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濤華
【摘要】在新課改視角下,高中英語課堂教學必須創(chuàng)新。在理念上、方法上、技術支撐上都應該以學生為中心,以激發(fā)學生興趣為出發(fā)點,以夯實學習過程為推進點,以真正提高英語環(huán)境下的學習力為落腳點。高中英語教師應通過情境開路,讓學生樂學;圖示助力,讓學生善學;拓展延伸,讓學生深學,做精做細高中英語教學“三部曲”,使高中生的英語學習有滋有味而且節(jié)時高效。通過高效三部曲,提升他們英語學習的效率。
【關鍵詞】高中英語;高效學習;營造情境;思維導圖;拓展深學
【中圖分類號】G633.4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4—0463(2021)21—0097—03
一直以來,英語都是高中學科中的“硬骨頭”,學生學起來比較困難,有的難在語法掌握,有的難在英語習作,有的難在口語交流……不同維度與不同層面的“難”,換來的是學生的氣餒、課堂的低效與教師的無奈。如何打造高效英語學習的新時空,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提高學習效率,如何用一種更無痕、更有效的方式助力于學生的全面成長,成為英語教師時時涵詠的重要課題之一。
一、情境開路,讓學生樂學
好的課堂要“尋回學習的趣味”[1]。“趣”源于什么?源于情境,源于具體的、有效的、新穎的學習情境。好的情境就是學生樂學的動力源,就是學生善學的催化劑。學生一旦身處于恰到好處的情境中,學習上的高效就容易變成看得見的現(xiàn)實。
1.媒體情境不可或缺。從平面到立體,從單一到多維,從局部到大面積的覆蓋,從班班通到數(shù)字化校園,信息技術成為一大利器介入到學科教學中,已經(jīng)成為一種常態(tài),并且高中英語學習亦然。比如,在“The Necklace”的學習中,利用教育云平臺播放一個表現(xiàn)校園美好生活的情境,之后拋出話題:“What’s your dream school life like?”讓學生盡情對話。這樣的動態(tài)場域中,學生的積極性更高,思維靈敏度更好,事半功倍的可能性更大。思維阻塞時、視域狹窄時、互有分歧時、想象拓展時,讓高新技術恰到好處地融合進來,必將為英語學習的高效助力?;诖?,高中英語教師,應在課前多下點功夫,或利用微信群或釘釘群提前調研學生預習中的點點滴滴(包括學習障礙),或依托云平臺進行資料上的篩選、盤活、甄別與重組,或做意蘊十足的PPT課件、微視頻和微課,力爭讓學習更加搖曳生姿,當然也更加高效、厚重且事半功倍。
2.角色扮演不可或缺。角色扮演是情境教育中的重要形式。因為親自扮演永遠比做一個“旁觀者”好“,演”中才有真體驗,才有刻骨銘心的感受。高效的英語學習,不應僅僅拘囿在“讀讀”之中,更應在“演演”中向前推進。相對于單一的“讀”而言,“演”中學生學習情趣的濃厚,思維能力的提升,參與交際能力的提升,才是英語學習中更富理想化的境界。仍然以“The Necklace”教學為例,分組讓學生模擬文本中原有的對話,必要時進行真實的角色扮演。其中角色分配、角色演練、場景布置和角色表演都考驗著學生。相信,這樣的扮演之后,無論是知識技能方面,還是英語核心素養(yǎng)方面,學生都有一個大的收獲。如果有必要,什么繪本表演、情景劇表演、體驗式團體情境表演,均可以介入到英語學習中,讓學生在學習的同時提高英語學習能力。
3.生活情境不可或缺。“源于生活而反哺于生活”不僅僅適合于語文學習,同樣適合于英語學習。的確英語是老外的語言,但同樣可以解釋現(xiàn)實,可以印證生活。當英語學習與沸騰的現(xiàn)實掛上鉤,學生的積極性更高了,學習效果更明顯了。因而,營造活潑的生活情境不可或缺,就地取材構建生活情境,應該成為教師打造高效英語新時空的一個基本策略。比如,“Pubic Transport”的學習中,可利用多媒體出示生活中司空見慣的公共交通設施,如“Subway”等,從它們給人們帶來的便利進行暢談。這樣的情境拉近了學生與生活的距離,一種親近感油然而生。
二、圖示助力,讓學生善學
一目了然的圖形遠比枯燥的文字更能讓學生厘清知識內在的機理。的確,文字呈現(xiàn)出來的是散亂的點,而圖形則將一個個點聯(lián)結在一起了,完成了結構上的合攏與整體上的把握。高中英語學習中,師生應該愛用圖、巧用圖、善用圖。
1.整體把握,助力于知識的建構。表面看,諸多英語知識點似乎毫無聯(lián)系,各自成為一個體系;往深里看,此知識點與彼知識點在更深處“藕斷絲連”。把握或者厘清更深處的“絲連”,往往就具備了舉一反三的眼光,而這對于提高學生英語學習大有好處。如,在教學Ma-dame Curie時,整體把握居里夫人的特點:創(chuàng)奇、敬業(yè)、極度追求真理等,然后由一個中心詞出發(fā),以年代線索為分支(如1867、1891、1895、1898),制作一個“蛛網(wǎng)型的思維導圖”[2]。不僅僅是把握人物特點,其他如詞匯、語法、閱讀、作文等,均應該通過思維導圖進行整體建構。愈整體,知識之樹愈豐茂;愈整體,學生的英語學習愈高效。
