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伶
摘? 要:新理念下的課堂應是活的、有效的,應是隨機生成的。課堂教學應該是師生共度的生命歷程,共創(chuàng)的人生體驗。這里有的只應是學生實實在在地學,教師真真切切地教。因此,當面對無法回避的課堂生成時,應該對它有正確的認識,把這生成及時納入預設(shè)的教學當中。在驚詫的時候及時調(diào)整,在出錯的時候馬上糾正,從而使課堂上的生成轉(zhuǎn)化成教學中寶貴的課程資源和財富。課堂教學是在課堂上重新生成,不斷組織的過程,是人性不斷張揚、發(fā)展、提升的過程。課堂學情靈活多樣、變化莫測,師生唯有從容應變,形成高效互動,才能使課堂煥發(fā)生成的活力。
關(guān)鍵詞:動態(tài);語文課堂;教學
一、善于傾聽,抓住問題,及時發(fā)散,爭取高效
《螳螂捕蟬》是一則極富趣味的歷史寓言故事,典出于西漢劉向所著的《說苑》。故事講述了一位少年以螳螂捕蟬的故事,勸阻吳王,告誡吳王不要一心想得到眼前利益,不顧身后隱患是非常危險的這個道理。故事中的少年利用譬喻的手法,巧妙地采取智勸的策略,描寫則是多種手法中見智慧。如對比手法的運用,同樣是勸,目的相同,效果卻迥異。眾大臣直言相諫,最終吳王龍顏大怒。少年則尋求機遇,因勢利導,曉以利害,最終使吳王恍然大悟。在群臣與少年的對比之中,高低不辯自明。
學習本文時,一位教師很好地抓住了學生提出的:“同樣是勸,大臣們與侍衛(wèi)少年的效果為何迥異呢?”這個問題。使學生在學古文,理解意思的基礎(chǔ)上,明白了“文死諫,武死戰(zhàn)”這句俗語的意思。對吳王來說:空洞的說教往往過于乏味,不能令人信服,而文中少年創(chuàng)設(shè)情境,通過故事曉以利害,說者雖不露聲色,聽者卻步步入局,待時機成熟,權(quán)衡利害,道理不言自明。使學生把書讀厚、讀明白:少年的勸,是智勸,是曲勸,是巧勸,是妙勸,是語言的智慧,頭腦的運用,人生的感悟。從而使原本枯燥,遠離學生生活的古文生動起來,從而激發(fā)了學生學習古文的興趣。
這位老師設(shè)計的課堂練習對學生自學課文的指導意義也很明顯,能夠幫助學生剔除文章枝蔓,把書讀薄,從而降低了學生學習古文的難度,減輕了學生學古文前的焦慮,使學生建立了學會古文的信心。當然,若是能在此練習基礎(chǔ)上,適時抓住當堂課程中孩子回答問題是涉及關(guān)于吳王“禍患與利益的思考”的練習,可能會收到更理想的學習效果,課文也就更顯簡單了。
A. 蟬的眼前的利益是:________________,隱伏的禍患是:________________。
B. 螳螂眼前的利益是:________________,隱伏的禍患是:________________。
C. 黃雀眼前的利益是:________________,隱伏的禍患是:________________。
D. 吳王眼前的利益是:________________,隱伏的禍患是:________________。
課堂上的亮點,源于學生精彩的發(fā)言。傾聽能及時發(fā)現(xiàn)課堂生成,能使學生感受到關(guān)注。課堂上一次有意識地傾聽,往往能使教學得以升華,使教師真正意識到在課堂上,應該真正發(fā)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而一次無意識的放過,會放過孩子偶爾閃現(xiàn)的智慧火花,次數(shù)多了,又如何還能埋怨孩子們越大越不愛回答問題呢?那豈不都是老師限制了孩子的思考,放過了孩子的獨特見解造成的嗎?因此,教師的上課,應該隨著學生的狀態(tài)而調(diào)整、改進,這樣的課堂才會充滿生命的活力。
二、彈性設(shè)計,隨時調(diào)整,臨機應變,抓住機會
新課程呼喚生成的課堂,但是受傳統(tǒng)教學的影響,在設(shè)計時往往喜歡環(huán)環(huán)相扣。教師怎么問,學生如何答;怎樣總結(jié),如何過渡;學生談到哪里出示圖片,讀到第幾遍播放音樂等,考慮得甚是周到。這樣步步為營的設(shè)計,形成一種“線性序列”,殊不知就在不知不覺間給自己和學生來了個五花大綁。這樣的課堂,還有什么激情、靈感可言?這樣的課堂,孩子又能生成些什么?
