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梅菊 駱金霞 于洋 陸文鈿
摘要:陶鼓是中華民族的古典打擊樂器之一,吳川瓦窯陶鼓制作技藝流傳數百年,在2013年被列入廣東省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但通過文獻分析法、問卷調查法、實地采訪等方法展開調研后發(fā)現,當下吳川瓦窯陶鼓制作技藝面臨著手藝失傳、后繼無人的困境,而陶鼓也價高量低,缺乏銷路。要想解決這一困境,就需要各方加強對陶鼓的宣傳,有關部門投入資金,陶鼓制作人員密切關注市場變化、增強保護手工藝品意識,以推動吳川瓦窯陶鼓的傳承與發(fā)展。
關鍵詞:非物質文化遺產;吳川瓦窯陶鼓;制作技藝;傳承發(fā)展
陶鼓,即土鼓,是我國古典打擊樂器的代表,更是我國原始藝術繁榮和發(fā)展的源頭?!吨袊魳忿o典》“土鼓”詞條:“原始打擊樂以土為框的鼓?!抖Y記·明堂位》:‘土鼓蕢桴、葦籥,伊耆氏之樂也。’”土鼓的聲音鏗鏘有力,傳音范圍廣,深受遠古帝王的喜愛,是“通天的神器”。產于廣東省湛江市吳川市瓦窯村的吳川瓦窯陶鼓便是土鼓的一種,原名長鼓,因主要由陶泥燒制而成,又稱陶鼓。作為中華民族最原始的樂器之一,吳川瓦窯陶鼓被譽為“獨具中國嶺南民間藝術風格”的藝術品,對研究傳統音樂和民間舞蹈具有重要的價值。2005年起,瓦窯陶鼓逐漸從各藝術節(jié)進入人們的視野,其制作技藝的傳承與發(fā)展也得到關注,并于2013年被列入廣東省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但筆者在2020年調研時發(fā)現,吳川瓦窯陶鼓及其制作技藝的傳承與發(fā)展依然面臨諸多困境,亟待解決。
一、吳川瓦窯陶鼓的由來及其發(fā)展
瓦窯陶鼓起源于明朝末年。陶鄉(xiāng)吳川瓦窯村環(huán)水靠坡,蘊藏豐富的陶泥,村民們就地取材,依坡建窯燒窯,以燒制各類瓷陶為生,至今瓦窯村還有龍窯舊址。瓦窯陶鼓可作為演奏樂器,得益于其設計結構。一個瓦窯陶鼓重5~6千克,高57厘米,直徑11厘米,鼓頸半徑大小與鼓底相同,直徑為8厘米,外觀像葫蘆,中間細小,兩端是大小不同的圓形鼓口。鼓口蒙上羊皮,用繩子將羊皮繃緊后,打上一個活結,活結上下推動,便可敲打演奏出節(jié)奏鮮明、粗獷豪放的鼓樂。在節(jié)日、比賽或祭神的場合,可以見到用紅色絲帶綁掛于胸前的瓦窯陶鼓。演奏者把陶鼓背在胸前,右手指掌拍打,左手用小鞭擊打,發(fā)出“?!薄班亍甭?,故陶鼓又被稱為“叮嘭”。早期瓦窯陶鼓與祭祀及吳川的年例民俗有關。村民們年例的游神舞獅活動中,少不了陶鼓的“叮嘭”聲助威。據《中國民間舞蹈集成·廣東卷》記錄,吳川地區(qū)儺舞《舞二真》使用的主要伴奏樂器就是陶鼓。村民佩戴二真面具,一邊舞動身姿,一邊擊打陶鼓,場面熱鬧,氣勢不凡。
改革開放以后,人民群眾的生活得到改善,瓦窯陶鼓重新回到民間文化活動中。每逢佳節(jié),“瓦窯陶鼓”成了吳川黃坡、吳陽等區(qū)、鎮(zhèn)文藝游行活動中必不可少的節(jié)目,并傳播到電白和南三島等地。
1986年初,瓦窯陶鼓走上了新的舞臺。自幼受到陶藝熏陶的歐景欽深入瓦窯村采集素材,編出可供舞臺演奏的《瓦窯陶鼓》節(jié)目。隨后,歐景欽又把站著敲打的演奏改編為邊打邊跳的陶鼓舞蹈《歡樂的小陶工》,該舞蹈在廣州舉行的首屆羊城少兒藝術花會演出中獲得“豐收獎”,又被評為全省民間音樂舞蹈競選二等獎。隨后,陶鼓舞登場湛江市春節(jié)晚會(錄像播出)、嶺南民間藝術節(jié)等活動。2000年至今,在吳川市每年的鬧元宵歡樂節(jié)中,陶鼓演奏者都被編入游行的方隊。
