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榕,回世洋
遼寧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遼寧 沈陽 110000
干眼癥(dry eye disesase)是一種因淚液流通不暢或淚液質(zhì)、量異常導致的以眼部干澀、異物感、燒灼疼痛感為主要表現(xiàn)的常見眼科疾?。?]。伴隨工作壓力增大、電子產(chǎn)品的普及化,我國干眼癥患者人數(shù)逐年上升[2]?,F(xiàn)代醫(yī)學認為干眼癥的發(fā)生主要與炎癥反應[3]、細胞凋亡、激素水平失衡[4]及神經(jīng)異常等因素相關(guān)。西醫(yī)常采用人工淚液[5]、抗炎類藥物、糖皮質(zhì)激素類藥物治療。本研究基于中醫(yī)辨證思想,以清肝明目為治療原則[6-7],對肝經(jīng)郁熱型干眼癥患者在西醫(yī)基礎(chǔ)上聯(lián)合丹梔逍遙散加減治療,現(xiàn)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選擇2019年2月至8月在遼寧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眼科門診治療的患者100例,采用隨機數(shù)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50 例。對照組中男23 例,女27 例;年齡25~65 歲,平均(46.28±15.25)歲;病程2~20個月,平均(16.78±4.03)個月。觀察組中男24 例,女26 例,年齡26~66 歲,平均(47.77±16.43)歲,病程2~21 個月,平均(16.29±5.02)個月。兩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納入:1)符合干眼癥中西醫(yī)診斷標準[8-9]者;2)首次發(fā)病,且在半年內(nèi)未接受過類似治療者;3)對治療藥物無過敏反應者;4)簽署知情同意書者。
1.3 排除標準排除:1)患有嚴重的肝腎功能障礙或代謝、血液系統(tǒng)疾病者;2)患有嚴重的精神疾病者;3)單眼發(fā)病者;4)合并患有虹膜、角膜或全身其他可引發(fā)眼部疾病者。
1.4 治療方法兩組均給予玻璃酸鈉滴眼液(德國URSAPHARM Arzneimittel GmbH,國藥準字H20150150)滴眼,每次1 滴,每日3~5 次。觀察組同時以丹梔逍遙散加減治療。藥物組成:牡丹皮20 g,梔子15 g,當歸10 g,白芍20 g,茯苓20 g,白術(shù)15 g,女貞子20 g,柴胡10 g,甘草10 g。每日1劑,水煎早晚分服。兩組均連續(xù)治療14天。
1.5 觀察指標
1.5.1 證候積分觀察兩組目干澀、灼熱疼痛、白睛紅赤、口干口苦、不能久視等證候積分的變化情況,每項分值范圍0~6分,得分越高病情越嚴重。
1.5.2 TNF-α及IL-1采集、培養(yǎng)兩組患者結(jié)膜細胞,觀察腫瘤壞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細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表達水平變化情況。
1.5.3 BUT及SchirmerI 淚膜破裂時間(break-up time,BUT)的正常范圍為10 以上[10]。施墨試驗I(SchirmerI)的正常范圍為10 mm/5 min以上[11]。
1.5.4 臨床療效[8]顯效:證候積分減少70%以上,BUT大于10 s,SchirmerI大于10 mm/min;有效:證候積分減少40%~70%,BUT介于5~10 s之間,SchirmerI介于5~10 mm/min 之間;無效:證候積分減少40%以下、無減少或增加,BUT及SchirmerI無變化。
1.6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以±s 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觀察組顯效20例,有效25例,無效5 例,總有效率90.00%(45/50);對照組顯效9 例,有 效25 例,無 效16 例,總 有 效 率68.00%(34/50)。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TNF-α、IL-1水平治療后兩組TNF-α、IL-1水平均較治療前下降(P<0.05),且觀察組下降程度大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TNF-α、IL-1水平比較(±s)ng/L
表1 兩組治療前后TNF-α、IL-1水平比較(±s)ng/L
注:t、P為組間治療后比較統(tǒng)計值
