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朝軍 周瑩 陳淇瑤
摘 要:本文在對學生社團融入高中思政課程的必要性、可行性進行深入分析的基礎上,有條理、成體系地梳理了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學的實踐操作,探究學生社團融入高中思政課程的可行途徑并提出建議,以更好促進高中思政課程學科核心素養(yǎng)落地,提升學生思政素養(yǎng)。
關鍵詞:高中思政課程;學科核心素養(yǎng);學生社團;實踐探究
一、學生社團融入高中思政課程的理論分析
(一)必要性
1.思政課程的教學現(xiàn)狀
基于文獻閱讀、問卷調查、教學實踐,我們認為目前高中思政課程在實踐操作中主要有如下困點:
教材內容不夠鮮活,學生難以直觀掌握知識。高中思政課程兼具理論性和思想性,生動性略顯不足。如必修三《文化生活》第四單元,有大量文件原文,學生理解有一定困難。
教學方式不夠豐富,學生難以形成持久熱情。高中思政課程以課堂教學為主,課堂教學又以教師講授為主,容易引起學生倦怠,難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
評價方式不夠多元,學生難以做到知行合一。高中思政課的評價方式主要以閉卷考試的書面評價為主,注重結果性評價,導致學生對理論運用到實際的能力不夠。如必修二《政治生活》第一單元,僅僅停留在口頭上是不夠的。
2.學生社團的特點優(yōu)勢
社團活動內容鮮活,易于直觀理解。學生社團活動內容異彩紛呈,學生是社團活動的主體,熱點話題、熱點素材都能成為活動內容的重要部分,易于高中生理解認同。
社團活動形式多樣,易于激發(fā)興趣。社團活動包括但不限于主題分享、趣味競賽、節(jié)目展演等形式,利于調動學生參與熱情。
社團評價形式多元,利于知行合一。社團對社員的考評強調實踐中評價,注重過程性評價和結果性評價的結合,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在過程中學習。
針對高中思政課程教學現(xiàn)狀,學生社團可以在此過程中發(fā)揮積極作用。
(二)可行性
1.根本目的協(xié)調一致
學生社團在團委指導下開展社團活動,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學生樹立正確三觀;高中思想政治課程以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目的,是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增強社會理解和參與能力的綜合性、活動性學科課程[1]。
由此可見,兩者根本目的都是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端正學生思想態(tài)度,提升學生思想覺悟,這為融入打下基礎。
2.德育工作統(tǒng)一引領
社團工作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一部分,受學校德育工作的統(tǒng)一安排;高中思想政治課程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學校德育工作的引領性”,這一課程與高中其他學科課程、相關德育工作相互配合,共同承擔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2]。
由此可見,兩者都受德育工作的統(tǒng)一引領,在指導思想、原則方針、路徑方式等方面不相悖,為融入創(chuàng)造了條件。
3.實踐活動搭建橋梁
社團實踐、社團活動是學生社團生命力最重要的體現(xiàn)形式。社團實踐活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學生參與便捷且廣泛;思想政治課程指出“要通過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和社會實踐活動的參與,促進學生轉變學習方式,在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的過程中,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提高實踐能力”[3]。
由此可見,學生社團和思政課程都應重視實踐活動,以實踐活動為重要載體,促進學生轉變學習方式、培養(yǎng)實踐能力。因此,實踐活動便可作為橋梁,讓融入的過程更加順暢。
二、學生社團融入高中思政課程的實踐探究
我?,F(xiàn)有學生社團68個,涵蓋思政、學術、法治、公益、藝術、體育等類型,社員覆蓋率達95%,活躍度達85%。學生在社團開展豐富活動,成績斐然。如:國學社獲評全國中學生百佳社團,國旗護衛(wèi)隊獲評成都市最美國旗護衛(wèi)隊,青年志愿者協(xié)會獲評優(yōu)秀志愿服務隊等。
(一)思想政治型社團:高揚政治大旗,指明前進方向
思想政治型社團幫助學生提高思想覺悟、端正思想意識、增進思想交流、打牢思想基礎。高中思政課程的首要目標在于培養(yǎng)具有政治認同素養(yǎng)的學生,具體表現(xiàn)即為認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擁護黨的領導,樹立共產主義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這一目標貫穿在思想政治型社團的方方面面。
我校的思想政治型社團,如:五四學社、新青年學社等,由學校聘任黨支部書記擔任指導老師,社團吸納團支書擔任主要干部,招募優(yōu)秀共青團員作為社員。五四學社評選年度“十大青年”;新青年學社開展“青春心向黨”演講比賽;政治理論研究會展出百年黨史;國旗護衛(wèi)隊錄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歌曲;話劇社進行黨史劇展演。思想政治型社團始終高揚政治大旗,指明前進方向,讓社員們心中有信仰、眼里有光芒。
