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月燕
內容摘要:學生在掌握古典詩詞傳統(tǒng)意象特定含義的基礎上閱讀古詩詞,往往就能夠對詩詞做出比較合理的解讀。讓學生聚焦古典詩詞中的傳統(tǒng)意象,在提高古詩詞鑒賞能力的同時,加深對傳統(tǒng)文化的了解,增強對傳統(tǒng)文化的認同。
關鍵詞:古典詩詞 意象 傳統(tǒng)文化
習近平總書記說:“古詩文經(jīng)典已融入中華民族的血脈,成了我們的基因。語文課應該學古詩文經(jīng)典,把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不斷傳承下去?!睍r代在召喚我們要去關注古詩詞的學習。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引導學生去掌握一些古詩詞傳統(tǒng)意象的特定含義。在此基礎上閱讀古詩詞,學生往往能對古詩詞做出比較合理的,比較符合詩人原意的解讀;引導學生由這些古詩詞的傳統(tǒng)意象,輻射到當時所處的時代及一些傳統(tǒng)文化知識,加深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的了解,進而增強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的認同,增強民族自信心。
一.衣飾用具意象
首先是古詩詞中的衣飾用具意象。我們舉兩個常用的例子,一個是“秋扇”,也有人稱其“團扇”;一個是青衫。
(一)“秋扇”“團扇”意象
我國古代的扇子一般是用絹做的,女子用的往往是做成圓形的。“秋扇”這個意象要追溯到漢代,與據(jù)傳是班婕妤所寫的一首詩《怨歌行》聯(lián)系起來。詩的內容是“新裂齊丸素,鮮潔如霜雪。裁為合歡扇,團團似明月。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fā)。??智锕?jié)至,涼風奪炎熱。棄捐怯四中,恩情中道絕。”很顯然,這首詩的中心的意象就是這個“秋扇”或者說“團扇”。古時夏天的納涼工具就是扇子,但是,到了秋天,這個扇子就用不著了,人們就扔到一邊了。所以,古人常用“秋扇”來比擬被遺棄的婦女的悲慘命運。
古詩詞意象有些是明用的,也有一些是暗用。在唐人王昌齡的《長信怨》中,就是明用了“秋扇”或者“團扇”這一意象。詩中內容是:“奉帚(肘)平明金殿開,暫將團扇共徘徊。玉顏不及寒鴉色,猶帶昭陽日影來。”這里的長信就是長信宮,《長信怨》就是寫的長信宮里宮女幽怨的情懷。宮女在宮中,等到年老色衰了,常常就被冷落了。這首詩就是直接運用“團扇”這個意象來表現(xiàn)宮女被遺棄的悲劇命運。而杜牧的《秋夕》:“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椗??!敝袆t寫到了意象“輕羅小扇”,因為詩中提到了“銀燭秋光”,我們可以判斷出來這是個秋天,所以也自然能夠聯(lián)系起來,這是個“秋扇”了。像杜牧的這首詩寫的就相對比較含蓄,雖是暗用,但實際上仍然是寫宮女被遺棄的命運。
(二)“青衫”意象
古時的讀書人或者當官的人,他們常穿的那種長衫,我們就稱其為“青衫”。那說到“青衫”這個意象,相信大多數(shù)人都能聯(lián)想到白居易的《琵琶行》。白居易晚上送客人的時候,聽到江上琵琶女的彈奏聲非常悅耳,于是就“移船相近邀相見”,琵琶女再次彈奏出了美妙的樂曲,并自述了自己飄零的身世。在得知琵琶女的身世之后,白居易再聽琵琶曲,不由地就感傷起自己離京被貶謫到江州的遭遇。一種同情和同病相憐的感情油然而生,于是他唱出這樣一句:“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白居易同情這個身世飄零的琵琶女,同時也是自傷,“相逢何必曾相識”。自從白居易這么用了以后,“青衫”這個意象就往往和士人失意的情懷聯(lián)系在一起。
比如王安石的《杜甫畫像》有這樣兩句:“青衫老更斥,餓走半九州?!倍鸥Φ酵砟甑臅r候,漂泊西南,落魄之極,所以用了“青衫”這個意象。我們一看到這個意象就和詩人的失意、落魄、壯志難酬這樣一種感情因素聯(lián)系在一起了。再如吳梅村的一首《琴河感舊》,這是一組七律詩,其中的第三首有這樣兩句:“青山憔悴卿憐我,紅粉飄零我憶卿?!边@是寫給一個妓女卞玉京的。她曾和吳梅村相好,在明朝末年的時候,兩人就成了很好的朋友。但是經(jīng)歷了改朝換代的動亂,兩人分離,很久都得不到消息,后來重逢了,吳梅村很感慨就寫了這組七律送給了卞玉京。那這里的“青衫”也含有詩人落魄、失意的意思。
