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敏 洪冠新
內容提要 法國一直是許多學生出國深造的首選國度之一,其中大部分留學生還會選擇就讀于公立大學。21世紀,法國公立大學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學費制度調整是其中重要一環(huán)。本文通過對法國政府一系列政策的解讀,研究和分析相關的國際環(huán)境、國內經(jīng)濟背景、高校傳統(tǒng)、社會反響等,得出這些政策實施的原因、利弊以及可能帶來的影響。
法國公立大學秉承“海納百川、開放辦學”的理念,認為教育更應該體現(xiàn)民主化和平等性,這一點在學費政策方面體現(xiàn)得尤為明顯。由于法國是高稅收、高福利國家,加上其中央集權制的傳統(tǒng),一直以來,法國的綜合性大學對本國國民和外國留學生都一律免收學費,只是在注冊本科、碩士、博士階段時統(tǒng)一繳納200 到300 歐元不等的注冊費。①路賀文.《法國公立高等院校將大幅提高非歐盟學生注冊費》.世界教育信息,2019(02):78.這種統(tǒng)一的低廉收費政策一直是法國公立大學保持極大吸引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近年來,法國政府開始制定并推行差異化學費政策。2018年11月19日,時任總理愛德華·菲利普(Edouard Philippe)宣布:“從2019 學年開始,全法國的公立大學對歐盟、瑞士和加拿大魁北克省以外的留學生收取學費,本科生每學年2770 歐元,碩士生和博士生每學年3770 歐元?!雹讪ouard Philippe.?Présentation de la stratégie d’attractivité pour les étudiants internationaux?.https://www.diplomatie.gouv.fr/IMG/pdf/discours_de_m._edouard_philippe_premier_ministre_-_presentation_de_la_s_cle463916.pdf.Page consultée le 29 septembre 2021.本文將就該政策相關的國際環(huán)境、國內背景、高校傳統(tǒng)、社會反響等進行梳理和分析。
一直以來,法國高等教育作為國家社會福利的重要一項,幾乎是以免費的方式來提供給本國國民的。即使法國處在發(fā)達國家行列,這項開支也給法國國家財政造成了巨大的壓力。而在法公立大學就讀的國際學生不僅享受著與本土學生相同的注冊費政策,也同時擁有醫(yī)療保險、住房補貼等福利。由于地方行政單位不負責高等教育,中央政府的投資幾乎是唯一可用的財政資源。國家要解決大多數(shù)高校的經(jīng)費問題,在僧多粥少的情況下,自然捉襟見肘。③汪琳,劉成富.《法國的教育經(jīng)費投入及其思考》.高等理科教育,2010(05):79.
法國高等教育的經(jīng)費主要來源于國家財政撥款,因此法國的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高校經(jīng)費的富足與否。受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機的影響,法國的經(jīng)濟規(guī)模和財富增長水平在逐年下滑。從法國國內生產(chǎn)總值(GDP)的增長率看,2000年是3.92%,2007年降至2.42%,2019年則跌到1.51%。④“法國歷年GDP年度增長率”.https://www.kylc.com/stats/global/yearly_per_country/g_gdp_growth/fra.html.訪問時間:2021年9月16日。法國高校經(jīng)費隨之每況愈下,致使不少校園環(huán)境惡化,教師抗議待遇低,科研項目中斷,乃至專業(yè)設置取消等。
另一方面,在辦學經(jīng)費不夠寬裕的情況下,法國高等學校的學生人數(shù)卻在逐年增長。例如,從2000年至2007年,法國高校學生總數(shù)大幅增長,此后10年間漲勢趨緩。這些學生大部分就讀于公立大學。另外,由于經(jīng)濟不景氣,失業(yè)率連年增高,法國大部分高校學生學習積極性受挫,每年因不能畢業(yè)而滯留學校的人數(shù)增多。
與此同時,法國高校留學生人數(shù)大幅上升。目前在法國注冊的外國留學生約30 萬人,人數(shù)僅次于美國、英國和澳大利亞的留學生,排名全球第四。法國政府希望到2027年,把留學生人數(shù)提升到50 萬人。⑤Campus France.?La nouvelle stratégie de l’attractivité académique fran?aise?.https://www.chine.campusfrance.org/fr/Strategieattractivite-mobilite-etudiante-internationale.Page consultée le 28 septembre.
