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翀
摘? ?要:聽說教學是中學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把握住課堂教學的主戰(zhàn)場,提升課堂教學的效果是值得一線教師反復思考的課題。教師應在課堂上充分利用與學生交往互動的信息反饋,堅持以學生為本的育人理念,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和學習狀態(tài),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幫助學生分析、解決在聽說過程中出現(xiàn)的“聽不懂、說不對”等問題和困難,從而提升課堂有效性,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關鍵詞:聽說教學;即時評價;有效教學
問題的提出
在基礎教育階段新理念“注重過程評價,促進學生發(fā)展”的影響下,評價的首要功能定位是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形成性評價作為促進學生學習的評價手段之一,顯得尤為重要。而課堂即時評價作為形成性評價的一種,對促進學生發(fā)展、幫助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有著更為直接和重要的影響。教師運用課堂即時評價時大致會產(chǎn)生以下幾種問題:1. 因教學時間有限或其他原因,忽略了對學生的優(yōu)點進行即時評價;2. 認為無需對學生的缺點進行即時評價(張衛(wèi)東,2012);3. 課堂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冷場,無法及時跟進評價語言,更無法敏銳地發(fā)現(xiàn)學生在學習中出現(xiàn)的問題和障礙(蔣京麗,2010);4. 點評語言偏離教學目標和內容;5. 點評語言過于空洞單調,無法真正發(fā)揮其對課堂教學的促進作用。筆者結合已有研究成果和現(xiàn)存問題,以課堂即時評價的言語為切入點,借助多個初中聽說教學片段,力圖總結出一些課堂經(jīng)驗,旨在通過恰當?shù)募磿r評價,鼓勵學生積極聽、張口說,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從而提升聽說課堂教學的效果。
課堂即時評價在初中英語聽說教學中的反思和改進
研究指出,在聽說訓練過程中,聽者無法控制語言素材播放的速度、節(jié)奏與難度,這些外部環(huán)境極有可能對聽者造成一定的心理壓力;聽說課上學生的心理活動處于壓抑狀態(tài),較難展現(xiàn)出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有的學生在沒聽懂對話時會焦慮和緊張,信息加工的有效性相對降低,使聽說活動的難度系數(shù)增加(崔剛、羅立勝,2006)。在課堂教學的動態(tài)環(huán)境中,為了實現(xiàn)有效的課堂教學,消除學生在聽說活動中的焦慮和緊張,即時評價發(fā)揮著不可低估的作用。教師需要綜合、切實發(fā)揮即時評價導向性、激勵性、監(jiān)控性、診斷性的功能(劉恬恬,2020),讓它真正成為課堂的推動力,而不是“凝固劑”。
[案例1]
聽前,教師通過一張圖片介紹對話人物Amy和Dave,告訴學生他們在談論Amy的兼職工作。請學生猜測他們會談論到Amy兼職工作的哪些方面。
Teacher: Can you guess what aspects of the job they talk about?
Student: They may talk about shopping.
Teacher: What do you mean by saying “shopping”?
Student: Amy wants to buy something.
Teacher: Maybe they talk about going to buy something. But is that about her job? Please guess again. Try harder. Thank you. (教師結束與該生的對話) What about you? (教師轉向對鄰座學生提問)
[案例2]
聽中,教師請學生聽兩遍對話,找出Amy的兼職工作是什么。
Teacher: Just tell me what her job is.
Student: She cycles around the town.
Teacher: Is it her job? When she cycles around, what kind of job is that? For no reason?
Student: …
Teacher: OK, we can just leave it there and we will find out later. What about others? What other information did you hear?
