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論藏族史學研究中文物史料的甄別與使用

        2021-12-06 00:24:54程忠紅
        四川民族學院學報 2021年5期
        關鍵詞:史學史料西藏

        程忠紅

        (西藏大學,西藏 拉薩 850000)

        史料是我們深化、架構、重現、識讀歷史的重要基石之一。正所謂一份史料一份話語,要貼近歷史本相,就離不開對各種史料的甄別與應用。如何對藏族史學研究中文物史料進行去偽存真,成為從事西藏史學研究與應用使用最重要的基本功,更是藏族史學研究理論與方法形成的關鍵。

        一、西藏文物史料概述

        西藏文物史料是指在西藏地區(qū)社會歷史發(fā)展過程中,由西藏各族人民創(chuàng)造的與其活動有關的、具有歷史、文化、藝術和紀念價值的、能幫助我們認識、解釋和重構歷史過程的實物資料。傳統(tǒng)藏族史學家對文物史料證史、補史的價值認知與踐行相對于文獻史料、口傳史料而言較晚。從史料的使用類別與使用范圍看,藏族史學界對史料的研究與應用經歷了文獻史料——文物史料——多種史料并用的發(fā)展歷程。

        西藏古代史是封建農奴史,無論是歷史的研究范圍、研究性質、研究特點均具有典型的階級性,這一時期的文獻史料因受功能主義的取舍標準和編輯方法等限制而存在局限性、主觀性和偏頗性,傳統(tǒng)藏族史學家對于史料的編撰、研究和應用,因大空間的文獻史料和口傳史料研究條件的制約,重佛教的文獻史料和神話、傳說內容的口傳史料而沒有對文物史料在反映社會總體發(fā)展與民族文化交流等方面給予應有的重視,使傳統(tǒng)藏族史學研究長期附屬于宗教史而處于邊際地位,在宗教源流史的超世性、神話性與教法史的割據性、狹隘性、排他性等特征的影響下,史學研究已嚴重脫離應有的學科獨立性和客觀性,這既是藏族傳統(tǒng)史料研究的特點,又是藏族傳統(tǒng)史學研究的遺憾。成書于14世紀的《紅史》首次開始了對異族史料的引用,這也標志著在西藏傳統(tǒng)史學研究中,文獻史料的引用已進入由內而外的時期,為文物史料的應用開啟了新視野。

        直至20世紀中期,近代藏族史學家根敦群培在國外游學中接觸了西方近代史學研究理論與方法,深刻認識到文獻史料本身所面臨著斷裂、殘缺、不足等多重客觀的局限性和著作者的史學宗旨、史學方法、治史態(tài)度、喜好意識、學術專攻等主觀的局限性。因不滿于傳統(tǒng)的藏族史學研究而不斷探索拓展新領域、挖掘新史料、嘗試新方法。根敦群培在20世紀40年代撰寫的《白史》一書,徹底改寫了西藏傳統(tǒng)的治史思想與史學研究客體,文中不僅大量引用最新發(fā)現的西域及敦煌藏文獻史料、新舊唐書的漢文史料、苯教文獻的非主流史料,還首次引用了吐蕃碑銘的文物史料,開創(chuàng)了西藏史學研究中對異族、異教、異區(qū)、異文、異類史料的選取、甄別與考訂。根敦群培甄別與引用多種史料的創(chuàng)新之舉,不僅奠定了藏族史學研究的新理論與新方法,更標志著西藏史學研究從單一的文獻史料研究步入了文獻史料與文物史料兩種史料相契合的實證研究階段,成為西藏史學研究中文物史料運用的開創(chuàng)者。

        1959年西藏和平解放以后,西藏工委發(fā)布了《關于加強文物檔案工作的決定》,并成立了“中共西藏工委文物古跡、文件檔案管理委員會”,下設“文物管理組”(1965年改為西藏自治區(qū)文物管理委員會)。西藏文物管理機構的成立,不僅開啟了西藏文物史料的保護與發(fā)展,同時也為西藏文物史料的研究與應用帶來了新契機。

