表現為無回聲,若為漏出液時表現形式則比較多樣,可為弱回聲也可為低回聲等,還可伴有漂浮物分隔帶。
5.肺栓塞:此類患者進行肺部超聲檢查時可見肺部外周有均勻、實性的三角形、楔形、圓形的低回聲區(qū),而胸腔積液則可為診斷此病的附加標準。
6.急性呼吸困難綜合征:BLUE方案中具體描述了臨床上比較多見的6種急性呼吸困難綜合征的診斷方法:首先對征象進行了分類,A特征:前胸壁能夠探及到以A線為主的肺滑動征;A,特征:前胸壁能夠探及到A線但無肺滑動征;B特征:前胸壁能夠探及到伴有肺火箭征的肺滑動征。B,特征:肺滑動征消失,在前胸壁可探及到有火箭征;A/B特征:可探及肺滑動征,但只可在一側肺探及到火箭征。后側肺泡/胸膜綜合征:可探及后側肺泡、胸膜滲出的征象[12]。根據BLUE方案中的指導,若可觀察到A特征的同時患者還并有靜脈血栓時則可判斷為肺栓塞;若有A特征但是沒伴有靜脈血栓時則可判斷為哮喘或是慢阻肺;若有A特征、無靜脈血栓但伴有后側肺泡/胸膜綜合征時則可判斷為肺炎;若有A/B特征或是B,、C特征時同樣可判斷為肺炎;若為B特征時則可判斷為肺水腫;若為A,特征并伴有肺點時則可判斷為氣胸[13];若有A,特征但是沒有探及到肺點時則需要進行更為詳細的檢查。有研究稱利用BLUE方案對上述6種疾病進行判斷時的診斷準率可高達90%左右[14]。
7.急性循環(huán)衰竭:若循環(huán)系統(tǒng)因不明原因產生衰竭時應用FALLS方案進行快速鑒別。先檢查心包通過對右室容積的評估來鑒別是否為肺栓塞,再掃查肺部排查是否有氣胸、感染等情況;但是需注意的是此方案不能鑒別所有病因,只可在一定程度上給予提示。
結論
肺部超聲檢查可對多種肺部疾病進行判斷,還可以對臨床療效進行評估,對臨床的決策以及擬定、調整治療方案均有一定的指導價值,不過該項檢查也有其局限之處,即若病變未累及到胸膜時則無法探查,臨床上應結合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綜合判斷。相信隨著肺部超聲技術的不斷發(fā)展進步,該項檢查可在更多的領域中得到廣泛的應用。
參考文獻:
[1]姚玉龍, 李文放. 肺部超聲在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中的應用價值[J]. 中國呼吸與危重監(jiān)護雜志, 2018, 17(1):41-46.
[2]董雪, 顏克實, 高巨. 肺部超聲在肺部疾病診斷及肺保護通氣策略中的應用價值[J]. 國際麻醉學與復蘇雜志, 2019, 40(12):1146-1150.
[3]邱如新, 郭九葉, 劉敬. 肺臟超聲監(jiān)測在新生兒肺部疾病治療中的應用[J]. 中華實用兒科臨床雜志, 2019, 34(1):13-18.
[4]祝靜, 楊遠征, 徐昉,等. 肺部超聲在重癥監(jiān)護中的綜合應用進展[J]. 臨床超聲醫(yī)學雜志, 2018, 20(5):329-331.
[5]劉淑芳, 田首元. 肺部超聲在圍手術期肺不張檢測中的應用進展[J]. 國際麻醉學與復蘇雜志, 2020, 41(7):708-712.
[6]張瑩. 新生兒肺部超聲檢查應用進展[J]. 中國實用兒科雜志, 2020, 35(8):655-659.
[7]謝晨, 明月, 孫凱,等. 肺部超聲應用于圍手術期肺部疾病的研究進展[J]. 國際麻醉學與復蘇雜志, 2020, 41(4):383-386.
[8]李霞, 莫小源, 馬華怡. 肺部超聲在呼吸機相關性肺炎中的應用進展[J]. 臨床超聲醫(yī)學雜志, 2020, 22(12):931-933.
[9]張磊, 周成杰, 姚滔, et al. 肺部超聲評估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臨床應用價值[J]. 中華急診醫(yī)學雜志, 2020, 29(3):585-589.
[10]趙浩天, 龍玲, 任珊,等. 床旁肺超聲對氣胸診斷價值的研究進展[J]. 中國急救醫(yī)學, 2019, 39(9):892-897.
[11]祝靜, 楊遠征, 徐昉,等. 肺部超聲在重癥監(jiān)護中的綜合應用進展[J]. 臨床超聲醫(yī)學雜志, 2018, 020(005):329-331.
[12]張琳, 朱永勝. 肺部超聲的臨床應用及進展[J]. 臨床超聲醫(yī)學雜志, 2021, 23(2):142-144.
[13]張立濤. 肺部超聲在成年肺炎患者中的臨床應用及研究進展[J]. 中國全科醫(yī)學, 2018, 21(17):2134-2137,2142.
[14]張丹. 肺超聲檢查的應用與進展[J]. 中華醫(yī)學超聲雜志:電子版, 2018, 15(7):486-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