[案例分析]
在案例1中,當教師提出問題時,該學生是第一個主動舉手回答的,說明她很愿意參與課堂討論。但是從師生對話中可以看出,因為學生沒理解教師提出的問題,錯誤地認為問題是僅靠教師展示的圖片來預測Amy和Dave談論的內容。教師追問“What do you mean by saying ‘shopping?” ,她仍然沒理解教師意圖所在。教師雖然意識到學生沒有聽懂提問,卻做出一個無效的評價:“Please guess again. Try harder.”,沒有對該學生進行實質指導,也沒能切實幫助學生解決聽力中遇到的困難。案例2中出現(xiàn)的這段對話語速較快,信息量大。“cycle around”也是Amy兼職工作的一部分。學生能獲取信息,并準確地表達出來,這是值得被肯定的。但教師一直追問,旨在讓學生找到“設定答案”,未及時對學生的回答進行明確的評價。教師轉向其他學生提問:“What other information did you hear?” ,該問題的指向性不強。
[案例反思]
1. 教師的評價要以尊重學生為基礎。一般來說教師反饋語分為積極反饋和消極反饋。積極反饋是指教師對學生輸出的確認,即用肯定的話語對學生的應答表示贊同、肯定(Nunan,1991)。不論是簡單積極反饋、積極反饋并加點評還是積極反饋并加啟發(fā)(韓建俠,2008),反饋要都堅持激勵性評價原則,同時激勵要真切(黃潔,2019)。“聽不懂或所答非所問”的學生在課堂上打破沉默,主動舉手發(fā)言是需要很大勇氣的。如案例1中的學生,她能在一節(jié)全國公開課中主動舉手,即使給出的回答和標準答案相差甚遠,其回答都是真誠的。教師應尊重學生積極思考和主動參與聽說課堂的精神,及時給予鼓勵。但“尊重”不等同于“遷就”,不等同于要對學生得出的錯誤結論不加匡正。教師應該通過追問,耐心地引導學生對問題再思考,肯定學生且無勉強應付之嫌,給予他們繼續(xù)“積極聽、主動說”的動力。
2. 評價應基于對學生真實聽力過程的關注。教師的即時評價若僅僅關注學生給予的答案是否是教師所要的,若僅口頭詢問大部分學生是否聽懂而忽視學生學習的真實感受,那么在聽說課堂中,學生更趨于沉默和從眾,所謂的教師課堂反饋也失去了應有的導向性作用。比如對于案例1和2中的學生,教師更需要給予客觀準確的評價,通過追問,幫助他們切實發(fā)現(xiàn)回答錯誤的原因,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引導他們深入地思考,自我發(fā)現(xiàn)問題,鼓勵學生在聽說過程中形成探究意識,從而使學生的課堂學習順利進行。
[案例3]
聽中,教師請學生聽兩遍對話,找出Amy的兼職工作是什么。
Teacher: Any different ideas? What is her job?
Student: Paper… paper around…(學生表現(xiàn)得很遲疑)
Teacher: OK. Do you mean “paper round”? (板書paper round)
[案例4]
聽中,教師請學生聽一段錄音,介紹Strauss和The Blue Danube。
Teacher: Can you tell me something about Strauss and The Blue Danube from what you just heard?
Student: Well, he is a musician and he writes The Blue Danube. He is from Australia… Austria. (學生表現(xiàn)得很遲疑,旁邊人笑,說出“Austria”)
Teacher: Well, youve got so much information about Strauss and most of it is correct. But where is he from? From Australia or Austria? (教師板書Australia和Austria) Lets listen to this sentence again and find out which is right.
[案例分析]
從案例3中我們能感受到教師在聽到和預設答案相關的回答后,便迫不及待地繼續(xù)推進教學進度。 但從該學生的表現(xiàn)來看,他其實也沒太明白 “paper around” 和教師說的“paper round”有什么區(qū)別;他也不確信“paper around”是否是Amy的兼職工作。案例4中,教師首先表揚學生很好地完成了聽力任務,也敏銳地抓住了學生聽力中遇到的困難,通過板書將其變得可視化,鼓勵學生再聽來辨別兩個詞的不同。
[案例反思]
1. 延時評價創(chuàng)造更多“主動”聽的機會。目前的聽力教學很大的問題在于大部分學生是在消極地聽,聽一到兩遍還沒頭緒,心理上就崩潰了,更談不上對詞匯、語音、語調等產(chǎn)生細致的關注。為了鼓勵學生盡可能地積極思考,教師應在保持學生興趣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有意識地去獲取信息,教師可暫時不評價。比如在案例3中,教師應該在對學生了然于胸的情況下,根據(jù)對學生的反饋,進一步提出更具體的聽力微任務,讓即時評價對教學的導向性更明確,使聽力不但是一個接收的過程,更是聽者有目的地作出積極反饋的過程。
2. 延時評價創(chuàng)造更多聽說課堂生成的機會。Krashen指出,糾正錯誤會使學習者處于自衛(wèi)狀態(tài),應盡量避免糾正學習者的錯誤(高麗新等,2008)。筆者認為給予消極性反饋,要“擇機而動”。案例4中,教師沒有對學生回答中出現(xiàn)的“錯誤或猶豫”馬上給予指正,反而將它們當作了一種有效的教學資源。通過對這些“錯誤或猶豫”的挖掘及合理運用,激勵學生發(fā)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來完成聽力任務,讓基礎薄弱的學生再感受語言,為基礎較好的學生適當拓展,形成了教學資源的有效生成。
[案例5]
聽后,教師布置討論任務:談論你想從事的兼職工作,并說明原因。
Student 1: I want to be a musician. I want to play guqin in Chinese. I want to play it near the West Lake.
