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洪
摘? 要:在素質教育大力實行的今天,高中生物實驗教學重心發(fā)生轉移,教師不僅要普及知識,還要重視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是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尤其是國家人才發(fā)展戰(zhàn)略在教育改革領域的主要體現和具體要求,同時,也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一根本任務在教育領域落實的重要措施和必要途徑。目前,仍有不少教師采用傳統(tǒng)方法,以至于目標無法達成。為了讓學生有一個好的發(fā)展,需要對實驗教學進行創(chuàng)新。本文結合筆者的自身學習和工作經驗,談談在生物實驗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以供廣大同仁參考。
關鍵詞:高中生物;實驗教學;核心素養(yǎng)
前言
在實現民族復興的進程中,為國育人,為黨育才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務,什么樣的人才才是我國我黨需要的人才呢?其中核心素養(yǎng)就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一個重要舉措,而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就是要建構具有中國特色的育人模式。所謂立德樹人,其基本內涵是:為什么要通過立德來樹人,立什么德,樹什么樣的人,等等。
在迎接新時代到來的同時,也絕不能忽視問題的存在。在生物學教育領域,實驗教學弊端日益凸顯,如何有效解決成為需要思考的問題。在行動開始前,教師要做好調研工作,以便了解具體情況。依托學生學情設計教學策略,并有效落實下去。久而久之,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就會形成,從而在生物道路上越走越遠。
一、高中生物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學習興趣不高
在新課程標準中反復強調一件事,那就是教師要以興趣為指引創(chuàng)建教學方案,并在實施過程中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蓪嶋H情況是,教師明確要求學生跟隨自己的節(jié)奏走。只見教師在臺上滔滔不絕的講解,學生在臺下或是左顧右盼,或是上課神游。并非教師不努力,而是沒有抓住教學關鍵,即能否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取決于教學是否具有趣味性。
(二)操作技能偏低
實驗是生物學科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對培養(yǎng)學生猜想、探究、歸納等能力有很大幫助。目前,實驗的作用并未充分發(fā)揮。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根源在于方法選取不當。在實驗課上,教師熱衷于語言描述。領悟能力強的學生,能夠get到那個點。但是,這樣的學生能有多少?大多數學生都無法準確把握生我實驗的精髓。認知存在偏差,就會給問題的產生提供溫床。操作時屢屢犯錯,會打擊學生的自信心,繼而放棄做實驗,操作技能自然不增反降。
二、高中生物實驗教學體現核心素養(yǎng)的創(chuàng)新策略
(一)促進學生構筑生命觀念
在生物學科中,主要涉及進化和適應觀、結構和功能觀、物質和能量觀、穩(wěn)態(tài)和平衡觀這些生命觀念。所以,在高中階段的生物實驗教學中,就需要教師基于實驗的直觀性,來引導學生直接細致地觀察生命結構,并按照其功能促進學生構筑一種結構和功能能夠相適應的觀念。例如,在實驗“使用高倍顯微鏡觀察幾種細胞”的教學中,便可先安排學生通過高倍顯微鏡,仔細觀察細胞結構展現出的多樣性。再結合細胞功能講解,帶領學生總結出“細胞功能由其結構決定”的結論;通過現代信息科技,規(guī)劃模擬“物種進化”的實驗,并借助多媒體設備向學生演示物種的整個進化過程中四周環(huán)境影響其特征的情形,從而帶領學生初步樹立起“物競天擇,優(yōu)勝劣汰”的思想觀念;也可借助現代信息科技,建立模擬“血糖平衡及調節(jié)”、“光合作用測試”方面的實驗,并利用多媒體體設備,向學生演示家兔在胰島素、腎上腺素等之類藥物作用下血糖變化過程以及光合作用過程物質和能量發(fā)生的轉換,從而促進學生樹立起“自我調節(jié)”、“能量和物質轉換”的觀點。
(二)增強學生的理性思維能力
在生物學科中,主要涉及批判性、推理演繹、模型建模方面的思維能力。所以,在高中階段的生物實驗教學中,需要教師引導學生找出實驗材料和方案的不足,并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質疑意識及能力,引導學生用批判的眼光正確看待問題。例如,在學習實驗“探究酶的專一性”后,結合“淀粉遇碘會變藍”的特點,面向學生提問“可否用碘液代替斐林試劑來有效驗證實驗中唾液淀粉酶方面的專一性”,并帶來學生找出該方法僅可以驗證淀粉特性,而無法驗證利用淀粉酶分解淀粉的特征,所以和本實驗目的并不統(tǒng)一,所以無法代替實驗方案;帶領學生觀察實驗中的現象,并及時提出猜想,再做實驗驗證猜想,以促進學生增強邏輯推理與實踐操作能力。例如,在完成實驗“觀察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與復原”后,這樣提問“利用甘油或KNO3溶液來代替實驗中的蔗糖溶液,這些會如何影響實驗結果”,先帶領學生按質壁分離原理合理展開猜想,再提供甘油、KNO3溶液給學生進行實驗,引導其自主創(chuàng)新設計實驗,來進一步驗證猜想正確與否;引導學生學習建構模型方法,并在實際建模中加以應用,以促進學生增強建模能力。
(三)促進學生提升科學探究能力
在生物學實驗中,通過探究性實驗,可以有效培養(yǎng)學生較強的探究意識,并充分鍛煉并促進學生提升科學探究能力。所以,在高中時期的生物實驗課程中,教師便需要嘗試更改驗證性實驗為全新的探究實驗,以便提供給學生更多的機會加入探究學習過程。例如,在“DNA的粗提取、鑒定”課程實驗教學中,在開始實驗前,先安排學生思考一下“實驗到底是用兔血、雞血或是羊血”方面的問題,并且?guī)ьI學生從研究禽類、哺乳類體系動物血紅細胞整體結構差異性,來深入探究實驗的基本選材原理;再在實驗中基于“玻璃棒該怎樣攪拌”的問題,來帶來學生結合DNA鏈狀結構,深入探究本實驗的基本操作原理。
三、總結
新時期有新氣象,教師應有新作為,可實際情況是傳統(tǒng)方法盛行,嚴重挫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至于核心素養(yǎng)難以孕育而出。既然找到癥結,就要對癥下藥。在創(chuàng)新生物實驗教學時,千萬不能急躁,而要一步步去做。集中優(yōu)質資源,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勾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主動創(chuàng)新實驗教學設計,這樣才能徹底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在活動中給予學生一定自主權,教師只需適時給予引導,就能讓學生的歸納能力有所提升。
參考文獻:
[1]盛勤,馮少嫻.基于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高中生物實驗教學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20(12):71-72.
[2]高鋒.高中生物實驗教學中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策略[J].科技風,2019(10):51.
[3]喬亞玲,閔伶,鄧自發(fā).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高中生物課堂教學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19(21):6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