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國軍
摘要:目的:對健康教育在艾滋病預防保健及疾病控制中的應用效果進行分析和探討。方法:以永平縣2010年1月-2021年6月期間報告的377例艾滋病患者為對象,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n=188例)和對照組(n=189例)兩組,予以觀察組患者個性化的健康教育,予以對照組常規(guī)疾病預防保健指導。3個月后,對比兩組患者疾病知識知曉率、服藥依從性、合并感染發(fā)生率等。結果:結論:健康教育對于艾滋病預防保健及疾病控制至關重要,有利于加強患者對于艾滋病知識的了解,提高患者服藥依從率,有效控制合并感染。
關鍵詞:健康教育;艾滋病;預防保健;控制
【中圖分類號】R18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01--01
截至2021年6月,永平縣累計報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600多例,累計報告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占當地總人口數的0.23%(423人/184633人),艾滋病防控形勢十分嚴峻[1]。在這樣的背景下,有必要進一步強化艾滋病預防保健及疾病控制工作,其中,加強對艾滋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尤為重要[2]。本次研究中,我們主要分析探討了健康教育在艾滋病預防保健及疾病控制中的應用效果與價值?,F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對象為永平縣2010年1月-2021年6月期間報告的377例艾滋病患者,以隨機數字表法對其分組。觀察組188例,男119例,女69例;年齡23-69歲,平均(40.18±3.27)歲。對照組189例,男122例,女67例;年齡22-68歲,平均(41.20±4.05)歲。兩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
1.2方法
予以對照組常規(guī)疾病預防保健指導,包括艾滋病相關知識宣教、用藥科普、皮膚清潔等。
予以觀察組患者個性化的健康教育,具體內容如下。(1)患者疾病知識認知情況評估。通過電話隨訪、問卷調查等方式了解患者對艾滋病的基本認知情況,同時結合患者文化程度、實際病情、心理狀況等,制定針對性的健康教育方式、途徑和重點內容。建立微信、家訪等方式開展一對一宣教。(2)系統化健康宣教。根據所制定的健康教育計劃,嚴格落實教育內容,借助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利用視頻、圖片等方式保證教育通俗易懂;動態(tài)評估教育效果,根據患者反饋及時調整教育計劃,保證教育的有效性。(3)心理健康教育。耐心傾聽患者想法、及時回答患者疑問,對于存在焦慮、憤怒、恐懼等負面情緒的患者,加強引導,促使患者放平心態(tài),積極接受治療,幫助患者早日回歸正常生活。
1.3觀察指標
干預結束后,自制艾滋病預防保健知識問卷,問卷包括艾滋病發(fā)病機制、傳播渠道以及藥物使用特點等內容,由患者自行作答,問卷總分100分,得分90分以上,認為患者完全知曉;60-90分,認為患者部分知曉;60分以下,認為患者不知曉。疾病知識總知曉率=完全知曉率+部分知曉率。
干預結束后隨訪3個月,比較兩組患者隨訪期間服藥依從性。若能夠完全遵照醫(yī)囑定時、定量服用藥物,規(guī)律飲食,則認為完全依從;若基本能夠遵醫(yī)囑用藥,1周不規(guī)律用藥次數在2次以內,則認為基本依從;若患者1周內不規(guī)律用藥次數在2次及以上,則認為不依從。服用總依從率=完全依從率+基本依從率。
比較3個月隨訪期間內,兩組患者合并感染發(fā)生情況,計算合并感染發(fā)生率。
1.4統計學分析
以常用計數技術資料及其他常用計量技術資料的兩種表示方式對各類型的統計資料分別進行了線性表示,并通過軟件spss18.0對各項資料展開卡方檢驗或線性檢驗,若均為P<0.05,證明了各類統計學的研究意義顯著。
2結果
2.1兩組患者疾病知識知曉率比較
觀察組和對照組的疾病知識知曉率分別為98.40%、63.49%,數據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服藥依從性比較
觀察組服用總依從率為97.34%,較對照組70.90%的服藥總依從率明顯更高(P<0.05)。數據見表2。
2.3兩組患者合并感染發(fā)生率比較
在3個月的隨訪期間內,188例觀察組患者中,有8例患者合并感染,合并感染發(fā)生率為4.26%;189例對照組患者中,46例患者合并感染,合并感染發(fā)生率為24.34%。兩組合并感染發(fā)生率的比較差異顯著(P<0.05,X2=14.390)
3討論
目前,我國社會公眾對艾滋病普遍缺乏正確認知,談“艾”色變的情況廣泛存在,這也使得艾滋病患者大多存在自卑、恐懼的心理,在患病后因為害怕他人知曉而拒絕就醫(yī)、服藥[3]。甚至存在部分患者因心態(tài)失衡而惡意傳播疾病,社會危害巨大。研究表明,缺乏對艾滋病的了解、健康教育不到位是導致艾滋病傳播率較高、死亡率較高的重要原因[4]。由此可見,及時有效的健康教育是降低防控艾滋病的重要手段,與此同時,有學者指出,為確保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在開展健康教育的過程中,需要確保教育內容、方式、途徑等患者實際情況相匹配,即健康教育應當具有可操作性、針對性[5]。
結合以往研究理論,本次研究中我們對觀察組患者開展了個性化健康教育。研究數據顯示,觀察組疾病知識知曉率、服藥依從性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同時,合并感染率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研究結果表明,通過個性化的健康教育,能夠大幅度改善患者對于艾滋病預防保健知識的知曉情況,使患者更加客觀地認識疾病、理解規(guī)律用藥的重要性以及疾病的可控性,繼而更加自覺地服藥、加強日常防控,長此以往,這可以確?;颊唧w內的病毒載量控制在合理范圍內,預防合并感染等不良情形的發(fā)生,這對于艾滋病預防保健及疾病的整體控制意義重大。
參考文獻:
[1] 倪天譽. 健康教育在結核、艾滋病及乙肝傳染病中預防控制的應用效果分析[J]. 健康必讀,2021(9):196.
[2] 鄭義. 健康教育在結核、艾滋病及乙肝傳染病中預防控制的價值體會[J]. 東方藥膳,2021(4):225-226.
[3] 慕華東. 預防保健和疾病控制的健康教育模式在艾滋病患者中的應用研究[J]. 健康必讀,2021(12):186-187.
[4] 馮家杰. 社區(qū)健康教育對艾滋病預防和管理的應用價值[J]. 首都食品與醫(yī)藥,2021,28(7):107-108.
[5] 肖愛梅. 健康教育在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預防保健和疾病控制中的作用分析[J]. 養(yǎng)生保健指南,2021(28):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