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瑤瑤
摘要:為了重建中國教育生態(tài),落實“育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國家在2021年7月出臺了“雙減”政策——減輕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作業(yè)負擔;減輕校外培訓負擔。在此政策之下,歷史教師與家長的關系日趨緊張。根據(jù)之前在浙江省寧波象山大目灣實驗學校,歷史教師與家長因為“雙減”政策產(chǎn)生爭執(zhí)最后開除老師一事,分析如今歷史教師與家長的關系現(xiàn)狀——歷史教師越位、家長缺位、歷史教師與家長關系的緊張化。并進一步分別從歷史教師、家長、家校共育等三個方面來探析緩解歷史教師與家長關系進而促進學生發(fā)展的一系列措施。最后提出關于歷史教師與家長關系未來發(fā)展在理論上和實踐中的一點思考。
關鍵詞:雙減政策;歷史教師;家長;學生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于2021年7月發(fā)布的《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yè)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以下簡稱為“雙減”政策)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并引發(fā)了關于歷史教師與家長關系的討論。
一、“雙減”政策
“育人為本”是教育的生命和靈魂,也是教育的本質(zhì)要求,但在培養(yǎng)“人”的問題上,如今的教育現(xiàn)狀飽受詬?。涸谛?nèi),雖然一直在減負,但是作業(yè)管理不完善;在校外,社會的培訓機構(gòu)把教育視為“生意”來經(jīng)營,學生成為了“商品”,超前、超標的培訓問題尚未得到根本解決,嚴重對沖了教育改革發(fā)展的成果??偟膩砜?,便是校內(nèi)減負、校外增負,導致了學生負擔依舊很重。
今年七月教育部繼“雙減”政策出臺后,通知秋季開學將在義務教育階段全面推行“5+2”這一新模式。就是在小學和初中這樣的義務階段的學校從周一到周五,每天開展課后服務,每天課后服務時間至少2小時,確保課后服務結(jié)束時間要與當?shù)卣O掳鄷r間相銜接。
課后服務的發(fā)布實施,不僅能夠讓家長的接送問題得到解決,而且還能夠省下來一筆不小的校外托管費用,并且還解決了學生課外輔導的事情。但是課后服務的執(zhí)行實施過程中存在著一些問題:教師個人負面情緒,導致與家長的關系緊張,尤其是歷史教師與家長的關系;課后服務敷衍;有償課后輔導現(xiàn)象依舊存在等,其中最嚴重的問題便是歷史教師與家長的關系,這一問題阻礙了相關制度的落地執(zhí)行,針對于這一問題務必盡快要解決。
二、“雙減”政策下歷史教師與家長的關系現(xiàn)狀
(一)“雙減”政策下歷史教師與家長的關系現(xiàn)狀案例
前段時間在寧波象山縣大目灣實驗學校,一位班主任在班級家長群里勸家長們最好不要讓學生晚托。剛開始歷史老師從體貼學生的角度來說,認為天黑得早,學生餓著肚子等爸媽的話肯定會哭鬧;之后語氣轉(zhuǎn)硬,在群里直說晚托其他也沒有什么其他的服務,而且學生在這里又黑又餓,甚至威脅家長不心疼孩子就晚托,并且歧視家長認為晚托的學生都是單親家庭。這時家長也生氣了,并指出“5+2”的課后服務是國家規(guī)定的。一番爭執(zhí)下,最后的結(jié)果是,學校開除了該老師,給了家長一個滿意的答案。
(二)“雙減”政策下歷史教師與家長的關系現(xiàn)狀分析
“雙減”政策下,課后延時服務增加了班主任的工作量,對此家長也心存感激。但教育部明文規(guī)定,參加課后延時服務的班主任必須是自愿的,并且要獲得相應的報酬。如果上述的班主任實在不愿意參加,可以向?qū)W校提出,而不應該把不滿發(fā)泄到家長群中。教育學生,不是某一方的責任,家長不能完全推給學校,歷史教師也不應該完全指望家長,若家長缺位、歷史教師越位,最終耽誤的一定是學生。
1.家長缺位
家長始終認為,教育自己的孩子是學校和班主任的責任,他們沒空管,也不愿意去管。這一想法是根本錯誤的,家庭教育很重要,甚至比學校教育更重要。父母是學生的第一任老師,如果學生僅僅依靠在學校里聽班主任老師的課,那是學不透徹的,因為學生的學習一方面需要在上課過程中認真聽講,另一方面還需要學生在課下鞏固復習,查漏補缺。如果學生放學回到家中就瘋玩,家長也不管,很有可能他只能學會在學校里班主任傳授的知識,甚至于遺忘。因此,減負不能減掉家長的角色、責任,家長與歷史教師要注意溝通,搭建平臺共同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2.教師越位
