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冬紅
【摘要】近年來,我國教育部門越來越重視校園安全,減少校園欺凌事件。農村留守兒童由于親情的缺失及隔代教育的負面影響成為了被欺凌的對象,這嚴重影響著農村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因此需要從國家立法、家校聯(lián)合、加強教育方面防治農村留守兒童被欺凌的現(xiàn)象,來促進留守兒童的身心健康發(fā)展。
【關鍵詞】農村留守兒童;校園欺凌;策略探究
引言
校園欺凌現(xiàn)象是在全世界范圍內普遍存在的,農村留守兒童校園欺凌的現(xiàn)象更為多見。家庭是避風的港灣,但對于農村留守兒童來說,家卻是空蕩蕩的,無法給予他們溫暖,農村留守兒童大多由爺爺奶奶照料,隔代教育的負面影響使得大部分留守兒童產生自卑心理,容易成為被欺凌的對象。筆者將根據這種現(xiàn)狀對家庭教育視角下農村留守兒童校園欺凌現(xiàn)象展開分析,以供參閱。
1、農村留守兒童校園欺凌的原因分析
1.1家庭經濟條件影響
經濟條件是家庭生活的基礎條件,決定著家庭生活質量的高低。受家庭經濟條件影響有兩類留守兒童容易受到校園欺凌:
一是家庭條件非常富裕的留守兒童。農村的經濟水平較為落后,大部分人的職業(yè)都是農民,非常富裕的家庭占極少數(shù),而這類家庭非常富裕的留守兒童在這種條件下容易被恐嚇和勒索錢財。且由于經濟條件上的差異較大,這些兒童衣食住行的條件也具有較大差異,大多數(shù)家庭較為貧困的兒童認為自己和那些家庭富裕的兒童不是一類人,現(xiàn)實條件和心理上的差異導致他們會在行為上不自覺的疏遠非常富裕的兒童,而當留守兒童這一群體中大多數(shù)人經濟條件較差時,就會產生集體疏遠富裕兒童的現(xiàn)象。同時由于家庭原因,留守兒童可以依靠的對象較少,當在學校受到集體疏遠無法形良好的伙伴關系,就容易成為被欺凌的對象。
二是家庭條件較為貧困的留守兒童。家庭經濟條件較貧困的留守兒童由于心理上的落差容易產生自卑心理,性格上沉悶軟弱,容易被其他學生輕視和欺凌。
1.2家庭文化環(huán)境影響
留守兒童的父母至少有一方是外出務工的,他們的工作環(huán)境和職業(yè)性質對于留守兒童來說是非常陌生的。這些留守兒童的父母大多是企事業(yè)的職工或者是工人。雖然當前社會提倡職業(yè)平等觀念,但人們還是普遍認為職工或者是工人是底層的職業(yè),留守兒童受到這種觀念的影響會產生心理上的偏差和自卑感,認為自己也低其他人一等,這使他們容易成為被欺凌的對象。
1.3親子關系的影響
親子關系是影響兒童心理健康的關鍵影響因素。農村留守兒童通常是父母外出務工由其他及監(jiān)護人照料,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系無法得到保障,容易關系破裂。在父母與孩子溝通的過程中可以教授孩子為人處世的道理,培養(yǎng)孩子人際溝通的能力,而留守兒童與父母的溝通較少,且大多數(shù)父母在和孩子溝通時通常詢問孩子的成績,飲食健康方面的問題,很少與留守兒童溝通如何與人相處的話題,導致留守兒童的人際溝通能力較低。同時大部分留守兒童的父母無法通過視頻和電話的溝通察覺出孩子是否受到校園欺凌。這種情況下,留守兒童不僅容易成為被欺凌的對象,且被欺凌的問題難以被發(fā)現(xiàn)和得到解決,容易造成農村留守兒童心理上的問題,阻礙農村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
2、家庭教育視角下農村留守兒童校園欺凌的解決策略分析
2.1提高日常溝通頻率
在解決農村留守兒童校園欺凌的問題時,家庭的關愛是必不可少的。父母親情的缺失常使得農村留守兒童在面臨困難時產生無助感和孤獨感,產生焦慮的情緒,長時間處于這種狀態(tài)會導致學生人格焦慮。因此,家長或者是監(jiān)護人要在日常提高和留守兒童溝通的頻率,在和留守兒童溝通時家長要擴大溝通的范圍,不僅僅局限于了解留守兒童的學習狀態(tài)和健康狀況,更多的給予留守兒童人際溝通道理的傳授,要關注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在避免留守兒童成為被欺凌的對象的同時,也要避免留守兒童成為施暴者,維護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
2.2保證教育方式的正確
家長的教育方式是影響留守兒童行為的重要因素。家長或監(jiān)護人在日常對留守兒童的教育中要嚴厲教導自己的孩子不能欺凌他人,不能對放任孩子對其他人施暴的行為,對于孩子欺凌他人的行為一定要嚴懲,絕不能包庇。
當自己的孩子受到欺凌時要保持理智,及時與學校和教師溝通,并對自己的孩子進行心理上的安慰,而不是教育孩子“被欺負了就要打回去”,要采用正確的教育方式維護孩子的身心健康。
3、結束語
總之,家庭的教育對于農村留守兒童校園欺凌現(xiàn)象的解決十分重要,良好的家庭教育環(huán)境深刻影響著農村留守兒童的身心健康和行為方式,家長加強與留守兒童能夠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引導孩子關心同伴,建立信心,同時加強和學校、教師的溝通,隨時關注孩子的身心健康,教育孩子不要成為校園欺凌的施暴者,也不要隱忍他人對自己的施暴行為,從多個角度關注農村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維護留守兒童的身心健康,更好的解決農村留守兒童校園欺凌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姚建龍.防治校園欺凌的中國路徑:對近期治理校園欺凌政策之評析[J].中國青年社會科學,2017(1):22-23.
[2]段成榮,呂利丹.城市化背景下農村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14(3):18-21.
[3]李芳霞.校園欺凌行為狀況調查及干預策略研究[J].寧夏社會科學,2017(3):134-136.
課題:江西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2018年度項目《農村學校留守兒童校園欺凌行為研究》項目編號:JY18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