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恒英
摘 要:當前深度學習成了熱搜詞條,什么是深度學習?幼兒是否需要深度學習,哪一種教學方法支撐著幼兒的深度學習?嘗試教學法成了幼兒學習方法與學習品質(zhì)之間的紐帶。為了更好地幫助幼兒成長,文中分析了嘗試教學法中的師幼關系,并就嘗試教學、深度學習和學習品質(zhì)三者如何相互促進交融進行了探討,最后提出了嘗試教學促進幼兒深度學習策略。希望可以通過對嘗試教學法的應用來有效培養(yǎng)幼兒的深度學習品質(zhì),為幼兒的成長打下更好的基礎。
關鍵詞:嘗試教學法;深度學習;學習品質(zhì)
【中圖分類號】G610?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2)08-0046-03
【Abstract】Currently deep learning has become a hot search term. What is deep learning? Do children need deep learning, and which teaching method supports children's deep learning? Trial pedagogy has become the link between young children's learning methods and learning quality. In order to better help children grow,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children in the trial teaching method, and discusses how trial teaching, in-depth learning and learning quality can promote and blend each other, and finally put forward the strategy of trial teaching to promote children's in-depth learning . It is hoped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the trial teaching method can effectively cultivate the quality of children's deep learning and lay a better foundation for the growth of children.
【Keywords】Trial teaching method; Deep learning; Learning quality
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幼兒階段是一個人成長的關鍵時期。素質(zhì)教育的奠基工程應該在幼兒園。嘗試教學思想滲透到幼兒教育不但是非常必要的,而且是切實可行的。因為培養(yǎng)嘗試精神,要從娃娃抓起。這樣從小培養(yǎng)兒童“試一試”的精神,逐步形成一種敢于探索的精神,他們對于不懂的事物,大膽地設想,都能有“讓我試一試”的精神。這種敢于嘗試的探索精神是極其可貴的,不斷嘗試,不斷探索,反復研究不就是深度學習嗎?這種形成的學習品質(zhì)難能可貴。
1.問題提出