        20世紀80年代,隨著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西藏自治區(qū)文管會向國內外相繼推出“西藏珍寶”等大型展覽。隨后,布達拉宮的對外開放以及西藏博物館的建成,為西藏史學研究呈送了幾千件西藏文物史料,其中包括大量的陶器、石器、瓷器、玉器、造像、唐卡、圣旨、法旨、懿旨、公文檔案、官印等。

        20世紀90年代,西藏自治區(qū)文物管理委員會主編的《西藏文物精粹》和甲央、王明星主編的《寶藏中國西藏歷史文物》(共五冊),以史前、唐、宋、元、明、清、民國幾個時期的發(fā)展為主線,甄選了西藏文管會、西藏博物館、布達拉宮等文博單位的藏品實物。西藏自治區(qū)檔案館推出的《西藏歷史檔案薈萃》從五千余件檔案中,精選從元代到1956年七百年間的歷史檔案文獻、文物107件,輯錄了西藏各時期的敕諭、令文、奏折、法旨、攝政頒令等檔案及文物史料。

        隨著西藏考古事業(yè)的興起與西藏文博單位的開放、圖錄畫冊的出版、文物展覽展示等多種方式的文物史料共享,越來越多的西藏文物史料逐漸映入史學家的視野,引起國內外西藏史學研究的廣泛關注,研究與引用文物史料成為西藏史前史、古代史、斷代史、關系史等史學研究著書立說的重要史料之一。

        二、西藏文物史料類別與特點

        對于任何一個民族來說,文物既承載著本民族的燦爛與文明,又傳承著本民族最為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是民族延續(xù)的歷史根脈。同時,文物是歷史與文化的沉淀,在明史、鑒史、補史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藏民族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創(chuàng)造了輝煌燦爛而又浩瀚如海的古代文明,存留著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物,是完整的一脈文化體,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的瑰寶,為人類文化寶庫留下了豐厚的遺產。文物存在的最終價值是被深入解讀,通過解讀,讓人們感受人與人、人與物、人與自然的各種關系,明晰本民族的文化發(fā)展歷程、文化發(fā)展成就,從而更好地開創(chuàng)文化發(fā)展的未來[1]。因此,客觀地、廣泛地、深度地釋讀文物,是開啟人類文化與史學研究奧秘的一把金鑰匙。

        (一)史料類別

        從時空分布上講,西藏文物史料可分為史前考古史料、唐代吐蕃時期文物史料、宋代分治時期文物史料、元代薩迦時期文物史料、明代帕竹時期文物史料、清、民國甘丹頗章時期文物史料以及西藏和平解放后的近代文物史料等;從經濟形態(tài)的分布上講西藏文物史料可分為牧區(qū)、農區(qū)、林區(qū)三種;從文物形態(tài)上分類西藏文物史料可分為不可移動文物和可移動文物兩大類,其中,不可移動文物包括古文化遺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畫、重要史跡、代表性建筑和保護的歷史文化名城、街區(qū)、村鎮(zhèn)等九大類,可移動文物則包括歷史上各時代重要實物、藝術品、文獻、手稿、圖書資料、代表性實物六大類[2]。

        西藏史前文物史料從時期上又可劃分為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早期金屬時代三個時期。史料來源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源于西藏三次全區(qū)文物普查的成果,二是源于西藏考古發(fā)掘出土。文物普查獲得的史前文物史料主要有石器、石刻、石窟、古遺址、古墓葬、古建筑等,考古發(fā)掘的史前文物史料主要有新石器時代的石器、陶器、骨器、銅器等。史前文物史料主要輯錄在由西藏自治區(qū)文管會編印的內部資料——西藏各縣文物志及文物普查者撰寫的《藏傳佛教寺院考古》《西藏文物見聞記》《古格故城》《西藏考古專輯》《西藏古代墓葬制度史》《西藏原始藝術》等學術專著中。