組別觀察組對照組tP例數(shù)50 50時間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TNF-α 10.26±2.44 3.04±0.74 9.49±2.23 7.01±1.76 14.70 0.00 IL-1 8.99±2.51 3.01±0.83 8.89±2.33 6.01±1.47 12.47 0.00
2.3 BUT、SchirmerI治療后兩組BUT、SchirmerI 均較治療前增加,且觀察組增加幅度大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BUT、SchirmerI比較(±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BUT、SchirmerI比較(±s)
注:t、P為組間治療后比較統(tǒng)計值
組別觀察組對照組tP例數(shù)50 50時間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BUT(s)2.26±0.72 8.89±2.26 2.25±0.74 5.01±1.38 10.36 0.00 SchirmerI(mm/min)2.97±0.73 9.99±2.85 3.03±1.00 5.55±1.22 10.13 0.00
2.4 證候積分治療后兩組證候積分較治療前均有所降低,且觀察組降低幅度明顯大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證候積分比較(±s) 分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證候積分比較(±s) 分
注:t、P為組間治療后比較統(tǒng)計值
組別觀察組對照組tP例數(shù)50 50目干澀4.24±1.12 0.96±0.21 4.13±1.05 3.11±0.90 16.45 0.00灼熱疼痛4.34±1.17 0.85±0.25 4.23±1.13 3.04±0.92 16.24 0.00白睛紅赤4.28±1.16 0.94±0.21 4.20±1.15 3.05±0.89 16.32 0.00口干口苦4.33±1.19 0.81±0.20 4.22±1.11 2.98±0.87 17.19 0.00不能久視4.45±1.15 0.84±0.24 4.43±1.13 2.99±0.87 16.85 0.00
干眼癥又稱干燥性角結(jié)膜炎,若不能及時治療會出現(xiàn)角膜渾濁、潰瘍甚至穿孔失明等嚴重后果[12-13]?,F(xiàn)代醫(yī)學認為,干眼癥的主要發(fā)病因素與免疫炎癥學密切相關(guān)。干眼癥發(fā)生后使眼皮細胞處于高滲淚液環(huán)境下[14],可介導具有促炎作用的絲裂素活化蛋白激酶分泌,釋放出大量的IL-1、TNF-α 等炎癥因子。這些炎癥因子又可遷徙至眼表,通過與金屬蛋白酶結(jié)合加快免疫細胞浸潤,對眼表進行損傷,如此惡性循環(huán)。因此在臨床治療中,對于結(jié)膜中IL-1、TNF-α 表達水平的測定是判斷干眼癥治療效果的重要方法[15]。
玻璃酸鈉滴眼液有很好的親和力和潤滑功效,可緩解干眼癥所出現(xiàn)的干癢疼痛等不適感[16],可通過提高淚膜破裂時間、促進淚液分泌、穩(wěn)定淚膜等方面消除眼部不適癥狀。
中醫(yī)學認為,干眼癥與“白澀病”相類似,認為干眼病的發(fā)病機制與臟腑功能受損、津液運行不暢相關(guān)。正所謂“五臟六腑之津液,皆上滲于目”。五臟之氣充則目珠得以臟腑之精濡養(yǎng);五臟之氣不足,如脾腎為先后天精之本源,肝血亦能養(yǎng)目,若生成不足則目珠無以濡養(yǎng)則引發(fā)目干澀[17]。然五臟之中,唯有肝臟與目之關(guān)系最為密切,肝開竅于目,在液為淚,肝氣不暢則氣機失衡,玄府閉塞不通,機體津液無以上濡于目,而發(fā)干眼。
丹梔逍遙散中以疏肝理氣之要藥柴胡為君,臣以補血養(yǎng)血之當歸、柔肝止痛之白芍,其中當歸重在補血,白芍重在柔肝,體現(xiàn)了肝血同源的思想[18],還能夠加強柴胡條達肝氣的作用。佐以健脾益氣之茯苓、白術(shù),涼血清肝之牡丹皮、梔子。脾為后天之本,脾氣不足則肝木無以升發(fā),脾氣不足則機體氣血生化無源,血養(yǎng)肝,氣血不足則肝失濡潤,故土衰則木郁。因此在治療中加健脾之藥,可助肝木升發(fā)。肝氣不暢,則久瘀成熱,加涼血清肝之藥可避免肝經(jīng)郁熱。使以滋養(yǎng)肝腎之女貞子及調(diào)和諸藥之甘草。本方在疏肝調(diào)肝的同時不忘滋陰養(yǎng)血,具有清肝明目、滋補肝腎、養(yǎng)血健脾之功效[19-20]。
綜上所述,丹梔逍遙散加減聯(lián)合西藥治療肝經(jīng)郁熱型干眼癥,可有效抑制炎癥反應發(fā)生、提高免疫力、增加淚液分泌、改善淚膜穩(wěn)定性、修復眼表,發(fā)揮消炎、止癢、濡目等功效,改善患者目干澀、灼熱疼痛等癥狀,提高臨床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