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金萍,謝正敏,安明哲,羅 勇,王小琴,張 倩,黃 箭
(五糧液股份有限公司,四川 宜賓 644007)
中國是世界上利用微生物制曲釀酒、蒸餾制酒最早的國家之一,白酒是中國的傳統(tǒng)蒸餾酒,也是世界六大著名蒸餾酒之一,歷史悠久,工藝獨特,香型眾多,以其濃郁的芳香和獨特的風格特征在酒類產(chǎn)品中獨樹一幟,在國內(nèi)外享有盛譽,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
新釀的白酒入口辛辣酸澀、刺激性強,業(yè)內(nèi)稱為新酒氣。需經(jīng)過一年或數(shù)年的貯存,新酒氣方可消失,酒體變得醇和綿柔、回味悠長。通常把新酒消除新酒氣、增加酒的醇厚感這一貯存過程稱為白酒的陳化。
白酒貯存過程中,貯存容器起著重要的作用,陶壇是現(xiàn)在白酒貯存過程中最常見的貯存容器之一,陶壇采用黏土燒結而成,陶壇的內(nèi)部和外部涂上一層釉質,以減少酒的損失。原酒在陶壇中貯存,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貯存,新酒中的辛辣、口感粗糙等新酒氣才能變得柔和協(xié)調,口感舒適。
在對于白酒和陶壇的研究過程中,對白酒中金屬的含量和陶瓷酒瓶中金屬遷移均有過詳細的研究,在這些檢測方法的基礎上,本實驗通過對白酒在陶壇貯存的過程中金屬、感官的變化情況進行分析,研究陶壇貯存白酒過程中的理化指標及感官的變化趨勢。
準備A、B 兩廠家新陶壇和使用三年以上舊陶壇,分別作為A、B 試驗組。按規(guī)定清洗陶壇并控干水分,備用。取原酒分別貯存在A、B 兩組新舊陶壇中,每三個月取樣一次,進行金屬元素和感官檢測。
1.2.1 金屬元素指標分析方法
1.2.1.1 檢測指標
白酒中金屬元素的含量檢測指標有:Fe、Ti、Cr、Mn、Cu、Sr、Pb。
1.2.1.2 白酒的預處理方案
取25 mL 白酒樣品,在65 ℃水浴鍋中蒸到燒杯中液體剩1 mL左右,加入1%的硝酸少許搖勻轉移到25 mL 容量瓶中,繼續(xù)用1%的硝酸洗滌燒杯3~5 次,洗滌液轉移至容量瓶中,最后用1 %的硝酸溶液定容至25 mL,同時做空白試驗。
1.2.1.3 測定方法
采用Thermo Fisher公司的X-Series2系列ICPMS對金屬元素進行檢測。用調諧液調諧儀器參數(shù)至最佳條件,采用5 μg/L的Rh和Tl作為內(nèi)標,對各元素的混合標準溶液在CCT 模式下進行定量檢測。由于不同的金屬濃度差異很大,因此,F(xiàn)e 標準溶液系列濃度為0 μg/L、20 μg/L、50 μg/L、100 μg/L、200 μg/L、300 μg/L。Ti、Cr、Mn、Cu、Sr、Pb 配成一組混標,標準溶液系列濃度分別為0 μg/L、0.5 μg/L、1 μg/L、4 μg/L、7 μg/L、10 μg/L。
1.2.2 感官分析
感官評定:由4 名白酒國家評委組成的感官評定小組,對每次取的樣品進行感官質量判定。陶壇貯存的是沒有經(jīng)過降度的原酒,陶壇貯酒評判標準參考國家標準GB/T 10781.1—2006《濃香型白酒》中高度酒的感官要求進行感官評價。參考馮平、李驥文章中對白酒的感官情況賦分進行評價的方法,設計出了按照色、香、味和格四個方面進行計分的感官量化評價方法??梢愿又庇^的看出原酒在貯存過程中的變化情況。
以白酒的貯存時間為橫坐標,白酒中的金屬含量為縱坐標作圖,可以看出在這12 個月的貯存過程中7種金屬的遷移情況。
圖1 和圖2 分別是A 和B 兩個廠家的新舊不同陶壇金屬遷移情況。
圖1 A組陶壇在貯存過程中金屬含量變化情況
圖2 B組陶壇在貯存過程中金屬含量變化情況
首先,從食品安全方面來看,國家標準GB/T 2762—2017《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污染物限量》對白酒中的金屬Pb 含量進行了限制,其限量標準為0.5 mg/kg,與兩幅圖中陶壇貯存12個月的白酒樣品中金屬Pb 的檢測結果相比,樣品中金屬Pb的含量不管是新陶壇還是舊陶壇貯存的酒,酒中金屬Pb 的含量小于2 μg/L,均遠遠低于其限量標準。國標對其他金屬指標沒有進行限量控制,對比GB 5749—2006《生活飲用水衛(wèi)生標準》中對金屬的限量指標有Fe≤0.3 mg/kg、Mn≤0.1 mg/kg、Cu≤1 mg/kg、Cr≤0.05 mg/kg,由圖1 和圖2 可知,酒中的金屬含量都低于該國標的限量標準。
除了國標規(guī)定有限量的金屬指標外,還檢測了金屬Ti 和Sr 的遷移情況。金屬Ti 和Sr 也是從陶壇逐步遷移到原酒中。
