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劍明
摘要:師者,傳道受業(yè)解惑也。讓祖國每一朵含苞待放的花蕾都能在陽光雨露的滋潤下成長,這是每一個老師的職責,也是每一位“靈魂工程師”所追求的最高目標。從我踏入大學校門的那一刻起,我的老師將“教好書,育好人”這六個字送給我,伴我度過漫長而充實的學習生涯,如今踏入小學校園,我將這六個字扛在肩膀,記在心里。字短紙薄,分量不輕!
關(guān)鍵詞:教師;講臺上;學習;尊重學生
古有趙括紙上談兵,曾經(jīng)坐在講臺下的我對教師這一工作理解得不夠透徹:上課、備課、改作業(yè),不就這么回事兒嗎?多新鮮!二年級的小不點墊著腳尖守在辦公室窗邊,看著老師手中的紅筆在試卷上肆意揮灑,在潔白的紙面留下一道道足跡。一個念頭在她心里扎了根,如果她長大后也能像班主任一樣,一根粉筆,兩袖清風,三尺講臺,四季更迭,那該是多么幸福美好的人生??!誰也不知道她這個稚嫩的念頭能保持多久,那顆小種子,扎了根,發(fā)了芽,開了一朵顫顫巍巍的花。
轉(zhuǎn)眼十幾年過去了,在填報志愿的時候,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師范,德高僅能為師,身正方能為范。如果說,以前我對“師范”二字的理解還過去淺薄,那當我站在講臺上,面對著底下那幾十雙求知的眼睛,我仿佛看到了從前的自己,那些年,我的老師將腹中錦繡文章傳授予我,如今,我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備課、上課、管理班級中讀懂了她。我接過她手中的粉筆,這份為人師表的深情,不必高談闊論,從我第一次聽到“老師好”的那一刻起,從我面對學生滿眼的崇拜的那一刻起,教師的責任將“你”與“我”連接成我們。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這句話一直勉勵著我,甚至督促著我,用千百倍的辛苦耕耘,換滿園的桃李芬芳。
講臺上的我,一言一行都會被放在放大鏡下,但這并不是一件壞事。我深知,教師的師德的高尚與否對學生們的健康成長有些最直接的影響,影響著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學文化素養(yǎng),包括道德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這就要求教師要是一股活泉,而不是一潭“死水”。愛崗敬業(yè)是教師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的主要內(nèi)容。愛崗,我相信吹響教師生涯起點號角的每一位教師都曾是書生意氣,充滿自信和期待地朝著自己的夢想邁進。然而那一份真摯的初心,往往隕落在日復一日的重復工作中,隕落在旁人不理解的目光中,在社會角落的輿論里選擇沉默,在年復一年的操勞中學會麻木。愛崗不易,敬業(yè)更難。敬業(yè)是什么?敬業(yè)是一個道德的范疇,是一個人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負責任的態(tài)度。每天加班到凌晨卻效率低下那不叫敬業(yè),每天機械化地將知識脫口而出,不根據(jù)學生的學情來備課那不叫敬業(yè)。愛崗、敬業(yè)皆不易,但教師必須這四個字牢牢刻在腦海,踐行始終,實干到底,才是一個中國人對中國夢的實現(xiàn)付出的最為基本的努力。
人民的幸福是從勞動中來的,教師的幸福是從實干中來的,從愛崗敬業(yè)中來的,從一本本字跡整潔的作業(yè)、從一陣陣朗朗的書聲、從一雙雙渴望求知的目光中來的。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隨著社會在不斷地進步,科技發(fā)展日新月異,學生從小身處的大環(huán)境不同,學情在更新進步,教材、教法每時每刻都在更新變化。但不管怎么變,一個中心是不會變的:學生是教育教學的主體,是教師圍著軸轉(zhuǎn)的中心。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和知識面的拓寬,這也要求教師在不斷成長,不斷進步。而對于像我這樣一位新教師而言,成長最重要的途徑就是讀書與反思,反復鉆研教材,琢磨教法,通過不斷學習,與時俱進,完善教師的最基本素質(zhì)。
學習是終身的事情,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是我竭盡全力孜孜以求的夢想。在做到“優(yōu)秀”之前,我得要先成為“合格”。在我剛剛踏上講臺時,有幸遇到一位嚴厲又不失人情味的老師。她用那一雙帶著薄繭卻異常柔軟的手,堅定而有力地把我?guī)现v臺。實習的一個學期,我收獲頗豐,這位堅信“把課上好才是硬道理”的老師,每篇課文備得整齊漂亮,她的課堂上永遠少不了高高舉起的小手和學生時不時的驚呼。她是嚴師,我的一份教學設計修改了三遍,四遍,不夠;教學話術(shù)練了再練,說了再說;教學姿態(tài)要有力度,既要給學生以安定感,又要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的變化而變化……磨了又磨,百煉成鋼。她又似一位慈母,學生們愛重她,信任她,她那一雙熱乎乎的小手比什么都有力量,拿得起粉筆,揮得動隊旗,是學生哭啼是后背那緩緩的撫慰,也是奔跑后額上輕柔的拂拭。連我也忍不住為她而傾倒,哪怕她自侃為一位年逾四十的中年婦女,在講臺上的她永遠年輕,充滿活力。
親其師才能信其道。那位老師對我一個學期的言傳身教讓我銘記至今。教育容不得半點浮躁,這是一個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過程。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要像對待荷葉上的露珠一樣,小心翼翼地保護孩子的心靈。晶瑩透亮的露珠是美麗可愛的,卻又是十分脆弱的,一不小心露珠滾落,就會破碎不復存在。在我成為班主任后,我告訴自己:要嘗試去愛學生,愛自己的每一個學生,這并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至于能不能做到,這個答案需要我用一整個職業(yè)生涯去探尋。愛學生,就是要尊重學生。我一個微笑,一句愛的話語,都可能激起學生潛在的能量,有可能改變孩子的一生,甚至會影響到家長對老師的看法。作為一名班主任,要善于深入實際了解班級學生狀況,給學生做耐心細致的思想工作。在開學后的兩個月內(nèi),我對學生的名字、愛好和特征等都很快了解得清清楚楚,就連學生的家庭狀況也都了如指掌。這樣,做起工作來,我也就能有的放矢,得心應手。每當我有一絲的懈怠,我的腦海里就是響起我的老師曾對我的叮囑:時刻以“假如是我的孩子”,“假如我是孩子”為思想,才能給予孩子們最大的理解與關(guān)愛。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爸袊鴫簟庇小皭蹗彙边€有“敬業(yè)”,教育工作者有期盼更有實干。我深信,講臺就是鍛煉我、錘打我的地方,我將永遠愛我所愛,如朝圣者前往奉圣之路,矜矜業(yè)業(yè),在三尺講臺上幸福地老去,無怨無悔。
參考文獻:
[1]六理先生.“我更愿意倒在講臺上”,詮釋師者本色[N].衢州日報.2018-04-27(007)
[2]代立然.在講臺上成長[N].中國教師報.2019-10-23(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