人們逐漸重視瓦窯陶鼓的裝飾。原始的瓦窯陶鼓是素色的,保留著泥土的原色?,F今的陶鼓則都上了釉,色彩奪目。原始的瓦窯陶鼓表面并無花紋,現今的制陶藝人則將龍、鳳、花草等寓意吉祥的圖案雕刻在鼓面上,使其更具文化意義。
一些陶鼓藝人對瓦窯陶鼓及其制作技藝的保護傳承意識也有所增強。為了讓古老的陶鼓得到新的發(fā)展,非遺傳承人歐強與歐武兩人結合彼此特長,探尋陶鼓創(chuàng)新發(fā)展方向。他們一人負責制鼓,一人負責在鼓上雕琢,希望能借陶鼓之形融合佛山陶藝之精髓,制成案頭的精品裝飾—擺瓶。他們也計劃制作一些精致漂亮的小型陶鼓作為文創(chuàng)產品,走向市場。歐強還嘗試將陶瓷與吳川另一項傳統的民俗藝術—飄色結合起來,制作出新的藝術品。
二、瓦窯陶鼓的制作技藝
瓦窯陶鼓造型簡單,但制作流程卻煩瑣。制作一個陶鼓需經歷七道工序—選泥、煉泥、拉坯、陶鼓成形、上釉、入窯燒制和安裝羊皮及配音。
(1)選泥:制作瓦窯陶鼓所用泥料取自泥地兩米以下黏度高、質地均勻、沒有雜質的坡泥,行內人也稱之為“作泥”或“玉泥”。
(2)煉泥:將選定的坡泥摻上四分之一的砂土,不斷揉搓,也可利用人工踏或者牛踏,使砂土與泥料完全混合,變得細膩。
(3)拉坯:坡泥煉好后,待干濕度合適,便要開始拉坯。這一環(huán)節(jié)全憑陶鼓藝人過往的經驗和手感來操作,以拉出1.2厘米厚的陶鼓壁最好。拉坯時瓦窯陶鼓分上、下二部分制作。
(4)陶鼓成形:將上、下二部分的陶鼓拼接在一起,用竹片刀將整個陶鼓外壁抹平,再將雕好的龍、鳳、花草等圖案的陶泥片貼于陶鼓壁,并根據需要在周圍進行細致刻畫。這是瓦窯陶鼓制作技藝中最復雜的一道工序,十分考驗陶藝人的技藝水平。
(5)上釉:陶鼓初步制作完成、晾干成形之后就可以上釉。傳統的釉是由木炭、稻草灰、泥土、石灰或金屬,同一些谷糠碾碎與水混合、攪拌、沉淀后,過濾出上面一層料,即為釉,均勻平抹在陶鼓外壁。上釉手法不同,展現的效果也各異。
(6)入窯燒制:上釉后的陶鼓變得光滑明亮,釉干后,用留洞的陶缸罩住陶鼓入窯燒制。傳統的窯每次只能燒制一個陶鼓,后來的“倒燃窯”和“龍窯”可同時燒制多個陶鼓。燒制時間通常是1小時,氣溫達到1 000~1 200 ℃時即熄火。瓦窯陶鼓至今保留著傳統的柴窯燒制流程,這是一門技術活,燒制的時機、火候全憑個人經驗。
(7)安裝羊皮及配音:在羊皮上先打小孔,浸濕后穿上棉線,羊皮蒙上后把兩頭的棉線呈之字錯位繃緊,每一組繩子之間再用短繩打上一個活結。活結可上下推動,調節(jié)音色。
三、瓦窯陶鼓制作技藝面臨的困境
瓦窯陶鼓出現于各種民俗節(jié)日慶祝的場合,承載著民間源遠流長的文化風俗,理應得到更好的保護和發(fā)展,但在調研中筆者發(fā)現,瓦窯陶鼓及其制作技藝面臨諸多問題。
(一)陶鼓功用與現代日常生活脫節(jié)
陶鼓是一種古老的演奏樂器,如今人們對這種表演失去了興趣,間接導致其銷量縮減。作為可欣賞的工藝品,當陶鼓的功能與日常生活脫節(jié)時,其制作技藝自然受到極大的影響。
(二)制作技藝瀕臨失傳
陶鼓制作技藝繁雜,不少環(huán)節(jié)需要時間和經驗。但隨著陶鼓銷量及用途的不斷縮減,以陶鼓制作技藝謀生顯得不切實際,瓦窯村的年輕人都不愿花時間繼承這門技藝。如今村中熟悉陶鼓制作全過程的人寥寥無幾,仍在堅持制作瓦窯陶鼓的僅有歐強一人。
(三)市場競爭力薄弱
