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經鳳
摘要:藝術是一門藝術類別,它是用某種物質材料,如顏料,紙張,畫布,泥土,石頭,木料,金屬,木頭,塑造出可視平面或立體的視覺形象,反映自然與社會生活,表達藝術家的思想觀念與感情。也叫造型、視覺、造型。主要有繪畫,雕塑,工藝藝術,建筑藝術等等。美術就是人們對美物的認識,能夠使人們發(fā)現生活中的美,創(chuàng)造美的生活。藝術的魅力與力量使人們更能觸及內心世界,使人們能夠從現實世界中抽離,享受內心世界的變革。因此,美術是人們必修的一個科目,各大學校和中小學均應設立美術專業(yè),并需要藝術老師來提高學生對藝術鑒賞的能力,加強對美事物的理解,使學生成為個體,具有完整而又生機勃勃的精神。
關鍵詞:高中美術;鑒賞能力;品鑒作品;鼓勵創(chuàng)作
美術欣賞是利用感覺、經驗來欣賞美術作品,體驗、感覺、聯想、分析、判斷等過程。在審美的過程中,學生在審美的享受、視覺的美感、作品的情感中也能體會作者給予的感覺,使學生能夠建立一種正確的審美觀念。那么高中學生如何具備美術的鑒賞才能呢?本文以自己的教學經歷為基礎,從三方面闡述了自己的看法:1、在培養(yǎng)中學生進行藝術欣賞的過程中,需要從基本知識出發(fā),有一定的藝術知識,才能使學生對藝術作品有一定的價值與意義。2、教師需要收集大量經典藝術作品,閱萬冊書才可走萬里之路,學生多品得多,才能學到如何欣賞經典作品的人物情緒和創(chuàng)作技巧。3、鼓勵學生勇于創(chuàng)造,大膽嘗試,從美術創(chuàng)造中體驗美術知識的內涵與創(chuàng)作技能,提高美術的鑒賞能力。
一、加強美術基礎知識的培養(yǎng)
教師要充實學生的藝術基礎知識,不斷提高美術功底和繪畫技能,使學生能夠掌握基礎的創(chuàng)作技能和手法。良好的基礎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美術的創(chuàng)作能力和鑒賞能力,此時學生就可以明白各種藝術作品的優(yōu)勢和不足。美術的基礎知識主要分為以下幾方面:1、3度空間:指由三個方面組成的立體空間,它們由長度(左右)、高度(上下)和深度(縱深)。在繪畫中,為了真實再現對象,必須將三度空間的立體性和縱深性表現在平面上。2、量感:借助于明暗,色彩,線條等造型因素,表現物體的重、薄,大小,多少等感覺。如山石凝重,風煙輕逸,等。繪畫中的實在物體要求對象特有的分量和實在感來表現真實。運用對比關系,可以產生多元化的統(tǒng)一效果。3、空間感:在繪畫中,根據幾何透視與空氣透視的原則,描繪物體的遠近關系、層次關系、穿插等,使之能夠在平面上傳遞深度立體空間的感覺。4、體積感:指在畫面平面所表現出的可視對象,能給人一種擁有三度空間的立體感。在繪畫中,任何可看到的物體都由物體自身的結構決定,并由不同的方向,角度組成。因此,在繪畫中把握畫物的結構特點,分析它的體面關系,是體積感達到的必經之路。
二、品鑒經典美術作品
一幅經典的作品往往與平常的作品不一樣,它所代表的意義和對后世的影響非同小可,所表示的景象更加細膩,所代表的情感更為真實,也能代表當時社會的背景以及存在的問題。所以我們在鑒賞美術作品的時候,要了解其創(chuàng)作背景,作者的情感,以及對后世的影響來看,需要學生學會品鑒,學會欣賞。
例如:教師講授"新藝術的內涵-西方現代藝術",當學生們在鑒賞畢加索《亞威農少女》時,許多學生對此感到不屑,這幅畫是什么呢?很丑??!為什么會發(fā)出這樣的聲音呢?主要還是缺乏鑒賞美術作品的能力。畢加索是立體畫派的創(chuàng)立者,也是二十世紀現代藝術的代表之一,畢加索的作品以空間,色彩和線的運用為特色。沒有一個固定的主意,而且花樣很多,或激昂或狂躁,或誠懇或裝假,變化不常,變化無法捉摸,但他始終忠于自由,也就是自由?!秮喭r少女》描寫了五位裸女,她們的影像是平坦、分裂的飛機和臉孔,《亞威農少女》的構思來源于伊比利亞的雕塑和非洲的面具,作者在巴黎參觀人類博物館的時候,被非洲土著藝術,尤其是黑人的雕刻那種樸實、怪獸和粗獷造型吸引了。亞威農街是歐洲當時著名的紅燈區(qū),是妓女、三教九流等人經常出現的地方。畫家以他青年時期的記憶為靈感,創(chuàng)作出了這幅《亞威農少女》,這幅畫在亞威農街上看到了。因為那時有許多人死于性病,畫家的意圖是通過這幅畫,把性欲與死亡聯系起來,警告那些性病患者的危險,以警告那些性欲放縱者。
三、鼓勵學生實踐創(chuàng)作
提高學生的美術鑒賞能力,需要教師多鼓勵學生實踐創(chuàng)作,通過平時的練習提升自己問的審美能力。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只有不斷地實踐,學生才能體會課本的專業(yè)知識,才能從實踐中強化課本的知識,認識到知識的重要性。不斷的實踐創(chuàng)作,讓學生在動手思考創(chuàng)作的同時,提升自己對藝術的欣賞能力和感知能力。
例如,教師在講授"卡通形象設計"這一章節(jié)的內容時學生對美術創(chuàng)作意識和實踐創(chuàng)作可以將生活中的事物聯想起來,發(fā)揮想象力,創(chuàng)造自己心中所想表達的情感。比如迪斯尼著名的"米老鼠和唐老鴨"的形象就是通過夸張擬人化的手法演變出來的生動形象。比如南瓜,要怎么設計變得更個性更可愛呢?可以夸張擬人化的手法將南瓜進行變身,加上手腳,五官,變細變長等等,讓南瓜的形象更為生動有趣。
綜上訴說,教師教授高中藝術知識,不能只是培養(yǎng)學生技能,也不能一直充實根礎;為學生們欣賞更多經典之作,學會欣賞文章;鼓勵學生實踐創(chuàng)造,提高他們的實踐能力。歐洲文化社會學家、藝術學家 arnoldhazel 說:"人生就是藝術家,但要成為鑒賞家,必須經過教育。這充分說明了要培養(yǎng)學生鑒賞的能力,教師一定要正確地引導他們。因此,作為高中老師,應該通過豐富的教學內容、新穎的教學方式來激發(fā)、刺激學生對鑒賞的興趣,教會學生對鑒賞的方法,教會對學生進行鑒賞,教學的方法,讓學生知道鑒賞,學習的方法,使學生美術素質真正提升。
參考文獻:
[1]梅言龍.高美術鑒賞課存在的問題及改革策略探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3(08).
[2]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美術.繪畫.人民美術出版社.2019(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