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從文學到電影:奧斯曼·桑賓筆下自主與開放的非洲

        2021-12-06 09:24:20段維珊
        關(guān)鍵詞:達喀爾非洲人黑人

        段維珊

        內(nèi)容提要 早在20世紀60年代,奧斯曼·桑賓便力圖在其文學及電影作品中呈現(xiàn)出非洲的本來面貌,而非外界加諸其上的刻板印象。他的小說《神的兒女》敘述了一個歷史事件:1947-1948年達喀爾—尼日爾鐵路工人大罷工;電影《黑女仆》講述了一個達喀爾姑娘在法國南方做女傭的經(jīng)歷。在創(chuàng)作時,桑賓擅長將文學的寫作手法與電影技巧相結(jié)合。本文將從空間與敘事手法兩個方面,研究上述兩部作品間的相似之處。在奧斯曼·桑賓看來,無論外部枷鎖如何沉重,非洲人的自我意識都未曾泯滅,他們始終秉持開放心態(tài),渴望得見非洲蓬勃發(fā)展并融入世界。

        引言

        自20世紀60年代起,奧斯曼·桑賓(Ousmane Sembène)始終致力于從非洲人的角度向世界展示非洲,這一堅持在其小說與電影作品中均有體現(xiàn)。他既是作家又是電影導演,這一雙重身份讓其創(chuàng)作手法更加豐富,他在小說中恰當?shù)剡\用電影技巧,增強故事的可視性,讓讀者有身臨其境之感;同時,他還在電影中適時插入小說的敘事手法,為觀眾解讀熒屏上的每個畫面。桑賓作品中的主人公性格鮮明且極具典型性;他筆下的非洲形象是客觀的,也是主觀的。他深刻剖析非洲人內(nèi)心的復雜性,以反駁外界認為非洲“原始”“野蠻”“迷信”的刻板印象,他堅信非洲人擁有理性。藝術(shù)家并不執(zhí)著于歌頌非洲自然的美好,他更關(guān)心非洲社會的變化和人民的生活。筆者在其眾多作品中選出了兩部:小說作品《神的兒女》(Les bouts de bois de Dieu)和電影作品《黑女仆》(La Noire de…)。這兩部作品在空間建構(gòu)與敘事手法方面有著共通之處,而基于對上述共同點的分析,本文將探討奧斯曼·桑賓眼中的非洲形象,以及這種形象如何傳達出黑人性的內(nèi)涵?;诳臻g社會學的理論,文章的第一部分將首先探討桑賓兩部作品中空間的邏輯性,即人物與特定地點之間的互動,空間如何反映出人物的精神狀態(tài)。隨后將研究空間的轉(zhuǎn)換和地點的變換如何拓寬人物的精神世界。在文章的第二部分中,基于熱奈特的敘事學理論,筆者將首先研究兩部作品中非線性的敘事時間,小說與電影中的時間線索均不明朗,過去、現(xiàn)在與未來交織,不受局限,隨后將研究兩部作品中的敘事視角,分析桑賓如何以內(nèi)外聚焦相結(jié)合的方式展現(xiàn)出他眼中開放的非洲形象。

        一、空間:自我的依托

        在一個故事中,空間是不容忽視的重要元素。每一部小說都需要一個空間體系來進行自我建構(gòu)。在19世紀的現(xiàn)實主義小說中,空間往往是一面背景墻。它總是受書中的人物、地點或事件所限,為情節(jié)服務,仿佛人物與空間有不可分割的邏輯關(guān)系。桑賓的這部小說也是如此:空間與人物之間往往有暗合之處,某個特定地點會成為某一特定人物的象征。同時,空間在桑賓的作品中也起著主導作用,它拓寬了人物的精神世界,成為非洲民族精神的載體。在分析兩部作品中的空間建構(gòu)之時,筆者會用到兩種方法:第一,研究空間的邏輯性,第二,研究空間的轉(zhuǎn)換,借此分析桑賓如何描繪出他眼中獨特的非洲畫卷,又借助畫筆詮釋出“黑人性”(négritude)中立足于自我的精神內(nèi)涵。

