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于大學生心理成長,道家生命哲學的心理教育價值有巨大的價值和意義。道家生命哲學講究的是“天地之間、人命最貴、我命由我不由天”等等,這是道家生命哲學中的核心思想。基于此,在大學生心理教育實踐中,應加強運用道家生命哲學思想,樹立尊重生命、熱愛生活、實現(xiàn)自我、人格獨立等方面的心理健康觀念,并發(fā)揮相應心理教育作用。
關鍵詞:道家;生命哲學;心理教育;應用
前言
在當代社會中,一部分人對于名利、權力等方面無止境的追求,仿佛成為了他們?nèi)松鷬^斗的目標。然而,擁有名利權力的人內(nèi)心也會為此付出孤獨痛苦的代價,原因之一就是以名利權力等外物當作衡量人生價值的唯一尺度。獲得了嫌棄少,總想能獲得更多;沒得到倍感失望,痛苦萬分。此類人生價值取向,為當代人身心健康帶來了極大傷害,也使得人與人間關系日漸功利化。對此,以“道”為最高哲學范疇的道家(區(qū)別于道教),提倡道法自然,尊重生命,修養(yǎng)身心并與自然和諧相處,用“道”來反思自然、社會、人生之間的關系,具有重要的心理教育價值。
一、道家哲學生命價值觀的心理教育思想
生命在宇宙中是重要客觀存在的。道教是非??粗厣?、關切生命的,這也因此形成了系統(tǒng)哲學學說,簡單來講便是道教生命哲學。整體梳理道家哲學中生命價值觀理論與內(nèi)涵,概括與挖掘出它的當代價值,發(fā)揮其針對大學生生命價值觀的心理教育功能,將有巨大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指導意義。其一,道家生命價值觀有其深刻的理性精神指導價值[1]。一方面,道家自然主義的生命本源觀中,主張生命來源于自然之道。如老莊便認為生命本源為“道”,將其“道”生命機制歸為“氣”聚集,排除了“神靈”創(chuàng)生力量。其二,道家對于生命成長的認識擁有進取精神。老子認為,生命所以有價值,是在于“道”的體現(xiàn),這是從生命本身尋找,并非外力附著,對生命成長充滿著終極關懷,并客觀體察到生命雖然必然是由生到死的過程,但可以生得從容,精神偉岸,進取不息。其三,道家生命價值觀具有濃厚的平等意識。道法自然,天地萬物同一觀,道家講究人與人間是平等的關系,生理上存在的差距不會影響到后天人性平等,世俗境界的差異化也影響不到人格方面的平等,社會地位差異也不會影響到思想言論。道家認為人和自然間的關系是平等的,荀子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老子有“四大”之說,運用平等的眼光看待天地人“三才”,將人看作與天地自然同等重要的存在。其四,道家生命價值觀還體現(xiàn)為具有較為強烈生命關懷,道家諸子對于生命怎樣存在、人如何生存等一系列重大問題都實施了認真地思考[2]。其五,道家生命價值觀中對于心理理解較為深刻。心理教育的核心要素包括:希望、樂觀、韌性以及主觀幸福感。具體表現(xiàn)為:第一,對目標鍥而不舍的精神指向,一個沒有希望,自暴自棄的人是不可能創(chuàng)造出來什么價值的。第二,樂觀者對現(xiàn)在的困境和未來的成功都有積極向上的因素。第三,一個具有堅強韌性的人,能夠從逆境、沖突、失敗和壓力中迅速找到問題,恢復心理能力。第四,一個擁有幸福感的人,自己心里覺得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道家為心理教育確定了一個基本方向,就是“個體在成長和發(fā)展過程中表現(xiàn)出來的一種積極的心理狀態(tài)”。道家這種生命價值觀提供了類似現(xiàn)代心理教育中“心理資本”的概念,此心理資本作為一種積極的心理狀態(tài),能夠影響到個體對于環(huán)境因素的變化和應對事件的方式,以及心理能夠健康發(fā)展的狀況[3]。一個具有超高心理資本的個體總是能夠擁有積極的情感,這些積極情感有利于他們接受新思想,新觀念,接受新鮮的事物,更富創(chuàng)造力。同時也能夠在困境出現(xiàn)時靈活、迅速、積極地面對,體驗到戰(zhàn)勝困境的幸福感。
二、道家哲學蘊含的心理教育方式方法
