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樹超
摘要:在進行日常教學時,教師充分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提升對于心理健康教育認識的重要性。小學生是祖國未來的希望,但是當前小學生由于自己年齡相對比較小,自己的認識比較有限,這就需要教師通過一定的教學方式,對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學,讓學生可以時刻保持身心健康。
關鍵詞: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僅需要通過某種教育內容來進行教學,也需要利用語言疏導進行教學。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通過家庭、學校和社會共同參與,這樣才能保證學生提升自己的心理健康,杜絕一些不良的信息,保證學生可以健康快樂地學習成長。
一、有利于降低學生的學習壓力,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
目前的小學生相對以前來說,無論是學習任務還是生活壓力都要比以前的學生緊張得多,此外,現(xiàn)在的學生還需要面對社會的壓力,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特別是現(xiàn)在的學生基本家庭條件都比較好,這就導致學生在家中基本都是有求必應的,由于家長的過度保護,讓學生不能很好的獨立,而且家長相對只在乎學生的學習成績,對學生的心理健康基本不管,這就導致學生的心理問題得不到合適的解決,久而久之就會讓學生產生心理問題。
許多家長在進行學生的家庭教育時,只在乎學生的分數(shù),為了可以在其他親戚朋友前有面子,家長只在乎學生的考試成績,這在無形之中增加了學生的學習壓力,而且除了老師給學生布置作業(yè)外,一些家長還會給學生布置家庭作業(yè),這就導致學生的學習任務也在不斷地增加。此外,一些家長為了孩子可以多才多藝,無論孩子喜歡不喜歡,家長都會給孩子報一些課外興趣班,這些不僅讓孩子沒有了自己的空余時間,而且還在無形之中給孩子增加了學習壓力,讓孩子身心疲憊。其中有些學生由于學習方法或者自己內心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導致學生的學習成績出現(xiàn)了問題,這就導致家長開始訓責孩子,讓孩子逐漸失去的學習的自信心,導致孩子開始封閉自己,不再喜歡說話,這些都是造成學生出現(xiàn)心理問題的原因。在家庭中,家長不僅需要關心孩子的學習成績,還要充分重視孩子的心理健康發(fā)展情況,這樣才可以讓孩子茁壯地成長。小學生的心智還沒有完善,小學階段正是學生心理發(fā)展的重要時期,家長和教師應當提起重視,在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過程中,充分保證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讓學生可以健康快樂地學習成長,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生活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有利于解決學困生的問題,提升學生學習信心
隨著社會的高速發(fā)展,學生的心理壓力越來越大,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社會上出現(xiàn)了許多不良的誘惑,學生在面對一些信息時,不能很好地進行明辨,從而嚴重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教師在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時,需要對于后進生尤為關注。明確后進生都是因為自律性比較差,而導致的學習情況不夠理想,后進生是班級的重點管理對象,教師在進行后進生的心理健康教學時,需要做好轉換工作,保證后學生的教學課堂上、各項教學活動中都得到啟發(fā),這樣才可以保證學生可以不斷完善自己的缺點,從而不斷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例如,一些后進生雖然學習成績不太理想,但是經過觀察,這些學生身上都具有一定的閃光點,一些后進生經常幫助同學打掃衛(wèi)生,積極參加班級的各項活動,但是就是因為課下作業(yè)不認真完成,課上注意力不集中,從而導致學生的學習成績不太理想。明確這個問題后及時可以進行教學干預,通過談話來讓這部分學生明確,自己其實挺優(yōu)秀的,從而讓學生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變得更加關班集體。只要這部分課上在認真聽講,加上課下認真完成作業(yè),相信后面的成績肯定會越來越好的。通過教師的不斷干預,引導這部分學生慢慢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從而進一步進行改正,從而不斷提升自己的學習成績,讓學生重拾學習自信心。
三、有利于提升父母的重視,發(fā)展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教師在對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學時,除了需要教師的不斷努力,還需要家長的配合,這樣才可以保證心理健康的教學效果。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每個家庭的壓力越來越大,有的家長有時候對于學生的教育不太關注,心理健康教育產生缺失,從而影響了學生的學習和成長。為此教師在進行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學時,應當加強和學生家長的教學溝通,保證學生家長重視對于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育的主體應成為家庭,而不是國家和學校。在中國教育中,家長作為教育的主體之一,其有時候存在著一定的焦慮性。比如有的家長喜歡給學生報一些輔導班,或者在教育的過程中過分溺愛學生,這些情況都會導致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出現(xiàn)。在教育的過程中,家長的教育觀念需要做到與時俱進,在育人的道路上不斷前行。
例如,有一些學生由于家長外出打工,導致這一部分學生的成績出現(xiàn)下降,這時通過溝通,教師發(fā)現(xiàn)學生是想自己父母了,通過與家長的溝通,家長確定了利用電話每天與孩子進行交流,給予學生足夠的關心,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提升學習的注意力,還可以做好對于學生的家庭教育。通過教師和家長的共同努力,可以不斷提升學生心理健康的教學水平。為此,需要在教師、家長和社會的正確引導下,不斷提升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學,讓學生可以健康茁壯地成長,這樣可以有效地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綜上所述,在進行小學生的教學時,教師應當充分重視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通過不斷進行教學探索來不斷提升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為此,教師在對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的教學時,需要讓學生充分了解自己的內心狀態(tài),從而不斷提升學生的自我認知能力,不斷增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保證學生可以成為一名合格的社會接班人。
參考文獻
[1]葉永鵬.試論對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J].當代家庭教育,2020(28):46-47.
[2]劉志強.淺析對于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J].才智,2018(18):12.
[3]劉國培.淺談對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J].知識文庫,2019(21):177+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