        1.空間是人精神狀態(tài)的外部映象

        2000年,在巴黎瑟利其國際會議中心地理學研討會(Logiques de l’espace,esprit des lieux.Géographies à Cerisy)上,法國地理學家雅克·列維(Jacques Lévy)與米歇爾·盧索(Michel Lussault)首次聚焦于空間的邏輯性這一概念,研究空間對于人以及社會的影響、空間與人的互動。而依據(jù)空間社會學的理論,空間的邏輯性是指為人物與空間建立一個對話體系,從而更好地找出人物與特定地點之間的邏輯關(guān)系①Jacques Levy,Michel Lussault.Logiques de l’espace,esprit des lieux.Géographies à Cerisy. Paris:Belin,2000.。奧利弗·弗賴(Oliver Frey)也在其文章《城市社會學或空間社會學?城市的概念》②Olivier Frey.?Sociologie urbaine ou sociologie de l’espace ? Le concept de milieu urbain?.[En ligne] http://journals.openedition.org/sociologies/4168.Page consultée le 27 février 2021.中具體分析了城市與個體之間的關(guān)系。本文將基于這一研究,探索桑賓兩部作品中的空間如何與人的精神世界相融。

        小說中出現(xiàn)了三個不同的城市,它們劃分出三個不同的故事框架:巴馬科(Bamako)篇、捷斯篇(Thiès)和達喀爾篇(Dakar)。在閱讀整部作品的過程中,讀者會感受到這三座城市次第呈于其面前,每座城市有不同的色調(diào)。雖然整部小說的主旋律均為反抗,但這三座城市代表不同的抗爭階段,扮演著不同的角色。

        巴馬科代表非洲傳統(tǒng)城市,體現(xiàn)了殖民統(tǒng)治初期非洲的情狀:黑人和白人之間沖突不斷、難以調(diào)和,前者始終處于下風;保守的老一輩和大膽的新青年之間難以溝通、拒絕妥協(xié),前者不愿接受改變。這座城市的特點表現(xiàn)在兩個中心人物的對立之上:老婦人尼亞克羅(Niakoro-la-vieille)憎恨白人,忠于非洲傳統(tǒng),拒絕追隨時代的腳步;新青年蒂耶莫科(Tiémoko)時常心血來潮,頭腦發(fā)熱,有高漲的斗爭熱情,卻全無有效的斗爭方式。這一切都表明,在當前階段,面對殖民侵襲,非洲人雖有心抵抗卻束手無策。在這一時期,非洲人的自主精神同樣初步萌生,渴求獨立之焰灼燒著他們的內(nèi)心,也焚化了他們的理智。巴馬科展現(xiàn)了一個略顯脆弱無力的非洲。

        捷斯城將讀者帶進了抗爭的第二階段。罷工開始前,在捷斯生活的人們已然貧困交加、饑寒交迫,這場罷工又進一步加深了他們的苦難。小說里,作者刻畫了一幅清晰的捷斯城圖景,“捷斯:在一片腐爛中,只有幾棵不起眼的灌木,婦人們還在收割灌木上的果實,以維持生計”。(38)③Ousmane Sembène.Les bouts de bois de Dieu.Paris:Presses Pocket,1971.本文引用凡出自此書者將只夾注頁碼。這一切無不展示出,罷工之下,非洲人民生活艱難、度日如年。然而生活愈艱辛,愈會激發(fā)非洲人民抗爭、力求改變之心。表面看來依然脆弱、任人欺凌的非洲人已然不滿足于坐以待斃,他們開始獨立思考并理智地采取行動。彭達(Penda)是一個窮困潦倒、無人尊敬的妓女,但她在必要之時,卻為維護黑人群體的利益而獻出了生命。在他人看來一向懦弱無能的豆豆(Doudou)也表現(xiàn)出他的勇敢和忠誠:為了支持黑人獲得應有的權(quán)益,他拒絕了300 萬非洲法郎和一個酋長頭銜,只為將罷工進行到底,這便是“黑人性”內(nèi)涵中精神勝于物質(zhì)的最佳印證。捷斯城中滿是不起眼的小人物,然而正是這類平民英雄映射出了作者眼中的非洲。在小說結(jié)尾,作者再次將讀者帶回了這座小城,這表明無論抗爭發(fā)展得如何激烈,桑賓都堅持要回到原點,要將重心放在人民和他們的生活上,關(guān)注大眾的需求。對于非洲人生活環(huán)境的描繪,作者不加任何修飾,他希望啟發(fā)非洲人認清事實:在最黑暗的時刻,非洲的崛起不能依靠外力,人民需要自主改變命運。