道家哲學中的生命價值觀雖然年代久遠,但也曾在歷史長河中起到過啟迪前人心智、調(diào)適心理的重要作用,并提供了寶貴的心理教育方式方法。
(一)崇尚自然,遵循規(guī)律的心理教育目標取向
道法自然,人與自然和諧的生態(tài)倫理精神,形成了道家崇尚自然,遵循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的心理教育目標取向。如老子批評儒家“驕氣與多欲,態(tài)色與淫志”和莊子“庖丁解?!钡鹊涔手芯吞N含了分辨不實外物,關注內(nèi)心涵養(yǎng)的心理教育目標。
(二)無為而無不為的心理教育方法
在心理教育方法上,道家思想中“無為而無不為”的辯證思想和無神論能夠促進教育者大學生心理困惑和癥結的更合理解決。“無為”并不是什么事情都不做,而是要按“道”行事,處世立命。老莊不約而同地多方面地思考了人所面臨的生存困境,認為生命異常短促,又會受到各種社會事物的束縛和傷害。道家并不是出世的,也不是消極的,里面許多積極入世有所作為的觀念,一再鼓勵人們張揚個性大有作為的精神。
當然,后期道家思想被人為轉(zhuǎn)變?yōu)榍笏幊上傻牡澜叹屯崆袅说兰宜枷氡玖x,也失去了心理教育的作用。
三、道家生命哲學在心理教育實踐中的應用
(一)我命在我不在天,體驗多樣人生,實現(xiàn)自我
生命教育,應主張每個人都需要在自己有限的人生中掌握好屬于自己的人生方向,體驗人生各種滋味,并在此過程中形成自我、體現(xiàn)自我、實現(xiàn)自我?!皹飞薄拔颐晌也辉谔臁?,一直都是道家最基本的命題,同時也加強了對個人自我主觀能動的心理能量重要性的認識,突出了后天努力的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學生心理教育內(nèi)容的重要部分。同樣一所大學,有的學生把大學視為人生起步,對大學生活倍加珍惜,學有所成;有的學生則把大學當作娛樂場所,任意揮霍大把時光,收獲甚微;更有一些學生把大學變成了自己的噩夢,整日沉迷網(wǎng)絡、游戲,導致學業(yè)無法完成。結合道家生命哲學的進取觀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指導,可以激發(fā)大學生學習的潛能,幫助大學生心理早日成熟,運用相關知識和方法及早心理調(diào)適。另外,結合道家辯證思維方法和,還可以增強對大學生思維訓練,改變不良的思維習慣,加強思維自覺性以及積極性,提高創(chuàng)造思維能力。在道家生命哲學觀念之上,積極展開自我反觀,可以增強個體對自身存在覺察體驗,控制來自本我與超我的各種壓力和焦慮情緒,達到個體人格長遠發(fā)展,調(diào)節(jié)好心理自我內(nèi)外部間的關系[5]。結合道家生命哲學思想的心理教育也應多給予大學生積極的評價,指導他們可以正確的評價自我,這樣可以形成良好的自我感覺。全面重視自我個體成長,在發(fā)展途中可以發(fā)揮較為重要的作用。通過道家生命哲學主張的積極內(nèi)心訓練,能積極引導大學生達到自己想成為的一種狀態(tài),可將一時狀態(tài)變化成長時間的行為習慣,方可激發(fā)大學生潛能,使得大學生可以維持身心平衡,實現(xiàn)成長目標。
生活是多樣化的,如果不懂如何體驗人生,將會缺少生命動力,非常容易變得悲觀、碌碌無為。結合道家生命哲學思想而實施的心理教育可以進一步指導大學生加強適應能力,懂得如何應對挫折,加強培養(yǎng)他們超越自我、實現(xiàn)自我的能力。如果是一種客觀的存在,每個生命體都應懂得如何融入社會,適應社會,與此同時,結合道家生命哲學開展的大學生心理方面的教育,還能夠讓大學生體驗到獨特的中國人文氣質(zhì)精神,幫助他們豐富與提高整體心理素質(zhì),促進他們最理想人格的自我實現(xiàn),減少內(nèi)心沖突的發(fā)生。
(二)拓展國學經(jīng)典,強化心理教育名篇熏陶
