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元媛 裴紹志 孫穎
(1.天津市北辰區(qū)第二模范小學,300400;2.天津市濱海新區(qū)教師發(fā)展中心,300480;3.天津市濱海新區(qū)漢沽鹽場小學,300480)
本文以水平二(四年級)《50m跑》第1課時為例,呈現(xiàn)具體操作方法。小學四年級學生認知思維活躍,模仿能力與接受能力強,但注意力難以長時間集中。他們對快速跑的技術結構和動作順序的理解與認知比較模糊,不理解蹬擺技術的基本原理,不清楚快速跑對自身健康發(fā)展的重要性。學生在小學一至三年級學習、鍛煉與自然發(fā)展的基礎上,已經(jīng)具備了一般自然快速跑的能力,能夠在較短距離保持直線奔跑,但上下肢協(xié)調能力一般,起跑與疾跑之間銜接技術較差,途中跑技術保持的水平也不穩(wěn)定??傮w來說,此階段小學生靈敏與協(xié)調性一般,但速度素質發(fā)展進入了敏感期。
快速跑是一項強度極高的運動,具有速度快、時間短等特征。50m快速跑的結構一般包括起跑、加速跑、途中跑和終點跑4個技術部分,其動作順序是站立式或蹲踞式起跑,而后與加速跑銜接,經(jīng)過10~15m過渡,逐漸抬高重心進入途中跑階段,在距離終點5m左右重心前移,準備沖刺并完成沖刺。
在準備部分,教師先采用數(shù)字代替動作(前踢腿跑為1、后踢腿跑為2、快速碎步跑為3、快速高抬腿跑為4)的方法組織學生進行反應性練習,即教師說出1個數(shù)字(1~4),學生集體做此數(shù)字對應的動作,要求動作準確、反應快速;再讓學生排成2路縱隊,繞籃球場慢跑,并在跑動過程中通過變向跑和“喊數(shù)抱團”游戲鍛煉學生的反應能力(圖1);最后讓學生在音樂的伴奏下進行自編操活動,充分拉伸、活動關節(jié)與肌肉,為學習50m快速跑作鋪墊。
圖1 繞籃球場慢跑
在基本部分的前半部分,教師先安排學生伴隨音樂進行叫號賽跑和有關跑的專項練習(前踢腿跑、后踢腿跑、快速碎步跑、快速高抬腿跑),4個8拍為1組,連續(xù)練習2組;接著教師要求學生兩兩合做,帶領學生進行上下肢的蹬擺配合練習,強調前后擺臂的動作要領;最后,正式進入50m快速跑起跑部分的教學。
練習時,教師分別進行2種姿勢(蹲踞式與站立式)完整的起跑講解與示范,要求學生一邊觀看教師示范的各就位、預備和跑的動作,一邊思考2種各就位動作中支撐的位置,預備動作由哪2點或4點支撐?身體重心應該如何變化?跑時應注意什么?隨后讓學生對比分解2種起跑練習(各就位、預備、跑),并對動作要點進行提問,教師解答(圖2)。教師再安排學生兩兩一組,進行不同起跑姿勢的合作學練,1名學生用腳抵住練習者的腳,讓練習者體會2種起跑瞬間快速蹬離地面的動作,練習過程中學生可以互相糾錯,或由教師進行指導、糾錯。練習結束后,隨機挑選2名學生出列展示50m快速跑2種起跑動作,師生共同評價,以檢驗學生學習50m快速跑中快速起動的效果。
圖2 教師解答動作要點
練習后,教師將學生分為8組在不同區(qū)域體驗游戲,教師巡視指導,觀察學生的擺臂動作,諸如學生的手擺放位置、反應速度、起跑后的加速等問題,并及時指出。之后逐步過渡到兩兩合并,分4組進行游戲,強調屈肘前后擺臂的動作要領。教師集中講解后,引出快速起動后,還必須注意“加速”的過程,集體回憶“加速跑”的含義,強調慢—中—快—順慣性跑的加速要領。
在基本部分的后半段,教師調整隊形,組織學生集體分組錯位站立,練習起跑接加速跑20m3~5次,要求起跑時反應快、不停頓,加速跑時做到“三逐漸”(逐漸抬起上體、逐漸加快步頻、逐漸增大步幅)。隨后進行聽口令練習起跑接加速跑30m2~3次,同排學生相互比快,后排學生追逐前排學生,然后前后排交換位置再練習,運用前面的技術反復練習追逐游戲(見圖3),逐漸熟悉學練以形成技能。在練習中,教師應及時通過評價進行引導,幫助學生在運用中體驗并認識起動迅速、逐漸加速、正確擺臂的動作要領。
圖3 追逐游戲練習
在結束部分,教師帶領學生進行簡單的拉伸放松活動,教會學生放松的動作。帶領學生對本節(jié)課進行簡單回顧,教師再次強調起動迅速、逐漸加速、在不同情境中正確擺臂的動作要領。并對本節(jié)課表現(xiàn)好的學生進行表揚和鼓勵,在學生品質方面加強教育,要求學生在練習時互相幫助、團結合作。
通過以上細節(jié)化的教學處理,學生在快速跑的實踐中基本“學會”了在不同情境中的擺臂技術,達成了“教會”技能發(fā)展體能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