        達喀爾是一座代表著希望、重生與獨立的城市,它大踏步邁向未來,體現(xiàn)出非洲人的無限潛力。這座城市的出現(xiàn)也將讀者帶往抗爭的第三階段:沖突已然白熱化,黑人的力量不斷增強以至于白人開始使用武器鎮(zhèn)壓:“統(tǒng)治當局大大加強了秩序管控:警察、水兵、憲兵、小兵,似是不知疲倦般在街上巡邏?!保?17)此情此景下,黑人不甘示弱,他們的罷工范圍進一步擴大。這座城中的婦女形象也有很大變化,她們堅強而勇敢,如成熟女性的代表拉馬圖拉耶(Ramatoulaye)、馬梅·索菲(Mame Sophie),以及新一代青年女性,恩德耶·圖蒂(N’Deye Touti)和達烏達(Daouda)。達喀爾能夠孕育出一切變化:“達喀爾的賽馬場從未出現(xiàn)過這樣的盛況。參加罷工的有碼頭工人、漁民以及所有大公司的員工”(328)。這一事態(tài)進展也表明,非洲遠非一成不變,時代的大潮中有一條不容忽視的黑色支流,非洲人也并非懶散墮落,這些畫面均顛覆了西方強加于非洲的刻板印象。

        《黑女仆》這部電影中有兩個不同的城市情境:達喀爾(Dakar)和安提布(Antibes)。這兩座城市展現(xiàn)了女主人公迪烏瓦娜(Diouana)生命中兩個不同的階段。雖是黑白影片,但這兩座城市的色調(diào)卻對比鮮明:一座繽紛絢麗、活潑生動,另一座灰暗單調(diào)、無精打采。因為在迪烏瓦娜的心中,她的家鄉(xiāng)達喀爾清晰、明亮而觸手可及,在現(xiàn)實生活中,她所在的安提布卻模糊、昏暗而遙不可及。由此可見,這兩座城市的不同色彩與女主角心態(tài)的變化密切相關(guān)。到達法國后,迪烏瓦娜的獨立之夢隨即幻滅,這進一步體現(xiàn)了歐洲并不是解放非洲的靈丹妙藥,在一定程度上,他們是非洲苦難的始作俑者,但解放者的角色需要非洲人立足于自我,獨自擔任。

        電影中達喀爾城所扮演的角色,與小說中的巴馬科城遙相呼應,二者在一定程度上都代表著非洲人最初的心態(tài),前者偏重于無力,后者更多是懵懂天真。在達喀爾的生活始終縈繞在女主人公的腦海深處。她的家、達喀爾的廣場,對身處法國的迪烏瓦娜來說,都不再是當下的真實,觀眾也有理由對其記憶與敘事話語產(chǎn)生懷疑。但迪烏瓦娜卻讓人不愿起疑心,因為他們能夠感受到這個少女的真誠和坦率。鏡頭下,達喀爾城中既有富人區(qū),也有貧民窟。為了找到一份體面的工作,迪烏瓦娜逃離難以窺見未來的 “窟洞”,闖入沐浴在陽光下的現(xiàn)代生活。作為新一代非洲青年女性,她獨立勇敢,有所追求,也相信自我的力量能為她帶來光輝前景。

        象征女主人公未來的城市——安提布與小說中達喀爾城所扮演的角色有異曲同工之妙,都展現(xiàn)了人物身上發(fā)生的巨大變化。故事發(fā)生之時,迪烏瓦娜正身處其中,所以觀眾有理由期待這位青春的非洲少女與這座美麗的歐洲都市間有積極的互動。然而到頭來,他們的期待不過是竹籃打水一場空,電影中百分之九十的場景都攝于室內(nèi),即迪烏瓦娜雇主的家。這也間接表明女主人公的未來無望,她永遠無法在法國過上夢想中的生活。這個國家對她來說,“就是廚房、客廳、衛(wèi)生間”④Ousmane Sembène.La Noire de… [drame] Sénégal,Filmi Domidev,1966.本文引用凡出自此電影者將只夾注時間。(25min24s),是一個 “黑洞”(25min44s),在這里她 “不認識任何人”(37min37s)。她獨自一人被敵人包圍,無親友相伴,與外界相隔。這個絕望的女孩只能以自殺來尋回失去的自由。故事中的諷刺意味在于女主人公在離開家人和故土后,想象著自己即將過上自由與獨立的生活,但事實上她卻從自由之身轉(zhuǎn)而成為囚徒。她的身體雖然受到禁錮,但心靈卻依然自由。她完全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也能認清自己的境遇。在這一點上,她與小說中的罷工者命運相似:即使受到外界環(huán)境的束縛,但非洲人的心靈是自由、自主的。