        就文獻史料與文物史料的內容與類型相比而言,西藏文物史料不僅時間跨度大,且形制包羅萬象,顯然優(yōu)于文獻史料的時限性與局限性。就文獻史料與文物史料的現存藏量與潛在藏量而言,更是有過之無不及。20世紀70年代末,西藏正式啟動了考古發(fā)掘,僅昌都卡若遺址一處就發(fā)掘了房屋遺址28座,石工具7968件,骨工具366件,陶片2萬余片,裝飾品50件,以及粟米、動物骨骼等[3]。尤其是21世紀以后,西藏田野考古從地表調查與采集開始轉入科學的地下發(fā)掘,實現了歷史性轉折,其資源發(fā)掘量將是巨大的。考古發(fā)掘的新文物史料,又將會改變我們對西藏歷史、文化、制度、習俗、經濟、生態(tài)等多學科、多領域的認知。

        公元7世紀藏文創(chuàng)制以來,西藏地區(qū)各時期的文物史料在類型與類別上更加豐富、細致。就西藏文物普查情況看,區(qū)內傳世文物史料主要收藏在文博單位、檔案館和各大寺院中,如布達拉宮、羅布林卡、西藏博物館和各地市博物館、考古研究所、文物局以及各大寺院等。

        西藏各歷史時期的文物史料查閱途徑主要有以下三種,一是可通過文博單位、檔案館、寺院公開出版發(fā)行的文物圖錄和畫冊;二是通過實地調研,了解可見陳列文物的基本情況;三是通過收藏單位的文物數字化建檔及資源共享。

        (二)史料特點

        據2017年西藏地區(qū)文物普查統(tǒng)計數據顯示,全區(qū)有文物點1700余處,其中石器點61處、古巖畫20處、古墓葬群244處、古建筑1000余處(組)[4]。西藏作為文物資源大區(qū),文物史料具有時空長、分布廣、藏量大、種類全、特色突出等諸多特點。

        西藏文物史料自舊石器時代至今,時空分布上萬年,可為西藏考古、通史、區(qū)域史、斷代史、專史等方面研究提供非常重要的第一手資料。西藏文物史料的分布十分廣泛,在120多萬平方公里的74個縣級行政單位內均有分布。西藏文物史料的藏量巨大,僅西藏博物館一家的文物藏量就達50萬余件(套),其中唐卡藏量4000余件、造像藏量3000余件、琺瑯器物藏量800余件、印章藏量300余方。文化文物系統(tǒng)收藏單位僅占文物點的百分之六左右,且大部分文物的收藏隸屬于傳統(tǒng)的寺院收藏。寺院文物資源,因目前沒有系統(tǒng)建檔和數據公布,我們無法得知寺院文物史料資源到底占據了西藏文物資源的比重有多少,但從現存寺院數量上可知寺院文物史料資源龐大,亟待數據建檔、開發(fā)、保護和研究。西藏文博單位中,西藏文物史料不僅種類齊全,且名目繁多,可為歷史學、民俗學、宗教學、文化學、藝術學等學科提供充足的史料資源。西藏文物史料最突出的特點在于它的地域文化特色和多民族文化交流的特色。獨特的自然環(huán)境與人文習俗造就了西藏文物史料的地域特色,特殊的地理位置與歷史背景,使得西藏地區(qū)早在史前時期就與地處祖國西南邊陲以及南亞、西亞等地區(qū)的多個民族之間有過經濟、文化、政治交流,從而使得多民族文化元素烙印在衣食住行等器物上。

        三、西藏文物史料的甄別原則與方法

        西藏文物史料作為西藏各族人民長期的活動遺物、遺跡具有極強的綜合特性,若將西藏考古出土文物和傳世文物作為史料納入西藏史學的客體研究,就必須對西藏文物史料的甄別原則與方法作出科學探索和學術界定。

