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揚輝
摘要:素質課程改革發(fā)展,對于當前的各科教學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教師明確教學目標,從成績?yōu)楸镜挠^念中脫離出來,重視學生的能力培養(yǎng)。尤其是在中等職業(yè)學校,語文課程是學生全面發(fā)展的一部分,是學生未來職業(yè)和生活的基礎。因此,作為這門學科的教師,有責任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改變教學模式,靈活調整活動實踐,制定有效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語言文化基礎。文本則是從具體的教學實例出發(fā),詳細探討中職語文課程的創(chuàng)新教學,來為一線的教育工作者提供良好的借鑒。
關鍵詞:課程改革;中職;語文;創(chuàng)新教學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fā)展,教育體制的改革也在發(fā)生相應的變化和創(chuàng)新。中等職業(yè)教育是新形勢下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途徑,尤其是中等職業(yè)語文教育,在其中發(fā)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想使得學生可以有能力更好地適應學習生活,并在進入社會后可以進一步發(fā)展,中職語文教學尤為重要。而要實現中職語文教育的實用性,使其在學生生活發(fā)展中發(fā)揮實際作用,必須注重教學方法的轉變和思維觀念的更新。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學習需求,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靈活調整教學活動設計,以循序漸進的方式,逐步的提高中等職業(yè)語文教育的效率,使我國的中等職業(yè)教育體系更加完善。
一、采用趣味多媒體教學
多媒體教育給教育教學創(chuàng)新帶來了巨大的好處。多媒體教學,主要是以直觀生動的畫面呈現教材內容。多媒體在視覺和聽覺上都令人耳目一新,尤其是視頻和生動的動畫非常吸引人的眼球,可以立即引起學生的注意。通過多媒體展示,學生可以快速理解和掌握課本中難掌握的知識??梢哉f,多媒體技術的有效運用有很多作用,既能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有助于有效地使課堂多樣化。
比如,在指導學生學習《沁園春·長沙》、《山居秋暝》等詩歌時,主要教育目標是背誦古詩,理解其主要思想。對此,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利用信息技術,在學習過程中理清自己的學習脈絡。同時,教師也可以運用視頻課件,讓學生對詩歌中的歌、行、吟進行學習理解。通過這一方式,大大拓展學生的文學知識。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學習探索和體驗,從詩歌的情感價值入手,結合氛圍塑造,啟發(fā)學生思考學習,提高學習實效。
二、精心設計課堂提問
在很多情況下,課堂提問是否有效、合理,直接關系到課堂的質量。有時候課堂看起來很熱鬧,學生也很活潑,但是如果靜下心來反思,就會發(fā)現有些問題并沒有什么作用,或者是沒有效果。對此,就需要教師重視優(yōu)化提問教學,結合課程教學內容,深入把握知識的核心,找到提問的出發(fā)點,學會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有針對性的問題,并在特定的時間點向特定的學生提問。通過優(yōu)化問題設置,幫助學生科學的思考,進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教授《念奴嬌·赤壁懷古》這一課程時,教師可以通過提問來引導學生。在課程教育中,教師不能單一的進行言語講述,而是應遵循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原則,使得教學效果更加理想。在本課程中,教師可以巧妙地結合學生的成長特點、愛好和日常生活建立相應的問題,如“你讀過《三國演義》這本書嗎?誰對你最有吸引力?你最喜歡的英雄是哪一位?為什么呢?”在教師的指導下,鼓勵學生積極思考。這時,學生的積極性很高。教師要抓住機會,拓展本節(jié)課的主要內容:“你知道蘇軾眼中的英雄是誰嗎?”這樣,讓學生帶著好奇心進行學習,積極參與到下一步的學習過程中,認真思考和分析,這樣自然課堂教學的效果會更加理想。
三、融通生活素材于教學
在當前的中職語文教學中,很多教師深受傳統(tǒng)觀念影響,在教學過程中,很難將學生的生活和教學實踐結合起來,導致課堂教學活力不足。針對這一問題,教師要想進一步推動中職語文教育的優(yōu)化,就應從中職語文生活化教育入手,提高中職語文生活化教學所占比重,以促進中職語文教育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比如,在教學《荷塘月色》這一課文時,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趣味生活情境,引導學生在舒適和快樂的學習氛圍中,思考文章主旨。讓學生聯系自身的生活實際,與作者筆下的荷塘月色之美產生共鳴。當學生思考后給出教師答案時,教師要做好記錄、總結,讓學生深刻理解朱自清先生的內心感受。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欣賞文本內容,講解作者的寫作技巧和語言表達風格。在本課程中,教師通過背景介紹,讓學生熟悉朱自清的生平,對文本內容進行分析思考,體驗作者的表達和寫作能力,體會文章的藝術美。
總之,中職語文教學的高效組織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時代在飛速發(fā)展。當前的中職語文教師面對的學生不僅僅是個體的差異,更是時代的差異。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已經不能完全滿足當今中職生的學習需求。教師的教育計劃必須不斷更新和重組,靈活變通教學活動實施,讓學生能夠真正的在課程教學中學到知識、掌握能力。
參考文獻
[1]何利紅.讓中職的語文課更有語文味——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實踐研究[J].課外語文,2020(30):84-85.
[2]毛文娟.信息化教學設計讓中職語文課堂更精彩[J].現代職業(yè)教育,2020(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