2.化繁為簡,助力于問題的解決。思維導圖,從本質上講是一種簡煉的思維模式。學生在學習中發(fā)現(xiàn),用很多語言解釋不清的知識點,往往用一幅圖就讓人茅塞頓開。思維導圖往往化繁為簡,直奔中心,往往以一種更直接的方式揭示了知識的本來面目。以人教版Unit5 Reading First Aid For Burns的學習為例,因為內容多,分支多,一時間讓學生眼花繚亂,不得要領。部分小組互有爭議:“究竟是并列關系?還是遞進關系?”正當嘰嘰喳喳分不出“對錯”時,一個學生用思維導圖展示出其并列關系——一個簡單的圖案使大家達成共識??梢?,當諸多瑣碎、復雜的因子“附”在問題表面,使學生云里霧里時,使問題藏于“水面之下”時,不妨引領孩子們畫畫思維導圖,化無形為有形,化復雜為簡單,化晦澀為清晰,讓他們進入輕松學習境界的同時助力于問題的解決。
3.內化記憶,助力于能力的提高。既然思維導圖在英語學習中發(fā)揮著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提高學生自己制圖能力就顯得不可或缺。教師首先應該引領學生找準中心詞或“關鍵詞”(即所謂的“主干”),然后嘗試引出“分支”?!胺种А辈⒎怯嘤?,而是應該基于文本有所取舍。主干與分支、分支與分支之間究竟是什么關系,屬于隸屬關系的應該用什么符號,屬于并列關系的應該用什么箭頭,都應該在慎重考慮之后進行。至于應該用什么圖形,應該裝飾什么顏色,如何凸顯最關鍵的那部分,都考驗著學生的智慧和耐心。
三、拓展延伸,讓學生深學
“課堂小天地,天地大課堂”[3]。這里的“小”雖然僅僅指向英語課堂這一方天地,但英語學習的外延并不小,所以可以小中見大;這里的“大”意味著英語學習的場域之多,資源之多和學習形式之多。教師應該引領學生演繹“小”和“大”的精彩,力爭使英語學習達到“1+1大于2”的效果。
1.拓展于口語應用。時下,英語文本學習和口語運用“兩張皮”的現(xiàn)象還時有存在。的確,課內學會了“N”個單詞或句型,課后卻一直不用或不會運用,實在是得不償失。唯有學用結合,才是讓所學所得得以鞏固下來的有效方法。在口語應用中,如何界定,如何描述,如何替換、如何傳譯、如何猜測等都考驗著學生,比如我聽不懂I love you,但替換I want to kiss you,I want to hug you,I will show my heart to you等,之后的交流或許就變得通暢。作為教師,應該引領學生在英語環(huán)境中,積極主動地與家長對話,與高或低年級的學生對話,與當?shù)氐耐庹Z導游對話,甚至有機會時與旅游到此的外國人對話;也可以在網(wǎng)絡平臺中進行虛擬對話,嘗試在微信、QQ、釘釘中通過語音與別人進行英語對話,力爭通過扎扎實實的具體行動,通過課內外交際平臺的多維構建,不斷豐富英語口語內容,并提高英語交際能力。
2.拓展于多重閱讀。英語世界何其廣闊,僅有課內閱讀是不夠的。一篇文本的學習結束之后,應該引領學生讀讀相關背景資料、相似語法結構、相似內容文章。從本文到他文,從本作者到他作者,從本單元到與此相關的群文,學生“得法于課內運用于課外”。這樣的閱讀中,如果能夠達到相互印證、補充、互鑒的作用,甚至達到洞開視域、豐盈精神、滋養(yǎng)品性的目的,那就是閱讀之幸和學生之幸。教師應該為學生的多重閱讀提供條件,開放圖書室、開放網(wǎng)絡平臺、開放家校通訊平臺,引領學生從網(wǎng)上下載彼此相連的閱讀材料,或從圖書館借閱相關文本,或親子共讀,或師生共讀,讓延伸閱讀、個性閱讀和拓展閱讀成為學生英語學習中的常態(tài)。實踐證明,學生讀得愈多,視域就愈開闊,舉一反三的能力就愈強,英語環(huán)境下打開的世界就愈寬廣。
3.拓展于作文提高。吸引(閱讀)和傾吐(寫作)一直就是閱讀中的兩翼,高中英語學習亦然。必要的、深度的閱讀之后,應該引領學生拿起筆用英語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當然,這里的英語寫作不是純粹的模仿,不是對原有文本復制粘貼,而是有所創(chuàng)新,有所拓展。某些話題不是拘囿于當下,而是跳脫出來;不是形似,而是神似;不僅僅是現(xiàn)有“生成點”的表達,更是“拓展點”的延伸。比如,“Cultural Relics”的學習之后,進行Cultural Relics in my Hometown的寫作,有的從付川小曲入手,有的從“花兒”民歌入手,有的從羊皮馬甲入手,呈現(xiàn)出英語環(huán)境下家鄉(xiāng)文化遺產(chǎn)的多重風貌。這樣的拓展練習多了,學生滋生了濃濃的成就感——能夠在英語環(huán)境下進行“吾手寫吾心”。
總之,打造高效的英語學習新時空,一定還有更多的渠道與方法。無論何種方法,都必須以學生為中心,以激發(fā)學生興趣為出發(fā)點,以夯實學習過程為推進點,以真正提高英語環(huán)境下的學習力為落腳點。英語教師應該俯下身子,關注真實學情,注重傳帶方式,發(fā)揮正向效應,引領學生在英語的密林中漸行漸深,收獲沉甸甸的英語的“色香味”。
參考文獻
[1]陳智峰.追求教學之“趣”[J].教師月刊,2017(04):19.
[2]楊圓圓.談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幾種常見的思維導圖[J].中小學教學研究,2016(08):29.
[3]陳俊一,程曉云.竇桂梅:站在課堂上的校長[J].教師月刊,2015(02):27.
編輯:趙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