2006年,在時任總統(tǒng)希拉克的支持下,法國開始了高校和科研機構的改革,頒布了《科研項目導向法》(Loi d’orientation de programme pour la recherche),其中最重要的舉措是合并具有不同學科優(yōu)勢的公立大學、精英學校和研究機構,以此提高法國高等教育的國際競爭力和吸引力。
2007年,薩科齊上臺,進一步明確和細化了具體的教育改革實施細則,并在當年的8月10日出臺了著名的《大學自由和責任法》(Loi relative aux libertés et responsabilités des universités),最重要的內容是規(guī)定私人和企業(yè)可以捐資辦學,大學可以設立校辦工廠和企業(yè),這為高校辦學的資金來源開辟了新的通道,也為隨后的差異化學費政策出臺掃清了障礙。
2011年,法國智庫“企業(yè)研究院”(Institut de l’entreprise)和“新疆域”(Terra Nova)分別發(fā)布法國產(chǎn)學調查報告和法國高等教育現(xiàn)狀調查報告,建議調漲大學注冊費。報告估算,調漲大學注冊費每年可為高等教育增加10 億歐元經(jīng)費。⑥《法國智庫:建議高校調漲大學學費》.世界教育信息,2011,24(10):77.
但是,直到2018年下半年,法國政府才終于將學費調漲提上議事日程,并最終形成決議公布,即實行差異化學費政策。這標志著“法國留學免費”的時代徹底結束。調整后的學費漲幅對比如下表:
表1 法國新學費的漲幅對比⑦路賀文,前揭書。
法國各大學是增收學費的“受益者”,但他們似乎并不完全理解和支持政府的這一政策。他們擔心法國公立大學的國際影響力會因此削弱。那些本來有可能來法國讀書的家境貧困的外國學生,會因為上漲的學費而放棄留學法國的機會。法國兩大學生工會組織——法國大學聯(lián)盟(UNI)和法國學生聯(lián)盟(UNEF)首先反對學費上漲政策。這之后又有17 所法國公立大學拒絕執(zhí)行政府的學費上漲政策。⑧他們是:克萊蒙-奧弗涅大學(Clermont-Auvergne)、雷恩二大(Rennes II)、圖盧茲二大(Toulouse II)、艾克斯-馬賽大學(Aix-Marseille)、昂熱大學(Angers)、勒芒大學(Le Mans)、普瓦捷大學(Poitiers)、巴黎十大(Paris Nanterre)、里昂二大(Lyon II)、卡昂大學(Caen)、巴黎十一大(Paris sud)、格勒諾布爾大學(Grenoble)、斯特拉斯堡大學(Strasbourg)、魯昂大學(Rouen)、洛林大學(Lorraine)、雷恩一大(Rennes I)和社會科學高等學院(EHESS)等。
法國公立大學校長聯(lián)席會(Conférence des Présidents d’Université)也曾明確表示,希望政府能夠取消上漲非歐盟國際留學生學費;法國許多高校,如巴黎十大、雷恩二大等校學生甚至采取了罷課、封堵校園等激進措施,抗議政府的政策。
(1)分學段收取差異化學費
一波波的抗議浪潮迫使法國政府考慮新學費政策的可行性,最終決定采取分學段的差異化學費收取方式,也就是對本科、碩士階段的非歐盟學生實行新學費制,博士階段的學生則沿用舊制。高等教育、研究及創(chuàng)新部部長弗雷德里克·維達爾(Frédérique Vidal)女士在2019年2月24日接受法國《星期日報》(Le Journal du Dimanche)的采訪時證實:為了避免引起恐慌,法國政府決定對國際博士生免于繳納差異化學費,即維持原學費數(shù)額不變。⑨?Le recul stratégique de Frédérique Vidal?.https://universiteouverte.org/2019/02/24/le-recul-strategique-de-frederique-vidal/.Page consultée le 14,octobre,2021.
