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香
音樂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曾說過:“激發(fā)孩子對音樂的興趣,這是把音樂的魅力傳遞給他們的必要條件?!闭\如他所言,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對提高學生的音樂素質,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在音樂的教學實踐過程中,我們只有充分發(fā)揮“興趣”的作用,才能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培養(yǎng)學生音樂興趣的方法是豐富多彩的,那么,教師應該如何做,才能讓學生在學習中提高和發(fā)展對音樂的興趣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實踐和探索。
一、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意義
1. 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興趣是一個人進行探索和學習的最好的老師。一個人如果想要真正學習好一門藝術,那就要有對這門藝術的濃厚興趣和求知欲。這一原則適用于對任何事物的學習,同樣,對于音樂教育也是如此。因此在音樂教學上,教師要充分發(fā)揮興趣教學這一基本原則,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2. 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學習效率是很多研究者關注的問題。如何才能在有限的時間內讓學生盡可能多地學習有用的知識?調查顯示,在提升教學效率問題上,學生的學習興趣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學習興趣濃厚的學生,學習效率會比較高;反之,提不起興趣、不愛學習的學生,學習效率普遍偏低。
3. 踐行素質教學理念。
素質教育倡導人的思想道德素質、能力培養(yǎng)、個性養(yǎng)成等全面發(fā)展的理念。音樂學科的教學須契合這一理念。音樂是一門藝術學科,對培養(yǎng)學生感知美、欣賞美的能力有促進作用,同時它能在教學中強化學生的心理素質、道德素質,等等。由此可見,在踐行素質教育的理念上,音樂學科的教學有其重要意義。
二、當前音樂學科興趣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 教學內容主觀臆斷。
在音樂教學的過程中,教學內容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倘若教學內容不科學,不僅影響音樂教育的開展,甚至會產生負面影響。教師要對自己所要教授的內容有一個清楚的認識,切不可妄加猜測,單憑對教學內容的主觀臆斷就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否則,往往會抹殺學生的積極思維,使學生被動接受錯誤的信息,久而久之,便會影響學生的興趣。
2. 針對性不強。
在音樂教學課堂中,教師往往因為得不到學生第一時間的信息而不能制定出針對性較強的教學方針。特別是在現在的教學模式中,“一言堂”在教學中屢見不鮮,這大大限制了教學的質量。另外,普遍撒網的教學模式不能針對不同的學生做出不同的判斷。這些就是所說的針對性不強。如此,教師沒有弄清楚學生對什么事物感興趣,想要調動學生內在的學習興趣、積極性,自然是困難重重。
3. 缺乏溝通與交流。
就目前來看,音樂教育的開展存在諸多問題,其中之一是師生之間缺乏溝通交流,使得師生關系維持在相對疏遠的狀態(tài)。彼此之間的距離較為明顯。學生自然會從對教師的陌生感、疏離感漸漸轉移到對整個音樂學科上,乃至喪失對音樂的興趣。
三、提高學生音樂興趣的策略
1. 要貼近現實生活。
好的音樂來自于生活。在傳授音樂知識時,我們必須考慮到學生的年齡和接受能力,考慮到學生的生活情境,選取其中比較貼近生活的內容進行講授。例如,在學習國歌時,學生沒有經歷過戰(zhàn)爭,對于歌詞中呼吁在抗戰(zhàn)時期被壓迫被奴役的中國人民團結一心、奮起反抗的歷史沒有那么深的體會。對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體會在新冠疫情下,中國人民眾志成城,舍小我保大家,齊心協(xié)力抗擊疫情的精神。因為經歷了這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唱起國歌,學生能由衷體會到這就是我們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精神意志。所以,我們應該充分認識生活經驗對于音樂課的意義,努力把音樂課與學生的生活經驗融合起來,利用生活資源讓音樂課更加切近生活、貼近學生,使學生在熱愛音樂的同時熱愛生活。
2. 借用器樂教學激發(fā)學生興趣。
當前我國人民生活水平普遍得到改善,物質條件普遍提高,對精神文化的需求較以往強烈。家長愿意自己的孩子有一技之長,而學生也希望通過學習樂器豐富自己的生活。我們的器樂教育正是滿足了這一需求,讓學生通過學校的音樂課掌握器樂技巧。器樂的魅力在于讓學生自己創(chuàng)造音樂,讓學生更貼近音樂,從而產生濃厚興趣。當然,不同的樂器門檻是不同的,學校可以根據課時和學生需求進行妥善安排。這樣所激發(fā)的學生學習的興趣將會是無限的。
3. 發(fā)揮教學媒體的優(yōu)勢。
目前,我國仍有一定數量的學校難以配備大量樂器供學生學習使用,多媒體的使用將彌補這一缺憾。多媒體進入課堂是近些年來教育改革的重點。從傳統(tǒng)的課堂走出來,運用新技術彌補教學上的硬件缺失,這樣既可以節(jié)省教育成本,又能夠達到豐富教學形式的積極作用。并且,現在網絡資源更新速度極快,可以提供很多優(yōu)質資源以供學習。學生對這類資源也有一定的新鮮感,愿意接觸學習。這有意無意地提升了他們的學習興趣。所以,我們的音樂課必須充分發(fā)揮教學媒體的積極作用,讓它走進課堂,讓音樂走進學生心中。
4. 多運用鼓勵、積極的評價。
羅森塔爾效應指出,教師的期待對學生具有極大的作用,學生會向著教師期望的方向發(fā)展。這就說明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對學生給予更多的期待,對學生多進行鼓勵、積極的評價,讓學生獲得學習的動力。教學中,一部分學生能夠積極參與,毋庸置疑,這是值得肯定的,我們應該多與其溝通,讓他們進一步感受到音樂的魅力所在;另一部分學生對音樂課抱著無所謂的態(tài)度,這提醒我們,先前教育工作可能有缺失和不足,教學方式可能不對,我們需要進行改正。我們應該引導其參與進課堂,并對其進行積極的評價和鼓勵,讓他們在音樂中找到認同感,得到自信,從而激發(fā)興趣。
5. 發(fā)揮師愛的魅力。
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中國從古到今都在教育學生尊敬師長,正是因為為師者不僅學術精湛,對學子有授業(yè)之恩,更重要的是教師對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有潛移默化的影響?,F在,部分音樂教師盡量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教授更多的知識給學生,而沒有與學生進行更多交流。有鑒于此,音樂教師在日常授課時,要與學生多交流、互動,讓學生感到師者的魅力。以師生良好的交流為橋梁,筑基學生對音樂學科的熱愛和興趣,進而提升學生的素養(yǎng)。
總而言之,在音樂教學中要充分發(fā)揮興趣的作用。唯有真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讓音樂教學活起來,才能更好地踐行素質教育。
(作者單位:福建省順昌縣雙溪中心小學 責任編輯:蘇少偉)