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頌 劉文昊 湯迎紅 米承繼
摘要:隨著國家對于“新工科”的建設要求越來越高,教育部對于高校課堂的質量也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本文分析了內燃機課程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的弊端,提出針對內燃機課程教學建立分層分類教學模式,并探討了教學改革中存在的問題和解決方法,以提高課堂的效率和質量。
Abstract: As the country has higher an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engineering courses",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has also put forward stricter requirements for the quality of college classrooms.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ourse, proposes to establish a hierarchical and classified teaching mode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ourse teaching, and discusses the problems and solutions in the teaching reform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and quality of the classroom.
關鍵詞:分層教學;教學模式;教學改革;內燃機課程
Key words: hierarchical teaching;teaching mode;teaching reform;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ourse
中圖分類號:O1-4?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4-957X(2021)01-0256-02
0? 引言
為了主動應對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chǎn)業(yè)變革,打造世界工程創(chuàng)新中心和人才高地,教育部提出建設“新工科”,以培養(yǎng)實踐能力強、創(chuàng)新能力強、具備國際競爭力的高素質復合型新工科人才[1]。隨著“新工科”建設背景下國家戰(zhàn)略需要對專業(yè)建設的不斷深入,高校對于工科專業(yè)學生的培養(yǎng)要求越來越高,學生的職業(yè)發(fā)展需求也越來越呈現(xiàn)出多元化的趨勢。由此可見,面對時時更新進步的戰(zhàn)略背景,針對各不相同的學生情況,高校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并且不斷迭代更新。因此,培養(yǎng)什么樣的學生、怎樣培養(yǎng)學生是高校教育需要不斷探討的問題。近年來,教育部不斷強調:消滅本科“水課”,為本科生科學“增負”,曾在《關于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的實施意見》文件中明確提出了“全面開展一流本科課程建設,樹立課程建設新理念,推進課程改革創(chuàng)新,實施科學課程評價,嚴格課程管理,立起教授上課、消滅水課、取消清考等硬規(guī)矩”[2]。因此,如何響應教育部的號召,制定出一套集層次化、個性化、人性化等于一體的教學模式迫在眉睫。
1? 傳統(tǒng)教學模式探討
目前,無論是本科生教育還是研究生教育,國內高校普遍采取大班上課的教學制度。首先,對于本科生而言,大一新生通過高考這道門檻從全國各地進入大學,但是由于各個省份的教育資源、教育水平以及高考試卷難度不統(tǒng)一等一些方面的原因,導致每一位學生的知識儲備以及學習能力參差不齊。與此同時,研究生教育在招生時也存在一志愿上線和調劑上線的區(qū)別,這就導致了不同學生的專業(yè)課考查內容還有掌握水平不盡相同。其次,以研究生教育為例,很多高校的研究生院在日常教學上,無法做到像本科教育一樣一個教室里只有同一個專業(yè)的學生上課,只能采取混班制教學。以內燃機等專業(yè)課程為例,同一個教室里上課的學生知識基礎程度并不一樣,內燃機課程是機械工程、車輛工程等專業(yè)學生的專業(yè)基礎選修課程,但是相對于其他專業(yè)研究方向有所涉及的學生來說,并不是他們的學習側重點,甚至在本科四年學習階段可能都沒有接觸過,這就導致老師在授課時相當吃力,無法合理把握上課進度和教學深度,同時導致有一定基礎的同學“吃不飽”,基礎稍差甚至沒有基礎的同學“跟不上”的現(xiàn)象,老師和學生均感到疲憊。我們需要究其原因,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2? 分層分類教學改革中存在的問題
2.1 疏導學生心理問題
在分層教學改革的實施過程中,會遇到有學生對改革不理解的一系列問題[3],比如認為大家都是在同一起跑線不應該區(qū)別對待,學校和老師不應該戴著“有色眼鏡”看人。針對這一問題,在分層教學改革實施之初,學校和老師就應向學生傳達好改革實施的背景、初衷和目的等。面對分層教學過程中的心理變化,如自卑和自負心理等,需要老師在發(fā)現(xiàn)后及時疏導和解決[4]。
2.2 人員配置問題
實施分層教學改革勢必會增加教學樓教室輪換使用率的壓力,學校給學生和老師排課問題上的壓力也明顯增加。內燃機課程作為一門專業(yè)基礎選修課程,因此會需要更多的專業(yè)老師來授課,必要時可以增強師資力量,聘請校外企業(yè)知名學者和技術人員豐富內燃機課程的內容。另外,如何區(qū)分學生的層次,將所有學生分成幾個層次,制定一個怎樣的分層標準等等一系列問題需要學校、授課老師以及相關研究人員共同研制出一套客觀、合理、可行的分層標準方案[5]。
