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琴
摘要:在語文的教育教學過程中,由于小學生的心理發(fā)展還不成熟,因此有一部分學生會因為各種習慣問題、心理問題造成一定學習上的阻礙,這種問題學生是教育教學工作者應該提起重視的學生群體,需要對他們進行正確的引導,幫助他們逐步走向正確的方向,讓他們可以跟大家一樣正常的進行學習。
關鍵詞:小學語文;問題學生;轉化策略;實踐研究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45-058
一、問題學生的心理成因
1.自卑心理
有一部分問題,學生是因為自己的成績經常不理想,并且在學校之中受到過老師非常嚴厲的批評,這個時候,學生由于需要面對老師的批評,家長的不理解和同學之間的嘲笑,因此產生了非常強烈的自卑心理。他們的自卑心理會讓他們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抬不起頭來,他們總是感覺自己比不上別人,相比別人來說自己差很多。他們認為自己在學習上不管多么努力,別人也看不到自己努力的成果,因此,而在學習的過程中,他們的心態(tài)逐步失衡,因為在學習上得不到老師認可家長認可,所以他們就轉向其他方面,引起老師和家長的注意。常??梢园l(fā)現(xiàn),自卑心理嚴重的學生,上課時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夠及時的跟著老師的節(jié)奏進入狀態(tài),在學業(yè)上沒有什么追求,相反對于一些可以吸引別人目光的奇裝異服非常有追求。
2.戒備心理
這部分心理形成的原因是有一些學生在日常在學校的學習過程中,多次受到挫折,受到老師的批評,他們認為無論自己的學習有多么努力,所有的表揚和獎勵也輪不到他們,相反,如果一旦出現(xiàn)什么錯誤的,是需要被批評才會輪到他們,因此他們心態(tài)失衡,對老師說的話十分的不在意,認為老師就是針對自己,老師對于他們進行教育的過程中,他們也會當作耳旁風聽不進去,甚至認為老師在故意針對他們。
3.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的出現(xiàn),可能是由于老師和家長對于對于學生過分的壓榨,甚至有體罰,語言暴力等情況,讓學生在心理上對老師和家長產生了非常強的抵觸。正是由于這種抵觸心理的存在,他們更不愿意聽老師和家長的話,在平時的學習中,也不注意學習,相反老師和家長越希望他們怎么樣,他們越不怎么樣,朝著相反的方向發(fā)展,這樣的心理也會造成學生行為上的偏頗以及成績的不理想。
二、問題學生轉化策略研究
1.號脈尋根做學生的知心朋友
對于小學語文老師來說,他可能面對的學生非常多,沒有辦法一一照顧過來,但是針對這些出現(xiàn)明顯的有問題的學生,老師一定要注重對他的關注,對他多一些關心和關懷,而不要一味的打壓逼迫。在平時的教育教學過程中,不要用老師的身份去強迫學生做些什么,尤其是針對問題學生更重要的是應該尋找到他們心理問題的來源,他們之所以變成這樣的原因,根據(jù)對原因的剖析,進一步了解學生。在了解學生的基礎上,有針對性的進行引導。
在我的教育教學實踐過程中,遇到過這樣一名轉校生,他是因為在上一個學校曠課輟學等原因來到了我所在的學校。作為一個老師,不要因為學生的過去而對他一味的否定,要給予他關懷和愛,讓她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同時要鼓勵他從原來的心態(tài)中走出來。記得有一次,這個學生沒有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yè),我就詢問他為什么沒有完成,老師在課上布置的作業(yè)。他說因為沒有帶筆,沒有辦法完成作業(yè)。這個時候如果是一般老師,可能就會對他給予嚴厲的批評,質問他為什么不帶筆?為什么找借口不完成作業(yè)?但我并沒有,我覺得應該對他給予鼓勵和引導,于是我拿了自己的一支筆拿到他面前,并告訴這名學生,我相信你一定可以把作業(yè)做得非常好。后來這名學生也出色的完成了作業(yè),同時在學習態(tài)度方面,也有了很大的進步。
二、運用激勵機制體會成功的快樂
對于一部分在學習上存在困難的學生來說,他們可能是因為自己沒有受到重視。在這個時候,老師要對他們給予足夠的關注,同時又對他們的進步,進行充分的鼓勵和表揚,激發(fā)他們想要繼續(xù)學習的信心。
例如,我在《金色的草地》這一節(jié)課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我會讓學生進行課文的朗誦比賽。在這個時候,我就會對有問題的學生格外的關注,有針對性的糾正他們的朗誦,讓他們可以在朗誦中得到鍛煉,得到老師的重視。講臺上朗誦的時候,我也會注意有問題的學生,幫助他們樹立自信,讓他們也感受到老師很關注他們,也會表揚他們,讓他們重拾學習的信心。
三、因材施教,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對于一部分問題學生來說,他們可能是因為沒有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這個時候,老師就應該針對每個學生的不同情況,積極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同時對于一部分問題學生,我也會采取一對一,為他們進行幫扶的策略。
我在教學寫作《我們眼中的繽紛世界》這一節(jié)課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有些問題學生是沒有辦法跟上這部分的寫作課程的,我會借助課余時間為他們輔導,讓他們先看短片、視頻,是有關這個世界的風景或者是人情的溫馨故事。他們在看完這些故事之后,或多或少會有一些啟發(fā)。我再引導他們進行寫作,就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可以激發(fā)他們的寫作熱情。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育教學過程中會遇到一部分有問題的學生,老師應該給他們鼓勵對他們進行積極的引導,讓他們可以在未來的學習中逐步改善。一味的批評可能適得其反,需要老師們對于如何幫助他們更改好轉變,有更深入的研究。
參考文獻
【1】皮亞杰:《兒童心理學》,商務印書館,1980年版
【2】霍華德·加德納:《多元智能--7種智能改變命運》,新華出版社,200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