思想政治型社團和高中思政課程密切契合。如:五四學社、新青年學社的活動可融入必修三《文化生活》第四單元第九課“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教學,引導學生深切感悟中華文化重振;國旗護衛(wèi)隊的活動與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三單元的“愛國主義”息息相關;話劇社的黨史劇展演活動與必修二《政治生活》第三單元第五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教學密切關聯(lián);政治理論研究會的活動可對接必修二《政治生活》的大單元教學,引導學生形成政治認同。
(二)學術研究型社團:探究學問奧秘,培養(yǎng)科學精神
學術研究型社團幫助學生提升學術素養(yǎng)、培養(yǎng)科學精神、鍛煉研究能力、練就扎實功底。這類社團與思想課程目標中的培養(yǎng)具有科學精神素養(yǎng)的學生高度吻合。所謂科學精神,指堅持科學世界觀、方法論,用科學態(tài)度觀察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做出正確判斷與合理選擇,也指銳意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和切實負責的行為選擇?;诖耍覀儽隳苷业酱祟惿鐖F與思政課程內容的融合點。
我校的學術研究型社團,如金融社、研學社等,由學校統(tǒng)一聘請專業(yè)指導老師。金融社舉辦模擬商賽;科學社協(xié)辦院士學生面對面活動;天文協(xié)會更新科普畫廊;研學社帶領學生走進杜甫草堂、賀麟故居;電視臺每日播報新聞聯(lián)播;心理社舉行心理征文比賽。學術研究型社團探究學問奧秘、提升學術素養(yǎng),讓社員們頭腦有思想、腳步有力量。
學術研究型社團在自然科學領域的探索與發(fā)現(xiàn),是高中思政課必修四《生活與哲學》的教學素材。比如天文協(xié)會更新科普畫廊,電視臺的新聞播報體現(xiàn)了“物質決定意識”;院士學生面對面活動、心理社探索內心世界印證了“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的反作用”。研學社感受杜甫草堂文化、賀麟故居文化,在歷史唯物主義角度則是發(fā)揮“社會意識的反作用”。
(三)道德法治型社團:增強法治意識,共促法治建設
道德法治型社團幫助學生加強道德修養(yǎng)、提升道德品質、增強法治意識、豐富法治知識。道德法治型社團與思想政治課程都格外重視對學生法治意識的培養(yǎng),都致力于加深學生對全面依法治國、建設法治國家的理解,教會學生遵法學法守法用法,積極履行權利并承擔義務。由此可見,在道德法治型社團里融入思政課程中法治意識的相關內容恰到好處。
我校的道德法治型社團,如德馨社、法治學堂等,在學校法律顧問指導下開展活動。德馨社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知識競答、教師節(jié)感恩活動;法治學堂在十八歲成人禮上帶領同學們學《憲法》;法律研究會開展法治情景劇表演等活動。道德法治型社團致力于增強學生法治意識,共促社會法治建設,讓社員們更加知法懂法,生活有尊嚴、行動有底氣。
道德法治型社團中,德馨社的知識競答與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文化與生活》第四單元第十課第一框“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承接;法治學堂帶領學生學憲法講活了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中“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要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tǒng)一”。法律研究會開展的情景劇表演則將選修課程四中“生活中的法律常識”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四)公益服務型社團:貢獻一己之愛,弘揚奉獻精神
公益服務型社團幫助學生強化社會責任、加強服務意識、提高參與能力、提升服務品質。這類社團強調公共服務、公共參與,與思政課程的課程目標之培養(yǎng)具有公共參與素養(yǎng)的學生不謀而合。思政課程希望學生以集體利益為重、參與公共事務、熱心公益事業(yè)、踐行公共道德、履行民主權利、勇?lián)鐣熑巍R虼?,公共服務型社團中“公共參與”的相關內容能充分融入思政課程中。
我校的公益服務型社團,如青年志愿者協(xié)會、模擬政協(xié)協(xié)會等,選拔思想素質全面、有集體意識和社會責任感的同學擔任學生干部,招募有奉獻精神的同學作為社員。在活動開展方面,青年志愿者協(xié)會募捐圖書、探望老人、籌措善款、舉辦愛心義賣;模擬政協(xié)協(xié)會定期舉辦“模擬政協(xié)”活動;環(huán)保社開展義務植樹活動。公益服務型社團提倡貢獻一己之愛,弘揚雷鋒精神,讓學生們肩上有擔當、胸中藏大愛。
公益服務型社團中,青年志愿者協(xié)會開展的志愿服務活動為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文化與生活》第十課第二框“加強思想道德建設”提供生動素材,利于知識與生活的結合;模擬政協(xié)協(xié)會舉行的“模擬政協(xié)”活動與必修二《政治生活》第三單元第七課第二框教學關聯(lián)度高,利于學生形成政治認同。
