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東才
(甘肅省天水市清水縣郭川鎮(zhèn)黃大小學,甘肅天水 741405)
小學語文課堂提問就從以往的學習考核轉化為學習引導,是自主合作探究教學開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此背景下的課堂提問有效實施策略需要解決實際存在的問題,建立正確的課堂提問實施方法,加強實踐應用,并創(chuàng)新發(fā)展,以使課堂提問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的助力,全面提高教學的有效性,使語文知識學習有全面發(fā)展。小學生處于語文基礎知識的積累階段,課堂學習是其完成知識獲取的主要方式,也是養(yǎng)成學習能力,建立語文素養(yǎng)的場所。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有效的課堂提問可以為學生的語文知識理解提供思路,營造探究學習氛圍,引導深度探究理解,增加學習的主動性,讓自主學習有秩序地進行。鑒于此,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中就要重視課堂問題的實踐開展,讓教學成為學習的助力,使教學關系轉變下的語文課堂可以推動學生的探究性學習理解認識,優(yōu)化課堂教學環(huán)境,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自主學習是當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方向,也是小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方式。但是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不足,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加以引導和幫助,其中課堂提問是有效的方法[1]。但是,目前的課堂提問與自主學習沒有結合,依舊是以課堂考核為主,在問題設置和提問開展中都缺乏對學生的引導,造成學生在課堂中害怕被提問,在提問下也沒有進行深度思考的意識,不僅沒有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反而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的負擔。
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能夠讓學生在知識的探究學習理解中自主性發(fā)展,全面理解和吸收語文知識內容。小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養(yǎng)成都是以知識的獲取為主。但是在目前的小學語文課堂提問中,并沒有設計能力培養(yǎng)的內容,提問呈現(xiàn)缺乏引導的情況。這樣就造成對小學生的自主學習沒有幫助,認知過程中容易出現(xiàn)歧義的理解,對語文知識無法達成深度的理解認識,降低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在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部分教師僅僅重視學生的知識學習,但是卻忽略學生的學習方法引導,造成學生通過語文知識學習,僅僅能夠應付考試,但是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卻沒有獲得有效提高。
課堂提問的有效實施需要能夠引導學生主動探索,所以在內容上就要做出改進,以小學生的語文自主學習為基礎,改變文字化學習的情況,樹立探究學習的模式。課堂提問的實施方法需要依據(jù)語文知識的人文性做提問內容的改進,幫助學生理清學習的方向,有自主性地探索和實踐,并在解決問題的同時完成知識內容的有效理解[2]。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從教給學生知識轉變?yōu)榻虝W生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在課堂中要展現(xiàn)學生的主導地位,以學生為主體,在課堂上讓學生自主學習。增強對學生的提問次數(shù),同時對提問方式要進行創(chuàng)新,并且要改進課堂提問內容,課堂提問內容對于學生開發(fā)思維以及加強學生動腦思考有很重要的影響。比如在《開國大典》這篇課文的課堂提問內容上,應從課文對開國大典的事件描寫為基礎,并針對愛國思想設計問題,以此讓課堂提問可以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完成課文知識的有效理解。課堂提問內容的改進對學生的學習理解有綜合性作用,可以讓課堂教學的開展更有引導性,也讓課堂提問與自主學習和能力培養(yǎng)結合,提高小學生在語文課堂中的自主學習有效性。
