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玲
摘? 要:中國素有“禮儀之邦”,講“禮”重“儀”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幼兒期對兒童進行禮儀教育,能夠促進幼兒養(yǎng)成良好禮儀行為習慣,健全幼兒的人格,促進幼兒健康發(fā)展。然而,培養(yǎng)幼兒禮儀行為習慣的關鍵在于家庭。因此,家長應意識到幼兒禮儀教育的重要性,營造溫馨和諧的家庭環(huán)境,選擇合適的禮儀教育內容和時機,促進幼兒健康、文明、快樂地成長。
關鍵詞:兒童禮儀;家庭禮儀;教育
近年來,兒童的禮儀教育問題成為了社會的重要關注點,兒童時期的禮儀教育是促進幼兒全面發(fā)展的關鍵,應把幼兒的禮儀教育放在首要位置,引導幼兒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一、兒童禮儀教育的必要性
兒童禮儀從字面上理解是兒童在家庭、學校、社會的行為規(guī)范。而深層次的意義在于,所有的行為背后都蘊含著尊重心、恭敬心、感恩心和同理心。因此兒童禮儀教育不是一般的禮貌教育,而是一種道德修養(yǎng)的教育,健全人格的教育。而對兒童品格和道德形成影響最大的是他的童年,是他最先開始接觸到的家庭。人的社會化始于家庭,人的禮儀的養(yǎng)成也必然從家庭開始。而家庭中,父母是孩子最直觀的老師,孩子從出生起最快速的學習方式就是眼睛,他在模仿中成長,甚至潤物細無聲。因此,家庭教育在所有的教育中,是最基礎、最關鍵的教育。孩子未來的社會適應性的強弱,很大程度上是取決于他所受的家庭禮儀教育。
二、 開展兒童家庭禮儀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營造良好的家庭禮儀氛圍
《墨子》中有言“染于蒼則蒼,染于黃則黃”。孩子浸染于怎樣子的家庭,以后將也會是怎樣子。家長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后是溫文儒雅、彬彬有禮、積極樂觀的孩子,而培養(yǎng)出這樣子的孩子的前提需要家長營造一個友善、有愛的禮儀家庭氛圍。
1.消除“負面指令”
現代中許多家長與孩子的溝通語言都喜歡使用“負面指令”。例如:孩子拿著水杯,“小心點,別灑了”。孩子想出去玩,“老是想去玩,小心考試考不好”。孩子們每天在這樣子的語言環(huán)境中長大,他們聽到的永遠是高壓的、預設的指令,而不是指導性的建議。久而久之,孩子的行為習慣并沒有改正,甚至更加反向發(fā)展。若是,將這些“負面指令”消除,換成指導性的建議,孩子也許更容易接受一些。例如:孩子拿著水杯,“雙手拿著比較穩(wěn)哦”。孩子想出去玩,“快要考試了,我們出去玩一會回來就認真學習哦”。這些語言的意思是相同的,但是讓孩子心中萌發(fā)的動力卻是不一樣的。語言背后反映出來的是父母的心態(tài),孩子是能夠真切地感受出來的。孩子的許多行為是需要父母耐心指導示范的。
2.尊重孩子也是家庭的小主人
孩子作為家庭的小主人,有權利也有義務。孩子需要參與在家庭中的自我管理還有家務。尊重孩子就是尊重他參與的權利。很多家長都習慣包辦孩子的所有事情,包括決定孩子要做什么事情。日常生活中,家長應該尊重孩子的想法,多采用積極性的語言,促進孩子思維能力的發(fā)展,讓孩子養(yǎng)成自己解決問題的習慣。
(二)建立良好的家禮、家規(guī)
猶太人的箴言:“教養(yǎng)兒童,使他行走正道,就是到老也不會偏離”。而家庭中對孩子進行禮儀教育最合適的方法就是建立規(guī)則規(guī)矩——家禮、家規(guī)。家禮、家規(guī),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家庭禮儀,是所有的家庭成員需要遵循的生活規(guī)范和禮節(jié)、儀式,同時它也是對家庭良好氛圍形成的一種約束力。其內容包括了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問候的禮儀、交談的禮儀、餐桌的禮儀、待客的禮儀、就寢的禮儀以及家庭成員互相尊重、關心、理解、誠實、信任的要求等等。然而良好的家禮、家規(guī)的建立,需要的不是父母的獨斷決定,而是兒童也一同參與進來。只有兒童內心理解并且接納的家禮、家規(guī)才能得到良好的執(zhí)行和貫徹。因此,家庭成員在制定家禮、家規(guī)過程中需要讓兒童認識到每一條規(guī)則的原因,讓兒童能夠主動地執(zhí)行,真正實現“自律”。
(三)開展兒童家庭禮儀教育最有效的方式是“身體力行”
父母在孩子面前的一言一行,對孩子都會產生影響:媽媽在公車上給孕婦讓座,爸爸把好吃的菜夾給了爺爺,爸媽之間相互尊重相互愛護……孩子們都在父母的孝順中學會了孝,在彼此的笑臉中學會了“愛”,在彼此之間富有尊重感的語言中學會了語言表達的方式。對于兒童的禮儀教育,身教一定是大于言傳的。因此,在家庭禮儀教育中,家長要特別注意自己的儀表形象以及言行,形象至少要做到莊重、整潔,要做到言行一致。家長教導孩子的禮儀規(guī)范首先是自己要做到,否則孩子將難以接受,自己的形象以及威信也會受損。家庭環(huán)境要注意整潔,孩子在優(yōu)雅的環(huán)境中也會慢慢地注意自己與該環(huán)境不協(xié)調的的不文雅行為。家長們日常待人接物要和善、從容、有條理,在這種行為的熏陶下,孩子也會養(yǎng)成從容待人待物、遇事沉著冷靜的行為習慣。家長們“身體力行”,努力實踐著規(guī)范的文明禮儀,成為孩子心中的“好模范”、“好榜樣”確是家庭禮儀教育最有效的方式。
兒童禮儀的教育如同孩子成長的一個根基,基礎部分牢靠結實,決定了孩子未來的氣質風格和高度廣度。兒童擁有良好禮儀修養(yǎng)離不開家庭教育。紀亞飛說過:“種下一棵樹最好的時機是十年前,其次就是現在”如果家長們懂得在這最好的時機里將家庭禮儀教育引進家中,使孩子學會待人彬彬有禮、處事得體大方,這等于是教給了孩子無限幸福的秘籍。
【本文系惠城區(qū)教育科研課題《幼兒園大班禮儀教育策略的探索研究》成果(課題編號:2019HCKT098)】
參考文獻:
[1]郭百靈.開展學前兒童家庭禮儀教育的意義及其有效途徑 [J] 齊魯師范學院學報.2014
[2]張洪燕.試述幼兒家庭禮儀教育的實施[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8:114-115.
[3]紀亞飛.教孩子學禮儀[M].中國紡織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