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艷立
摘要 在初中的語文教學過程當中,教師應該做到與時俱進,不能僅僅的依靠課本的內(nèi)容來為學生進行講解,這個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無法真正地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在教學過程中,到應該注重開展拓展式的教學,能夠有效的增長學生的語文知識面,讓學生能夠從豐富的教學內(nèi)容當中,感受語文的學習魅力。在語文教學過程當中開展拓展式的教學,需要教師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這是新課程改革的要求?;诖耍疚尼槍Τ踔姓Z文拓展式教學實施的路徑做出了詳細的闡述,以提高初中語文教學的質(zhì)量。
關鍵詞:初中語文;拓展式教學;實施路徑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一、注重和教材內(nèi)容為核心
在初中的語文教學過程當中,開展拓展式的教學,需要緊緊的圍繞初中的課本教學內(nèi)容,并且還要將其作為基礎來進行合理的拓展,明確實際的教學目標,進而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拓展學習積極性。這需要教師運用正確的教學方式,在教學的過程當中,很多教師都用錯了拓展式教學方式,比如在學習《范進中舉》這篇文章的時候,文章會對于范進中舉之后的描寫用到了很多的修辭手法,體現(xiàn)出范進中舉之后邊瘋的形象,運用這種描寫方式是為了能夠反映社會世態(tài)炎涼,以及當時封建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的迫害,有的語文教師在講解的過程當中卻讓學生在課堂上模仿范進中舉后的滑稽語言和肢體動作,學生在模仿等過程當中引得課堂哄堂大笑,變成了一個表演課,但是這樣的教學方式已經(jīng)偏離了教學的重心,不能真正的實現(xiàn)高效的教學目標。因此在教學的過程當中,教師應該緊緊的圍繞課堂的教學內(nèi)容明確實際的教學目標,積極的進行拓展式的教學,才能真正地幫助學生深入的掌握課堂的主要內(nèi)容,高效地實現(xiàn)教學目標。比如對于《范進中舉》這篇文章,在教學的過程當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了解當時的時代背景,進而有助于學生在閱讀和學習的過程當中,加深對文章的理解,與作者的情感產(chǎn)生共鳴[1]。
二、在拓展式教學當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實際的因為語文教學過程當中,為了能夠有效的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綜合能力,教師在開展拓展式教學的過程當中,應該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并且還要明確語文教學的綜合性。在教學的過程當中,教師可以將語文知識和其他的學科知識相聯(lián)系,進而有效的拓展學生的知識面,使得學生能夠?qū)崿F(xiàn)跨學科的學習,打破了傳統(tǒng)教學當中語文學科教學的局限性,進而使得學生能夠更加深入的理解語文知識。比如在學習《狼》這一篇文章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對文章進行閱讀,同時還可以為學生拓展寫關于狼的各種科學類知識,還可以讓學生聊去閱讀與狼相關的各種科學書籍,增加學生的知識面,使得學生對于這篇文章有更強的學習興趣,進而才能積極地參與到課堂的學習當中,加深對語文知識的理解,提升課堂教學內(nèi)容。
三、開展讀寫結(jié)合拓展式教學
基于新課程改革的教學背景下,開展讀寫結(jié)合的過程當中,教師應該積極地為學生拓展相應的課堂教學空間,通過讀寫結(jié)合的方式,引導學生在閱讀當中掌握更多的寫作知識和方法,提高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僅僅依靠課本上的閱讀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學生教師結(jié)合實際的教學內(nèi)容,為學生拓展閱讀的教育書籍,進而增強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內(nèi)化和吸收,并且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靈活的應用閱讀過程當中掌握的寫作知識,對于語文的教學而言這也是一種拓展式的教學方式。比如在語文的教學過程當中,學習到朱自清的《春》這篇文章時,教師首先讓學生了解到這一篇文章的寫作背景,并且還可以為學生播放《春》的朗讀錄音,使得學生在聆聽的過程當中,感受到作者筆下的春天景色的特點,使得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將文章當中喜歡的句子進行標注,并對喜歡的句子做出相應的探討和交流,說出自己的感受。在教學的過程當中,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閱讀其他關于春的描寫,使得學生掌握更多關于春景的寫作方式,比如用到情景交融,以及各種各樣的修辭手法,同時還可以掌握更多的寫關于春的名言名句[2]。在為學生布置以春天相關的主題寫作,有效地增強學生的寫作能力,同時還可以幫助學生深入的掌握課文知識。學生在創(chuàng)作的過程當中,能夠積極的思考在閱讀當中獲取到的各種有效的知識,并且還要將這些有效的知識靈活的運用到寫作當中,這可以有效的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四、拓展式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語文教學過程當中,教師應該積極的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這是新課堂教學改革的要求,學生擁有了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對今后的學習和發(fā)展有著很大的幫助。但是有些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只是將課本上的內(nèi)容照抄照搬的灌輸給學生,使得學生進行機械式的記憶或者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擁有一套死的模式,這會導致學生形成思維定式,不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和形成。因此在開展拓展式教學的過程當中,教師應該積極地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使得學生能夠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分析問題,形成良好的發(fā)散性思維,對于事物有著自己獨特的看法和見解。比如在學習《阿長與《山海經(jīng)》這一篇文章時,為了能夠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可以設置開放性的問題,使得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和思考,比如在文章中寫到“阿長在我生命當中是一個重要而神秘的存在,我對他又愛又恨,愛他的關心呵護,恨他的不理解,粗俗”當讀到這一句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思考阿長到底給作者帶來了怎樣的深刻影響?使得學生能夠深入的分析文章的內(nèi)容,還會有效的發(fā)散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去回答教師的問題。再回答完之后,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去思考在自己的生命當中,有沒有像阿長這樣的人的存在,自己又是怎樣看待阿長一類的人,可以幫助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考慮問題,進而形成良好的創(chuàng)新思維。
結(jié)束語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語文教師做出不懈的努力,在教學當中結(jié)合自己的教學經(jīng)驗,不斷的探索有效的拓展教學方式,真正的實現(xiàn)高效的語文教學。
參考文獻
[1]蓋志榮.初中語文拓展式教學實施路徑研究[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1(09):297-298.
[2]賈妮.初中語文拓展式教學實施路徑研究[J].名師在線,2020(36):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