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海艷
摘要:統(tǒng)編語文教材明確揭示了述這一語文要素的落實要求,循序漸進地安排了復述—簡要復述—創(chuàng)造性復述的語文要素。教師可以通過解讀教材,把握落腳點;直奔主題設計教學,找到切入點;讓位學生組織教學,引燃生長點;善抓契機后續(xù)延展,夯實關鍵點等方式,把握語文要素重點,夯實學生相應的語文能力,采取“比照甄別、聚焦融合”的教學策略,將復述語文要素落實到位。
關鍵詞:語文要素;簡要復述;統(tǒng)編教材;語文要素;教學策略
統(tǒng)編語文教材在單元首頁明確揭示了本單元的語文教學訓練點,即語文要素,為教師的教學提供了抓手,也明確了方向。因此,教師可以從教材編寫的特點入手,引導學生由易到難地落實這些語文要素,從而讓語言訓練更加富有針對性和指向性。
一、比照甄別,理清“復述要素”的層次性
復述,作為一項重要的綜合性語文訓練,它著重培養(yǎng)學生對文本采集、記憶、加工、運用的能力,最終幫助學生形成較強的語言習慣、敏銳的語感,以及正確的思想。復述能為學生搭建學習、運用文本之間的橋梁。扎實培養(yǎng)好學生此項能力,可以幫助學生不斷提高自身閱讀能力、口語表達能力,能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語言素材,感受文章的表達方式、技巧,還有助于學生形成健康人格、樹立遠大理想。
(一)解讀教材,把握落腳點
統(tǒng)編語文教材在設置語文要素時,非常關注學段、冊數(shù)、單元之間的遞進和銜接,因此,教師在解讀教材時,不要人為地拆分每個板塊的訓練重點,而要引導學生在進行訓練時著力推進。復述是促進學生把握主要內(nèi)容、深入理解文本、發(fā)展思維、提升語言表達水平的重要途徑,也是重要的語文能力。在小學階段內(nèi)容的編排中,統(tǒng)編語文教材循序漸進地編排了要求復述的課文,形成了一條貫穿三個學段的學習長線。
(二)依據(jù)不同學段,把握目標層級
學生的語文能力是在不同類型、不同文本的反復訓練中形成的,需要一個生長的過程,是不可能一步登天的。因此,教師要根據(jù)不同學段教材的編寫特點,幫助學生由淺入深地獲得知識,提升語文核心能力。
以四年級上冊《普羅米修斯》為例,學生已經(jīng)在二、三年級時掌握了借助插圖、表格等復述課文的方法,因此,教師教學這篇課文時,可以緊扣教材中的插圖,先引導學生理清故事中的人物關系,如圖示:
(三)依據(jù)不同要求,著力推進要素
“復述故事”這一語文要素,述是一種表達、一種說話,是將書面語言轉(zhuǎn)化為自己語言的實踐活動。這一轉(zhuǎn)化過程,能使語言更快地積累起來。復述可以去掉一些無關緊要的詞句,可以更改部分內(nèi)容和表達方式。
對于以上的復述要求,不必直接拋給學生,讓學生感到十分抽象,而應結(jié)合平時的訓練,根據(jù)學生的復述能力逐步提出要求,逐步提高要求。就像寫下水文一樣,在學生剛學習一種復述的方法時,教師可以示范復述引路。
二、多維串聯(lián),找到“復述要素”切入點
就閱讀而言,一個單元只有一條閱讀核心目標,課文卻有多篇,如何設計教學,讓教學通過每一課的學習實踐活動真正走向落腳點呢?這就需要我們用系統(tǒng)思維來引領觀照教學設計,對“簡要復述”這一語文要素進行整體地教,連續(xù)地教,有針對性地教。
圍繞“簡要復述”這一主題,我們來找一找這一組課文的切入點。首先,我們還是要把常規(guī)的基礎性工作做扎實,要通過教學活動讓學生熟悉課文,大致理解課文內(nèi)容。然后,每一課設計一個有張力的活動,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復述興趣,引導學生按不同要求復述課文,在復述的過程中,學生自然習得簡要復述的方法。
(一)直奔主題,找到切入點
《課程標準》明確將"復述"作為語文教學一項內(nèi)容,充分體現(xiàn)了語文學科綜合性、實踐性的基本屬性,突出了語言文字運用的具體要求。故在進入三年級以后,很多課文后面都有這樣的要求:“朗讀課文,講講這個故事?!被蛘摺袄首x課文,復述課文?!?/p>
