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良意
所謂“幼小銜接”,指的是孩子的幼兒園教育與小學教育的銜接。通過幼小銜接,能有效地從思維方式、學習習慣、社會技能等方面讓孩子更好地去適應小學的學習生活,實現幼小順利過渡。
但是,20世紀90年代開始,出現了“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零歲方案”等充滿著廣泛性焦慮障礙式的口號,加上近年來各種校外培訓結構的錯誤引導,部分學校和家長對幼小銜接認識有了一定的偏差,甚至進入誤區(qū)。因此,正確認識幼小銜接,科學做好從幼兒園到小學的銜接,實現幼小順利過渡非常重要,也勢在必行。
一、幼小銜接首先是家長的銜接
1. 正確認識幼小銜接。
幼小銜接不是提前讓孩子學寫字、學拼音、學算術,甚至是提前學習一年級的課本內容……這階段孩子的年齡特征以及幼兒教師與小學教師的專業(yè)區(qū)別,有可能導致孩子養(yǎng)成不正確的習慣。孩子剛進入小學就面臨糾正錯誤的問題,會阻礙兒童正常的發(fā)展。幼小銜接,不應該只重視知識上的片面銜接,更要重視孩子的思維方式、習慣、社會技能等方面的銜接。如,給孩子希望感、進行良好的習慣培養(yǎng)和紀律的約束(規(guī)矩)等。
面對自家孩子即將進入小學的客觀現實,家長們表現得過分關注,甚至產生情緒上的焦慮,會把這種焦慮情緒傳遞給孩子,導致孩子也產生焦慮,進而對上學產生畏懼、厭煩。家長要清醒地認識到,孩子從幼兒園進入小學,開始從游戲生活進入正規(guī)學習,這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不用過度關注更不用過度緊張。作為家長,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清醒地認識,輕松地面對,積極主動幫孩子調節(jié)作息時間、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用自己的言行舉止告訴孩子——上學是一件非常愉快、非常輕松的事情。
2. 學會聽懂來自孩子的“隱語”。
兒童的世界是多姿多彩的,但孩童世界很多微妙的學習、生活細節(jié),又是成人很難認知的。比如,來自孩子的很多“隱語”,如果我們不用心學習,不用心去感知體會,就無法發(fā)現其中隱藏的潛臺詞。而孩子使用隱語的終極目標就是通過夸張、強調,最終達到“控制”成人、“控制”教師的目的。
比如,孩子說:“課間有很多同學追我,我不想和他們玩,就跑,可他們老追我?!薄懊刻煲幌抡n,張同學就打我!”“我舉手,老師從來都不叫我?!薄袄蠋熅椭榔蚺?,根本不喜歡我們男生?!?/p>
這里的“很多”“老”“每天”“根本”都是使用了夸張、強調的方式。所以,來自兒童世界的“隱語”是需要翻譯的。比如,孩子說“我擦了桌子,掃了地”,意思就是——表揚我吧;“我不喜歡你,你總覺得我不好”,言下之意,我很看重你對我的評價;“我知道了……”其實是嫌棄你太啰嗦了。準確、及時地翻譯“隱語”,能讓你順利進入孩子的內心,與他們實現零距離的溝通和交流。
3. 不要把孩子放在道德制高點。
家長與幼兒園教師要與孩子感同身受。比如,幼兒園里有個孩子跟園長進行了一番對話——
幼兒:“我感冒了。”
園長:“是嗎?那你難過嗎?”
幼兒:“難過。但是別的小朋友說他就不難過,生病特別勇敢?!?/p>
園長:“咱倆一樣,我也特難過,我一生病就哭?!保ㄐ÷暎?/p>
幼兒:“我也哭?!?/p>
這就是站在孩子的立場和角度去共情,去保護孩子脆弱的心理。
再比如,在幼兒園的一個游戲角,有個從高處往下跳的生活游戲,有個孩子猶豫了半天不敢往下跳。成人的前置經驗(潛意識)中隱藏了這樣的一個價值判斷:用敢跳和不敢跳來作為衡量一個孩子是否勇敢的標尺。所以,我們便很自然地、迅速地斷定這個孩子不夠勇敢。其實,孩子敢不敢跳跟勇敢不勇敢一點關系也沒有,我們必須用正確的兒童觀來看待事物。孩子選擇不跳,恰恰是他在第一時間能夠在自己能力和要完成的行為之間,進行了認真的分析,并作出客觀準確評估,然后堅定地執(zhí)行。因此,在幼小銜接的進程中,當孩子遇到困難時,我們能及時給予適合于他們的支持;當孩子有進步時,我們能及時適當地給他們一定的鼓勵,這才是教師和家長正確的做法。
二、用儀式感緩沖幼小銜接的不適感
儀式感能使孩子在幼小銜接中產生的不適感得到有效緩解。
首先,學校應主動對接,入園講課,介紹小學,介紹未來的學習生活。為了讓孩子們提前認識小學生活,學校可以和幼兒園主動對接,安排有經驗的教師入園講課,通過圖片和語言的教學,讓孩子對未來的小學生活充滿向往。
其次,可以邀請小朋友入小學參觀。學校還可以在某個特定的日子,邀請幼兒園的小朋友進入小學校園,讓他們提前來了解和認識自己未來六年要學習、生活的地方。
再次,可以給孩子們一份非常正式、隆重的邀請函。儀式感的營造,還可以通過精心制作一張精美、充滿童真童趣又不失文化內涵的入學通知書來達成。開學前給到孩子們手里,讓他們感受自己是被重視的,進入小學是很莊嚴的、神圣的。
最后,要給孩子一個陽光、快樂的開學第一天。9月1日這一天,學校要精心布置校園,舉行隆重的新生入學典禮,迎接新生的到來。同時,還可以通過分發(fā)入學手冊等方式,用圖文結合的形式引導孩子順利度過每一天的小學生活。
三、用繪本實現幼小銜接的順利過渡
孩子本來都是聰慧的,只是從幼兒園進入小學后,突然面對諸多的書面文字和數字符號,從本能的感官和口語世界切換到書面的符號世界,這一切與他們原先感知的具象世界有明顯距離。這種陌生感,自然使得他們對小學階段的學習產生了不適感。
此時,如果再提前讓孩子按照小學的方式上課和做題,等于是把困難提前,只會讓孩子對未來的學習生活更加恐懼。所以,從具象的感官世界,到書面的符號和文字世界,需要一道可以提供過渡的橋梁,那就是繪本閱讀。
一方面,大多數的繪本描繪的都是貼近孩子生活、孩子喜聞樂見的、具體的場景和生動故事。這樣的閱讀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從生活的玩耍過渡到書本的故事,使上學的障礙得到了有效緩解。另一方面,用文字符號和其他邏輯符號組成的繪本閱讀,能讓孩子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然地熟悉文字表達,熟悉書面語言,熟悉數字。繪本閱讀中學習自然產生,孩子就能在大腦中建立起生活場景到抽象文字或符號的關系,有效學習就在潛移默化中產生。
(作者單位:福建省廈門市同安區(qū)第二實驗小學 責任編輯:黃曉夏 蘇少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