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冰
摘要:在小學語文日常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評價是課堂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教師給予學生高品質(zhì)的評價,學生不僅能夠及時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之處,而且還能與老師產(chǎn)生心靈的溝通與交流,增進師生感情。提升教師評價語言的藝術(shù)性,一方面將極大地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興趣,激活學生思維,有利于課堂和諧、融洽氛圍的構(gòu)建,另一方面也是教師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直接體現(xiàn),有助于提升教學的實效性。本文通過細致分析目前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師評價語言存在的誤區(qū),針對如何提升小學語文教師評價語言的藝術(shù)性提出了一系列改進措施,力求通過不斷實踐找到提高教師評價語言藝術(shù)性的有效途徑。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教師評價;語言藝術(shù)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教師要善于運用極具藝術(shù)性的評價語言激發(fā)學生參與課堂的興趣,讓學生充滿學習語文知識的活力,為學生營造積極探索、求知創(chuàng)造的良好氛圍,切實提高語文教學效率與質(zhì)量。由此看來,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給予學生充滿藝術(shù)性、高品質(zhì)的評價語言有其獨特的價值與意義。
一、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師評價語言的重要性
德國一位非常著名的教育家曾說過“教育的本質(zhì)并不在傳授,而在于鼓舞、喚醒與激勵”。這恰恰警醒小學語文教師要十分注重在日常教學中給予學生評價時語言的委婉性、引導性、鼓勵性以及客觀性。教師的評價語集合了多重功能,如導向、激勵、反饋、總結(jié)等。由于小學生年齡尚小,他們正處于對任何事物都充滿好奇心的階段,很多時候注意力容易被周圍的事物分散,難以整堂課都集中注意力認真聽老師的講解。這時候,教師可以以具體的問題為切入點,鼓勵同學們回答問題,之后給予及時的評價。這時候的評價語可以帶有導向功能,引導學生跟著教師的思路去理解,去感受,很好的改善學生注意力不集中的現(xiàn)象。另外,積極正能量的評價語還能溫暖學生的心靈,真正弘揚語文教育中的人文精神。試想一下如果以“你的觀點很有個性”“你說應(yīng)該怎么樣呢”“你分析得太有道理了”類似的評價語代替“你認真點”“這么簡單的問題都不會”等傳統(tǒng)的評價語言,給學生的感覺是不是就截然不同呢?
總而言之,恰當有效的評價語不僅能夠開啟學生積極學習的心智,使學生獲得愉悅的心情,從根本上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更為重要的是多樣化的評價語能夠帶給學生不一樣的課堂體驗,有助于課堂和諧、輕松氛圍的構(gòu)建,為整堂課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礎(chǔ),有利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二、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師評價語言存在的誤區(qū)
(一)評價語言單調(diào),缺乏生動性
縱觀如今的小學語文課堂,出現(xiàn)最多的就是“不對,誰來說”“做得很好”“說的不錯”等大眾化的評價語,至于好在哪里,不對在哪里等問題教師并沒有給出具體的指引與方向。并不否認,在剛開始的時候可能學生對類似的評價語還放在心上,久而久之,這種沒有新意的評價語只會讓學生感覺厭煩,他們認為老師給出這樣的評價語是在敷衍自己。究其根本,部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出現(xiàn)評價語匱乏的現(xiàn)象主要是因為他們并沒有深入每位學生內(nèi)心,去挖掘教學過程中最適合夸贊或者表揚學生的詞匯,而只會一概而論,缺乏生動性。
(二)評價夸大其詞,缺乏真實性
如果在日常教學過程中,針對學生的回答不能給出合適的定位,如“好在哪里,怎樣能更好”,而只是一味地用“你真棒”“你太聰明了”“你的課文讀得不錯”“你的字寫得真好”等籠統(tǒng)性的評價語,缺乏針對性與真實性,長此以往,學生的語文綜合水平勢必不會得到明顯提升,且這樣的評價語對于規(guī)范學生、激勵學生根本沒有實質(zhì)性意義。
(三)評價語言生硬,缺乏引導性
教師的評價語言不僅在于激勵,更在于指路。當前,從實踐調(diào)查來看,大部分語文教師的評價語言都有一個通病,那就是語言比較刻板生硬,以至于學生在接受評價的過程中存在著很大的心理壓力,稍有不慎,還會激發(fā)學生的逆反心理,不利于課堂教學的有序推進。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在課堂教學中,有的同學在回答問題時難免會因緊張或者一時語塞回答錯誤,這時候,有的教師給出了這樣的評價語“你自己想想正確嗎?坐下吧,讓其他同學來回答”。類似的評價語非但沒有準確的指出學生具體的問題所在,而且增加了學生焦慮的情緒,下次回答問題學生便顯得更加不自信,非常不利于學生的長遠發(fā)展。
三、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師評價語言的藝術(shù)性
(一)評價應(yīng)準確得體
小學生由于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基礎(chǔ)知識的限制,在回答問題的時候,難免會出現(xiàn)詞不達意、表述不清的現(xiàn)象,這時候,準確得體、因人而異的評價語不僅肯定了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以及優(yōu)點,更為重要的是能夠幫助學生認識到自己的不足,爭取下次做得更好,激勵著學生們不斷向更高的目標奮進。其實在學校中,并不存在所謂的“差生”,每位同學的閃光點不同,教師應(yīng)該從多個角度來觀察、評價與接納學生,給予他們自信心,讓學生今后以更充足的活力投入到語文知識的學習中。
