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碧茹
摘要:在美術這種以視覺為主的課堂上,如何利用AR技術讓美術作品更好的展示在學生的面前,帶給學生全新的視覺體驗,是值得探究的命題。接下來我將以一節(jié)《青銅器欣賞》的公開課為例,淺談AR技術在美術課堂中的展示作用。
關鍵詞:AR技術;二維;三維;青銅器;展示;美術課堂
在我們的生活中AR已經(jīng)不是一個新詞匯,尤其是在生活娛樂與模擬方面,而對于視覺性極強的美術學科而言,卻鮮有教師將AR技術與中小學美術課堂結合起來,細想原因主要在于,一方面,美術學科不像物理、化學等學科有固定的公式或?qū)嶒灒虼?,在軟件開發(fā)、模型建立等方面難以實現(xiàn)美術學科對自由創(chuàng)作的要求。另一方面,雖然我們在網(wǎng)絡上可以看到AR或VR技術用于繪畫創(chuàng)作,但對設備和技術的要求都非常嚴苛,普通中小學無法達到使用的條件,更無法在中小學美術課堂中普及使用。
那么,AR技術是否真的無法與美術課堂很好的融合呢?
作為一名中學一線美術教師,我在日常教學中發(fā)現(xiàn),美術創(chuàng)作并不是美術課堂唯一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美術課堂中,名作和范例的展示、講解、分析同樣重要。尤其是在美術教材的欣賞、評述模塊,大量的作品展示成為了課堂重要的組成部分,如何通過新的展示方式讓同學們更直觀、更全面地了解到名作及范例,便成了教學設計中需要老師精心思考和打磨的部分。
我們都知道,目前想要運用AR技術實現(xiàn)虛擬事物的展示,只需要用手機下載相關的APP即可輕松實現(xiàn),使用的技術門檻非常低。針對這樣的構思與假設,我在一次公開課中,嘗試將AR的展示功能與美術作品展示相結合,并有了獨到的發(fā)現(xiàn)。
此次公開課我選擇的課題,是嶺南版美術教材八年級下冊《沉雄瑰麗的中國青銅藝術》。本課屬于“欣賞·評述”模塊的教學內(nèi)容,旨在通過對青銅器紋飾美感與造型美感的分析和探討,引導學生了解中國的青銅藝術,感受中國古代青銅器的藝術魅力,形成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教材圍繞春秋時期青銅器代表作《蓮鶴方壺》展開講解與探討,從造型和紋飾的分析中讓同學們掌握欣賞青銅器的方法,同時感受《蓮鶴方壺》這件作品精湛的工藝,感受春秋時期青銅器藝術瑰麗的審美。
作為本課的范例作品,如何更好的為同學們展示其藝術特點成為了我教學設計時最苦惱的部分。如何才能讓蓮鶴方壺三百六十五度的活起來、動起來,如何才能讓它在我的課堂講解中靈活的根據(jù)我的設計展示作品整體與局部,讓我的指尖可以控制它展示的角度與大小呢?
在備課過程中我想到了AR技術,如果可以把AR技術和青銅器的展示結合起來,在真實或者虛擬的空間中展示《蓮鶴方壺》的模型,那么就可以通過AR技術更加靈活地呈現(xiàn)《蓮鶴方壺》的三維效果,同時可以通過指尖操控選擇展示的角度、大小等更具體的細節(jié),如此一來,就可以讓作品的講解更加地深入,也更加地生動。
這個妙想讓我分外激動,立刻展開網(wǎng)絡大搜索,終于在淘寶網(wǎng)站上找到了一家指觸傳媒公司旗下的指觸魔卡官方旗艦店,這是一家專門開發(fā)文物AR展示技術的公司,只要購買其公司的書籍,再下載“國家寶藏”APP,就可以通過其掃描書籍畫面中的文物得到相應的AR模型展示。而這個公司出版的陜西歷史博物館4D立體圖冊《讓文物活起來·國家寶藏》一書,恰好就有蓮鶴方壺的圖冊展示。這樣一來,AR技術與青銅器講解的融合的構想就得以實現(xiàn)了。
雖然AR技術與青銅器講解的結合具備了實現(xiàn)的條件,但是想要將AR技術更好地融合到課堂之中,還需要更大膽的構想與更細致的設計。在這一課的教學設計中,我首先通過帶領同學們欣賞蓮鶴方壺,讓同學們掌握欣賞青銅器的方式方法,再分三個小組展開合作討論,分別鑒賞三款不同時期的青銅器,最后各小組分別上臺分享展示小組合作學習的成果,使同學們都能了解到不同時期青銅器的時代特點和美感差異。在整個課堂的過程中AR技術的運用主要集中在蓮鶴方壺的講解上。其中,我嘗試改變以往視頻加圖片的常規(guī)展示方式,重點在“造型美感”和“紋飾美感”兩方面的展開詳細講解,均采用整體美感與“上中下”細節(jié)美感結合AR技術的方式進行動態(tài)式的深入展示。
在以往的美術課堂中,我們通常只局限于通過視頻或圖片的形式展示青銅器,這樣會有以下兩個兩個弊端:一是展示形式過于傳統(tǒng)缺乏創(chuàng)意,難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二是形式過于呆板,不利于老師在作品講解過程中實現(xiàn)立體感、靈活、多角度、整體與細節(jié)變換的展示作品,而將AR技術運用在課堂中就很好的規(guī)避了以上兩個不足。
首先,AR技術在現(xiàn)實的場景中展示青銅器,課堂場景可以變成作品展示的背景,從而加大作品與學生的互動力度,激發(fā)了學生學習探究的興趣。
其次,AR技術在展示蓮鶴方壺時可以通過指尖滑動實現(xiàn)三維的效果呈現(xiàn),如:360度旋轉(zhuǎn)、放大,縮小、移動、視覺角度轉(zhuǎn)換等豐富的視覺效果。從大到蓮鶴方壺整體的造型美感和紋飾疏密分布,小到仙鶴展翅欲飛的動態(tài)和小龍向上攀登的氣勢,以及細節(jié)紋飾的精美程度等,都得到了深入的展示。從而使二維圖片中的蓮鶴方壺通過AR展示,完美地與教師的講解相結合,真正實現(xiàn)二維效果到三維效果的轉(zhuǎn)變。
小結
在此次公開課中,我們運用AR技術實現(xiàn)了美術作品展示效果二維到三維的轉(zhuǎn)變,讓美術作品“活”了起來,也讓美術課堂更加豐富多彩。在古文化與新技術地跨界融合中,我們不得不感嘆科技震撼人心的力量。在AR技術日益成熟之際,我們也看到了線上美術館,AR博物館等APP如雨后春筍般迅速生長,作為站在教育最前線的美術教師,我們更應該緊跟科技的步伐,不斷更新教育理念、掌握新的教育方法,充分利用現(xiàn)有的科技成果豐富自己的課堂,讓科學技術服務于教育,讓教育推動科技進步。
注釋:AR全稱Augmented?Reality,中文翻譯叫增強現(xiàn)實,就是將虛擬的信息在真實世界展現(xiàn)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