事事包辦的教育將會徹底淪為服務行業(yè)。在課后服務實行后,歷史教師肩上的負擔更重,原本學生放學后就可以各找各媽,現(xiàn)如今都留在學校,如何用課后服務“填補”家庭教育,讓歷史教師頭疼。為什么頭疼?無疑是因為雙減后班主任從早上7點一直工作到晚上七點,幾乎沒有休息的時間,早已趕超“996”的工作強度。并且所謂的“晚托”,不是在學校里看管一下學生那么簡單,還要輔導學生學習,培養(yǎng)學生興趣,甚至于無條件服務于學生,責任與負擔不由分說地翻倍了。責任、負擔翻倍的同時,當面臨著家長對班主任的各種指責時,還能心平氣和的與家長溝通嗎?顯然是不能的,在班主任越位后,家長對班主任的要求愈來愈多,教育學生的責任變成了服務學生的義務,歷史教師與家長的角色扮演錯位。
3.歷史教師與家長的關系緊張化
過去如家庭作業(yè)、課后活動等由家長監(jiān)管料理的“雞飛狗跳”般的事情,如今都轉(zhuǎn)移到班主任身上。今天這個家長要求學校講題,明天那個家長要求培養(yǎng)課外興趣、管飯······一千個讀者心里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千個家長對歷史教師就有一千種要求,歷史教師應了要求,沒參加晚托的家長不滿,班主任不應,參加了晚托的家長也不滿,反正歷史教師怎么做都不對。而在這時,如果家長一昧地提出要求、批評指責歷史教師工作的話,就使得歷史教師與家長的關系緊張化,誰都覺得自己沒有錯,到最后耽誤、受苦的還是學生。
三、緩解政策下歷史教師與家長關系的措施
“雙減”政策的執(zhí)行可以很明確的說,這是我們國家進行的一場非常重大的教育變革,這場教育變革指向的地方也很明確——教育均衡,改變教育生態(tài)。教育內(nèi)卷已經(jīng)演變成中國社會的一個主要且突出的矛盾,一是對家長金錢上的、精力上的壓榨;二是對學生身心健康的吞噬。于是政策提出要為家長、學生減負,而誰又為教師減負?大多數(shù)歷史教師反映如今的權力越來越少,責任卻越來越多,家長提出的要求越來越多,歷史教師與家長的關系日趨緊張。那么緩解這兩者之間的關系就是亟需解決的問題。
(一)教育不難光靠熱情,要切實保障歷史教師的權益
歷史教師是教育中尤為重要的一環(huán),雖然很多歷史教師都是懷著對學生和教育的熱愛,奮斗在教育崗位上,但班主任工作光靠熱情是不夠的,還需要切實保障歷史教師的相應權益。
1.歷史教師的工作量亟待有效調(diào)試,回歸教育的本質(zhì)
歷史教師不僅僅得負責自己所教科目,班上學生的其他各科成績也必須要關注,甚至從學習到生活的各個方面都必須要兼顧到,而非教師只負責自己所教的科目。如果是單純的教學工作,即使再累,教師也會頗有價值感,但非教學類工作,實在不應該占用班主任太多教育時間,讓班主任能夠安心從教、靜心從教,聚焦教育教學主業(yè)。如果班主任的工作量得到有效調(diào)試,將更多的時間放在學生身上,更多的時間放在教育教學上,就會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班主任與家長這兩者之間的結(jié)合點是學生,雙方都是為了促進學生的發(fā)展,當學生的學習成績在學校中穩(wěn)步上漲,家長對此喜聞樂見,教師與家長的矛盾迎刃而解,那么歷史教師與家長的關系就會和諧發(fā)展。
2.依法保障歷史教師的待遇
歷史教師是學校中全面負責一個班學生的思想、學習、健康和生活等工作的教師,他是一個班的組織者、領導者和教育者,也是一個班中全體任課教師教學、教育工作的協(xié)調(diào)者。課后服務不能單純依靠教師的自覺性,長期的義務勞動不僅會消磨班主任的育人情懷,甚至可能影響正常的課堂授課,因此,對參與課后服務的教師,應予以充分的肯定及工資獎勵,把學校管理人員、班主任、教師參與課后服務工作按照課時數(shù)計入工作量,按量取酬,并在年底或?qū)W期末給予嘉獎。
(二)教育也是家長的責任,做一個有智慧的家長
“雙減”政策的出臺,讓學習回歸學校,這原本就是應該的事。但無論如何,我們始終要明確一點,不管政策的如何變化,家長才是學生教育的第一責任人,自己才是學生最重要的老師,“雙減”是為了減輕學生過重的學業(yè)負擔,而不是減輕做家長的責任。作為一名家長,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不只是學校的事情,更是父母這輩子最重要的事業(yè)。當家長對老師要求的越多,就是失職的地方越來越多,應該與歷史教師攜手一起促進學生發(fā)展。
無論歷史教師承擔多少責任,家長也絕不能當甩手掌柜。一位北大退休教授說,現(xiàn)在的家長總是認為班主任是萬能的。尤其是在“雙減”政策出來后,有些家長更是借著“雙減”的保護傘,不斷地向?qū)W校提要求,承擔更多的責任后,自己反而當起了甩手掌柜。的確,有些事情該由學校完成,但有些責任容不得家長推卸,比如如何鍛煉學生堅強的意志、如何保證學生良好的品行······這些都是父母才能給學生的,不能因為有老師,就對學生的教育放手不管,任何事情都要求班主任做,這無疑激發(fā)了歷史教師與家長的矛盾。
(三)家校共育