為什么會維持博士學段的學費不變呢?原因至少有兩點。其一是博士生數(shù)量上比本科和碩士生少很多。以2018—2019 學年為例,在綜合性大學注冊的外國學生中,本科、碩士和博士的注冊人數(shù)分別占49%、41%和10%。⑩Campus France.《10 張圖片了解法國留學最新數(shù)據(jù)》.https://www.chine.campusfrance.org/zh-hans/international-students-infrance.訪問日期:2021年9月28日。由此可見,維持博士注冊費不變,對于法國政府來說是最優(yōu)、性價比最高的選擇,這不僅能夠平息法國國內高校的“怒火”,還能讓政府承受最小的經(jīng)濟損失,以最低代價達到推行新學費政策的目的。其二是國際博士研究生的重要貢獻使得法國政府愿意為他們做出讓步。在法留學的博士生中,自然科學的學生占比一半,而法國要提升本國的科學研究實力,走卓越大學之路,就必須重視博士生的培養(yǎng)和支持力度,所以針對這一學段學生做出的妥協(xié),也是法國政府經(jīng)過利益權衡后的結果。
(2)增加補充條款,力促新學費政策軟著陸
2019年,法國又陸續(xù)對新學費政策增加了補充條款:第一,學費上漲后,非歐盟國家的外國留學生支付的學費實際上只占他們享受的教育經(jīng)費的三分之一,而獲得減免學費和獎學金的機會將提高兩倍;第二,法國政府將提供15000 個獎學金(目前為7000 個),根據(jù)具體情況對學生進行資金補助或費用減免,以及發(fā)放6000 個院校獎學金,由學校自行根據(jù)其標準頒發(fā);?Campus France.《法國高等教育、研究及創(chuàng)新部部長弗雷德里克·維達爾女士第三次訪華》.https://www.chine.campusfrance.org/zh-hans/faguogaodengjiaoyuyanjiujichuangxinbubuzhangfuleidelikeweidaernushidisancifanghua.訪問日期:2021年9月28日。第三,簡化留學簽證手續(xù),如網(wǎng)上申請、減少提交的材料;第四,提高法語和英語的多樣化培養(yǎng)模式、規(guī)范教育機構中對外國留學生的接待和幫助機制,并加強法國高等教育署組織的全球范圍的互動與交流;第五,積極部署法國本土之外,尤其是在非洲的教育機構和大學的建設。
從2018年底政策出臺,到2019年初對政策的補充、調整和完善,差異化學費政策如今已經(jīng)歷了兩個完整的學年。第三個學年剛剛開始,但實施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1)2019—2020 學年
首先,2019年9月開學之際,如上文中提到的,法國的大部分高校(86%)并沒有執(zhí)行差異化新學費政策。其次,出人預料的是,執(zhí)行政府漲價政策的高校都表示,本年度的國際學生數(shù)量保持穩(wěn)定,甚至有輕微的上漲趨勢。這一趨勢得到了維達爾女士的證實,她在接受法國電視臺Europe 1 的采訪時說:“法國今年的國際學生注冊數(shù)量較去年仍有2%的增長。”?中國駐法國大使館教育處,旅法教育研究者協(xié)會.《法國教育通訊》,2019 (08):18-19.
(2)2020—2021 學年
2020年9月的開學季正是新冠肺炎疫情暴發(fā)期,法國高校雖然按時開學,采用的卻是線上教學方式。法國政府針對這一特殊情況,采取了相應的變通措施,宣布公立大學2020—2021 學年的注冊費不漲價。?許浙景.《法國公立大學2020/2021 學年注冊費因疫情維持不變》.法國教育通訊,2020 (04):13.