        桑賓將生活搬上藝術(shù)舞臺,揭示出非洲人的復雜處境。他們已經(jīng)開始尋求解決方案,力圖自救,擺脫困境。然而,外部世界的枷鎖,如物質(zhì)的匱乏、他人的歧視與非難,使他們無法重獲新生。這在一定程度上讓人略感沮喪,即使非洲人渴望展示真正的非洲形象,即他們有可靠的工作能力、獨立的思考能力,但西方人不愿相信,僅因這一形象與其刻板印象大相徑庭并會損害其既得利益。這在一定程度上確是非洲人自我解放的客觀約束。

        2.空間拓寬人的精神世界

        根據(jù)《電影技巧基本理論》一文,鏡頭切換指“在跟蹤拍攝時,攝像機在空間中水平移動。而這種動態(tài)技術(shù)也相當于一個演員在戲劇舞臺上移動”⑤Frédéric Gimello.Les Techniques cinématographiques de base.[En ligne] http://fgimello.free.fr/documents/technique_de_base_cinema.pdf.Page consultée le 18 février 2021.。桑賓不僅將這一創(chuàng)作手法運用在其電影中,在其小說創(chuàng)作中也有跡可循,他在書中融入大量地理空間轉(zhuǎn)換,讓故事?lián)碛惺吩姲愕纳省?/p>

        《神的兒女》并不是一部歌頌英雄豐功偉績的史詩,而是在謳歌平凡人的偉大。作品中空間轉(zhuǎn)換的手法展示出非洲人的視野在不斷擴大,自我空間在不斷蔓延。故事中的人物在相距甚遠的地點間往回穿梭,他們拒絕被困在角落中等待:為了養(yǎng)家糊口,拉馬圖拉耶一次又一次來到朱瑪廣場,在多家商店間輾轉(zhuǎn)徘徊,只求購得5 公斤大米。雖屢次遭拒,但她從未失去信念。而在故事情節(jié)的高潮,小說中的女性人物從捷斯到達喀爾的游行讓這部作品的史詩色彩愈發(fā)鮮明。

        電影《黑女仆》也是一部史詩,一部歌頌平凡少女為了自由而犧牲自我的史詩,她的平凡也因其舉動而變得神圣。在影片的最開始,一艘大船占據(jù)了觀眾的視野。女主人公跨越山河,終于到達夢想中的國度——法國。鏡頭拍下她從走下輪渡到踏上法國國土的全過程。隨后,迪烏瓦娜坐著男雇主的小轎車進行了一次極短的“旅游觀光”。這也是她唯一一次有機會欣賞到這個美麗的國家,雖說依舊隔著窗戶。這層車窗也象征著黑人在爭取自由之路上難以攻克的關(guān)卡。從她到達雇主家中的那一刻起,她旅行的目的地就只剩下三室一廳。記憶無數(shù)次將她帶回家鄉(xiāng)達喀爾,那時她還是自由之身。鏡頭跟隨女主人公在家鄉(xiāng)的腳步,展現(xiàn)出這個非洲少女想要打破社會中的條條框框而四處奔波的場景。她并非似小說《神的兒女》中的拉瑪圖拉耶那般,為了養(yǎng)家糊口而被迫四處流浪,迪烏瓦娜找工作的欲望來自一顆渴求自由、自主的心,而非外界壓力。她日復一日地走遍整個城市,盡管努力往往以失敗告終,但她始終表現(xiàn)得無比堅定,在這一點上,兩位女性如出一轍。在法國,她被困于封閉空間中,但較之以往,她的內(nèi)心世界卻愈發(fā)寬廣。離開人世前,她不再天真,已然認清現(xiàn)實、觸摸到了擋在她身前的鋼盔,也意識到僅憑一己之力無法將其摧毀。身體難以獲得自由,心卻不然,迪烏瓦娜用行動證明了自由并不完全由物質(zhì)條件決定,也可以由精神世界給予。