(二)借助文本內(nèi)容,彰顯復述價值
統(tǒng)編教材仍然以單元的形式呈現(xiàn),把握語文要素不能僅盯著這一單元、這幾課,我們還要瞻前顧后,把眼光放長遠,用系統(tǒng)思維來審視這一單元、這幾課的教學落腳點。
三、聚焦融合,關注“復述要素”的過程性
統(tǒng)編語文教材中的復述要素不僅在單元首頁直接揭示,還會通過課后習題、泡泡圖等巧妙聚焦,因此,教師要深入解讀它們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在不斷強化、巧妙落實的過程中,讓語文要素的落實過程更具開放性。
(一)巧用文本語言,扎實訓練過程
統(tǒng)編教材的選文不僅內(nèi)容豐富,而且語言優(yōu)美,巧妙地體現(xiàn)了單元語文要素。因此,教師可以借助文本語言對學生進行多維度、多視角的語用訓練,讓復述這一語文要素的訓練過程更扎實。
(二)巧用多種方法,融通內(nèi)化復述能力
統(tǒng)編教材的單元課文都是圍繞語文要素來編排的,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在聯(lián)系中發(fā)展、在交融中提升。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感受文本語言的同時,還要引導學生對所描寫的畫面進行聯(lián)想想象,實現(xiàn)語文要素的融通內(nèi)化。
1.利用板書指導學生復述課文
板書是課文內(nèi)容最凝練,最集中的體現(xiàn),是文章結(jié)構(gòu)的縮影。利用板書可以使學生抓住文章重點,幫助學生梳理課文內(nèi)容,有利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內(nèi)容,制定復述提綱,提高復述的條理性,高效率地完成復述。2.利用課文插圖引導學生復述課文
小學生復述課文,不能一下子就要求學生復述全篇課文,要從課文的小段落做起,再到大段落,最后到全文。復述要在理解和熟讀課文的基礎上進行,復述某個段落,要明確這一段落的主要意思。復述全文,要明確文章中心和各段與中心的關系。復述時要抓住重點,語言要簡練,說話有條理。
(三)巧用課后習題,豐滿復述過程
課文無非是個例子。當前,統(tǒng)編語文教材以“便教利學”為導向,清晰地分解了語文要素的訓練重點。但是,讓要素變成學生內(nèi)在的語文能力,還需要教師智慧地解讀、辨析教材,前后貫通,在組織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設語文要素訓練場,讓學生在經(jīng)歷、體驗中自然習得,在后續(xù)的學習中持續(xù)練習,不斷鞏固強化,不斷夯實相應的語文能力。
統(tǒng)編教材的語文要素在課后習題中也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因此,教師就不能簡單機械地引導學生進行問題的訓練,而要在關照全文的基礎上,對課后習題進行聚焦放大,讓語文要素的落實更豐滿。
總之,通過反復練習,學生在自己的實踐中體會,在聽別人說的過程思考,在討論中提高能力,逐步對復述比較熟了。在此基礎上再練習大段落或全文的復述。復述的時候,要有頭有尾,主要情節(jié)不能丟,在此基礎上,師生共同擬提綱,然后根據(jù)板書的提綱復述全文。全面突顯復述訓練指向,讓語文要素真正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朱文紅.巧用課后習題落實語文要素[J].福建教育(小學),2018(10).
[3]呂虹.部編語文教材落實語文要素的三個角度[J].教學與管理,2018(8).
[4]陳先云.統(tǒng)編小學語文教科書能力體系的構(gòu)建[J].小學語文,2019(1-2):4-11.
[5]芮良敏.小學語文統(tǒng)編教材中有效復述方法的探究[J].基礎教育參考,2019(9):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