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山市小欖中學 石 睿
政治主觀題是學習政治學科的攔路虎,對于選擇政治這一學科的同學來說,又是一道繞過不去的坎。尤其是新高考改革以來,廣東學生要面對的是全國性試題,那更是難上加難。新高考重點考察邏輯思維能力、思辨能力、歸納演繹能力等。新高考背景下如何答好主觀題提高分數(shù)呢?
一些主觀題解題較差的學生存在的問題:1. 死記硬背。只會背一些書本和老師總結概括的理論,不會靈活運用。2.照搬照抄。考試的時候只會照抄材料或選擇題題支,不會歸納總結,更不會提升到理論的高度。3.知識錯誤連篇。張冠李戴、生拉硬扯,犯知識性錯誤。
出現(xiàn)這些問題實質(zhì)就是沒扎實掌握理論知識和科學的解題方法;沒有改變傳統(tǒng)觀念,認為政治就是“貝多芬”,由于平時沒有積累和努力,只能忘“題”興嘆。因此要想主觀題取得突破,必須轉變觀念,克服傳統(tǒng)死記硬背、改變學習方法、培養(yǎng)能力也能突出重圍,主觀題也能取得高分。
很多同學一看到主觀題就想從書本上背上幾句,以實現(xiàn)事半功倍,殊不知變成了事倍功半。主觀題重在審題,審題是關鍵和核心。審題包括審問題和審材料。以2020 年全國文綜政治Ⅰ卷39 題為例。題目要求運用政治生活知識說明“四會管村”實現(xiàn)村民自治的工作機制及其意義。首先學生不要急于答題,先搞清楚什么是“四會”?這個問題不搞清楚,這個題很難答好。實際材料中提到了“四會”——村黨支部委員會、村民議事會、村民代表大會、村民委員會。第二什么是機制。所謂機制簡單的理解就是怎么運作的。有了四個主體,明白了工作機制,再結合材料把材料化分層次回答,問題就變得相對簡單。最后要說的是這是兩個問題,一個問題是談工作機制,另外一個問題是回答意義。少數(shù)同學答成了一個問題。審題就像寫作文,審題對了方向就對了,大部分分數(shù)就拿到了;審題錯誤,離題萬里。
中心句和關鍵詞就是材料和問題的精華和焦點。中心句往往就是一個段落的中心思想,抓住了它就抓住了主旨和材料的中心思想。中心句一般在段首或段尾,個別也有在段中的。哪些是關鍵詞呢?怎么才算關鍵詞呢?那肯定在材料中起關鍵作用,對回答問題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是和我們學習的理論有關的詞和句子,老師反復提到的重點。關鍵詞肯定體現(xiàn)出題人考察的目的和價值取向,要求學生具備的核心素養(yǎng)。所以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也要注意那些當今社會倡導的正確價值觀、黨和國家的重大方針政策、社會熱點等。同樣是在上題事例中,“四會”管村實現(xiàn)村民自治的工作機制及意義一題中,“村民自治”一詞是關鍵詞。這涉及考察我國社會主義民主,基層民主是最近幾年來考察的重點和熱點,它成為關鍵詞理所當然,這在老師平時的復習當中也肯定提到了這個重點。所以聯(lián)系村民自治,聯(lián)想到教材村民委員會是我國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基層自治組織,通過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jiān)督等方式實現(xiàn)自治,同時村民委員會接受黨的領導等知識也能很快找出答案。通過關鍵詞和理論知識的聯(lián)系,架起了一座知識的橋梁,把陌生的問題變成熟悉的知識。
主觀題中一般都有幾個段落,或者一個段落有幾個層次。我們審完問題之后就要重點審查材料。需要把材料分成幾個層次。有自然段落的一般一個段落是一個層次,在一個大的段落往往有幾個層次。需要我們?nèi)フ抑行木?,然后把材料按照不同的意思劃分層次。劃分層次意義重大,比如在上面提到的“四會管村”一題中,就可以按照四個主體把材料分成四個層次,每個主體做了什么,起怎樣的作用,對于我們解答有很大的幫助。有時標點符號也是明顯的劃分層次的好標志。通常材料中的標點“。”和“;”用得比較多,值得重點關注。一般有N 個“;”,材料就有N+1 層次。不注意這些標點,你可能會丟分或少分。
對于一些有明確考察范圍的試題,我們可以從很多方法入手,也可以開啟大腦搜索引擎,搜索知識結構和主要知識點。在學習中要善于總結,構建一課、單元、全書知識結構,明確知識聯(lián)系和知識點,為開啟搜索引擎作準備。
2021 年廣東高考文綜38 題,要求結合材料,運用政黨知識,說明十八大以來黨中央組織開展五次集中性學習教育的意義,首先就會想到關于黨的八點知識,分別從黨的性質(zhì)、宗旨、執(zhí)政理念、黨的自身建設、模范作用等來回答。
在一些材料中,我們總能發(fā)現(xiàn)有一些詞反復出現(xiàn),不懂的同學認為材料真是啰嗦,其實不然。之所以在材料中反復出現(xiàn)同一詞組,在于出題人反復提示,重在引起學生注意,它就是關鍵。
高中政治課是承接高等教育、下聯(lián)基礎教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學生必須具備一定的專業(yè)語言表達能力,這也是體現(xiàn)學科專業(yè)素養(yǎng)。能否運用專業(yè)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能否把通俗的語言“翻譯”成專業(yè)語言。因此相比于初中思政課,高中思政課專業(yè)性更強,為大學專業(yè)發(fā)展提供基礎。比如在2019 年全國文綜政治試題38 題結合材料并運用經(jīng)濟生活知識,說明中國進一步擴大進口對國內(nèi)經(jīng)濟的積極影響。答案中出現(xiàn)了很多專業(yè)政治術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產(chǎn)業(yè)轉型升級、經(jīng)濟發(fā)展動能轉換、滿足消費者美好生活需要、消費品市場供給等。沒有這些專業(yè)性術語,得高分很難。這些專業(yè)政治術語也不是從天上冒出來的,它也反應了當前社會熱點,需要我們把書本知識和社會熱點聯(lián)系起來,功夫就在于平時的積累。最后就是把找到的關鍵材料按照一定層次用專業(yè)政治術語歸納升華。
在全國政治高考卷中,主觀題占52 分,必須要跨越這個坎才能取得高分。新高考背景下,更多的考察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和綜合能力,需要平時的積累和訓練。題目是千變?nèi)f化的,但總有一些好的解決方案值得我們?nèi)ヌ骄繉W習,多一分用心,多一份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