課堂中的提問會讓學生有思考的過程,為學習思考樹立方向,也讓語文知識學習有具體的目標。小學生在語文知識學習中會因為興趣而消極對待自主學習,教師可以應用課堂提問引導學生思考創(chuàng)設情境,以情境提高學習意識,引導情感閱讀理解,可以培養(yǎng)語文學習的興趣,也讓知識學習的過程中有思維的進步。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小學階段的學生對學習沒有耐心,很難集中注意力,因此需要教師創(chuàng)設相應的提問情境,學生在良好的情境中學習小學語文,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動力,學生在良好的教學氛圍中學習語文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以及學習效率。比如在《美麗的小興安嶺》課文教學中,就可以提出問題“你們旅游去過哪里?”“有沒有想要去旅游的地方?為什么?”以及關于旅游的話題引發(fā)學生對自然景色和祖國山水的思考,用提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組織學生進行自我表達之后,則提出“那么多美麗的地方,今天先了解一下我國的大興安嶺”。學生在情境的感受下引出課文內容,實現(xiàn)閱讀興趣的引導,建立自主學習的環(huán)境。
1.提問解決課堂疑問
小學生在語文課堂中的自主學習會有疑問產生,特別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對于課文的理解認識會有一定的不足。教師可以用課堂提問解決學生學習中的不足,讓課堂中的學習有探究實踐的過程,完成正確的理解認識[3]。教師在進行課堂教育教學中,對學生所提出的問題要予以重視,在提問中了解學生的需求以及學生所存在的問題,從而進行解決,在解決過程中加強學生的學習效率。在提問實踐過程中,學生學習更多語文知識,加強語文認知。比如在《楊氏之子》這篇課文的教學中,小學生文言文閱讀能力不足,在課堂中會有出現(xiàn)一些理解上的錯誤或者閱讀理解的疑問。這時應讓學生針對疑問提出問題,或者從學生錯誤出發(fā)設置問題,也就可以實現(xiàn)閱讀理解的幫助,推動學生的深度閱讀理解。在此課堂提問下,教學方式需要組織討論分析,針對提問做探索性思考,以此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實現(xiàn)語文知識的理解和學習能力的成長。
2.引導學生提出問題
新時期的小學語文課堂提問需要重新構建提問下的互動,打破傳統(tǒng)單一性的提問模式,引導學生提出問題,使課堂提問不僅是對學生進行引導,也是學生自主學習理解的表現(xiàn)。教師在課堂中要轉變教育思想,提高學生的教學地位,可以布置學生課堂學習設計問題的任務,讓學習理解有探究性,也要自主性地思考,可以讓課堂提問的形式有趣地發(fā)展。課堂提問對教師來說是加強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一個重要過程。因此,教師對學生所提出問題要重視,同時教師在讓學生進行提問時,可以引導學生提出相對應的問題,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中發(fā)展自己的思維能力。比如在《海上日出》的教學中,學生做自主閱讀,然后依據(jù)自身的理解和問題設計問題,之后則讓學生發(fā)出課堂提問,而教師則做回答或者組織全體學生討論,逐步完成這篇課文的閱讀教學。在此過程中,學生的提問保證了課堂教學的效果,在過程中有語文思維的成長,閱讀理解能力也能在提問和解問的過程中有所完善,可以提高小學生的語文學習思維。
有效的課堂提問實施需要進行評價,以動態(tài)評價使小學生在解問的過程中有愉悅的學習感受,可以建立學習興趣。在傳統(tǒng)教學下小學生對提問回答都較為抵觸,害怕出現(xiàn)錯誤,這就限制了學生課堂中的主動學習,不利于學習興趣的建立。對于此,教師需要在動態(tài)評價中重建標準,只要學生能夠在提問下做出回答就給予肯定[4]。以此改變學生為了尋求正確答案而限制自己學習認識的情況,能夠提問做自主表達,可以有效引導語文學習思考。小學生的主動回答能夠讓課堂提問從考核轉為引導,構建探索性的課堂環(huán)境。
隨著多媒體教學設備的普及,小學教室都已經(jīng)基本配備了多媒體教學設備,小學語文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教學設備,為小學語文課堂提問方式進行有效創(chuàng)新。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將語文教學內容轉變成為適合小學生感興趣的動畫、圖片形式,并且可以將音頻、視頻資料進行整合,為學生將枯燥的語言文字知識,轉變成為直觀的情境資料,并且教師可以借助動畫人物的口吻,對學生提出問題,進而有效激發(fā)學生的課堂學習積極性,從而通過問題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語文知識分析方法,為學生日后的語文知識學習提供有力保障。