大多數(shù)原料中的金屬元素會滯留在酒糟中,不會隨著蒸餾過程遷移到原酒中。第一次取樣的原酒中的金屬含量可以體現(xiàn)該數(shù)值。
陶壇的燒制原料陶土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此外還存在有各種金屬氧化物。研究新陶壇貯存一年的酒中金屬含量,由于陶壇中Fe 的含量相對較高,所以在貯存過程中發(fā)現(xiàn)Fe 的遷移量較高。其他重金屬的遷移量明顯減少,范圍從ND~30 μg/L??梢詮膬蓚€方面進行分析,一是部分重金屬氧化物在陶壇中含量比較低,自然遷移到酒中的量就會少,還有部分金屬比如金屬Ti 的氧化物,在陶土中含量也比較高,但是遷移量相對較低,由圖2可知,陶壇貯酒12 個月的遷移量小于30 μg/L,可能是因為陶土中金屬Ti 在高乙醇弱酸性的酒中不易解離成Ti離子遷移到酒中。
觀察新陶壇和舊陶壇貯酒過程中金屬的遷移情況,A、B 兩組陶壇的遷移過程是一致的,金屬離子總體上是一個逐步從陶壇遷移溶出到酒中的過程,隨著時間的增長,陶壇貯酒中的金屬元素逐漸增多。對比新陶壇和舊陶壇貯酒的金屬含量,發(fā)現(xiàn)新陶壇中遷移到酒中的金屬高于舊陶壇遷移到酒中的金屬量。可能是陶壇表面經(jīng)過多次的浸泡溶出遷移,導致舊陶壇表面金屬遷移量要少于新陶壇。
原酒的感官評價均由四名品酒師進行嘗評,從白酒的色、香、味、格四個方面進行研究。為了直觀反映陶壇貯存原酒的感官變化趨勢,對所有的感官結果進行量化分析。感官評判是色、香、味、格協(xié)調作用的結果,某一項并不能決定原酒的品質優(yōu)劣,所以對其按風味貢獻進行賦分,得到該原酒的感官總分數(shù)(感官量化賦分方式見表1)。
表1 感官評價白酒的賦分規(guī)則
從表2 看出,貯存12 個月的過程中,觀察原酒一直保持色澤清亮,無懸浮物,無沉淀雜質,說明陶壇中有色化合物遷移很少,對酒色澤影響很小,新舊陶壇樣品也沒有明顯的差別。但貯存時間較長時,酒體顏色部分會有微黃色出現(xiàn)。
未經(jīng)過貯存的酒會有明顯的新酒氣,陳香較弱,隨著貯存時間的增加,陳香的出現(xiàn)與糧香、窖香以及糟香的融合使酒體復合感明顯增強,使酒體品質大幅度提升。貯存12 個月后,達到很好的放香效果,由表2 可看出,兩組樣品的感官量化值絕大多數(shù)達到了90 分以上,其酒體具有原酒特征香味,且各味協(xié)調,味綿甜,后味爽凈。接下來對比新陶壇和舊陶壇在貯酒過程中的區(qū)別,從數(shù)據(jù)可以看到,兩組陶壇的變化趨勢相同,隨著貯存時間的延長,感官“香”的數(shù)值增加,基本上在9 個月時貯存效果達到良好。表明對于感官“香”而言,隨著時間的延長,香味的感官逐步變好,而且舊陶壇的效果略優(yōu)于新陶壇。
表2 原酒在貯存過程中感官色、香、味、格及總感官評分的變化情況
對于原酒的“味”的甜度和爽凈度以及風格的典型性而言,在12 個月的貯存過程中兩組樣品均是隨著時間的延長逐步變好的,新舊陶壇貯酒對比發(fā)現(xiàn),舊陶壇貯酒對“味”和“格”的改變略優(yōu)于新陶壇。
按照表1 對不同感官的賦分比例進行計算,得到感官的總分值,由表2 可知,不管新陶壇還是舊陶壇,貯存12 個月后,原酒感官總分數(shù)都高于90分,經(jīng)過12 個月的陶壇貯存后,通過酒的陳化老熟,原酒在感官上變好了。從這12 個月的變化趨勢來看,隨著時間的變化原酒的感官分值是增加的,也就是說A、B 兩組樣品在陳化的12 個月中,酒的感官都隨著時間的延長口感變好。同時,新陶壇貯酒效果要略低于舊陶壇。
陶壇貯酒過程中,隨著時間的延長陶壇中金屬慢慢遷移到酒中。對比新舊陶壇的遷移量,新陶壇貯酒的金屬遷移量要高于舊陶壇,可能是陶壇表面經(jīng)過多次的浸泡溶出遷移,導致舊陶壇表面金屬遷移量要少于新陶壇。陶壇貯酒過程中,白酒感官的“色”沒有發(fā)生明顯的變化,這可能是因為在這12個月的貯存過程中,陶壇中有色化合物遷移很少,對酒色澤影響很小。原酒在貯存過程中,酒中化合物存在各種反應。一是不同化合物的締合反應。二是氧化還原反應,酒中醇氧化成醛、醛氧化成酸。三是酯化水解反應,酸與醇結合生成酯,酯水解生成酸和醇。隨著貯存時間延長,酒中的各種反應最終趨于平衡,使酒體口感柔順、主體香突出,提高了原酒的品質。
從國家標準中對白酒中金屬的要求來看,檢測到酒中Pb 的含量均小于2 μg/L,均遠遠低于其限量標準規(guī)定的500 μg/kg,所以采用陶壇貯酒是符合對白酒的金屬限量要求的。
以陶壇貯存原酒為研究對象,采用ICP-MS 檢測金屬元素,品酒師嘗評分析酒的感官,對不同使用年限的陶壇貯存白酒進行分析研究。本實驗研究白酒在陶壇貯存過程中的理化指標和感官的變化,為進一步研究白酒陳化老熟機理,優(yōu)化白酒貯存條件,提高白酒的質量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