        (一)甄別原則

        1.始終秉持文物保護意識原則

        西藏文物史料的稀有性和珍貴性以及文物本身所具有的唯一性和不可再生性,決定了文物史料保護的歷史價值與文化價值。在西藏文物史料中有很大一部分屬于國寶級文物,其中不少是孤品文物。我們在選擇、使用、甄別文物史料的過程中,因研究需要有可能會接觸到文物實物,并對文物本身進行圖像采集或數據測量,這需要我們始終秉持文物保護的意識與原則,對不同類型文物的屬性及保護規(guī)范有深入了解,切不可肆意納取。

        2.尊重歷史,實事求是原則

        文物史料遺存具有自身的規(guī)律性,對其甄別也具有規(guī)律性。只有充分把握西藏文物史料的時代特征和階級意識,尊重歷史、實事求是才能考察出文物史料的使用價值,在史學研究的時間和空間中成為剖析真相的利器,從而探析出史學研究客體與研究主體之間彼此相鄰又彼此相遠的錯綜復雜的關系,商榷并考證歷史的本相。只有通過對多種史料、多角度、多視角、多層次展開相互印證的系統(tǒng)分析,對存在的歷史異同問題進行考證辨析,澄清存疑,對訛誤的問題,進行斧正,對錯亂的問題進行厘定,才能尋覓出客觀歷史對文物史料的主導性,突破唯文獻史料的研究,打破藏文史料的宗教義理、文學故事與歷史紀實的史學研究范圍和敘事傳統(tǒng)以及文獻史料發(fā)掘的瓶頸問題,最終求得歷史真相。

        3.去偽存真,物為所用原則

        西藏文物史料的形成與傳世,普遍存在階級對立中意識史料的主觀性與非階級對立中無意識史料的客觀性。如何揚棄文物史料中非歷史的主觀因子與非歷史的客觀因子,去偽存真物為所用,不僅是考驗史學家們慧眼辨識真相的基本功,更是激發(fā)并獲取文物史料價值呈現的關鍵。我們只有通過對西藏文物史料進行收集、整理、考證、鑒定,在相互印證、相互辨析中進行交叉研究、去偽存真,才能實現跨學科的旁征博引、剝離迷障見證歷史,才能更客觀、更科學、更全面、更貼近歷史的本相。西藏文物史料的綜合性特征,決定了對它的甄別與使用需要研究者具備社會學、人類學、民族學、歷史學、文博學、金石學、文獻學、考古學、宗教學、藝術鑒賞等方面廣博的學科知識與史料甄別方法。

        (二)甄別方法

        關于史料的考證方法,唐代史學家劉知幾提出“博采”與“善擇”的方法。清代史學家梁啟超曾在《中國歷史研究法》中列舉了“事證”“物證”“理證”“推論”等多種史料考證方法。近代史學家劉家和提出在史料“異同”之間建起可比的辯證關系,實踐于史料考證理論。德國史學家波恩海姆則提出,將史料考證分為內部考證與外部考證,通過對史料內外部相結合的兩種作業(yè)方式,去衡量史料的斷代與真?zhèn)?,考證著作者引用史料、撰寫史料的客觀性及與歷史相符的真實性。中外史學家對史料鑒別的方法進行了不斷探索,這對于文物史料的甄別與使用均有指導意義。正所謂,沒有比較就沒有鑒別。對于文物史料的甄別與比較,無論是同類比較還是異類比較,無論是縱向比較還是橫向比較,無論是業(yè)內比較還是跨學科比較,均是為了接近歷史的事實與真相。對于西藏文物史料的甄別與使用,可采用以下幾種方法。