當前,我國幼兒園教學中“主動學習”缺失主要表現(xiàn)在缺少由內(nèi)部學習動機引發(fā)的學習活動、缺少動手操作和交流表達相結合的學習、缺少以問題為導引的深度學習?!?-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從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大領域滲透到幼兒一日生活活動之中,幼兒期是大量學習動作技能的最佳時期。這個時期幼兒身體柔軟,容易學習,再加上他們喜歡模仿,喜歡不厭其煩地重復相同的動作,教師應該把握幼兒動作發(fā)展的關鍵期,積極為幼兒創(chuàng)造條件,讓他們的周圍充滿嘗試與探索。嘗試教學模式剛好適合在幼兒園中五大領域深入開展,幼兒在嘗試教學中能以問題為導向進行深度學習。幼兒運用已有經(jīng)驗,運用身邊資源,主動探索世界,去完成一件產(chǎn)品,完成一個作品等。這樣幼兒不僅進行了深度探索過程,而且進一步也養(yǎng)成了良好的學習品質(zhì),為幼兒終身學習和發(fā)展奠定基礎。
學習品質(zhì)指反映兒童自己以多種方式進行學習的傾向、性情、態(tài)度、習慣、風格等,它不是指兒童獲得哪些技能,而是兒童自己怎樣使自己去獲得各種各樣的技能。幼兒需要這些品質(zhì)嗎?答案是肯定的。有哪一種教學方法可以讓兒童形成這種學習的品質(zhì)?陶行知“做中學”的教育理念對幼兒教育有很好的啟示。幼兒教育是素質(zhì)教育的基礎。幼兒園教育、社會教育、家庭教育三個方面的有機結合,是培養(yǎng)好下一代的最佳途徑。為了讓幼兒較早地養(yǎng)成良好的動手能力,培養(yǎng)獨立思考和創(chuàng)新能力學習方式。嘗試是學習的基本形式,沒有嘗試就沒有創(chuàng)造,嘗試是創(chuàng)造的前提。因此,嘗試讓幼兒有良好的學習狀態(tài),獲得良好的學習能力,最終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嘗試就是“做中學”中重要的第一步,嘗試就是不斷探究,不斷創(chuàng)新,就是學習興趣的起點,也是學習的過程,也是自我修復,自我完善,自我提升的自主過程。
2.培養(yǎng)幼兒嘗試的精神
嘗試教學法的核心:“學生能在嘗試中學習,而且能在嘗試中成功”。這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不是先由教師講解,把什么都講清楚了再做練習,而是由教師提出問題,最后教師根據(jù)學生嘗試教學中難點和教材的難點,有針對性地進行講解。把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幼兒的主體作用有機結合起來。而實際幼兒園中在學習活動上,以集體教學活動為主;在學習內(nèi)容上,他們重視對知識和技能的學習,并強調(diào)學習的時候要“動腦筋”“坐坐好”。而幼兒眼中的學習方式以“觀察”和“傾聽”為主。幼兒往往會失去先體驗嘗試和探索的機會。邱學華提出:現(xiàn)實生活中有各種不同的嘗試,一般有三種:生活中的嘗試,科學研究中的嘗試,教學中的嘗試。在幼兒園一日生活活動中有很多的嘗試機會,幼兒園活動就是教學,教學就是活動。在幼兒時期,幼兒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是七分作為基礎,去嘗試探索三分新的知識。在幼兒園,常常會因為教師迎合家長的需求,替代孩子嘗試。一日生活也要堅持先讓孩子試一試。幼兒剝雞蛋、鵪鶉蛋、豌豆、香蕉皮的機會經(jīng)常被剝奪。有時為迎合家長,讓幼兒坐吃等待的情況也很多,這樣就會導致幼兒在生活上失去主動探索的欲望。逐漸幼兒養(yǎng)成了不動手懶惰的行為。幼兒通過嘗試探索,感知,體驗操作,不僅能協(xié)調(diào)照顧自己,同時對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也會嘗試自己去解決,形成積極的生活熱情,能專注去解決生活問題不是孩子必備的品質(zhì)嗎?這就是深度學習在生活中的深遠意義,因此,成就兒童的創(chuàng)造力,就是要培養(yǎng)幼兒的嘗試精神。嘗試教學理論的特征即是“先試后導,先練后講”,強調(diào)以幼兒為主體,先讓幼兒試一試,整個教學過程以嘗試為核心,幼兒始終處于嘗試的狀態(tài)。這樣做,幼兒感到新鮮好奇,愿意嘗試。