以小學一年級一節(jié)拼音課朗讀教學為例,教師就應(yīng)該運用適合于低年級小學生準確得體的評價語來客觀的指出同學的長處與不足,讓學生慢慢地掌握朗讀的要領(lǐng),加之教師的正確示范,相信同學們一次比一次讀的更好。如“你的聲音真洪亮呀,下面,你來當小老師,領(lǐng)著同學們再讀三遍”“你讀得很正確,如果聲音能再響亮一點,讓全面同學都能聽見你的聲音就更好了,能再試著大聲讀一遍嗎?”“慢慢讀,不要著急,讓同學們看看你的聲音有多洪亮”等等。
(二)評價應(yīng)富有啟發(fā)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啟發(fā)式引導是評價的主要功能之一,良好的啟發(fā)式評價,無疑能夠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簡言之,針對同學給出的回答,教師不應(yīng)該僅僅給予全盤肯定或者全盤否定的評價,而應(yīng)立足于實際情況,運用啟發(fā)式的語言藝術(shù)通過疏導式提問、發(fā)散式提問等方式對學生加以適當點撥與引導,拓展學生思維與想象力,讓學生在逐步深入探究與思考的過程中掌握語文學習的技巧與方法,探求新知識,掌握新內(nèi)容。
例如,在教學三年級《惠崇春江晚景》這首古詩的時候,在引導學生背誦環(huán)節(jié),同學們一個個都背的聲情并茂,頗有詩人蘇軾的味道。這時候,老師給予適當?shù)脑u價“通過大家的背誦,讓老師仿佛已經(jīng)置身于初春的早晨,看到了已經(jīng)開始抽芽的蘆筍,正在水中嬉戲的鴨子,聞到了河豚烹飪后的香味。下節(jié)課,老師準備組織一場以春天為主題的交流活動會,同學們能再找找還有哪些古詩是描寫春天的嗎?看看誰能獲得咱們班的‘古詩詞大王’背誦稱號”。如此富有啟發(fā)性的評價,一方面學生真切地感受老師對自己背誦古詩的肯定,另一方面也大大激發(fā)了學生參與下一節(jié)課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每一位同學都自覺找到描寫春天的古詩并且背誦了起來,《江南好》《詠柳》《江南春》《江畔獨步尋花》《春日》等一首首古詩深深地映入學生們的腦海中。通過老師一句句極具藝術(shù)性的評價語,促使學生們興趣盎然地走出課本,走向另外一片語文知識的海洋中。
(三)評價應(yīng)獨具匠心
在日常教學課堂中,任何突發(fā)情況都有可能遇到,這時候最考驗的是教師靈活應(yīng)變的能力,給予學生獨特并富有創(chuàng)意的評價。教師要善于將形體語言與口語,將預(yù)設(shè)語與隨機語進行巧妙融合,根據(jù)不同的突發(fā)情況與學生極富個性的回答巧妙應(yīng)對,化解危機與尷尬,從而形成獨具匠心的評價。
例如,在教一年級學生讀寫拼音的時候,教師可以先將事先準備好的各種形狀、各種顏色的水果、零食卡片掛在黑板上,教師以卡片為教具指導學生學習與水果、零食相關(guān)的拼音。同學們都讀的聲音洪亮,發(fā)音準確。這時候,不料一張卡片掉落了下來,這時候教師便可以借此給予評價“這張?zhí)O果卡片看XX同學讀的聲音最大,都忍不住想要下來和他比試比試了。這張卡片就送給XX同學了。”XX同學非常高興,其他同學們也非常羨慕。接著老師再說到“咱們下節(jié)課復習的時候看還有哪張卡片急著下來呢?哪位同學還將得到卡片呢?”如此,同學們學習的興趣更加高漲了,每位同學都想要獲得卡片,不知不覺提升了教學的質(zhì)量與效率。
(四)評價應(yīng)巧妙幽默
巧妙幽默也是教師評價語言非常顯著的藝術(shù)特征,是師生之間建立良好溝通交流的潤滑劑,同樣也是打破課堂沉悶、壓抑氛圍的重要手段。在日常教學中,教師運用巧妙幽默的語言給出別具特色的評價,不僅可以使得學生開懷大笑,調(diào)動師生情緒,如果能在幽默巧妙的語言中讓學生獲得收獲,啟迪智慧,對于提升語文教學的效率也是大有裨益的。
例如在教學《富饒的西沙群島》這篇課文的過程中,筆者讓同學們集體朗讀課文,在朗讀結(jié)束之后,筆者微笑著對同學們說“看大家朗讀得這么富有感情,老師的心都跟著你們飛到西沙群島了。我仿佛看到了湛藍的天空,幽藍深邃的海水。不知道海水中的海參、魚、龍蝦、貝殼這些動物能不能讓老師摸摸呢?”這時候同學們開懷大笑,甚至有的同學還調(diào)侃道“老師,你這么大了,還喜歡摸魚呀”。通過老師與同學間幽默的對話,一方面師生感情將變得更融洽,另一方面在如此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中,同學們一個個學習興趣高漲,他們都迫不及待想要再讀一遍課文了,同時,學生們對本篇課文也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
四、結(jié)語
總而言之,在日常語文的教學中,不僅教師評價需要藝術(shù),其實從課堂教學整個過程來看,課堂就是藝術(shù)品,由豐富多彩的每一個創(chuàng)造藝術(shù)的人組成。從教學實際出發(fā),教師評價語言的藝術(shù)性并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評價標準,其實它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師立足于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從學情出發(fā),去靈活應(yīng)對不同場合、不同學生給出的不同回答。簡言之,教師評價語言,應(yīng)因人而異、因課而異,因時而異。
參考文獻:
[1]侯曉旭.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師評價語言的藝術(shù)性[J].新課程·小學,2019(1):204.
[2]李銀俠.提高小學語文課堂評價性語言的藝術(shù)性策略探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7,11(35):162.
[3]侯曉旭.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師評價語言的藝術(shù)性[J].新課程·小學,2018(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