        1.文與物的互證法,即文獻史料與文物史料互證

        文獻史料與文物史料對同一歷史事實的反映和記載,由于意識伸張的側重角度不同而有同有異。文獻史料旨在呈現歷史的意識化,文物史料旨在呈現歷史的形象化。因此,它們之間既可以相互印證,又可以相互補充。西藏傳統(tǒng)文獻史料的宗教性、宗派性等特點,對于歷史本身的記載很大程度上存在排他、敵視,甚至是忽視或刪減等諸多缺陷,使得文獻史料記載疑點和矛盾頗多,文物史料則可以對此做出指導性的判斷。如,西藏傳統(tǒng)歷史文獻中,包括豐富的伏藏文獻,如何揭示伏藏文獻古籍的人造目的與特點,就可以借助同時期的傳世文物史料從形式、內容、特點上進行文與物的互證。另外,西藏文物史料的時空延續(xù)性與內容外延性,不僅可以重現已經失傳的文獻古籍,還可以幫助修復歷史斷層問題。歷史本身具有客觀的完整性,斷裂的只是我們對不同層次歷史的識讀,也許是對歷史本相認識的斷裂,也許是對歷史架構的斷裂,也許是對歷史解讀的斷裂。而文物史料可以是歷史斷裂的修復劑,能否將其黏連修復正是文物史料對我們提出的由內而外解讀功力的考驗。

        2.物與口傳的互證法,即文物史料與口傳史料的互證

        西藏口傳史料資源豐富,既有申報世界非遺的《格薩爾》口傳史詩、八大流派的藏戲劇目,也有各地不見經傳的民間神話、傳說、尸語故事,還有各種道歌傳唱、諺語故事等文學口傳史料,這些口傳史料對歷史的記載盡管存在失實的夸大性與神秘性,但仍然是歷史點滴的折射與反映。在甄別口傳史料的事實中,首先,可以對口傳史料的來源與內容進行深入解讀,從多個角度反思口傳史料記述與傳承的心理訴求,考察口傳史料文本背后深層的歷史問題,從而實現口傳史料與再闡釋下的歷史構建關系。其次,可以通過與口傳史料所說的同時期文物史料展開對比,發(fā)現兩種史料之間存在的共性與差異性,在剝離宗教色彩、文學色彩的前提下透見一定的歷史事實。

        3.物與物的互證法,即文物史料與文物史料之間的互證

        首先是同類文物史料跨時空的縱向互證。如,成書于16世紀的《賢者喜宴》與17世紀的《國王遺教》均詳載了獼猴與羅剎女的創(chuàng)世之說,“獼猴變人”成為西藏人類起源故事中流傳最廣的原生記載。這一觀點被藏傳佛教吸收后,便衍生出西藏人類起源題材的壁畫、唐卡、版畫等多種藝術作品,并成為西藏人類起源的重要學說之一。但是,在拉薩曲貢遺址出土的陶飾中就已出現了“猴面貼飾”,也許一件出土文物史料并不能證史、寫史,但至少在3500年以前,佛教未傳入西藏之前,藏族先民對獼猴的認識已經形象地物化了,這對于我們認識獼猴的信仰與崇拜仍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其次是同類文物史料跨空間的橫向互證。如,現收藏于西藏博物館的一件3500年前的鐵柄銅鏡,是出土于拉薩曲貢遺址石棺墓的遺物,也是目前唯一一件區(qū)內可見的早期金屬時代的銅鏡。此件鐵柄銅鏡的出土,曾引起考古界、史學界一度的關注熱潮,學者們根據此件鐵柄銅鏡的形制與風格展開了西藏早期游牧文化與中亞游牧文化之間的交往史的研究。此件鐵柄銅鏡是中亞傳入的舶來品還是本土的升級改造品,直接關系到西藏早期與中亞游牧民族交往史上限與下限的界定問題。同時也有學者,對我國中原地區(qū)及西藏周邊地區(qū)發(fā)掘出土的同類鐵柄銅鏡進行了橫向比較研究??梢?,同類文物史料跨空間的橫向比較研究,對我們開拓文化交流史的研究視野所具有的積極作用是不容忽視。