想要大學生理解掌握中國哲學的真實內(nèi)涵及價值體現(xiàn),以道家生命哲學為大學生拓展國學經(jīng)典突破口,能夠立足于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角度獲取充實的審美體驗。大學生階段學生的個人表現(xiàn)欲望強烈,勇于表現(xiàn)自己的獨特個性,此階段心理教育應大膽舍棄傳統(tǒng)教學模式,充分考慮大學生個性化發(fā)展的各項需求,為大學生打造不同類型平臺,盡情表現(xiàn)自己的才能。采用表演情境的教學模式有助于學習環(huán)境更具趣味性,為大學生更好的學習生命哲學和充實心理教育內(nèi)容提供有力保障。在心理教育方式上,大學生采用角色扮演形式,比較直觀感受教學內(nèi)容中真實人物的真實感受,以此提高道家生命哲學融入心理教育課堂的教學質(zhì)量。如《鼓盆而歌》《自知與自勝》《弱為道用》這類活動可先讓大學生簡單了解活動內(nèi)容,之后采用情境教學的形式,結合教學內(nèi)容,抒發(fā)大學生體驗道家思想哲人的真實情感,之后,可讓大學生自由分組,扮演其活動中的角色,進而切身領悟活動主題所俗表達的心理教育核心目的及內(nèi)涵,在情境扮演角色中,不僅凸顯出道家生命哲學思想核心,同時也協(xié)調(diào)地表現(xiàn)了心理教育的滲透因素,激發(fā)大學生對心理課教學的學習興趣,同時也提高大學生對生命哲學的認知,以此提高大學生對心理教育活動的參與度。對于道家生命哲學中的人文情感,經(jīng)過歷史的長期積累,形成了濃厚的審美功能,更能將經(jīng)典的文化嚴謹?shù)臉嬎迹瑐鬟_出生動的心理內(nèi)容。當然,運用于心理教育在實際教學中,需要心理教師堅持學習,深刻領悟其中的意義及內(nèi)涵,并將教育靈感有效融入心理教學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豐富課堂教學內(nèi)容;另一方面是不斷提高自身職業(yè)技能,采用針對性的有效教學模式,更好地提高大學生心理教育教學質(zhì)量和有效性。
結束語
綜上所述,道家生命哲學中不僅含有豐富的哲學思想及人文精神、道德理念等,而且涵蓋了多元化的心理教育思想理念,有助于大學生全面認知世界并賦予其充足的心理力量改變世界。高校對幫助大學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負有重大責任,組織好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幫助大學生解決心理問題是高校教育工作者責任和義務。借助道家生命哲學中心理教育內(nèi)容的支撐,傳承及發(fā)揚道家生命哲學思想中的心理教育價值與內(nèi)涵,對維護大學生心理健康、增強心理素質(zhì),促進心理成長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鄭運蘭,李愛文,李玲,李秀蕓,蔡淑香.關于哲學教育對改善戒毒人員社會責任感的研究[J].犯罪與改造研究,2021(07):57-62.
[2]于美琴.道家思想視域下的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創(chuàng)新性教學研究[J].產(chǎn)業(yè)與科技論壇,2021,20(09):135-137.
[3]寧素學.關于哲學教育融入中職學前教學的研究[J].文化產(chǎn)業(yè),2021(07):132-133.
[4]王思瑤,馬秀峰.道家“樂生”思想融入老年教育的路徑探析[J].中國成人教育,2020(24):63-67.
[5]張運萍.優(yōu)秀哲學在高職人們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研究[J].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理論研究與實踐,2020,3(16):138-139.
作者簡介:
楊蘇平(1968.02--),男,漢族,江蘇泰州人,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教育心理?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