瓦窯陶鼓制作技藝雖被列入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但目前政府并沒有幫助其傳承發(fā)展的系列舉措。各種手工藝品都面臨被工業(yè)制品代替的命運,瓦窯陶鼓一直以來圖案、款式單一,難以迎合當下多變的市場需求,同樣難以形成市場競爭力。
四、有關陶鼓傳承與發(fā)展的建議
瓦窯陶鼓及其制作技藝,在粵西地區(qū)有著濃厚的文化意蘊,其傳承與發(fā)展應得到重視。筆者提出以下幾點建議,以期推動瓦窯陶鼓的傳承與發(fā)展。
(一)有關部門從資金和宣傳兩方面提供助力
傳統制作技藝的傳承與發(fā)展大多受限于資金與宣傳。有關部門可通過推行相關政策,投入資金,制定獎勵機制,讓更多人愿意投身于瓦窯陶鼓制作技藝的學習中。當地政府還可以規(guī)劃場地,結合文化旅游宣傳,加大瓦窯陶鼓及其制作技藝的展示頻率和宣傳力度。
(二)傳承人要與時俱進,不斷創(chuàng)新
瓦窯陶鼓制作技藝的傳承與發(fā)展,對傳承人來說任重道遠。除了現有的嘗試外,傳承人還可加強與其他傳統工藝傳承人的交流、探討,旨在培育市場消費、促進市場交易、形成市場組織,讓市場成為瓦窯陶鼓傳承和發(fā)展的陣地。
(三)增強人們的保護意識
在社會層面,加大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宣傳,有助于增強人們的保護意識,使其自覺投身于學習和傳承民間藝術,增強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推動瓦窯陶鼓“走出去”。
瓦窯陶鼓及其制作技藝凝結著歷史與民間的文化記憶,其傳承與發(fā)展對增強粵西地區(qū)人民的文化自信有著重要意義。祖國的新一代要肩負起保護傳統文化的任務,將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創(chuàng)新融合,使傳統文化恢復往日的生機和活力,并使之生生不息,世代流傳。
基金項目
廣東省教育廳2020年國家級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項目—非物質文化遺產吳川瓦窯陶鼓制作技藝的傳承與發(fā)展研究(項目編號:202012623003)。
作者簡介
林梅菊,1998年生,女,漢族,廣東湛江人,華南農業(yè)大學珠江學院2018級在讀本科生。
*通訊作者:陸文鈿,1989年生,漢族,廣東潮州人,文學碩士,研究方向為寫作學、民間文化。
參考文獻
[1]趙少英.廣東吳川“瓦窯陶鼓”藝術初探[J].北方音樂,2018(11):63-65.
[2]鄧碧泉.湛江非物質文化遺產[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9.
[3]劉康體.古百越地區(qū)細腰鼓出土情況考究[J].百色學院學報,2019,32(4):36-41.
[4]陳杰.淺析中國的佛像藝術[J].天工,2018(3):108-109.
[5]陳國威,何杰.海洋文化視閾下雷州半島與域外社會交往[J].浙江海洋學院學報(人文科學版),2015(6):1-6.
[6]劉金鳳.吳川瓦窯陶鼓敲起來[N].湛江晚報,2021-01-05.
[7]廣東省文化館.吳川瓦窯陶鼓制作技藝[EB/OL].(2018-04-04)[2022-02-15].http:// www.gdsqyg.com/agdfyzg/mingluinfo?mlproid=2018040469157328.
2349500783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