        4.異類文物的互證法,即不同形態(tài)文物史料之間的互證

        圖1 圖2

        5.推理互證法,即通過制度與常理對文物史料的真實性甄別展開推理與互證

        文物作為人類活動的遺物,顯然具有明示和隱喻兩種意識功能。依據文物史料的階級意識表達,西藏文物史料可分為官方文物、民間文物、宗教文物三大類。每一種意識類型的文物史料都不會無緣無故地誕生與存在,它有著自己的使命與存世的理由。在對于文物史料所承載的歷史信息分析中,需要研究者將文物本身置于大的歷史背景下,從不同站位視角開展制度推理與常理分析,給予理性、客觀、全面的考證,方能透見文物史料所要表達的真實意圖,挖掘出文物史料的研究價值與歷史本真問題。如,依據《大清會典》典章制度要求,對于官印頒賜的質地、尺寸、印文封號、鈕制等均有嚴格管控。類烏齊寺作為達隆噶舉派的支寺,在敕封清印上曾出現大肆改裝的現象,將原頒的一方鐵質、無臺、圖文合璧的方印,擅自改裝成上嵌一方元代螭鈕的玉印。對于從事西藏印章研究的初學者或相關學科的研究學者來說,勢必會對典章制度、實物形制等產生文物史料的假象認識或疑惑。如果研究者不能依據當時的典章制度與常理進行推理,不能將文物本身置于大的社會背景與歷史背景下進行綜合考證,一旦就地取材地引用了文物史料的表象特征,勢必會給后來參閱者造成以誤傳誤的主觀武斷,甚至造成史學研究的失謹之誤。所以,研究者只有通過對文物史料的不斷探索與推理互證,才能將相似或相異的歷史客體本相逐漸清晰化。

        6.多學科交叉互證法,即運用多種學科知識開展文物史料的互證

        將文物置于多學科的理論與方法中去探視其存在的合理性、主觀意識性與真實可信性,最大程度地挖掘其貼近歷史本相的價值,是常用的文物史料鑒別方法之一。譬如,在沒有明確的斷代信息條件下,文物斷代辨識是躊躇艱辛的,但仍可依據相關學科知識對文物本身所呈現的器型、紋飾、質地、風格等多重相關因素給予剖析釋讀。如,無款瓷器的斷代,可以通過胎釉、圖像、器型、燒制工藝等內容信息以及同時代相關、相近的標準件來辨識該件瓷器文物的年代,還可以采用科學的文物鑒定新技術進行斷代。以求證文物史料時間的真實性與合理性。再如,傳統(tǒng)的繪畫唐卡多數沒有記述跋文,沒有作者題記,沒有文獻記載,怎樣才能對一幅唐卡做出正確的斷代,事關研究者引用的可行性。我們既可以通過現代科技手段與方法對唐卡中的繪畫原料進行鑒別,也可以通過不同時期的唐卡繪畫風格進行借鑒和互證。再如,緙絲唐卡尤為名貴少見,可謂是“一寸緙絲一寸金”。布達拉宮和西藏博物館均有元代人物緙絲唐卡收藏,如果我們不具備跨學科的基礎知識,面對這樣一件珍貴的文物史料,就不能理解織物唐卡作為藏漢民族文化交流的產物,是漢藏關系史的見證物,是歷代中央政府對西藏地方治理的方略體現,不能理解織造工藝技術在漢藏文化交流中特殊的歷史作用,也就無法在史學研究中引用這些重要的文物史料。

