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衛(wèi)龍
摘要:化學作為對物質的性質、結構、變化規(guī)律、組織進行研究的一門實驗科學,尤其是新課改體系的相關要求,僅依賴傳統(tǒng)的教學法是無法實現的,需通過信息技術的運用,以信息化促進教育現代化,實現新教學模式的探索?;诖?,本文主要對新課改背景下高中化學有效教學策略進行了有效的分析。
關鍵詞:信息技術;化學教學;實踐策略
引言
化學是高中教育階段中的一門重要學科,具備非常強的實踐性、理論性、抽象性特點。隨著新課的改革進一步的深入,需重視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在課堂教學中需進一步活躍課堂教學氛圍,使學生在愉快積極的環(huán)境氛圍中達到高效學習的效果。
一、創(chuàng)設合理高效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
創(chuàng)設構建合理高效的教學情境,讓學生處于真實的自然環(huán)境,或者是社會環(huán)境之中,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應用現代科學信息技術構建與學習內容相關聯的情境,先將所有學生的課堂注意力引導到學習的中心環(huán)節(jié)上,再通過提出相應的問題,引領學生進行深刻有效的思考,幫助學生明確知識內容的來源與框架,并能夠更加全面有效地汲取新的知識內容。
例如,化學教師在向學生講授高中化學《乙烯》的相關知識時,如若教師直接將教材之中的內容向學生進行理論性和抽象的講授,學生會感到十分乏味單一,因此,教師可以先使用多媒體大屏幕向學生展示各式各樣的水果照片,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在學生觀看各種水果的同時,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請問同學們,如若你在商場買回來的水果還沒有完全成熟,那么有沒有什么辦法讓水果快速成熟?”“請同學們再思考一下,如果把成熟的蘋果與一個還沒有成熟的香蕉放在一起,同時用密封塑料袋進行密封,那么可不可以提高香蕉的成熟速度和成熟度?”經由這些問題的引導和解答,可以有效激起學生的探索心理與學習欲望,之后教師就可以引出本節(jié)課將要學習的內容——乙烯。通過這種教學模式,不單單可以讓學生的學習熱情更加高漲,同時還可以將化學知識變得貼近實際生活,讓學生在真實生活的情境中更好地融入知識的海洋。
二、基于信息技術,解決化學重難點知識
高中化學的教學中,通常涉及許多抽象化的化學原理、化學概念以及化學分子式,面對這些乏味、抽象、枯燥的化學知識,就會導致化學教學難度的增加,而就化學教師來說,把抽象化的化學知識轉變?yōu)樯鷦踊?、具體化、形象化,已成了化學教學過程中的難點。而將信息技術運用在化學教學當中,將圖片、圖形、動畫、聲音等融為一體,將多彩且豐富的感性知識呈現給學生,并通過動畫演繹的形式對化學反應的整個過程進行模擬,則能使抽象的化學概念及知識點實現形象化、具體化,以實現從繁至簡、從難至易,從而使化學教學的重點知識得到有效突出,從而使學生更好的理解以及掌握相關化學知識。
例如:對“乙醇的性質”開展教學時,乙醇分子內鍵斷裂與原子組合過程屬于該教學內容中的重難點,此時,化學教師可通過CAI的課件運用,把乙醇分子內鍵斷裂與原子組合過程制成相應的動畫,播放給學生,以促使學生通過形象的動畫充分掌握乙醇的性質及其相關反應機理,并促使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難點得到有效解決。
三、小組合作,培養(yǎng)學生課堂主動性,提高探究能力
在新課程改革要求下,課堂的主體更多地應該是學生。同學們之間互相交流解決問題的交互,有利于更好地展現和發(fā)揮出小組合作學習的成果,有利于學生更好地領悟團隊合作的精神,并且極大程度上調動了學生在課堂的積極性和能動性。在這種新穎的學習模式下,學生可以采取分小組進行討論學習的方式,以此來加強學生之間的信息交流,從而做到真正意義上的相互啟發(fā)。在利用信息技術融入教學中,教師們可以從下幾個方面進行教學:第一,采用自主學習的方式。讓學生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在利用信息技術與傳統(tǒng)教學結合的課堂上,不能從一開始就一味的向學生解釋和灌輸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和任務,然后繼續(xù)講述教材中的內容。正確的方式應該為試著放開手,讓學生學會自主地去學習,去探索,引領他們去開拓自己的思維空間和激發(fā)自己的潛在能力,最后讓學生分小組進行小組之間的交流,學生與學生間積極交流各自遇見的問題,最后通過交流的過程來解決雙方所遇到的問題,最后將不能解決的問題記錄下來通過信息技術來查找問題的答案,如果還是有不會的問題,最后再來向老師發(fā)問。例如:在高中化學元素周期律與元素周期表的學習中,教師并不能像講解化學方程式一樣,把元素周期表中的規(guī)律直接講給學生,這樣的教學方法只能讓學生死記硬背,一旦記憶出現了偏差,便會極大程度的影響學生做題的正確率,而且對學生任何能力的提高都沒有幫助。因此學生要學會自己自主理解,所以教師在課堂上就應該給學生留有充分的自習時間,讓學生把元素周期表的規(guī)律自己在大腦里面理清楚,并且經過老師的引導,小組間的交流,依據元素周期表,掌握元素金屬和非金屬強弱的實驗依據,讓學生去給學生講。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往往會有同學能夠想象出更加方便快捷的記憶方法,這種在課堂上學生與學生之間相互交互學習的教學模式,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而且對課堂有效性的提高也有極大的作用。
結束語
總而言之,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發(fā)展,高中化學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以及興趣方向,通過不斷的學習、探究和實踐等綜合性工作,將更加完善的教學方法及教學手段運用至信息技術教學中,以此提升高中化學整體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為教師減輕教學壓力,促進培養(yǎng)學生化學學習能力以及綜合素質水平。
參考文獻
[1]楊鴻濱.新課改下高中化學有效教學實踐探索[J].讀寫算,2020(33):4-5.
[2]蔡玉霞.新課改背景下高中化學有效教學策略分析[J].試題與研究,2021(12):17-18.
[3]薛介平.基于新課改背景下的高中化學有效教學研究[J].科幻畫報,2020(06):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