3.嘗試教學中幼兒的主體地位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著重強調(diào):幼兒是積極主動的學習者。促進幼兒學習與發(fā)展最重要的是要為幼兒創(chuàng)造機會和條件,注重激發(fā)和保護幼兒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調(diào)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鼓勵、支持和引導幼兒去主動探究和學習。這和嘗試教學法的理念相吻合。在幼兒園教育活動組織過程中教師要把幼兒看成活動的主體,要保證幼兒的積極性。
在班級教學活動中“認識方和圓”,讓幼兒找圓行動,先從自己身上找,再從活動室中尋找,然后到戶外尋找,幼兒們發(fā)現(xiàn):腦袋是圓的,眼珠子是圓的,蘋果是圓的,皮球是圓的,呼啦圈是圓的,投影白板是方的,積木是方的,積木也圓的,桌子有圓的,也有圓的,圓的共同特征是什么?方的共同特征是什么?哪些地方需要用圓的?為什么?于是幼兒們進一步發(fā)現(xiàn)扭扭車的輪子是圓的,方的可以嗎?為什么?幼兒發(fā)現(xiàn)圓的容易滾動,方的滾動是栽跟頭。班級裝水杯的推車輪子壞掉了,幼兒觀察車輪子是圓的,又思考如何尋找相匹配的輪子,最終動手嘗試篩選車輪子,到一起想辦法將輪子安裝到滾動軸上,有的幼兒自己嘗試失敗后,很沮喪,有的又想出另外的辦法,最終找來做電工的爸爸來協(xié)助解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幼兒也從中充分認識和理解了方和圓的特征。在這個過程中幼兒遇到了輪子大小不匹配,螺絲卡不進去,軸太緊了等問題,教師沒有直接給出結論,而是引導他們比較,尋找答案,幼兒通過尋找比對對輪子有了更進一步的探索,知道了朝前后滾動的輪子,有空氣的輪子,可以自由轉向的輪子等。新的探索,新的領域,教師啟發(fā)幼兒不斷探索尋找適合的輪子,教師并沒有直接告知幼兒需要什么樣的輪子,最適合輪子一定是幼兒探索出來的。貫徹凡事讓幼兒“試一試”“想一想”“說一說”的做法,讓幼兒通過嘗試操作,獨自邁出蹣跚艱辛的一步或幾步,嘗試到成功的喜悅,同時也會出現(xiàn)挫折,然后又不斷想辦法,不斷嘗試,或者自己,或者請教適合的人進行幫助。有的幼兒一次、二次、三次不成功,教師點撥其中的要領,試著再來,勝不驕,敗不餒。為了更好地支持幼兒主動學習,就要做到關注多層次材料、多方法操作、多維度選擇、多語言表達、多形式支持五方面內(nèi)容,幼兒在嘗試的全過程中主動探究、個性體驗、豐富經(jīng)驗,增強在嘗試中主動學習的自信心,從中獲得學習能力與學習品質(zhì),讓幼兒獲得成長的力量。
4.嘗試在教學中將幼兒的深度學習及學習品質(zhì)三者相互促進交融
只有能將學生引向“深度學習”的教學,才是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所謂“深度學習”就是指在真實復雜的情境中,學生運用所學的本學科知識和跨學科知識,運用常規(guī)思維和非常規(guī)思維,將所學的知識和技能用于解決實際問題,以發(fā)展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合作精神和交往技能的認知策略。幼兒園以五大領域為核心建構的活動——健康,社會,語言,科學,藝術五大領域相互融合踐行了跨領域的主題活動,符合深度學習的核心要素。未來解決社會問題和實現(xiàn)社會價值更加具有復雜性和不確定性,需要調(diào)動多方面的知識、能力和方法才能解決,僅僅依賴個別知識或某一個學科的精雕細琢已很難實現(xiàn)。因此,這樣的教學理念應該在幼兒園推進。幼兒在建構區(qū)搭積木就是一個真實復雜的情境中,幼兒要構建一個城堡,對城堡的造型,用多少塊立方體積木,多大尺寸,城堡里的區(qū)域劃分,這些是需要幼兒具備對圖形的認識,對房屋結構的觀察和了解,房屋的風格的認識。同時還需要與同伴的合作等。如果幼兒失去了嘗試的機會,幼兒不可能一次就拼搭出他認知里的城堡的樣子,幼兒是在嘗試了多次失敗,積累多次經(jīng)驗后才明白,構建一個城堡打基礎的重要,事先畫一個草圖的必要,城堡的粗略布局,周圍環(huán)境的構建等等。