二.“器樂”意象
在這里我們再說說古詩詞里的“器樂”意象,我們將其分為“古樂器”意象及“古曲調”意象兩類。
(一)“古樂器”意象
在古典詩詞中,許多詩人是借助樂器來表情達意的?!扒偕?,出自《詩經(jīng)·小雅·鹿鳴》:“我有嘉賓,鼓瑟鼓琴?!鼻俸蜕际怯晌嗤┠局瞥傻臉菲鳎越z繩為弦,都是通過彈撥發(fā)聲的樂器。古人將琴和瑟兩種樂器一起合奏,聲音和諧,目的是順暢陰陽之氣、純潔人心。詩人一般用“琴瑟”比喻融洽的感情,比較多用于形容夫妻之間和睦的感情。如《詩經(jīng)·周南·關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薄缎⊙拧こiΑ罚骸捌拮雍煤希绻那偕??!倍际沁\用了這個意象。“琴瑟”也有比喻兄弟朋友情誼的,如“離堂思琴瑟,別路繞山川”。因此,“琴瑟”這個意象往往表示融洽的感情。
“羌笛”是我國古老的單簧氣鳴樂器,距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流行在四川羌族聚居之地。它的演奏聲音是比較凄切、悲涼的。因此,古代的詩人常常用“羌笛”這一意象來表達傷感之情。唐代邊塞詩中經(jīng)常提到,如王之渙的《涼州詞》:“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鼻嫉寻l(fā)出的凄切之音,讓出征的將士們,想念起家鄉(xiāng)及親人,于是傷感萬分。
除此之外,詩人常用“笙”來渲染歌舞升平、繁華迷人的場景。如顧況《宮詞》:“芳草長堤,隱隱笙歌處處隨?!痹娙私梵细桎秩疚骱比A迷人的景象,表達輕松愉快的心情。借“鼓”、“角”渲染戰(zhàn)斗的酷烈,表現(xiàn)將士的英勇無畏。如“輪臺城頭夜吹角,輪臺城北旄頭落?!?/p>
(二)“古曲調”意象
在古典詩詞中,不少器樂意象是以古曲調的形式出現(xiàn)的。
《陽關三疊》是唐代名曲,歌詞即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币蛟娭杏小瓣栮P”、“渭城”兩個地方的名字,故又稱為《陽關曲》、《渭城曲》。因此,經(jīng)常用來表達離愁別緒或對友人的不舍。如“不堪昨夜先垂淚,西去陽關第一聲”,“舊人唯有何戡在,更與殷勤唱渭城”都是借《陽關三疊》這一曲調來表惜別之情。
《梅花落》是漢樂府橫吹曲,傳達出來的往往是思鄉(xiāng)之情。如“黃鶴樓上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詩人聽到《梅花落》笛曲,不由想象到梅花飄零的場面,再由梅花的凋零而心情冷落?!敖鑶柮坊ê翁幝?,風吹一夜?jié)M關山”,詩人將《梅花落》巧妙拆分,一語雙關,寄托戍守邊疆戰(zhàn)士的無限情思。
《后庭花》相傳是南朝陳后主所作,陳后主窮奢極欲,沉湎聲色,國勢岌岌可危仍不念時局維艱,終致亡國。因此,《后庭花》幾乎成了“亡國之音”、“靡靡之音”的代名詞。在古典詩詞中,詩人常用這一名曲來諷諫當朝統(tǒng)治者尋歡作樂、紙醉金迷的腐朽生活,寄托吊古傷今的感慨。如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p>
除此之外,詩人常借《關山月》笛曲,來表現(xiàn)邊疆戰(zhàn)士對家鄉(xiāng)的思念。
古典詩詞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粹。在古典詩詞中,風霜雨雪、花草樹木、鳥獸蟲魚等傳統(tǒng)意象不勝枚舉。我們需要去了解其含義及其背后所蘊含的文化知識,這對于我們了解中華傳統(tǒng)文化頗為有益。
參考文獻
[1]羅宗濤.中國詩歌研究[M].臺北:臺北“中央”文物供應社,1985:(334).
[2]宋淑娟.誦讀經(jīng)典 傳承文化 為學生終生發(fā)展奠基[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18(S1):(119-120).
(作者單位:江蘇省吳中中等專業(yè)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