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語是當今世界的通用國際語言,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英語教育幾乎都成了各國的必修課之一。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文化、政治與經濟水平都在快速提升,教育也在一次次改革中前進。農村小學教育越來越受到政府和社會的關注,這對于低年級學生學習一門外語來說無疑是一個好消息。文章對于農村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英語障礙及解決策略進行探討。
關鍵詞:農村小學;英語教學;認知障礙
一、 引言
隨著新課改的推進,小學三年級起就開設了英語課程,主要課程從曾經的語文、數學,變?yōu)榱爽F在的語數外三門科目。但在農村小學英語教育中,根據現代教育現狀可知,很多農村地區(qū)由于種種因素,小學英語課程仍未有序開展,即使已經展開實施教學的部分學校也存在著諸多問題,這也就導致了農村孩子在今后步入城市學習時壓力會倍增,針對此現象,必須從多個方面解決。
二、 農村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英語教學現狀
英語是中國素質教育必學的一門學科,隨著教育的深化改革,在教育方面人們對于英語的教學水平要求也逐漸提高。如今,城市里的孩子從小學就開始學習英語,更準確一點說是從幼兒園開始就已經在學了,大家在短視頻App上也能常??吹皆S多七八歲的小孩子在面對英文采訪時也能流利地說出英語。但是,我國農村小學低年級開設的英語課程所起的效果似乎微乎其微,眾所周知,大部分農村的教學條件比較落后,生活環(huán)境困難,師資力量薄弱,甚至在部分貧困區(qū)小學教師隊伍中,長期教學的只有村里識文斷字的先生,再加上農村父母受教育水平不高,對于孩子的學習管教自然是疏忽不少,孩子不愿意主動學、不知道該怎么學等原因,導致農村小學英語教育與城市教育水平拉開了很大差距。
三、 提升農村小學低年級英語認知水平的解決策略
(一)保障農村教師待遇,加強城鄉(xiāng)學校合作
提到今年開展的全國“兩會”,就不得不提到人們最關心的兩個問題“孩子”“教育”,江西省人大代表蘭亞青提出“要有好的政策來保障基層教師”,農村教師不能只靠情懷工作,還需要提供更多的保障和吸引力,把榮譽變成更多實質性的收獲,教師生活有所保障才能待得更久、留得更穩(wěn)。像張桂梅這樣無私奉獻的農村教師還有很多,她是最具代表性的一個,有很多人或許曾有過留在農村小學教書的想法,但最終都被現實給打敗了。一個小學若是連一個合格的英語教師都沒有,還談何英語教育,大家都知道小學生學習一門外語是很有優(yōu)勢的,他們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很快,他們的語言知識系統(tǒng)還在成長發(fā)育過程中,推動農村小學低年級英語教學首先必須要保證教師待遇,為學生提供學習機會。河南信陽的幾所農村小學只將英語課本發(fā)到學生手上,卻不曾開設英語課程,學校表示經費問題加上地處偏遠,生活不便,沒有專業(yè)的英語教師來應聘,這就是農村學生英語水平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有的學校則會讓其他科目教師來充當臨時的英語教師,主課教師兼多門學科的現象普遍存在于農村小學,學生們無法得到專業(yè)的系統(tǒng)性英語學習。農村小學教育資源有限,可加強校與校之間的合作,比如,四川省成都七中的遠程直播教學,是現代遠程教育的典范,將優(yōu)質的教育資源通過現代網絡傳輸到一些相對落后的地區(qū)學校,可以實現教育資源的均衡。各地農村小學英語教學可效仿該學習模式,加強農村小學英語教學與城市小學英語教學的聯系,以分享重點學校優(yōu)質的教育資源,達到優(yōu)質英語教學的目的。通過遠端名校師生的學習方式,規(guī)范英語課堂,促進農村學生尋找適合自己學習英語的正確方法,在潛移默化中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結合英語繪本教學,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近年來,繪本閱讀教學形式新穎,更易為學生接受和喜歡,我國教育工作者都在逐步接受和運用繪本教學,不斷豐富繪本閱讀形式、內容,這種方式尤其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體現出極大優(yōu)勢。對于正處在啟蒙和探索階段的小學農村青少年學生而言,教學方式若是用對了,英語知識更加容易被接受,教師必須根據青少年學生自身的特征運用有效的教學手段和方法,這樣才能更有效地帶動青少年學生的學習。由于農村小學各個年級的學生對事物認知不全面,且其觀察力欠缺精確性和順序性,通常很少有人注意到事物的細節(jié),繪本所呈現出圖文并茂的表達形式,詞不達意時,借助于繪畫可以將故事直觀地呈現在每個學生面前。因此,教師要在英語課堂中融入繪本閱讀教學,將兩者結合起來,運用多種輔助教學手段,抓住學生感官特點,調動學生們學習英語的積極性。
例如,在“In the kitchen”中單元開頭有這樣一段話“It is six o'clock in the evening. LT comes home from a basketball game. His parents are cooking dinner in the kitchen.”教師可以結合繪本閱讀,以圖畫的形式呈現內容,讓學生更能理解其中的重點單詞和簡單語句。例如,繪本故事“What's in the Witch's Kitchen?”“Open it up or open it down,Perhaps you'll be smiling,or maybe you'll frown!”全篇采用這種朗朗上口的語句形式,有益于孩子形成英語語感。教師也可根據單元主題內容,設計一些手工游戲,帶領學生一起操作。教師可以先讓學生思考自己家里廚房通常有些什么東西,這就能涉及單詞“fridge”“potato”“meat”等,隨后再讓學生們動手把它畫出來、剪出來,在作品中寫上相應的單詞,還可以貼在桌旁顯眼的地方,時常鞏固,使學生在看、寫、畫的過程中,學習和記憶單詞語句。且在英語教學中,由于英語書本知識內容比較枯燥,學生對英語的認識不夠充分,導致部分學生很容易在教學中形成一種“厭學”的心理,學生沒有學習動力,跟不上學習進度,自然而然地增加了英語教學的壓力,教學進度緩慢。因此,教師必須結合學生的階段特征,探索和規(guī)劃合適的教學方案,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英語繪本閱讀課堂中,做到眼到、心到和口到,讓學生不再死記硬背單詞釋義,要讓發(fā)揮想象聯系英語語境,從而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設計有趣教學活動,增強師生之間互動