2.3 管理難度問題
分層教學改革,便意味著很多同學無法按照行政班級的劃分一起上課,甚至可能不在同一時間段上課,因此,這一改革大大加強了管理上的壓力。而且,打亂系、專業(yè)、班級的體制區(qū)分,讓一個教學班的學生在同一起跑線,這一制度可能會讓原行政班級出現(xiàn)缺少凝聚力、組織松散的現(xiàn)象[6],因此在內燃機課程的實訓操作環(huán)節(jié)需要加強管理,以免出現(xiàn)安全問題。
3? 分層分類教學模式探索
3.1 聽其言,觀其行
內燃機課程作為專業(yè)基礎性選修課程,具有一定的難度,我們需要以學生為出發(fā)點,關注學生對于內燃機課程的真實感受,這是推進內燃機課程分層分類教學模式改革的重要途徑。我們可以開一個座談會或者和學生一對一聊天,交流在內燃機課程學習過程中遇到的重難點,得到及時有效的反饋,并將其作為教學改革不斷改進的動力和源泉。
3.2 取消內燃機課程大班制課堂
學生進行分層分類,因材施教,對癥下藥,從而不讓內燃機課程淪為“水課”。具體來說,在專業(yè)人數(shù)較少的情況下,讓需要學習內燃機課程的機械工程、車輛工程專業(yè)等學生分層次分班授課,擬定ABC三個層次為宜,避免一個教室的學生水平層次不齊,老師上課也會相對輕松,盡量減少學生因跟不上進度帶來的自卑和焦慮。
另外,在各層次班級授課的過程中,可以將學生分類,在課前交給學生不同的學習任務,老師只起到導向和補充的作用。比如,在學習“內燃機特性”這節(jié)課時,一部分學生負責“內燃機工況”的知識點,一部分學生負責“內燃機的磨合試驗與功率標定”的知識點,剩余學生負責“內燃機的可靠試驗”等內容,讓學生按照分組在課前共同學習與探討,然后在課堂上進行學習匯報,最后再由老師進行點評和補充。這樣的教學模式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主動學習[7],講解自己認為重要的知識點,能夠加深知識的印象,而且一個班級里都是同一層次的學生,他們所把握的重難點也是大致相同的,這對于內燃機課程教學的效果是事半功倍的。
3.3 強化實踐學習
內燃機課程分層分類教學改革除了計劃上有變化外,還應該在操作實訓方面下功夫。具體來說,在實地介紹內燃機內容時,將學生分成兩組,A組和B組分別學習和了解汽油機和柴油機,這樣避免了全部人的學習扎堆,提高學習效率。其中,A組老師介紹汽油在氣缸中燃燒,高溫高壓的燃氣推動活塞做功的工作原理,內能轉化為機械能,在說明完汽油機的操作方式和安全問題之后,再將A組進行細分,一部分近距離觀察汽油機結構,并思考每部分的用途;另一部分學生上手操作并感受汽油機的四個沖程,分析每個過程和四個沖程之間的邏輯聯(lián)系。過后兩部分學生互換任務并交流心得與感受。在深刻理解了工作原理之后,老師可以對汽油機的應用等內容進行補充,并在實訓基地展示相關應用,讓那些無法課堂展示的內容在實訓基地得以實現(xiàn)。B組學生可以采取相同的方法進行實訓教學,比如講柴油機和汽油機放在一起進行對比,找出異同。另外,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帶領學生對蒸汽機、內燃機、汽輪機、噴氣發(fā)動機進行類比學習,面對面觀察機器的這種直觀感受比圖片來得更為真實和深刻。
另外,學??梢詮膬热紮C相關企業(yè)引進高水平高層次的技能人才[9],加強校企之間的合作,給學生帶來內燃機技術領域的前沿講座,帶領學生到相關企業(yè)進行參觀,保障實訓等相關教學內容的順利實施[8],更好地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
3.4 考核制度
在期末考核的時候不能夠單單考核理論知識而忽略了實踐操作的內容。以內燃機課程為例,理論知識和動手能力應該是并重的,因此我們需要基于學生的課程學習情況,針對不同類型的班級制定出適合本班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制定出合理的考核方案,改變各項標準在期末考核中的評判權重,給出一個客觀的成績[10]。
4? 結論
近年來,國家對于“新工科”的建設要求越來越高,教育部對高校課堂質量的要求也越發(fā)嚴格,因此,高校需要思考出真正適合學生發(fā)展的培養(yǎng)方案。高校在實施內燃機課程的分層分類教學模式改革時,需要注意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合理客觀地對學生進行層次區(qū)分,提高內燃機課堂的教學效率,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以實現(xiàn)多樣化、層次化、個性化、人性化的統(tǒng)一。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工業(yè)和信息化部.中國工程院關于加快建設發(fā)展新工科實施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yǎng)計劃2.0的意見[EB/OL].2018-10-18.
[2]教育部.教育部關于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的實施意見[EB/OL].2019-10-30.
[3]魏曉紅.高校大學英語分層教學模式的探討[C].2019-06-01.
[4]劉冬梅.分層教學在高校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2019-08-11.
[5]高峰.高校思政授課討論分層教學模式的探討[J].2020-04-15.
[6]余昌永.高校物理分層教學的理論研究與實踐[J].2019-07-24.
[7]劉杰,張昕,胡準慶.內燃機仿真技術教學探討[J].2020-10-30.
[8]倪燕萍.關于船舶內燃機制造與維修專業(yè)教學改革分析[J].2012-03-23.
[9]蔡一正,熊新,林鑫焱,耿龍偉.應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分層培養(yǎng)模式探究[J].2020-07-25.
[10]朱操.過程考核在內燃機實訓課程的運用[J].2012-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