        兩部作品中,空間的邏輯與轉(zhuǎn)換均側(cè)面體現(xiàn)出人物心態(tài)的變化,非洲人的自主意識在不斷加強。在桑賓看來,國界與地域的限制不能成為非洲人自鎖于象牙塔、拒絕為自己負責的借口,要想獲得身體上的自由,首先要獲得精神上的自由。他同樣認為,隨著視野不斷擴大,更多的非洲人會認清自己的處境,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將完全有能力獨自掌控命運,

        二、枷鎖中的開放性心態(tài)

        在奧斯曼·桑賓看來,非洲人的思想是開放、多元的,因此他的敘述手法不受客觀的線性時間或特定的敘事角度限制,而是采用錯時與內(nèi)外聚焦相結(jié)合的手法,不僅展現(xiàn)出非洲人眼中的自己,也傳達出歐洲人眼中的非洲。

        1.不受局限的心靈狀態(tài)

        奧斯曼·桑賓的電影作品正如濮波先生所述,“不再是一種單純的審美對象,而逐漸變成了一種觀眾了解社會、參與社會的社會性實踐”。⑥濮波.《電影作為一種社會實踐——非洲本土電影敘事、產(chǎn)業(yè)、媒介對社會的介入觀察》.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16,13(05):1.在影片《黑女仆》中,鏡頭接過了導演的敘事任務?!懊坎繑⑹伦髌分卸加须p重時間性: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和講故事的時間?!雹逩érard Genette.Discours du récit.Paris:éditions du seuil,2007.想講好一個故事,作家或?qū)а轃o須嚴格遵循某種線性、規(guī)律的時間進程。事實上,錯時更能代表人類心靈的狀態(tài):我們的思想永遠在流動,時而前進,時而后退。為了闡明這一論述,筆者將在本文探討的兩部作品中尋求例證。

        首先是追敘手法。在小說和電影里,塞姆班筆下的人物始終希望回到從前。《神的兒女》中,大多女性角色在痛苦時,腦海里便不斷回放往日的平靜歲月:因這場罷工而失去丈夫的胡迪婭·姆·巴耶(Houdia M’Baye)如此,看到丈夫日漸憔悴的烏拉耶(Oulaye)亦是如此。

        “胡迪婭·姆·巴耶還在沉思。這種令人難以忍受的饑餓感……她腦海里不斷浮現(xiàn)出過去的畫面,那些快樂的時光。在8年的共同生活中,丈夫巴迪安(Badiane)只讓她失望過一次,8年中只有一次……她又想起了剛結(jié)婚時……”(92)作品中人物對于往昔幸福時光的追憶,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當下部分非洲人的精神狀態(tài),現(xiàn)實過于痛苦,讓他們難以接受,枷鎖過于沉重,他們難以用開放的心態(tài)迎接改變。

        電影《黑女仆》從故事的中間展開敘述,女主角已抵達法國。她的身份不明,旅行的目的與動機不清,觀眾只看到一個漂亮而又優(yōu)雅的非洲少女。不久后,一個歐洲人的出現(xiàn)讓他們略受沖擊:這個穿著打扮都無比精致的女孩只是一位女傭。這種形象與身份間的反差,加強了觀眾對該人物的性格以及故事情節(jié)的好奇。導演卻一直等影片進行到11 分鐘才給出答案:故事真正的開端在達喀爾?!熬驮谀莻€清晨,故事拉開序幕”(11min42s)。閃回的手法一瞬將觀眾帶到女主人公的故鄉(xiāng),進一步揭開非洲大陸的面紗。迪烏瓦娜是一個有決心、有野心的女孩,她想在白人那里找到一份工作。經(jīng)過不懈努力,她成為一個歐洲家庭的女傭。這些本該讓她感到幸福、滿足的回憶,現(xiàn)在卻讓她分外痛苦,她的努力最終換來的是在安提布囚徒般的悲慘生活:她就是一個雜工,一個奴仆。對于迪烏瓦娜、胡迪亞·姆巴耶或烏拉耶來說,回憶困擾著當下,她們太想回到過去,以至于不愿面對現(xiàn)實,也逐漸對未來失去希冀。像她們一樣的非洲人并非少數(shù),這些人躲在保守主義中,步步謹小慎微,始終扛著捍衛(wèi)非洲傳統(tǒng)的大旗,害怕接受任何外來事物,時刻警惕西方文化的侵襲,實是受盡生活之苦,只想求得自我保護。

