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娟
【摘要】新課改下,民間游戲教學由傳統(tǒng)發(fā)展到自主合作;由整齊劃一到多元創(chuàng)新;由技能技法到人文滋養(yǎng),從民間游戲的開發(fā)、重組、實施、反饋和評價等方面宏觀把控每一個創(chuàng)新點、拓展點和生成點,讓幼兒在民間游戲的重構中滋養(yǎng)精神,健康成長。文章分析了國內外民間游戲的研究現狀,提出應用民間游戲的原則,結合實踐剖析了民間游戲在幼兒教學實踐中的利弊,提出了重組民間游戲的策略。
【關鍵詞】幼兒教育;民間游戲;多元創(chuàng)新;自主合作;人文滋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10【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4—0463(2022)02—0066—04
美國著名的教育家杜威曾經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大教育理論。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也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理論。他們都闡述了教育與生活之間存在的緊密聯(lián)系,主要包含了兩層意思:其一,教育的內容就是生活的外延,任何脫離了生活的教育內容都沒有實際意義;其二,教育的形式就是生活的形式??梢?,教育不應該拘泥于課堂,更不應該局限于書本,而是需要教師和家長帶領孩子在生活中學,在生活中總結,在生活中獲得情感的體驗。幼兒民間游戲是流傳于廣大人民群眾生活中的嬉戲娛樂活動,簡單易學,趣味性強,且種類繁多,正好與教育家們提出的教育理論相符,也順應了幼兒成長的基本規(guī)律,對幼兒身心健康發(fā)展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目前,民間游戲融入幼兒園園本課程已經成為一種常態(tài),不少一線幼師積極開發(fā)游戲資源,主動將其融合到幼兒教育之中,取得了不錯的成績。筆者作為一名一線幼兒教師,結合理論學習與實踐教學,分析了民間游戲在實踐教學中的利弊,提出重組民間游戲的幾點意見,與大家共勉。
通過已有文獻的搜集發(fā)現,當前學界對民間游戲與幼兒活動相互融合的研究比較多。著名的心理學家讓·皮亞杰認為,游戲是兒童的天性,兒童在游戲過程中獲得生活的啟示和經驗,并能夠獲得相應的生活能力,從而促使幼兒各種能力的提升。前蘇聯(lián)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也指出,游戲是兒童獲得成長的關鍵所在。所以,教師在引導幼兒成長的過程中應該積極將游戲融入到引導的過程中,讓幼兒快樂成長。實用主義者杜威認為,游戲為兒童的成長提供了一定的空間,能夠讓幼兒在體驗的過程中積極融入到各種能力的獲得過程中,這就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幼兒積極進入生活,快樂成長。在我國,一部分學者主要針對民間游戲與幼兒的生活實踐融合的路徑進行了研究,指出民間游戲融入到幼兒生活實踐能夠讓幼兒的生活充滿樂趣。還有一部分學者針對當前民間游戲與幼兒創(chuàng)新活動融合的路徑進行了研究,在研究的過程中指出當前幼兒活動要實現創(chuàng)新就需要積極采取創(chuàng)新措施,這樣才能夠讓幼兒在活動中獲得更多的成長動力。也有學者針對民間游戲與幼兒園內游戲教材的融合進行了探究,構建了一定的游戲數據庫,為后續(xù)的游戲開展提供資源。
從研究的情況來看,雖然國內外均有關于游戲與幼兒教育的研究,但是關于民間游戲與幼兒高效教學的研究還主要集中在微觀實踐方面,關于系統(tǒng)理論化的研究還不足。目前,根據《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要求,游戲在給予孩子們快樂的同時,也教會孩子們技能技法,在注重個體與群體的協(xié)調性、綜合能力提高的同時開闊了幼兒的視域,鍛造了思維,撫慰了情感,讓孩子們的身心得到潤澤與滋養(yǎng)。盡管如此,細究游戲教學,也有部分幼兒園現實情況不容樂觀:過分拘泥于傳統(tǒng)資源與整齊劃一,高度重視提高幼兒的技能技法,忽視心靈、情感和品性的滋養(yǎng)。很多游戲看似熱熱鬧鬧,激情洋溢,豐富多彩,只是從游戲的形式上初步做了淺顯的研究,難有系統(tǒng)性、連續(xù)性和創(chuàng)新性,達不到由一個游戲引申出的由易到難、螺旋上升的深度開發(fā)和實踐。所以,幼兒自主、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的提高也就成為空話。鑒于此,幼兒教育者應該從拘泥傳統(tǒng)到自主合作、由整齊劃一到多元創(chuàng)新、由技能技法到人文滋養(yǎng),改變幼兒教學的方式。
