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曾麗
摘? 要:課堂是高中歷史教學的核心,在當前的素質教育背景下,高中歷史教師也應該在課堂上作出相應的改變,一方面,教師應該重視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讓學生可以更高效地掌握歷史知識,另一方面,教師應該積極構建生態(tài)課堂,給學生更好的課堂學習體驗。對此,本文就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高效與生態(tài)進行研究。
關鍵詞:高中歷史;課堂教學;高效;生態(tài)
我國教育一直都在隨著國家社會經濟的發(fā)展而做出改革,素質教育則是我國教育改革的重要內容,面對教學改革,教師也應該積極轉變教學理念和態(tài)度,并且采取更加有效的課堂教學方法,讓學生可以在課堂上更加投入高效地學習知識。歷史作為高中階段重要的人文學科,教師應該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做好教學設計,引導學生積極投入到課堂學習中,為學生構建一場高效的生態(tài)課堂。
一、有效導入,奠定基礎
無論是高效課堂還是生態(tài)課堂的建設,都離不開學生的參與,只有在學生全身心投入的情況下,課堂教學的效率才能得到提升,而且生態(tài)課堂也是需要師生共同建設的。因此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先設計一個有效的導入,為整個課堂教學奠定基礎。通過課程導入,教師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對課堂教學內容的學習興趣,并且將注意力集中到教師即將開始的課堂教學中。如此一來,教師在課堂上組織的教學活動會得到學生的積極配合,如此更加有利于生態(tài)課堂的構建,而且因為學生注意力集中,所以更能熟悉并且理解教師講授的內容,如此課堂教學的效率也會得到提升。而在課堂導入中,只有能激發(fā)學生對教學內容學習興趣的導入才是有效的,因此高中歷史老師在設計導入環(huán)節(jié)的時候,需要考慮的主要是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方面是與教學內容的相關性,另一方面是導入內容的趣味性。對此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融入學生感興趣的內容,通過兩者的有效集合,設計有效的課程導入,為高效生態(tài)課堂迎來一個良好的開始。如在“戰(zhàn)國時期的百家爭鳴”課堂教學的開始,教師可以結合如今的網絡群聊的方式來展示一部分百家爭鳴的內容,如可以是就同一個問題的探討,儒家、道家、墨家等不同的學說代表人物進行發(fā)言,這樣的群聊模式可以給學生帶來熟悉感,讓學生對對話的內容產生興趣,而這些內容則是與即將教學的內容相關,學生為了更好地理解其中對話的內涵,會積極投入到之后的課堂學習當中。在學生全神貫注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中之后,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的高效和生態(tài)也有了基礎保障。
二、情境創(chuàng)設,構建生態(tài)
在學生對教學內容產生興趣,并且全身心投入到課堂學習之后,高中歷史教師需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將學生引入到相應的歷史時代,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學生參與也是課堂生態(tài)構建的關鍵。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需要教學的內容,通過多媒體設備以及其他方式為學生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并且針對教學內容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其中,讓學生可以更加積極投入到課堂學習中。為了更好地激發(fā)學生全身心投入,教師也可以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比較有趣的教學情境。如在“中國古代的科學技術”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視頻的方式給學生展示一些中國古人的科學技術內容,然后引導學生對這些技術進行討論,讓學生聯想一些現代相關的技術,如此在學生的討論中,學生對于古代科學技術也會更加了解,并且結合現代科學技術,學生也可以更深入地感受到中國古人的智慧,不僅有利于學生對歷史知識的掌握,也可以促進學生文化自信和歷史自信的建立,這些對學生的高中歷史學習都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而在這樣以學生參與為主的課堂上,整個課堂教學的氛圍也會更加和諧,這也就是現代所倡導的生態(tài)課堂。
三、及時總結,提高效率
在生態(tài)課堂教學中,主要是通過學生的課堂參與,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而在教學實踐中,學生常常會因為課堂參與的過程,而沒有及時進行知識的總結,所以導致教學的效果受到影響。對此,教師需要在學生參與的同時,及時進行知識性的總結,讓學生可以在享受課堂參與過程的同時,牢固掌握相應的歷史知識內容,如此可以實現高效課堂與生態(tài)課堂的結合。而板書是最好的及時總結課堂知識的方法,教師可以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將學生在表達中提到的一些關鍵詞語通過板書的方式進行整理,最后形成一個比較系統(tǒng)的知識網絡,如此學生可以根據教師的板書內容總結整個課堂上學習的內容。而且板書可以隨著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總結,不僅可以將教師預計的一些教學知識點總結出來,也可以將課堂教學活動中的生成教育內容進行及時的總結,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如在“中國古代的科學技術”教學中,當學生對古代的農學進行討論的時候,學生們就其中提到的《齊民要術》《農書》《農政全書》進行了討論,同時也有一個學生提道:“老師,我在《典籍中的中國》里面看到了一本明末清初的古代科學家宋應星的《天工開物》,其中的《乃?!芬彩侵v的農業(yè),而且是糧食,宋應星和袁隆平一樣,也有著禾下乘涼夢?!边@就是學生在課堂上的生成。作為教師應該及時將學生提到的《天工開物》通過板書進行總結。在課堂的最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黑板上的板書進行課堂總結,因為教師的引導學生及時進行總結,所以學生可以有效抓住課堂學習活動中的知識重點,也能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率。
四、結束語
綜上,在當前的素質教育下,高中歷史教師應該積極為學生建設一個高效的生態(tài)課堂,讓學生不僅可以在課堂上收獲知識,更能收獲學習的快樂,引導學生積極投入到歷史學習中,如此,更能促進高中歷史教學目標的實現。
參考文獻:
[1]李志.試論提高高中歷史教學有效性的生態(tài)系統(tǒng)構建策略[J].考試周刊,2019(65):155.
[2]雷風敏.“互聯網+教育”背景下高中高效歷史課堂的構建[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9(32):1.
[3]曹青梅.論新形勢下高中歷史生態(tài)課堂的構建[J].新課程·下旬,2017(0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