        其次是預敘手法。小說中象征著“變革”的人物——蒂埃莫科的一番話,已經(jīng)讓人看到這場罷工后,非洲的未來會在何處:“你知道嗎?這次罷工后我們應該多上點課?!保?48)他沒有被當前的形勢蒙蔽,而是已經(jīng)放眼未來,想象著黑人所應有的無限可能。這體現(xiàn)出:一方面,在此次與白人的斗爭中,黑人自認能夠大獲全勝;另一方面,部分非洲人已經(jīng)在尋找可持續(xù)的發(fā)展方式來保障人民的福祉,那便是教育。

        在影片中,預敘手法向觀眾透露了迪烏瓦娜決心離開家鄉(xiāng)的原因:看一看法國。她希望女雇主會對她的工作能力感到滿意,既而予以她相應回報:“也許夫人會帶我在城市里轉(zhuǎn)轉(zhuǎn),我們能一起去看看戛納、尼斯……四處走走,逛逛漂亮的商店……我會把這些照片都寄回達喀爾……”(11min)。但這種合情的愿景終究只是幻影。

        非洲人希望得到西方世界的理解,但他們也意識到,只有足夠了解西方世界,才能夠與其交流,進而得到對方的理解。但正是因為想要接觸廣闊的外部世界,他們才進一步被綁住手腳,他們努力呈現(xiàn)的美好一面也被部分人惡意扭曲。盡管如此,預敘的手法使我們看到,以開放的心態(tài)迎接發(fā)展,融入世界是黑人性的本質(zhì),黑人性是一種聯(lián)結(jié)世界、聯(lián)結(jié)他人的方式,是向世界的敞開,是與他人的接觸與碰撞。

        2.開放的多元視角

        根據(jù)熱內(nèi)特的理論,文學作品有以下三種敘事視角:零聚焦也即全知敘述,內(nèi)聚焦和外聚焦。在桑賓的兩部作品中,內(nèi)聚焦和外聚焦擔負起傳達作品主題、詮釋非洲民族精神的重任。

        在小說作品《神的兒女》中,作家以大量的筆觸描繪非洲城市景象,情節(jié)大多以對話推進,第三人稱敘述占據(jù)了大面積篇幅。桑賓以旁觀者的角度,記錄了這場罷工的點滴,例如,工人間的爭吵與彼此鼓勵:“‘干活的人是我們,工作和那些白人也一樣,憑什么他們掙得比我們多?……要想活得體面些,就得罷工!’‘對!罷工!罷工!’”(24)以及罷工的環(huán)境:“從屋子里到小院,從小院再到鄰近的街區(qū),只有一個聲音不斷地回響:‘罷工!’”(27)除此之外,作者不僅關(guān)注事件本身以及事件發(fā)生的環(huán)境,同時也關(guān)注參與事件的每一個人。他清晰地刻畫出其筆下人物的形象,讓讀者有看電影般真切的體驗?!斑@個人好奇心極重??匆娝麤]有人不樂的,他穿著一件老舊的土黃色外套,襯衫耷拉到褲子上,褲子又太長,褲腳都是褶子,一直垂到?jīng)鲂稀!?37)在作者看來,對非洲環(huán)境以及人物外貌、性格的樸實描寫能夠讓讀者擺脫刻板印象的條框,看清真正的非洲。

        但在寫作過程中,桑賓也不滿足于始終站在旁觀者的位置上,他還要以第一人稱的敘述手法讓讀者與人物有更多的共情,讓他們看到在罷工過程中,不同人物眼中的世界都覆上了同一層焦慮不安的色彩。

        “她邊走邊在腦海里回放上午發(fā)生的事,口中喃喃自語……我怎么能告訴哈德梅(Hadramé)我還會回來呢? 即使我回來了,我又能做什么呢……這一切都是因為這場罷工,還是,難不成我是個壞人?不,我不是壞人……這次罷工太苦了,我們有太多該思考的事……”(84)

        拉馬圖拉耶是小說的主要人物之一,象征著理智而叛逆的非洲女性。她沒有將自身問題歸咎于他人,而是不斷自我發(fā)問、自我探索,思考著自己和家人的命運。她的思想也體現(xiàn)出黑人性的又一內(nèi)涵:即使內(nèi)心脆弱,被苦難折磨,但依舊保持積極開放的心態(tài),尋求解決方案。

        “遭受了這么多折磨,現(xiàn)在倒好,我又回到了苦難之始。難道我就命該受罰?上帝啊,您為我做過什么?……饒恕我,幫幫我吧,上帝,我好餓,我真的好餓?!保?06)