1.遵循以生為本原則。在游戲教學的過程中,幼兒是根本和中心。因此,游戲目的的確立、游戲規(guī)則的制訂、游戲方式的采用和游戲內容的確定等均應考慮幼兒的基本情況和成長規(guī)律,讓游戲教學更好地為幼兒的成長服務。
2.遵循與時俱進原則。社會在發(fā)展,游戲的方法、內容、作用也在不斷地發(fā)生著變化,與之相應的,孩子的成長環(huán)境、心理也在發(fā)生著變化。為此,幼兒教師在設置教學游戲,構建幼兒高效教學的過程中應該遵循與時俱進的原則,認真把握教育教學環(huán)境、幼兒成長環(huán)境以及幼兒成長的現狀,讓游戲在教學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遵循實事求是原則。教育教學是一項腳踏實地的工作,教師在引導幼兒學習的過程中應該秉承實事求是原則,從幼兒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制訂內容與形式相互統(tǒng)一的游戲教學,杜絕只講究形式而忽略幼兒成長需要,只關心幼兒是否玩得開心而忽略幼兒成長技能提高的表面游戲教學,積極提倡經過多次實踐、琢磨而最終確立的遵循幼兒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的游戲教學,為幼兒的成長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1.元素重構:由復雜到精練。游戲的種類繁多,內容和玩法豐富多彩,規(guī)則也各有不同。在當前多元化的社會中,幼兒教學的方式不應一味地模仿民間游戲的思路,而應該有所創(chuàng)新,才能更好地適應當今社會的發(fā)展潮流。所以,幼兒園應該重組資源,力爭讓民間游戲的活水助力幼兒教育。比如,“抓賊官打”游戲,需要在游戲動作上進行改變,讓幼兒融入游戲的內容之中,體會游戲的快樂。除了采用“打”的方式,也可以采用唱歌、跳舞、畫畫、表演等方式,在表演的過程中,作為“官”,一定要表演到位,否則就互換角色;作為“捉”(所謂的捕快),如果捉錯賊,就應該得到懲罰。游戲結束后,讓幼兒自己挑選喜歡的角色并說出理由,試著讓幼兒自由組合再玩一次,感受游戲重組前后不一樣的體驗。
在游戲元素重構的過程中,最多的做法是讓幼兒根據自己的主觀能動性,選擇自己喜歡的游戲方式。此時,學校應該給幼兒更多的輔助措施,促使幼兒積極參與。例如,教師編排一些新的歌曲,讓幼兒融入歌曲的唯美意境之中。教師也可以通過編排新的舞蹈動作,安排新的作業(yè)流程,讓幼兒更多地參與到游戲中,凸顯幼兒的個性特點,讓幼兒在幼兒園得到更完美的學校生活[1]。需注意的是,在重組的過程中,內容和形式并不是唯一重要的,開闊幼兒的視野、提升其素養(yǎng)、提高其能力、創(chuàng)新其思維、純化其品性,才是民間游戲介入到幼兒教學的重要目標。
2.活動特點:由整齊劃一到彰顯特性。在游戲過程中,幼兒教師通常統(tǒng)一安排教學內容,如,統(tǒng)一唱一首歌、統(tǒng)一跳相同的舞蹈和統(tǒng)一穿服裝等,難以讓幼兒有獨特的感悟。雖然強調“一致”,能夠鍛煉幼兒的團結意識、大局意識和合作意識,但強調“個性”,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兩者缺一不可。每一個幼兒都是不可復制的,教師不應該用“整齊劃一”規(guī)范、拘囿、限制幼兒的個性,“花有花的香,樹有樹的高”[2]。正是這個道理。民間游戲需要根據幼兒的真實狀態(tài)開展,不可完全照本宣科。例如,民間游戲“抓子”,玩法很多,而且每種玩法的目的不同,不易直接就進行最難的游戲環(huán)節(jié),應該由易到難進行操作。此時,幼兒教師應該調整策略,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處理,注重個體差異,因人而異,如果石子不行,就換成和石子一樣大小的積木或者蠶豆。幼兒在游戲進行的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反應速度體現的是幼兒在現階段的靈敏程度,但是不能夠以現階段的反應速度評價幼兒可能存在運動上的缺點,教師應該引導幼兒正確進行游戲活動,讓互幫互學成為游戲的常態(tài),成為幼兒園游戲教學中靚麗的風景線。