完成這項任務,幼兒具備的堅持性,反復實踐的能力,勤于思考,主動探索的學習品質(zhì)已經(jīng)扎根。在綜合主題教育教學中,小班幼兒很喜歡吹泡泡,于是我們根據(jù)幼兒的需要設計了一個主題為“吹泡泡”的歌唱活動,為了讓幼兒理解歌詞“星星是月亮吹出的泡泡,露珠是小草吹出的泡泡,蘋果是果樹吹出的泡泡,葡萄是藤吹出的泡泡,我吹的泡泡是一首首歌謠,我吹的泡泡是一串串歡笑”,引導幼兒到戶外活動吹泡泡,通過感受泡泡與主人之間的親密無間來理解星星和月亮的關系,露珠與小草之間的聯(lián)系,蘋果與蘋果樹的關系等,再通過探索需要哪些材料制作泡泡水,怎樣讓泡泡變大,不同器具吹出泡泡是否一樣,怎樣才能吹出泡泡,探索泡泡的科學奧秘。利用體育游戲“吹泡泡”讓幼兒感知泡泡變大變小的體驗,通過親子活動“摘果子”讓幼兒體驗到自己是爸爸媽媽的孩子,也就是所謂的“泡泡”。感受蘋果是果樹吹出來的泡泡的貼切比喻,還通過種植活動“葡萄架”理解葡萄與藤的關系。科學、語言、健康、社會、藝術中的問題都應該放手讓幼兒根據(jù)需要去解決去探索,這樣既讓幼兒親身實踐,動手操作,直接感知,又讓幼兒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幼兒是積極、富有創(chuàng)造精神的,具備創(chuàng)新思維的。他們將終身熱愛學習,終身喜歡探究。幼兒們每天都有新問題,幼兒沉浸在這樣教學模式里,不困倦,保持創(chuàng)造的熱情和學習狀態(tài)。從而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學習品質(zhì)。
5.嘗試教學促進幼兒深度學習策略與啟示
(1)在生活中堅持嘗試幼兒在前,教師在后的思想
兒童的發(fā)展是一個主動建構的過程?!澳茏屛覜Q定”“能讓我嘗試”“能讓我體驗”這就是兒童心中簡單的幸福,是主動成長的一種蛻變。環(huán)境創(chuàng)設是支撐,教師指導是基礎,教師評價是保障,知識建構能力的提升是路徑,深度學習素養(yǎng)的培育是旨歸。
(2)堅持教學活動中幼兒先試,教師疏導在后的教學策略
深度學習是幼兒終身學習與發(fā)展的需要,教師支持幼兒深度學習的四種路徑:創(chuàng)設環(huán)境與提供材料,即幼兒在物質(zhì)環(huán)境中的“身臨其境”、語言環(huán)境中的“傾情表達”、低結構材料的探索中的“探尋創(chuàng)造”;激發(fā)動機與生成活動,即興趣指引下的熱情參與、真問題引導下的真思考、師幼互動中啟發(fā)的深層探究;賦予權力與自主探究,即支持幼兒自主地熱情探索、讀懂幼兒的“心聲”、創(chuàng)設表達的“安全地帶”;總結經(jīng)驗與交流反思,即經(jīng)驗的直觀呈現(xiàn)、整合運用以及深層剖析。四重路徑是一個循環(huán)推進的動態(tài)過程。重視幼兒的自主探究,助力幼兒活動中的深度體驗等。
(3)嘗試內(nèi)容要適合幼兒實際情況,符合幼兒年齡特點,貼近幼兒生活
注重幼兒的自主性、探索性,強調(diào)幼兒的問題意識、思考意識、遷移意識,引導幼兒在具體的問題情境中進行自主探究、遷移應用已有經(jīng)驗并建構新認知、培養(yǎng)批判思考能力及問題解決能力。選擇及嘗試的內(nèi)容要貼近幼兒生活,不盲目追求“奇”“偏”“難”的活動。利用幼兒原有知識及經(jīng)驗,大膽創(chuàng)新探索,獲得成功體驗,為幼兒終身學習奠定堅實基礎。
總之,在當前我國的幼兒園教學中,深度學習嚴重不足,這對于幼兒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是非常不利的。上文在提出問題之后,從嘗試教學出發(fā),就如何培養(yǎng)幼兒深度學習的品質(zhì)提出了幾點建議,希望可以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參考文獻
[1] 婁小韻.STEM教育視域下的幼兒科學素養(yǎng)發(fā)展研究[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