        往日的保安隊長蘇恩卡雷(Sounkaré)此刻也暗自認輸,意志力不斷地被生理饑渴消耗殆盡。桑賓將非洲人對自我、對世界的認知毫無保留地展現(xiàn)給讀者,企圖激發(fā)讀者的移情能力。非洲人同樣有著一切正常的生存需求,卻因為外界的折磨與否定,逐漸開始自我懷疑、自我否定,將自己困于沒有出口的封閉空間,不再接受改變的可能性、不再相信世界的開放性。由此可見,非洲人并非不具有開放的心態(tài),而是在難以滿足生存需求的前提下,他們寸步難行。

        在電影中,對于敘事視角的探討不同于小說,因為一切都取決于攝像機的位置。由此,鏡頭的視角就是故事的敘述視角。影片中,鏡頭像一雙眼睛,時而從女主人公的角度觀察其周邊環(huán)境,時而從白人雇主的角度觀察女主人公,時而只是站在旁觀者的位置,客觀地呈現(xiàn)黑人與白人間的沖突,而不做任何分析。

        當鏡頭落在了女主人公迪烏瓦娜的身上,影片便覆上了一層“心理小說”的色彩,因為她不斷地向觀眾吐露心聲,而在其雇主面前卻始終不言不語,只說“好的,老爺”或“好的,夫人”。這種內(nèi)心獨白從影片的開端持續(xù)到結(jié)尾。在迪烏瓦娜眼中,“夫人并不高尚”(37min06s),白人夫婦溫馨、舒適的家只是一個牢籠。影片中,她不斷地描述自己單調(diào)、乏味的生活環(huán)境:“法國對于我來說,就是廚房、客廳和衛(wèi)生間。”(25min24s) 同時,她也開始困惑于自己的身份,“我在這里到底算什么?廚娘?清潔女工?洗衣女工?”(25min52s)和拉馬圖拉耶一樣,她也在不斷反思,而通過這種反思,迪烏瓦娜終于意識到,在白人雇主眼中,她僅僅是個奴仆。導演在此間接表達出部分歐洲人始終懷有種族主義情結(jié),理所當然地崇尚尊卑有別。

        電影鏡頭有時會與主人公拉開距離,以外聚焦的視角客觀描述劇情。故事最開始,白人雇主邀請朋友來家中做客,鏡頭便以旁觀者的角度捕捉了每個人對迪烏瓦娜的不同態(tài)度,有新奇、有鄙夷、有冷漠。當一位白人女性徑直調(diào)侃迪烏瓦娜“像個動物似的”(21min24s),無人反駁,但鏡頭卻在此刻移到一位白人男性的面部表情上,他欲言又止,眼神犀利,卻最終還是輸給強大的社會成見,一言不發(fā)。

        當鏡頭聚焦在白人夫婦身上時,迪烏瓦娜的所思所想、一舉一動都變得神秘莫測、難以捉摸。這也是由于從始至終,除了吩咐任務,他們從未與這個黑人女傭有過任何交流,也不認為有與其交流的必要。對他們來說,這個黑人女孩只是“有用”。影片中,迪烏瓦娜的女雇主不斷強調(diào),“迪烏瓦娜,別忘了你就是個女傭!”(33min45s)。常年在社會刻板印象的影響下,她已形成了麻木的認知:這個非洲女孩除了女傭的身份外別無所求。當男雇主提出讓迪烏瓦娜休兩天假時,她更是不假思索地回絕:“為什么要讓她休假?她休假又能干什么?”(31min16s)她不愿給予迪烏瓦娜最基本的尊重,這也是黑人被物化的有力證據(jù)。當?shù)蠟跬吣乳_始反抗之時,這位白人女性更是以難以置信的口吻一再重復:“她瘋了,完全瘋了!”(37min29s)這對白人夫婦從不了解迪烏瓦娜,是因為他們從未想過要去了解,也不愿做出任何妥協(xié),而最初迪烏瓦娜還天真地以為她與夫人之間存在友誼。這一切都在不斷加深黑人與白人世界間的隔閡,宣揚開放多元心態(tài)的白人,卻連一絲理解都不愿給予黑人,反而是后者在不斷做出努力與讓步,卻也難以改變前者的態(tài)度。