(3)2021—2022 學年
按照2019年的新學費制度,凡是符合以下兩個條件的學生需要繳納2770—3770 歐元的注冊費用:1、沒有歐盟國家長期居留證的;2、首次在法國教育部所屬院校注冊的本科、碩士國際生。不過,大部分大學仍舊我行我素,拒不執(zhí)行上述規(guī)定。部分學校象征性地提了價,但漲幅微乎其微;還有一些高校則想方設法減免收費,比如對英語授課的項目和優(yōu)秀的申請人(語言能力、大學平均學分績點很高者)都減免了注冊費。
法國政府之所以積極推出公立大學差異化學費政策,是立足于長遠的戰(zhàn)略維度。
如果說2007年出臺的《大學自由和責任法》是為了讓法國的公立大學在財政上有更多的自主權,比如自辦企業(yè)、吸收校外饋贈,從而達到“開源”的目的,那么2019年實行的新學費制度則是欲達到“增收”的效果。按照新學費政策,目前法國留學生人數(shù)中85%以上需繳納學費。據(jù)初步估計,差異化學費可為法國大學每年增收4 億歐元。?éléonore de Vaumas.?S.Piednoir:“Les frais différenciés,un réel enjeu budgétaire pour l’enseignement supérieur ”?.L’Etudiant,2019-3-20.https://www.letudiant.fr/educpros/actualite/stephane-piednoir-frais-differencies-reel-enjeu-budgetaire-enseignementsuperieur.html.Page consultée le 28 octobre 2021.
近年來,法國高等教育面臨重重危機。2017年10月,經(jīng)濟合作與發(fā)展組織(OECD)發(fā)布的《教育概覽》(Education at a Glance 2017)顯示,法國25 至34 歲的青年中僅有44%接受高等教育,低于經(jīng)合組織中歐盟國家的平均水平。同時,2007年實行高校合并之后,法國大學在英語國家為主導的國際頂尖大學排名中表現(xiàn)欠佳,嚴重影響了法國高等教育以及大學畢業(yè)生在國際市場中的競爭力。根據(jù)最近世界高等教育研究機構(QS)發(fā)布的2022年世界大學排名榜單,進入前100 名的法國大學只有4 所,而且排名也不理想,見表2。
表2 法國大學在世界的排名?世界高等教育研究機構(QS).《2022年世界大學排名榜單》.http://rankings.betteredu.net/qs/world-university-rankings/latest/2022.html.訪問日期:2021年9月28日。
所以,上漲的學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公立大學的財政緊張狀態(tài),也將減輕法國政府的教育經(jīng)費支出的壓力,提高辦學能力和科研支持力度。
在歐洲,法國一直是接待國際學生的大國之一。2018—2019 學年接待了358 005 名外國學生,比上年增加4.3%,5年內增加了21%。接待的外國學生中,9%來自美洲,15%來自亞洲或大洋洲,22%來自撒哈拉以南非洲,29%來自北非、中非、東非,25%來自歐洲。?Campus France.《10 張圖片了解法國留學最新數(shù)據(jù)》.https://www.chine.campusfrance.org/zh-hans/international-students-infrance.訪問日期:2021年9月28日。法國新學費政策對各國留學生帶來的經(jīng)濟影響并不大。學費制度改革之后,法國公立大學的本、碩階段的留學生學費還是低于其他國家,仍具有一定的價格優(yōu)勢——雖然這樣的優(yōu)勢在逐漸縮小。