Teacher: Wow! Did you hear what she said? It is so romantic! She wants to play guqin near the West Lake. It is so romantic! I want to do that if I can!
Student 2: I want to be a delivery man because I really like cycling and many people dont know how to cook now, so they always order the food on the Internet. So the delivery man will get a lot of money.
Teacher: Well, you know what I think? I think the delivery job is the hardest one among all these part-time jobs. Like Amy, she cycles around the town under all weather, right? Wont you mind it? (教師指板書)
Student 2: I really love cycling in the cold and in the rain. And I dont mind the hard work. (師生結束互動)
[案例分析]
教師對S1給予了肯定激勵性的評價,但學生的回答與問題要求不相符。教師這樣的評價會給其他學生造成困擾,不知道教師對活動評價的標準是什么。教師給S2做出了指導引申性的評價,引導學生使用板書的目標語言。
[案例反思]
教師應把握即時評價的導向性,兼顧評價的全面性。熱鬧的聽說課堂往往帶來一種“教有所得、學有所成”的假象:學生暢所欲言,但未能很好地使用課內的目標語言或達成本課的預設目標。如果學生無法實現(xiàn)本課的學習目標,那課堂的有效性就無從談起。在案例5中,教師應告知S1具體的目標是什么,引導S1在發(fā)言中提供具有明確指向性的、與目標相關的細節(jié)信息;同時給其他學生作出示范。對于S2,教師敏銳地捕捉到了他的回答和本課教學內容的契合點, 并進行啟發(fā)式追問,引導學生使用本課學習的詞匯,實現(xiàn)和主人公共情。在對S2的點評中,教師對學生回答中表現(xiàn)出邏輯性的這一亮點,進行了中肯的評價。雖然這不是本課教學的重難點,但教師通過評價,讓這一亮點成為學生語言運用的閃光點,從而也啟發(fā)了其他學生,達到一箭雙雕的目的。
小結和展望
隨著教育理念的轉變和教育水平的發(fā)展,英語教學對課堂英語聽說有效性的要求越來越高。營造一個良好的師生互動氛圍,對提高聽說課堂有效性的作用是不容小覷的。其中,課堂即時評價是師生互動的主要渠道,能給學生最直接的學習感受和獨特體驗。本文從學生在聽說學習中出現(xiàn)的幾種普遍問題入手,分析現(xiàn)有聽說教學案例,總結出一些經(jīng)驗,即:恰當?shù)恼n堂即時評價應基于尊重,聚焦學生的真實學習過程,對錯誤適度包容,把握教學方向,鼓勵合理生成。當然,如何實施課堂即時評價的策略還有很多,如言語藝術性、提問多樣性、評價主體多元性等,筆者也將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研究,努力讓課堂即時評價理論更好地服務于聽說實踐,進一步提高聽說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Nunan, D. 1991.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ology: A Textbook for Teachers [M].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Inc.
崔剛, 羅立勝. 2006. 英語教學理論與實踐[M]. 北京: 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出版社.
高麗新, 朱丹, 王敬俠. 2008. 教師糾正反饋語的類型及作用分析[J].東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 170—173
韓建俠. 2008. 教師反饋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的作用[J]. 赤峰學院學報,29(4): 108—110
胡亞雪. 2015. 形成性評價視角下初中英語教師課堂角色研究[J]. 蘇州教育學院學報, (32)6: 12
黃麗. 2020. 追蹤式評價:學生英語聽說能力個性化提升的實踐研究[J]. 校園英語, (8): 2—3
蔣京麗. 2010. 初中英語課堂教學即時評價的問題與對策[J]. 英語教師, (11): 17—20
李永根. 2011. 重視即時語言評價,構建高效英語課堂[J]. 考試與評價, (3): 30—35
劉恬恬. 2020.小學英語教師實施即時評價的問題及改進策略研究[D]. 長沙: 湖南師范大學.
莫焰. 2004. 初中英語形成性評價的實驗研究[D]. 桂林: 廣西師范大學.
田一君. 2016. 中學英語課堂教室生成性語言研究[D]. 黃石: 湖北師范大學.
王靜. 2004. 協(xié)商性英語教學[J]. 中學外語教學, (1): 31
肖春芳, 劉志芳. 2019. 形成性評價在初中英語聽力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 北方文學, 24: 145—146
徐鑫. 2014. 淺談中學英語教學形成性評價中教師的角色[J].教育教學論壇, (47): 141—142
張愛萍. 2017. 綜述英語課堂教學的即時評價語言[J].中學教學, (11): 31
張衛(wèi)東. 2012. 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的即時評價分析[J].課堂點睛, (1): 34—35
張枝新. 2018. 形成性評價體系下聽力課堂教學的教師介入[J]. 教育時空, (16): 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