        通過上述敘事手法,桑賓傳達出非洲人身處枷鎖中的開放性心態(tài)。非洲渴望發(fā)展并融入新世界。非洲人愿意從其他文化中汲取有益成分,恰是部分歐洲人仍被地緣政治思維蒙蔽了雙眼,不愿看清時代背景早已發(fā)生轉(zhuǎn)變。

        結(jié)語

        通過分析桑賓文學與電影作品之間的呼應,我們得以更好地理解奧斯曼·桑賓眼中的非洲。這位藝術(shù)家不僅在講述集體記憶中的非洲,更在借助過去的事件更好地傳達非洲的現(xiàn)狀。小說與電影中類似的空間建構(gòu)與敘事手法都與桑賓的創(chuàng)作目的相吻合:多角度、全方位展現(xiàn)非洲的變化,從而不僅讓非洲人更好地理解自己,也讓世界更好地理解非洲。這一創(chuàng)作目的也包含了桑賓對于黑人性內(nèi)涵的詮釋,完整的自我建立在自我理解、自我接納、自我擔當之上;完整的世界建立在理解他人、包容他人、接納他人之上。

        桑賓認為非洲大陸會有何種未來,完全取決于非洲人自身。正如塞內(nèi)加爾女作家法圖·迪奧姆(Fatou Diome)所說:“我知道我的同胞們在努力,努力工作與生活,但他們更需要意識到,未來掌握在自己手中,不會來自他處。‘未來由他人給予’是一個彌天大謊。”⑧Alison Rice.“An Interview with Fatou Diome”.sur Francophone Metronomes,juillet 2005,1h37min40s.Vidéo disponible sur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6RHx8ifO38.不僅是非洲人需要打破不實之鏡,其他人也需摘掉有色眼鏡,去認識真正的非洲,而非刻板印象中的非洲。我們看到,非洲發(fā)展的障礙很大一部分就出自這些陳詞濫調(diào)。事實上,一個人、一個國家,以至于一個大陸想要獲得身份認同,既需要清晰的自我認知,同時也必須得到他人的理解與肯定。只有愿意不存偏頗地理解自我、理解他人,才能夠看清自我,融入世界。

        猜你喜歡
        達喀爾非洲人黑人
        行者之路:達喀爾
        2022年普利茲克獎:弗朗西斯·凱雷成為首個獲得“建筑界諾貝爾獎”的非洲人
        英語文摘(2022年5期)2022-06-05 07:46:30
        黑人談河流
        文苑(2020年11期)2020-11-19 11:45:11
        不惑之年的達喀爾將走向何方?
        汽車與運動(2019年2期)2019-03-29 07:44:14
        誤解非洲
        愛你(2016年21期)2016-11-25 22:34:29
        誤解非洲
        重尋黑人主體身份意識,構(gòu)建和諧社區(qū)——小說《寵兒》的黑人女性主義解讀
        沒洗臉
        達喀爾的妙趣
        全體育(2015年4期)2015-08-05 11:08:02
        真假達喀爾,新年搶風頭
        在线观看av中文字幕不卡 |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网站| 强d乱码中文字幕熟女1000部| 白白色免费视频一区二区在线|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熟女俱乐部| 91久久综合精品久久久综合| 人妻少妇精品视频三区二区一区| 天天夜碰日日摸日日澡| 久草视频这里有精品| 日韩久久久黄色一级av| 精品理论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亚洲国产中文字幕| 色偷偷久久久精品亚洲| 永久免费av无码入口国语片| 无码人妻丰满熟妇精品区| 无码成年性午夜免费网站蜜蜂| 午夜精品男人天堂av| 日韩av无码久久一区二区| 播放灌醉水嫩大学生国内精品| 无码伊人66久久大杳蕉网站谷歌| 亚洲综合久久精品少妇av | 日韩丝袜人妻中文字幕| av影院手机在线观看| 久久亚洲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人妻被公上司喝醉 | jizz国产精品免费麻豆| 国产中文字幕亚洲综合| 日本高清乱码中文字幕| 人人妻人人妻人人片av| 全免费a级毛片免费看| 国产91精品自拍视频| 97精品人人妻人人| 欧洲熟妇乱xxxxx大屁股7| 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狠狠| 国产又黄又湿又爽的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综合美国十次| 日本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网站看黄 | 国产成人午夜高潮毛片| 无码专区天天躁天天躁在线| 国产一级做a爱视频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