        7.多重考證法,即對二手文物史料的引用需要進行再次考證

        《步輦圖》作為中國十大古代名畫之一,是吐蕃時期藏漢友好關系的實物史料。某館曾在歷史專題展中展出過《步輦圖》長卷的印影件,由于策展人員缺乏對實物的深入研究,將《步輦圖》的分段序列混亂粘貼并向公眾展出了一年多的時間,才有專家發(fā)現并給予了修正。這期間,如果有學者進行了實物的全文引證,帶來的后果可想而知。所以,在對二手文物史料的引用與使用中,必須經過細心、耐心的再次研究與考證,切不可信手拈來。再如,相同印文的印章史料中,有原件印章、復制件印章、仿制件印章、使用件印章等不同存在形式,在沒有標注印章來源的假象下,若考證印章實物的原件,就要求我們必須擦亮慧眼方能識別其中的隱喻與奧秘。對于已出版發(fā)行、發(fā)表的二手文物史料研究成果,所涉及內容是否客觀、可信,同樣需要再研究再甄別。

        8.其他史料的互證法,即通過文物史料與其他史料之間展開互證

        英國文化史學家彼得·伯克指出:“圖像提供的證詞對史學家是不可或缺的,因為圖像必定會明確地涉及文本比較容易避開的問題。”[6]可見,圖像不僅能作為插圖和藝術品,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可作為文物史料的旁證,以彌補若干領域材料的不足,甚至可以在一些歷史研究中取代文獻史料成為研究的主要對象。將圖像作為佐證歷史的工具,是二戰(zhàn)以后歷史學研究的新趨勢。隨著越來越多圖像材料的發(fā)現以及需要運用大量圖像材料的研究領域的拓展,如何運用、解讀圖像已經是歷史學家面臨的重要方法論問題。

        四、結語

        世界史學研究的轉折與趨勢啟示我們,史學研究必須不斷拓展新的視野與視角,不斷發(fā)掘新的史料與方法,才能與時俱進,更接近歷史本相。新時期的西藏史學研究有著自己的文化背景、發(fā)展歷程和特色所在,隨著研究成果大廈的奠基與建成,史料發(fā)掘已成為嚴重阻礙西藏史學發(fā)展的瓶頸問題。如何將豐富的西藏文物史料資源引入西藏史學研究客體,文物史料類型與特點的總結,甄別原則與方法的探索顯得尤為重要。

        猜你喜歡
        史學史料西藏
        都是西藏的“錯”
        學與玩(2022年7期)2022-10-31 01:59:22
        五代墓志所見遼代史料考
        史料二則
        郭沫若學刊(2019年3期)2019-10-12 08:10:00
        神奇瑰麗的西藏
        例談數據史料的辨?zhèn)闻c解讀
        一個人的西藏
        海峽姐妹(2017年4期)2017-05-04 04:03:51
        史料教學,史從何來
        西藏:存在與虛無
        劍南文學(2016年11期)2016-08-22 03:33:36
        史學漫畫館
        史學漫畫館
        日本一区免费喷水| 日日碰狠狠添天天爽无码|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系列|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一区| 久久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 黄色av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天天天天躁天天爱天天碰2018| 国产精品亚洲欧美天海翼| 日本看片一区二区三区| 99人中文字幕亚洲区三| 区二区三区玖玖玖| 国产a级午夜毛片| 国产日韩乱码精品一区二区| 日本久久伊人特级黄色| 精品无码日韩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久久99精品免费一区二区| 国产一级r片内射视频播放| 日本av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女人被男人躁得好爽免费视频| 亚洲欧洲精品成人久久曰不卡| 白丝美女扒开内露出内裤视频 | 一区二区三区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av毛片在线免费看| 中文字幕久久熟女蜜桃 | 久久久国产熟女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桃色| 校花高潮一区日韩| 人妻少妇猛烈井进入中文字幕| 精品999日本久久久影院| 国产真实露脸4p视频| 美腿丝袜网址亚洲av| 免费在线黄色电影| 一本色道av久久精品+网站 | 亚洲视频在线播放免费视频 | 国产粉嫩嫩00在线正在播放|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视频色| 久久精品成人无码观看不卡| 亚洲VA中文字幕欧美VA丝袜| 白白色免费视频一区二区在线| 777米奇色狠狠俺去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