家校共育是指學校和家庭、歷史教師和家長在環(huán)境創(chuàng)設,在學生的習慣養(yǎng)成、知識獲取、品德培養(yǎng)、性格發(fā)展、能力培養(yǎng)等方案通過溝通交流、活動開展、問題探討等方式密切合作,力求步調(diào)協(xié)同,形成合力,共同幫助學生健康成長的培育方式。在“雙減”方針下,家校共育越來越重要。
1.歷史教師與家長的有效溝通是前提
如果歷史教師與家長之間是互相埋怨、指責、相互對抗的,造成的結(jié)果必然是學生吃虧,家校只有合作、協(xié)調(diào)、溝通,才會讓學生朝著越來越好的方向發(fā)展?!半p減”政策下,歷史教師在校時間越來越長,更能發(fā)現(xiàn)學生問題,若是在學校中發(fā)現(xiàn)學生有哪些問題應該及時告知家長,和家長一起商量如何解決,而不是拿“學生太多,顧不到”當擋箭牌,也不是等到家長在家里發(fā)現(xiàn)問題找上學校才去說明。既然教師、家長的出發(fā)點都是為了學生,就應該攜手一起促進學生發(fā)展。對于家長,教師應該秉承著耐心、尊重的態(tài)度去溝通,而不是推卸責任。學校和家庭的互相配合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成長與發(fā)展。
2.提升歷史教師與家長的共育意識
在歷史教師與家長溝通的過程中,首先要注重溝通內(nèi)容的全面性,之前家校之間的溝通大多是以學生成績?yōu)橹行亩M行的家校交流,家長多是充當一個遵從者,未能體現(xiàn)主體地位,因此家校共育效率低。在家校合作共育中,必須考慮學生主體的不同訴求,避免應試教育的功利性、形式化的合作誤區(qū)。例如,家校雙方以學習為邏輯起點,形成家校學習共同體,比如一起要學習研讀“雙減”政策,有利于雙方進一步有效溝通,形成共育意識。其次要增強溝通的實效性,有必要構(gòu)建家校之間的平等對話協(xié)商的合作機制,在合作中形成“通知—反饋”的閉環(huán)溝通機制,確保溝通的實效性。
四、結(jié)語
“雙減”政策已經(jīng)實施,很多事情已成定局,與其反復唱衰,不如主動適應。就其本質(zhì)而言,“雙減”一不減優(yōu)秀學生,二不減重視教育的家長。減的是額外的補課、重復的作業(yè)和低效的學習方法,增的是學校教育的質(zhì)量和家庭教育的質(zhì)量。班主任和家長,作為教育學生重要的角色,只需要各司其職、相互配合。班主任做好班主任該做的事,好好傳授知識、教書育人;家長做好家長該做的事,好好培養(yǎng)學生的習慣,培養(yǎng)品格,陪伴孩子。少一些推卸責任,多一些理解。再多的問題都能通過溝通解決,再大的困難都要為了學生克服。無論“歷史教師”這個角色,還是“家長”這個角色,都是靠對學生的愛支撐起來的。歷史教師與家長的相遇,是一場愛與信任的邂逅。最好的家校關系,就是家長支持老師,歷史教師支持學生。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yè)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EB/OL].[2021-08-19].http://www.moc.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2107/t20210724_546576.html.
[2]周洪宇、齊彥磊. “雙減”政策落地:焦點、難點與建議[J]. 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43(1):124-132.
[3]付輝. “雙減”之下,教師何為[J]. 武漢市科學研究院,2021(9):14.
[4]邱慧燕、柴江. 家校合作體系構(gòu)建的要素、困境及路徑[J]. 內(nèi)蒙古社會科學,2021,42(6):179-186.
[5]王娟涓、何毅梅. “雙減”背景下家校共育的問題及策略[J]. 教育科學論壇,2021(12):77-80.
[6] 李艷清. 家校同心教育共為[J]. 中國教師報,2021(11).
[7]袁亞兵、齊冰. 家校合作內(nèi)卷化及突破路徑[J]. 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1,23(05):136-140.
[8] 李優(yōu)治. 家校協(xié)同精準施策,讓“雙減”落地落實[J]. 寧波通訊,2021(20): 24-25.
[9] 陳建波、張麗、馮巧麗. 深化家校共育落實立德樹人[J]. 襄陽日報,2021(7):1-2.
[10] [蘇]蘇霍姆林斯基. 蘇霍姆林斯基·帕弗雷什中學[M].趙瑋等譯. 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3:7.
1681501705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