(五)綜合型社團:融入思政元素,構建“大思政”格局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huán)節(jié),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xiàn)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chuàng)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新局面。”作為以立德樹人為根本目標的教育工作者,我們要樹立“大思政觀”。此處所闡述的綜合型社團主要是指除上述四大類型之外的社團,它們無一例外屬于“大思政”范疇。挖掘這些社團的思政育人功能,既是促進其在高中思政課程的有機融入,也是對這一課程的有效補充。
我校有20余個藝術、體育社團,如舞蹈社、音樂社、籃球社、排球社等,學校聘請相應學科老師進行指導,特長生為社團發(fā)展注入專業(yè)力量。音樂社舉辦“歌聲里的黨史”合唱比賽生動詮釋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中黨的知識,凸顯活動育人;體育類社團舉辦的活動讓學生接受體育文化的熏陶,詮釋了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文化與生活》中“文化對人的影響”。各類綜合型社團都巧妙融入思政元素,共同構建“大思政”的教育格局。
三、學生社團融入高中思政課程的幾點建議
(一)確保核心素養(yǎng)的關聯(lián)度和落實度
學科核心素養(yǎng)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xiàn),“學生能夠具有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是思想政治課程的目標。因此,在社團融入思政課程的過程中,應找準社團與思想政治四大核心素養(yǎng)的關聯(lián)點并深入挖掘,充分利用社團資源,促進核心素養(yǎng)的精準落地。例如:文化類社團直接對標“政治認同”中的文化認同,志愿者協(xié)會直接對標“公共參與”等。
(二)凸顯學生社團的活動性與實踐性
高中思政課程以“構建以培育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為主導的活動型學科課程”為基本理念,通過一系列活動及其結構化設計,實現(xiàn)“課程內容活動化”“活動內容課程化”。因此,學生社團在融入高中思政課程的過程中,首先要凸顯活動性。要在社團活動中巧妙融入思政課程內容,創(chuàng)設真實情境、挖掘真實素材、融入真實感受,促進二者和諧共生;其次要凸顯實踐性。加強生活實踐、學習實踐、社會實踐,幫助學生在實踐中用雙手觸摸社會脈搏,把雙腳踏在祖國土地,用眼睛記錄時代變遷,用雙耳聆聽思想宣言。
(三)保證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主體性
思想政治的新課程標準中,多次提到“參與”,包括參與能力、參與素養(yǎng)、參與權利、提升參與積極性等內容;14次提到“自主”,包括自主辨析、自主思考、自主選擇、自主學習、自主探究。因此,在學生社團融入高中思政課程的過程中,要創(chuàng)造條件,確保有意愿的學生都能參與到社團中;要加強引導,讓學生主動參與、樂于參與;要關注社員的參與時長、頻率、狀態(tài)等;在活動各環(huán)節(jié),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鼓勵學生自主合作探究。
(四)注重課程評價的過程性和多元性
在學生社團活動融入思政課程的契機下,可將社團評價納入課程評價,提高課程評價的科學性。具體操作時,首先應注意評價標準多元化。多多關注學生社團活動的出勤率、參與率、貢獻率、成果轉化率等,賦予各項標準不同系數、分值。其次要注意評價主體多元化。可制訂不同版本的《思政學習評價表》,開展自評、互評,老師評價;還要重視過程性評價。在活動進行的不同階段及時肯定、表揚、指導、提醒、糾正,記錄學生成長歷程,一步步實現(xiàn)從關注“分”到關注“人”的轉變。
參考文獻
[1]許會娟.高校思政課與大學生社團互動路徑研究[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6,29(7):63-65.
[2]胡穎蔓.高校“思政社團+社團思政”的研究與探索[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0(6):72-74.
[3]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78.
作者簡介:羅朝軍(1986— ),男,漢族,四川青川人,成都市石室中學教育處主任,中學一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科技哲學方向。
周瑩(1992— ),女,漢族,四川成都人,成都市石室中學,中學二級,社團指導老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教學方向。
陳淇瑤(1996— ),女,漢族,四川射洪人,成都石室中學,中學二級,社團指導教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管理方向。
本文系四川省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課題(思想政治理論課青年教師專項)“學生社團在高中思政課程中有機融入的研究與實踐”(立項編號:SZQ2021148)的研究成果。
1291501705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