課堂提問的實踐方法保證了提問下學生的自主學習,而有效的策略不僅要發(fā)揮課堂提問的作用,還要讓課堂提問優(yōu)化教學方法、促進素養(yǎng)培養(yǎng),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依據(jù)先進的小學語文教育理念以及學生的實際學習特點,為學生進行教學實踐策略的有效研究。
無論哪種教學方法,在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下都需要進行提問,以了解學習情況,進行教學方法的調整和優(yōu)化[5]。在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方法應用中,教師需要發(fā)揮課堂提問的作用,引導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保證教學方法的有效性。比如在《狼牙山五壯士》情感教學中,就以提問引導學生做文中人物心理分析,然后再以實際生活為基礎以提問引導情感內化,使閱讀理解有所深入,可以在情感閱讀的過程中有思想認識的內化。
核心素養(yǎng)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主要教學目標,但對小學生來說,語文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較為困難,更應該注重素養(yǎng)下的能力培養(yǎng)。教師可以應用課堂提問將素養(yǎng)培養(yǎng)變成具體的問題,以此讓學生在問題的解答中完成知識的理解,促進素養(yǎng)能力的養(yǎng)成。在課堂中應用提問的教學方式可以使學生全面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比如在《記金華的雙龍洞》課堂教學中,就以語言建構提出“課文關于雙龍洞的描寫分為幾個部分?”以思維發(fā)展提出“在閱讀的過程中有什么樣的認識?”以審美鑒賞提出“雙龍洞的描寫哪些地方引起了你的注意?”以文化理解提出“誰能用最簡短的語言描述一下雙龍洞?”這樣學生在課堂提問的過程中也就有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
對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學生由于自身的知識基礎較為薄弱,且學生缺乏必要的學習方法,教師可以通過語文課堂提問,對學生進行語文學習思維的有效培養(yǎng)。在實際的小學語文學科教學中,教師需要針對教學內容,為學生進行問題的有效設置,且老師需要針對每一個問題為學生融入語文學習思維,從而能夠為學生帶來最為全面的語文教學。教師需要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對每一位學生的真實學習特點進行分析,同時,在教學過程中加強與學生的教學交流,真正了解每一位學生的學習需要,對每一位學生提供有針對性的問題引導,從而對學生的語文學習思維進行有效培養(yǎng),為學生后續(xù)的學習生活奠定堅實的基礎[6]。在小學語文《草船借箭》教學中,教師可以首先為學生播放一些經(jīng)典的影視資料,讓學生能夠對語文知識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之后,教師通過課堂問題提問,分析主人公曹操、諸葛亮的心理活動,從而讓學生能夠真正走進語文知識學習中,培養(yǎng)學生建立自己的語文知識分析思維。
隨著小學語文學科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研究新型高效的語文知識教學策略,從而對小學語文教學課堂提問方式進行有效創(chuàng)新,實現(xiàn)更加高效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課堂提問的有效實施需有合適的問題,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提問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上要從小學生的學習需要出發(fā)設計問題,讓課堂提問能夠引導自主探究并學習理解。在方向上以趣味性、引導性、總結性為主,提問的過程也是激發(fā)興趣、引導探索思考、總結知識的過程,保證課堂提問的教學效果。同時,教師可以結合多學科整合的教育觀念,在提問過程中重視對學生的全面培養(yǎng),并且能夠有效拓展學生的語文學習視野。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提問是學生完成自主學習的助力,不僅能樹立方向、引導探究、提供思路,還能讓課堂中的教學與學習得到結合,保證學生主動參與。但是,教師需要始終牢記以學生為課堂教學核心的重要理念,在進行語文課堂問題設置過程中,需要緊緊抓住語文課程的特點和學生的需要,保證課堂提問的效果,促進知識、能力、素養(yǎng)的全面發(fā)展,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