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海燕
摘要:隨著新一輪課改的不斷推進和深入,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以學定教,順學而導的課堂教學形式已成為當前深化小學數(shù)學教學改革的關鍵所在。教育家陶行知說過:“教的法子要根據(jù)學的孩子” 我們的課堂如何以人為本,因需而設,以學定教,順學而導。這是當前教育教學的一種趨勢,也是新課程倡導的一種重要模式。在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如何做到以學定教,這是一個教育研究課題,值得每一位一線教師深思問題!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以學定教
作為一線教師,如何更好地落實“以學定教”,我覺得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進行思考。
一、我們面對的是什么樣的學生?
新時代的學生生長在多渠道多整合的信息時代,她們有自己獲取知識的途徑.老師不再是權威,不再是王者。怎么辦?“教學之道,道在心靈。”老師要走進學生的心靈,“指引學生”,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容其人,受其教。
例如,認識乘法的學習,學生的困惑處是可以用加法算,為什么要用乘法。學了分數(shù)為什么還要學百分數(shù) ?有了困惑,才有思考,有了思考,才有了學習的價值。今天的學生完全不同過去的你,無論是知識儲備,生活經驗,還是情感特征,都顛 覆了你過去的時代。面對今天的學生,需要調整的是自己角色和教學方式。
二、我們面對的是什么樣的學科?
作為老師,你是否具備了本學科的必備品質和關鍵能力?總的來說,你是否關注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換句話說,你是否關注了學生的人文底蘊和科學精神;是否關注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是否關注了學生的學會學習和健康生活;是否關注了學生的責任擔當和實踐創(chuàng)新。
具體來說,在學科教學中,你教了哪些學科知識?是表層知識,還是由表及里的學科本質?所謂表層知識,是指概念的講解,公式的推導,定理的證明。這些知識都只是殼和皮,沒有營養(yǎng),只長脂肪。而學科本質,是超越知識的外表和外殼,發(fā)現(xiàn)事物規(guī)律,揭示思想方法,體現(xiàn)核心素養(yǎng)價值文化。
學科本質知識主要指:知識的產生與來源,如乘法是怎樣產生的;事物的本質與規(guī)律,如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算;學科的思想和方法,如搭配中的學問,滲透有序思想;知識的作用與價值,如四邊形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知識的關系與結構,如前后知識的縱向聯(lián)系,上下知識的層次關系。這些學科本質知識是最有營養(yǎng)的,最適合學生的個性生長。面對這樣的學科教學,老師一定要由表及里,層層深入,深度互動。只有這樣,學生的學習才能一語道破,撥云見日,舉一反三,健康成長。
三、我們要充分認識什么是“以學定教”的教學?
新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今天的你,面對學生的學習,如何教學?過去,學生的學習主要是知識的獲得。現(xiàn)在,學生的學習主要是實踐參與,在問題解決中學習生長 。
老師要遵循“以學定教”原則,創(chuàng)設真實的問題情境,放手讓學生獨立思考,給學生獨學、互學、群學的機會。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去,給學生實踐參與、合作交流、展示分享的平臺。并讓學生分享自己的學習成果。同時,讓學生對他人的學習成果給與真誠的欣賞和評價。老師要參與學生的學 習中,在適當?shù)臅r候,對學生的學習進行點撥、指導和評價。老師要蹲下來,少一些指手畫腳,多一些關注傾聽;少一些埋怨替代,多一些欣賞等待。
在搞明白我們現(xiàn)在面對的學生、學科和學習的基礎上,我們便要開始籌劃落實“先學后教”、“為學而教”、“以學定教”了。
四、怎樣落實“以學定教”?
我覺得可以在“精準、細化、落實、啟智、感悟、規(guī)行”12個字上面下功夫。
1.“精準”:在課堂教學的建構上,以學生為本,以自主學習為基,以合作學習為形式,以發(fā)現(xiàn)問題為導向,從問題中來,精準的找到問題的所在,針對性強的展開教學活動,以小組合作為形勢,把“教 堂”變成了“學堂”,真正的做到了以生為本,學生做學習的主人,激發(fā)了學習的興趣,培養(yǎng)了學生勇于嘗試,責任與主動性,激揚了生命的活力。通過先學后教,以學定教,為學而教,小組合作,師生探究,尊重學生的個性,讓每個學生都成為最好的自己。
2.“細化”:在教學環(huán)節(jié)的目標設計(小組合作)上,通過自主學習(課前預習)、合作學習、自主展示、小組展示、自我評價等五個環(huán)節(jié),通過系統(tǒng)的訓練,合作的方法、秩序、分工、人員搭配,如何展示,如何評價等都細化、仔細做了易操作,激興趣,有效果的操作方法和要求。
3.“落實”:在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上,關注每一個學生,讓每個孩子都有展示的機會,給每個學生展示的平臺,規(guī)劃的細化,有效(分層教學、課前三分鐘、集體備班),要求明確(小組合作、對話、展示等),通過合作學習,分享,解決問題,一個個環(huán)節(jié)都落實落地,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感與擔當,培養(yǎng)學生的領導力。
5.“啟智”:在合作的學習上,自主展示的過程中,學生通過個體性和全體性的活動,形成和諧、友好,合作、互助、競爭的共生共長共情的關系。而共同到達成功的彼岸,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表達能力、診斷能力、運用信息化學習手段的能力等。增長見識,發(fā)揮潛能,體驗獲取知識的樂趣,啟迪智慧,培養(yǎng)學生追求卓越,善于創(chuàng)造,敢于挑戰(zhàn)困難的品質。
6.“感悟”和“規(guī)行”:在探究學習方式上,改變教育的格局,學生在學習活動過程中,不僅學會了知識,還學會了合作和各種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了愛與尊重,誠實守信的品格,更重要的是通過評價的體驗感悟,能夠自主成長,調整和推進自身學習的自我認知,自我監(jiān)控,規(guī)范行為,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這也更有利于立德樹人,發(fā)展素養(yǎng)。
遵循規(guī)律,步驟清晰,逐項攻,遞進學。讓學生回到課堂中心,讓學生能說、能讀、能論、能疑、能做,能被肯定,能被牽引,能被激發(fā),達成的絕不僅是課堂目標。而是培養(yǎng)了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出未來社會需要的人。由教定學到以學定教,最終教學相長,大道也。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數(shù)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5.
[2]季賽霜.如何提高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的實效性[J].文淵(小學版),2020(11):651.
[3]皮連生,楊心德,吳紅耕.學與教 的心理學[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