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智力開發(fā)的黃金時期,他們也喜歡學習和模仿新事物,但是其認知有局限性,理解很多的字詞語句有一定的困難。在農村,大部分是留守兒童,其英語基礎比較薄弱,學習習慣也不好,上英語課最大的一個問題便是學生不愛開口,因此,教師需要讓學生真正體驗到學習英語的樂趣,敢于用英語發(fā)言。對此,教師可以設計一些趣味教學活動,將英語教學生動具體化,讓學生主動去鉆研其中的奧秘。古人云:“讀書百遍,其意自現。”這種方法在今天的教學中也有一定的作用,并不是說死讀書,而是要讓學生善于理解其中真意,從實踐中成長,收獲經驗,也便于記憶。
比如,小學英語當中有一單元主題是“Our animal friends”,根據學生年齡特點抓住其好奇心,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播放一個動畫短視頻“動物世界——the birthday party”,這個動畫有相應的繪本故事,內容開頭介紹為:All the friends will help with the party,the party will be a surprise.意思是各種各樣的小動物都回來幫忙辦聚會,不同的小動物做著不同的事情。教師邀請幾位學生一起上臺來扮演小動物,教師也需要參與到其中,引領學生們用英語來表達所扮演角色的特征。如“Pen Hen will bake a cake,Nat the Cat will frost the cake,Big Pig will make a gift,Peg the Chick will hold the blooms”學生們結合所學,自行進行情景扮演,例如,扮演小豬的學生先發(fā)言“I will make a table for rabbit,write a poetry for pig.”學生們運用所學自行發(fā)揮,結合自己扮演的小動物特點進行情境對話。學習氛圍極其重要,教師要給學生營造一個活潑有趣的課堂氛圍,做到現代教學所提倡的“學中樂,樂中學”。當然,輕松的氛圍下,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密切互動和思想交流,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英語水平,展現小學階段應有的精神樣貌,還能引導學生有創(chuàng)造力地去學習英語,傳遞英語教學的真正意義,讓學生能夠在和其他學生的交流演練過程中,學習和鞏固學習的知識點,從而加深學習印象。教師在英語課堂中需要了解學生的性格特征和實際水平,清楚學生的薄弱項,這樣才能對癥下藥,比如,口語差的學生,要多給其安排發(fā)音練習,單詞不熟悉的學生,要多設計一些趣味活動幫助其記憶。
(四)轉變課堂教學模式,尊重學生主體地位
不同的語言之間有著共同的特點,如同國人學習漢語從拼音起步,英語亦是如此。音標對于學習英語單詞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結合音標讀音可以聯系到與之相應的單詞拼寫,根據單詞字母排列可以引出單詞發(fā)音,兩者相輔相成。農村學生和城里學生學習英語有個很大的區(qū)別,那就是英語口語,城里孩子能掌握純正的英式或美式發(fā)音,而農村小學英語教學在英語口語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是十分困難的,學生能在匆忙的時間里去應付考試就已經顯得很吃力了,慢慢地,教師也就沒有花費足夠的時間在英語發(fā)音教學上,學生逐漸會產生自卑心理,不愿主動開口,拖慢英語教學進度,最終形成一個惡性循環(huán)。因此,想要積累大量的英語單詞并提升英語水平,就必須熟悉并掌握音標,只有基礎足夠扎實,才能為后面的英語語法以及口語聽力能力做好鋪墊。教師在實施英語單詞教學之前,應當先教會學生識、讀,建立一個表格或者思維導圖,將相關知識形象直觀地展現給學生,同時需要注重相似音標的不同發(fā)音方式。
四、 結語
隨著素質教育的大力提倡,新課程的不斷改革和推進,全國學生的學習壓力都有所增加,這種現象更要求了教育者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采用積極的教學手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從而給學生營造一個輕松的環(huán)境。教師與學生在課堂中要積極互動,讓學生積極地參與進學習中,成為課堂的主人,把握課堂的節(jié)奏,做到有效地吸收知識和掌握知識,促進學生英語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從而減小農村與城市小學教育的差距。
參考文獻:
[1]黃曉霞.探討新目標小學英語教材插圖問題及對學生認知能力的影響[J].校園英語,2017(6):211.
[2]陳晨.利用英語繪本培養(yǎng)小學生英語的“非認知”核心素養(yǎng)[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9(8):90-91.
[3]高秋菊,張麗萍,侯麗香.小學第二學段學生英語學習的認知策略初探:以云南省楚雄市城區(qū)小學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17(12):243-244.
[4]吳國鋼.小學英語課堂如何有效激發(fā)學生的非認知因素[J].語文課內外,2019(23):118.
作者簡介:謝小華,江西省吉安市,江西省吉水縣金灘小學。
①文章是根據課題項目“江西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guī)劃2021年度課題”來撰寫。課題編號:21PTYB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