需要注意,在游戲過程中,幼兒教師不能“壓抑其獨立個性”[3],游戲必須有針對性,不可以眉毛胡子一把抓?!俺诉@種玩法,你還知道哪些游戲類型呢?”“這個游戲或許有點難,要不要嘗試換一種新的游戲呢?你不妨提出來,看能不能得到其他小朋友的喜愛?!薄叭绻闶潜敬斡螒虻闹魅斯?,你會怎么做呢?”通過類似征求幼兒的意見,讓幼兒感受到自己受到重視,達到通過游戲讓幼兒學會發(fā)表個人主見、聆聽他人意見、理解游戲規(guī)則、體驗團隊協(xié)作等目的。注重自主,并非任由孩子們自娛自樂,甚至異化為自由,在自己的“小世界”中玩耍。當幼兒過度自由,就像腳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時,教師一定要阻之、引之、撥之,告訴他“應該和你的小朋友一塊兒玩?!弊屗谌爰w?!边@樣讓孩子們在自己擅長的游戲中,激發(fā)興趣,在玩中感受到大集體很有愛。
作為教師,既不能過分限制幼兒,又不能尊重有余,視孩子們的過度自由為一種個性張揚。如何在尊重有余和引領不足中找到最平衡的方法,如何恰到好處的“放”,又恰到好處的“收”,應該成為幼兒教師時時拷問自己的教育哲學話題之一。
3.游戲理念的轉變:由單純游戲到體會人文情懷。游戲的最終目的是讓幼兒掌握根本的社會人文情懷,從中體會到游戲的快樂。游戲過程中應該給予孩子們精神的撫慰,逐漸樹立他們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以及價值觀。在幼兒階段早早就播下精神的種子,比如愛心、利他、責任、分享、環(huán)保、勇氣、寬恕等,樹立幼兒正確的價值觀是一件意義重大的事情。例如,從“護崽的狐貍”游戲中培養(yǎng)幼兒的愛心,意識到“護”是一種責任,一種義務,或可能是成功的先決條件;從《跳皮筋》游戲中培育合作協(xié)作的品質,意識到自己的任性可能導致到團體的失敗;從《捉魚》游戲中浸潤規(guī)則公平的意識,意識到唯有公平才是游戲得以繼續(xù)的根本,也是以后人生中必須堅守的底線之一。很多技能都需要幼兒在游戲中學習到,比如誠實、果敢、團隊、禮貌、有愛、擔當,提升幼兒的自主能動性才是最根本的目的。這樣,游戲不再是單純的教學活動,是體現幼兒個人特點的方式?!傲己玫男愿裉攸c是幼兒開展學習的基礎”[4]。這樣的種子一旦生根發(fā)芽,或能長久地開枝散葉,能夠更深遠地影響幼兒的一生,成為幼兒人生中不可或缺的精神滋養(yǎng)劑和精神鈣質。在游戲教學中,教師僅僅提升幼兒的團結協(xié)作能力,促使其個性發(fā)展是不夠的,要表現出民間游戲在幼兒教學中的高效性,即使在實踐過程中,幼兒的動作可能會慢一點,甚至技能表現差一點,但是懂得了游戲的真正意義,并且在游戲的過程中感受到了快樂,這就是幼兒園能給予的全部內容。無論從哪個方向出發(fā),最主要是要保證幼兒在進行民間游戲的過程中,提升他們自己參與游戲的幸福感,熱愛學校、熱愛高效教學、熱愛民間游戲、熱愛自己的生活。
鑒于以上情況,幼兒教師對民間傳統(tǒng)游戲資源進行重構時,應該把品性的純化、情感的滋養(yǎng)、德性的醇厚、心靈的美化放在首位。內容上,注重知識性、人文性、思想性和趣味性有機統(tǒng)一;形式上,注重聲光色的展示,多種方法介入。當幼師的心中不僅僅是“游戲”本身,而是由“人”的情感、信念和精神組成的多重風貌;當幼師不僅僅是在技法技能的反復糾結,并竭力不被所謂的“游戲成績”所左右時,每節(jié)課、每個活動、每個場域都會是生命、情感以及精神的脈動。
綜上所述,從資源重組到方式創(chuàng)新再到理念嬗變,彰顯著教師對幼兒園園本課程改革方向的正確把握,彰顯著教師對幼兒技能提高和人文滋養(yǎng)的整體考慮。因此,民間游戲融入幼兒教學必須以生為本,多元創(chuàng)新,以自主合作為契,精神淬煉為重,從幼兒發(fā)展的全面性、長遠性和整體性出發(fā),打造出生機盎然的幼兒游戲教學新時空。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應該精心梳理民間游戲的每一個創(chuàng)新點、拓展點和生成點,從最核心、最細微、最關鍵的地方整體把握,從民間游戲的開發(fā)、重組、實施、反饋和評價等多方面宏觀把控,讓幼兒沉浸在民間游戲的快樂中,讓幼兒在精神的滋養(yǎng)中健康成長。
[1]吳浩.精彩,源自于對幼兒自主能力的提高[J].文理導航,2018,22(09):22.
[2]陳秋蘭.教育是一種喚醒[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8(09):1.
[3]鄒太龍.孩子眼中的“人”與“世界”[J].中小學德育,2015,10(02):1.
[4]程曉云.清華附小的“活德育”[J].教師月刊,2013,9(02):15.
編輯:徐春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