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琦
教師的課堂評價可以包括很多方面,主要是學生在課堂上所表現(xiàn)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習慣及學習成果等。教師要對學生的表現(xiàn)進行及時的肯定或批評,并對其行為進行反饋。長期的教學實踐表明,合理的課堂評價語不僅能促進學生英語水平的不斷提高,而且能增強教師的專業(yè)能力(周云 2014)。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評價應反映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揮學生在評價過程中的積極作用。”“評價應關注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發(fā)展過程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念、學習策略等方面的發(fā)展和變化?!保ń逃?2012)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由于長久以來受到升學考試制度的影響,應試教育理念已經(jīng)深入人心,在教學評價的過程中,教師將評價范圍局限于學生的考試成績,即將考試成績作為衡量學生課堂表現(xiàn)的唯一標準,而忽視了其個人道德品質(zhì)、專業(yè)能力等方面的發(fā)展。這樣的教學評價模式不利于學生的全方位發(fā)展,也不符合新時期素質(zhì)教育的理念要求。因此,課堂評價模式改革勢在必行(徐冠興 2015)。
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課堂評價貫穿始終。因此,在學生最開始接觸英語時,教師要合理利用課堂評價,提升其學習積極性。在學生初次接觸英語時,教師要給予他們充分的信心,避免其對英語產(chǎn)生畏懼和抵觸情緒。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多表揚、鼓勵學生,使其感受到英語學習的樂趣。在牛津版小學《英語》的教學內(nèi)容設置上,在初次接觸英語的教學過程中,主要學習日常交流用語。在一年級(上)Unit 1 I’m Liu Tao的教學過程中,學生主要學習初次見面進行自我介紹及如何打招呼的方法。這一部分的教學內(nèi)容較簡單,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多交流、多練習。在學生進行練習的過程中,教師要對他們的表現(xiàn)多鼓勵、表揚,多使用賞識性評價,如“Good boy!”“You’re so cool!”“Great!”等,也可以利用肢體語言、動作,如點頭、微笑、豎起大拇指等無形獎勵。這些不需要教師特意準備,但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無形獎勵不是萬能的,并不能長久刺激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教師要將無形獎勵與有形獎勵結合在一起,促進學生學習熱情的不斷提升。在現(xiàn)階段的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常用的有形獎勵主要有蓋章或貼貼紙,分發(fā)陽光成長卡和期中期末的神秘禮物等。例如,在上文所提到的練習中,教師可以對班級里表現(xiàn)良好的學生進行物質(zhì)獎勵。具體而言,教師將班級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學習小組,以小組的模式進行比拼,表現(xiàn)最好的學生可以獲得可愛的貼紙或印章。之后,教師在班級的展示園地為學生開辟空間,將每個學生獲得了多少貼紙或印章進行展示,在每學期期末,貼紙總數(shù)量排前幾名的學生將會獲得教師的禮品獎勵。這樣,將無形獎勵與有形獎勵結合起來,將課堂評價與學生長期評價結合,可以有效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升課堂評價的有效性。
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課堂評價對學生是非常重要的,但很多教師沒有意識到課堂評價的真正含義。課堂評價不僅僅是對學生課堂表現(xiàn)的反饋,更是教師對學生關注的體現(xiàn)。教師的課堂評價不應僅僅關注學生答案的對錯,而應富有一定的感情。例如,在五年級(下)Unit 7 Chinese Festival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讓學生用新學的單詞favourite造句。很多學生的回答非常相似:“My favorite book/food/subject/festival is...”,只有一名學生有不一樣的回答:“I like all the books on the table but that one is my favourite.”雖然這樣的答案讓教師眼前一亮,但很多教師沒有給出很好的課堂評價,仍然采用“Good boy/girl!”“Very good!”等評價語,過于簡單、敷衍,無法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情感,難免令其失望。如果在某位學生的精彩發(fā)言后教師能給予不一樣的評價,如“Wow,you’re so clever.”并走過去給他一個擁抱,或者跟他握手并說:“I agree with you.”不僅能使這位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還能激勵其他學生向他學習,從而進行創(chuàng)造性思考(程燕芬 2020)。因此,在進行課堂評價的過程中,教師要關注學生的情緒,讓課堂評價包含教師的感情,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讓學生愛上英語。
小學英語課堂評價主要分為以下兩種類型:第一,形成性評價,即對學生日常的課堂表現(xiàn)作出的評價,主要包括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隨堂成績、課堂上的情感態(tài)度、學習方法等(劉富太 2013)。教師可以通過有形獎勵與無形獎勵對學生的表現(xiàn)進行鼓勵,采取小組互評與自我評價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評價。形成性評價的主要目的是學生的自查與自糾,在評價過程中促進自身的不斷發(fā)展與完善。第二,終結性評價,即對課堂教學效果進行評價。在終結性評價范圍內(nèi),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占有很大比重,教師主要通過考試考查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終結性評價是對學生課堂學習效果的重要評價方式,能夠有效引起他們對英語學習的重視。其實,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是相輔相成的,二者共同促進課堂評價有效性的不斷提升。
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雖然很多教師認識到課堂評價的重要性,也采取了多種課堂評價方式,但教學效率仍然難以提升。經(jīng)過調(diào)查與總結發(fā)現(xiàn),很多教師在小學英語課堂評價過程中僅僅停留在判定學生的答案對錯上,忽視了對其表現(xiàn)的評價。小學英語教師要將課堂評價落到實處。然而,在觀察一位英語教師授課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課堂評價并沒有落到實處。三年級(下)Unit 3 Is this your pencil?的主要詞匯是文具,為了鞏固教學重點,活躍課堂氣氛,教師安排了這樣一個活動:猜拳(石頭、剪子、布)讀單詞。教師將全班學生分為兩隊,請每隊各派一名學生猜拳,獲勝方可以為自己隊贏得一次讀單詞、拿獎品的機會。一時間,教室里滿是“某某,加油”的聲音,好不熱鬧。猜拳決出勝負后,獲勝方獲得了讀單詞的機會??僧斀處熌贸鑫木叩膯卧~卡時,獲勝方卻沒幾個人會讀。接著,開始下一輪的游戲。近十分鐘的活動,在學生爭著猜拳拿獎品中完成了教學。最后,齊讀所有單詞時只有一半左右的學生會讀。很明顯,這樣的教學方式是不合適的,在課堂教學評價的過程中,教師不應只專注于營造熱鬧的教學氛圍,而要通過教學評價讓學生正確認識自己現(xiàn)階段的學習狀況,從而提升課堂教學效率(魯國芳 2020)。
在對學生進行課堂評價的過程中,教師要堅持平等、民主的基本原則,對班級內(nèi)的學生一視同仁。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信服。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公平、公正地看待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在與學生相處的過程中,教師要與他們形成良好的互動關系。在對學生進行評價的過程中,教師要賞罰分明、公平、公正、公開(唐文杰 2017)。教師要與學生共同約定獎懲標準和措施,如果要對學生進行獎勵或懲罰,盡量在獲得學生認可的情況下進行。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由于班級人數(shù)較多,教師不能對每個學生及時進行評價。因此,可以采取教師點評與小組互評相結合的原則,在小組評價促進組內(nèi)合作與交流,發(fā)揮組員之間互相監(jiān)督和鼓勵作用的同時,盡可能弱化外在甄別或淘汰機制的影響。
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正確的課堂評價對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小學英語教師要善用教學評價,根據(jù)學生的個人實際情況,靈活采用不同的評價方法,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教師要做有心人,在提升個人教學能力的同時,關注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為其找到真正適合的、能夠促進英語教學質(zhì)量不斷發(fā)展的課堂評價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