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芳
摘要:在當前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很多教師還在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有著一定的阻礙,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要轉變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進行正確閱讀,并逐漸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從而為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習慣;養(yǎng)成策略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小學語文是小學階段教學的基礎課程,在學生綜合能力培養(yǎng)上有著重要作用,也受到了學校、家長和社會的廣泛關注。通過大量的閱讀,學生能夠收獲更多的知識,豐富自己的情操,也能夠提升自身的綜合涵養(yǎng)。這也是小學語文素質教育的要求。小學階段是學生情感萌發(fā)的重要時期,語文閱讀是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提高寫作水平的關鍵,能夠讓學生的感性思維得到鍛煉。因此,小學階段的教學會對學生的學習和未來發(fā)展有著重要作用。作為小學語文教師,要注重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循循善誘,讓學生不斷樹立對閱讀的良好習慣。同時,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通過多種教學手段,讓語文課堂變得更加多元化,更加豐富多彩,促進語文教學質量的提升。
一、巧用方法指導激趣
要讓學生高效完成閱讀目標,那么閱讀方法的傳授十分重要。學生只有掌握正確的方法,才能實現(xiàn)自主閱讀、高效閱讀,獲得學習體驗,這對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也較為有利。在授課階段,教師可以選擇課文重點部分,利用示范朗讀、錄音播放多種形式,讓學生感受閱讀方法的運用特點??紤]到學生喜歡輕松的課堂氛圍,教師可以利用小組討論的方式,要求學生討論并評選出良好的閱讀方法,并陳述理由。在學生閱讀期間,字音的糾正是重點,需要教師及時指導,幫助學生掃除閱讀障礙,對于文中的重點詞語、句子,教師需要適當提醒,要求學生通過做標記的方式進行記錄。部分閱讀內容較為重要,應該運用精讀的方式進行閱讀;部分內容非重點,可以使用瀏覽閱讀等方式。
比如,《頤和園》這篇課文的講解,教師可以要求學生使用閱讀的方式,描述游覽順序,學生快速閱讀以后,可以迅速總結出“走完長廊、登萬壽山、賞佛香閣、游昆明湖”,快速閱讀能夠提煉文章重點信息,根據(jù)教師所提問題迅速找出答案。文章“景點”的品讀為重點,因此,在第二段的閱讀過程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利用精讀的方式進行閱讀,并且在“為什么說這是最長的長廊”“為什么說這是畫最多的長廊”“為什么說這是最美的長廊”一系列問題引導之下,學生能夠對文章語言進行品讀,自我反思,用原文將問題回答出來,強化閱讀體驗,提高閱讀能力,對后續(xù)文章的閱讀興趣也會提高。
二、向學生傳授更加行之有效的閱讀方法
對學生而言,只有掌握了正確有效的閱讀方法,語文閱讀的展開才能更加有效。因此,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應當注重對學生進行閱讀方法的教導和傳授,讓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繼而在閱讀時可以從容不迫,更好地完成閱讀任務。在各種各樣的閱讀方法中,以下幾類是經過教學課堂實踐認為行之有效的,即精讀法、選讀法和速讀法。首先是精讀法,精讀法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最主要和最基本的手段,教師在日常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對課文的講述往往也會采用精講,講解的過程與精讀法的過程類似,即先理解字義,再由字連句,由句連篇,繼而讓學生讀懂通篇的含義。精讀法的精妙之處在于,學生在進行閱讀的過程中,會慢慢學會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由表及里地理解到一些日常閱讀中所顧及不到的內容。雖然精讀法所需時間更久,耗費精力更多。但是,精讀法往往能幫助學生培養(yǎng)出認真閱讀文章的態(tài)度,讓學生的閱讀事半功倍。其次是選讀法,選讀法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大致有兩種用法:第一種是群文閱讀,教師根據(jù)某一篇課文的文體特征,體裁特征或內涵特征來尋找與之相似的文章,增加學生閱讀量,讓學生更好地進行理解。第二種是根據(jù)課文內容尋找相關材料作為文章的輔助資料,這些資料的閱讀選取便是選讀法的一部分。選讀法相較于精讀法,目的性更加明確,也更容易吸引學生的興趣。最后是速讀法,其具體方法便是學生在閱讀時不發(fā)音不辯讀,不轉移視線,全神貫注地完成一篇閱讀。速讀法可以有效提升學生閱讀速度,同時讓學生在最短時間內快速了解文章大意,增強學生的概括能力。這些方法對學生學習都是十分重要的,教師在教導學生進行語文閱讀的過程中,應當幾種方法穿插教學,讓學生對每種方法都有足夠的掌握,在閱讀過程中便可根據(jù)需要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
三、依托情景式教學,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情感發(fā)育的萌發(fā)時期,對事物的認識還不全面和粗淺。在課堂中,學生對課堂的情感投入直接影響到課堂教學質量。若要在語文教學中實現(xiàn)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要善于抓住學生的情感特點,讓學生在課堂中能夠投入更多的興趣,從而對學習有更加強烈的求知欲。語文課文中教學內容大多都是來源于生活,學生的情感共同性也會更強。教師可以利用這一點,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入挖掘,讓課堂教學情境更具有趣味性。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可以采用情景式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語文教學不同于數(shù)理化的嚴謹式教學,它注重的是對學生人文情懷的培養(yǎng),而人文情懷是促進思維能力全面化的不可或缺因素。在散文教學中,學生能感受到不同的優(yōu)美;在小說教學中,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故事中感知人生百態(tài);在詩歌教學中,學生追隨著詩人的情感體味更多的情愫,等。人文教學的魅力就在于此,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思維能力變得更加豐滿,思考問題的角度變得更加多元,思維發(fā)散變得有更多的延伸和觸角。教師通過精心設計,讓學生不自禁地進入到情境中,在求知欲望的驅動下,積極參加教學活動。教師在設計問題的時候,要把握住什么樣的問題要怎么去設計,找到合適的問題從而有效地設計是開展問題教學的關鍵。既有創(chuàng)造性又具有合理性,要求教師在設計教案的時候,擁有一雙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對課文中深藏的具有更大價值的語文知識進行挖掘,設計成有創(chuàng)意的語文問題,從而豐富閱讀教學的內涵,訓練學生的閱讀思維能力。
結束語
總而言之,閱讀習慣是影響學生一輩子的重要習慣,小學語文階段要重視對閱讀教學的深化,讓學生不斷地提高閱讀思維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教師要注重開展多種教學形式,讓學生激發(fā)對閱讀的興趣,引導學生養(yǎng)成合適、科學的閱讀方式,讓學生在大量的閱讀中,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在書海中尋找人生的真諦。
參考文獻
[1]張清榮.談談小學中段良好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N].貴州民族報,2020-08-13(B03).DOI:10.28302/n.cnki.ngzmz.2020.001450.
[2]毛琦.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J].甘肅教育,2019(23):75.
[3]馬國娟.關于培養(yǎng)小學生良好閱讀興趣及習慣的探討[J].中華少年,2018(33):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