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梅梅
摘要:《數(shù)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將“運算能力”作為核心概念提出,運算素養(yǎng)也是學生應具備的數(shù)學核心素養(yǎng)之一。小學三年級學生要能正確計算兩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的筆算除法,了解算理,具備與他人交流自己的算法并表達自己的想法的能力。計算教學是小學階段數(shù)學學習的重要內容,如何通過有效課堂提高學生兩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的筆算除法計算正確率是我們要研究的目標。在實踐研究中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借助圖形來理解算理,快速掌握算法。
關鍵詞:有效課堂? 自主探究? ?數(shù)形結合? 算理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兩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首位夠除)的筆算除法是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內容,它是本學期的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而兩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首位夠除)的筆算除法是本單元的筆算除法的起始課,是在兩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首位不夠除)的筆算除法基礎上教學的,學好本課時的知識點對接下來學習本單元的知識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應將教學內容進行整體分析,把握好教學重點、難點、易錯點,進行有效的教學設計。通過對學生的課前檢測情況的分析,了解學生基礎情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我們研究出了以下幾個有效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來提高學生兩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首位夠除)的筆算除法計算的正確率。
一、復習舊知,喚醒記憶。
兩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首位不夠除)的筆算除法是二年級的內容,學生離學習此知識點時間間隔太久,容易遺忘。為了喚醒學生對此知識點的記憶,課堂采用了復習引入的方法。
通過簡單的口算題、估算題引入,口算題采用全班搶答方式,先調動全班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上。三年級的學生已經(jīng)具備自己組織語言表達的能力,師選取一道口算一道估算讓生說一說自己的計算方法,如:63÷6? 91÷3 ≈ 讓生說一說自己是怎么算的,如:把63估成60,60÷6=10,所以63÷6≈10。引出學過的知識點,用乘法口訣、估算方法計算,培養(yǎng)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再引入簡單的豎式計算,如45÷5=? 72÷8= ,回顧兩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首位不夠除)的筆算除法的計算方法,喚醒學生用豎式計算的記憶,為新課教學中試商做鋪墊。
二、注重審題,學會分析
正確列式是正確計算的前提,遇到不是單純計算題時,讓學生學會審題,具備分析問題的能力。分析題目中已知什么,求什么?如例1是三年級兩個班種了42棵樹,平均每個班種幾棵樹?其實是把42平均分成兩份,說明每班得到的同樣多,所以是把42進行平均分,用除法計算。在讀題審題時,可讓學生養(yǎng)成把已知條件或者關鍵字、詞、數(shù)圈一圈、畫一畫的習慣,并能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說一說每個數(shù)據(jù)表示什么,應該怎么列式,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能力。
三、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三年級的學生具備了一定的自主思考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在新授課時教師可大膽放手讓生自主思考,給學生思考的空間,小組合作交流,同桌互相說一說,讓學困生也能在別人的講解中得到結果,共同解決問題。通過喚醒舊知、探究新知、舊知解新知,形成知識間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利用舊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學會知識遷移。
四、數(shù)形結合,理解算理。
除了利用口算方法,還應多鼓勵學生發(fā)散思維,動手操作,用多種方法解題。如42本書,可以通過畫一畫的方法求結果。讓每一個學生都經(jīng)歷分一分,畫一畫,圈一圈,一根小棒代表一棵樹,42本書就有42根小棒,每10根小棒為一捆,則有4捆小棒和2根小棒。平均分成兩份,則2捆和1根分給一個班。讓學生經(jīng)歷分一分的過程,腦海中形成42平均分成2份,每份21的認識。
學生自主列豎式,思考如何確定商的位置。匯報展示時,充分利用生成資源呈現(xiàn)學生的多種算法,讓生說想法,找到學生計算錯誤的作品展示,如把2寫再個位上等錯誤計算作品展示,充分暴露學生各種錯誤定位商的方法,讓學生找錯題,糾錯,在不斷的糾錯中結合小棒圖讓生理解商正確的書寫位置,即40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0,20是兩位數(shù),所以要寫在十位上。這里的42根小棒就是豎式中的被除數(shù)942,平均分給2個班就是豎式中的除數(shù)2,每班分得20根,就是豎式中的商,2是十位數(shù),所以要寫在十位上,建立數(shù)字與圖形間的一一對應關系,滲透數(shù)形結合思想。讓多幾個學生復述表達,在不斷的復述中讓每一個學生都理解算理,關注全體學生。
五、練習應用,形成技能
教學新課完成后,及時進行練習鞏固,能達到加深新知識理解和掌握的效果。如42÷30教學完后,馬上讓生做做一做練習,35÷7? ? ? 36÷3? ? ?84÷4? ? 81÷9,通過針對性練習,讓生算一算,結果得多少,豎式計算時商寫在哪一位上?如84里有4個20,所以2應該寫在十位上。會正確確定商的位置,通過這幾道題分析對比,找到共同點,總結兩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的算法,形成技能。
六、分析對比,總結算法。
在教學52÷2時,學生多思考,討論交流,50÷2,50里有2個20?讓生理解50里有幾個20,還剩多少個1050里有2個20,所在商20寫在十位上的新知識的印象,學困生也能在同學的復述中理解算理,由點到面,關注每一個學生。42÷2和52÷2的豎式計算,學生通過討論,比較異同點,在分析比較中總結算法??偨Y算法時,教師多強調易錯點,十位剩下的,和個位一起繼續(xù)除。
七、練習與游戲結合,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課堂教學時,把信息技術充分融入課堂,利用希沃里的課堂活動設置漂亮又有趣的練習闖關題、競賽題,把新學的知識融入其中,設置有趣的練習,讓生有腦力活動又有視覺享受,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新奇的游戲中學和玩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能進一步鞏固新學的知識。
八、培養(yǎng)學生檢查驗算的習慣。
計算的一個很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就是檢查,但很多同學還是不理解檢查什么,如何檢查?檢查方法多種,如蓋住答案,重新算一遍;通過推理把結果帶入逆推等等。教給孩子檢查的技能,減少計算錯誤率。
總之,要提高學生的計算正確率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認真?zhèn)湔n,精心設計教案,提高學生的聽課率,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掌握算法和計算的技能技巧。
參考文獻
[1]嚴厚泉.有效提高小學生計算準確率的對策研究[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4(12)
[2]李義國.探討小學高年級數(shù)學作業(yè)的多元化設計[J]. 學苑教育2014(24)
[3]沈潔.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探究[J].數(shù)學大世界.20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