下面一組數(shù)據(jù)還可以告訴我們,赴法留學的國際學生這些年有增無減。2018年法國高等教育署(Campus France)的一項調查顯示,法國作為留學目的國的吸引力在逐漸增強,64%的受訪者將法國作為留學首選國家,這一數(shù)字僅次于于排名第一的加拿大(69%),高于其他留學熱門國家美國、英國和德國。?熊嵐.《法國對留學生的吸引力超過德英美》.世界教育信息,2018(3):78.2019—2020年度,法國接收了370 052 名國際留學生,成為全球第六大留學生接待國,比上一年增長了3%,5年內增長了23%。?李靜.《啟德教育發(fā)布〈報告〉:中國居法國第二大留學生來源國》.經(jīng)濟觀察網(wǎng),2021年5月23日,http://www.eeo.com.cn/2021/0523/489160.shtml.訪問日期:2021年10月28日。
法國公立大學新學費政策的公平性體現(xiàn)在哪里呢?對此,法國政府早有較為深刻的闡釋。法國前總理菲利普表示:“不太富裕的法國學生和有錢的外國學生交一樣的學費,而法國學生家長還在法國工作繳稅多年,這是不公平的!所以我們決定,不住在歐洲經(jīng)濟區(qū)的國際學生,將要交更多的公立大學注冊費,費用約為他們所受教育成本的三分之一?!?édouard Philippe.?Présentation de la stratégie d’attractivité pour les étudiants internationaux?.https://www.diplomatie.gouv.fr/IMG/pdf/discours_de_m._edouard_philippe_premier_ministre_-_presentation_de_la_s_cle463916.pdf.Page consultée le 29 septembre 2021.法國政府認為,新學費政策的最大特點是差異化,即對歐盟、瑞士和加拿大魁北克省以外的留學生收取學費,而這種差異化就是公平的體現(xiàn),歐洲經(jīng)濟區(qū)的學生父母對法國國家建設和發(fā)展做出的貢獻被納入學費征收的考量標準。這被認為是法國注重提升本國國民價值觀和認同感的一種方式。
當然,法國政府的這一考量并不被所有人認同。如前所述,法國高校大多拒絕上漲注冊費,主要理由便是認為這一政策違背了法國一直以來秉持的教育公平原則。
法國前總理菲利普認為,為了“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取勝,我們要接納最優(yōu)秀的學生”。?Ibid.法國將利用提高注冊費、增設獎學金的方式,優(yōu)化來法讀書的生源,選拔包括歐洲學生在內的“高精尖”人才??梢姺▏南M谕ㄟ^差異化學費政策,吸引到真正適應法國高校培養(yǎng)理念、學習模式、專業(yè)內容的國際學生,提高就讀于法國公立大學學生的生源質量,從而為提升其教育整體水平、國際排名和國民素質奠定基礎。
盡管法國高等教育質量較高,但人們有種普遍心理,認為好學校對應著高學費,低學費或免學費則讓人對教育水平和配套服務有所擔憂。2021年,法國政府提出對2022—2023 學年赴法留學的中國學生減免學費,由法國駐華使館提供相應的經(jīng)濟支持,不過這些中國學生需要滿足下列要求之一:法語達到《歐洲語言共同參考框架》的B2 水平;最后一年就讀于世界排名一流的中國大學;平均分達到優(yōu)秀(100 分滿分達到80 分);攻讀法國國家承認的文憑。這其實在變相吸引優(yōu)秀學生赴法留學,以提升其高校生源質量,從而提高法國高校在國際上的綜合排名。我們有理由相信,法國政府這種分階段、分批次、分對象的公立大學收費改革之路,未來會走得更加穩(wěn)健。
法國公立大學低廉的留學成本和優(yōu)質的教育水平,一直讓眾多外國學生把法國列為性價比較高的留學國度,是他們出國深造的首選之一。進入21世紀后,法國政府在20年的時間里,依據(jù)本國國情對公立大學的學費政策進行了改革。這些政策的產(chǎn)生絕非偶然事件,正是因為法國吸引留學生的態(tài)勢良好,法國政府才有底氣出臺大幅度調漲留學生學費的政策。
2019年至今,約有20 家法國公立大學采納并執(zhí)行了政府提出的差異化學費政策,法國留學生學費大幅度提升是利是弊,能否達成政策制定者的改革初衷,尚需時間進一步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