應該認識到,教學應擁有彈性,一定要根據(jù)教學中生成的資源及時調(diào)整自己的教學行為。教學設(shè)計時更應牢記切忌作繭自縛。只有將線性設(shè)計柔化為彈性設(shè)計,老師的頭腦才能卸下重重負累,從而運轉(zhuǎn)自如;學生的個性才能擺脫層層束縛,得以恣意張揚。課堂上才有可能因此而激情蕩漾,靈感迸發(fā),詩意盎然。
預設(shè)的目標并不是課堂上的唯一行為方向,也不是學生檢測的唯一標準。駕駛員在開車的時候,為到達目的地,會有一定的計劃,但計劃無法卻永遠趕不上變化。在行駛的過程中,可能會碰到各種情況,如塞車、山體塌方等等。針對具體情況,駕駛員會靈活地采取應對措施,或改道或調(diào)整目標。同樣,課堂教學也具有較強的現(xiàn)場性,學習的狀態(tài)、條件隨時會發(fā)生變化。當發(fā)生變化的時候,目標需要開放地納入彈性靈活的成分,接納始料未及的信息。課堂上可能發(fā)生的一切,既不是由教師單方面決定的,又不能都在備課時預測。因此,課堂教學的質(zhì)量標準,不是看預設(shè)目標是否達成,而是看是否即時生成了目標。
及時升降目標,指的是在課堂推進過程中教師根據(jù)學生學習能力的高低,隨機采取應對措施,升降目標的水平。《曹沖稱象》這篇課文教師預設(shè)的教學目標是了解曹沖稱象的過程,感受曹沖的聰明才智,學習曹沖愛動腦筋、善于思考的品質(zhì)。在課堂推進過程中,有些學習小組學生舉手:“老師,有更好的辦法稱出大象的重量?!苯處煾矣诮蛹{這一始料未及的信息,放手讓學生回答。學生說:“石頭又要開掘,又要抬上去、裝上去,特別麻煩。曹操手下有的是兵,人站在船上方便、省力,最后只要每個人說出自己的體重,加一加,就可以稱出大象的重量?!睂W生的智慧、潛力真是無窮無盡。他們敢于超越古人,勇于創(chuàng)新,而這些不可能是目標所能預設(shè)到的。預設(shè)目標就是在這樣的過程中,添入了靈活、創(chuàng)新的成分,提升了目標的水平,即時生成,豐滿了目標。當然,目標的水平也可以降低。
課堂千變?nèi)f化,有著較強的偶然性和不可預測性。學生一旦出現(xiàn)這樣那樣的問題,教師就要做出靈活的反應,適當增補教學環(huán)節(jié)。
三、尊重差異,關(guān)注個體,真心欣賞,平等愛生
生命的美麗在于它的獨特性。語文課堂就是要將這種差異視為一種教學資源,努力創(chuàng)造條件展現(xiàn)學生豐富多彩的個人世界。
教學柳宗元的《江雪》時,一位老師提了這么一個問題:“這么冷的天,這位老人真的是在釣魚嗎?”一石激起千層浪。是啊,不在釣魚又是為什么呢?老師用期待的目光望著學生。有的說:“老人是在獨自欣賞雪景?!比f里江山,粉妝玉砌,漁翁之意不在魚,在乎雪景之美也!有的說:“老人內(nèi)心十分孤獨、寂寞,每一行的第一個字連起來就是‘千萬孤獨。”多妙的發(fā)現(xiàn)??!有的說:“這位老人與眾不同,看起來很獨特?!痹娙四欠N不愿同流合污的心跡,不正隱含其中嗎?課堂打開了學生思維和想象的空間,使他們迸發(fā)出智慧的火花。這樣的語文課,充滿了活力,因而呈現(xiàn)出生命多姿多彩的美麗。
四、精準點撥,及時評價,糾正錯誤,絕不偏“向”
美國科幻小說家坎貝爾說過,優(yōu)秀的科學幻想家應該是個放風箏能手?;孟氇q如風箏,飛得越高越好,但不能離開手中的線。這手中的線,不是別的,就是邏輯思維的科學性。課堂生成也只有立足文本,才能朝著合理的方向發(fā)展,不至于成為不著邊際的胡思亂想。
在語文教學中,有些教師以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為由,對學生在學習中出現(xiàn)的明顯錯誤視而不見,盲目地追求生成,追求新異,而忽略了教育的目的和價值導向。很明顯,這樣做是不可取的。
(責任編輯:莫唯然)
參考文獻:
[1]周燁. 科學性預設(shè) 生成精彩語文課堂[J]. 小學生(中旬刊),2021(01):96.
[2]張?zhí)m花. 試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預設(shè)生成[J]. 新課程研究.2019(30):101-102.
[3]張志蘭. 詩意的教學,用古詩詞滋養(yǎng)學生心靈[J]. 語文教學與研究,2021(08):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